“哦!”肖元元遲疑了一下,又問道:“那我今日豈不是惹了麻煩?”
樂平公主微微笑了一下,道:“沒事,他這個毛病母親是知道的,有母親在,不用怕。”
隻要樂平公主說沒事,肖元元就不覺得有事,當下便放下心來。
與往年不同,今年前往仁壽宮的路走的異常坎坷,先是路上泥濘難行,後因獨孤皇後身子不適,走不了太快。
路上一耽擱,又遇上了風雪,一路磕磕絆絆走了六天,等到了仁壽宮,整個禦駕狼狽不堪。
獨孤皇後經這一番折騰,到了仁壽宮便一病不起,樂平公主天天到鳳翔殿裏親奉湯藥,獨孤皇後整整在床上待了三天,才能堪堪起身在殿中走上幾步。
眼下初春,天色正好,暖陽拂照,青山吐綠。春季雖然多風,但今天風似是不大,於是樂平公主便扶著獨孤皇後走到了殿外散步談心。
感受著當下的好時氣,獨孤皇後覺得身上也舒暢了不少,二人說著說著,便談到了肖元元:“咱們到仁壽宮已經好幾天了,怎不見肖娘子過來找孤說話?”
樂平公主溫聲靜氣的回道:“她這一路受了風寒,到了仁壽宮也沒安生,忙了一天便累倒了。如今天天在床上躺著正在養身子呢!”
聽到肖元元也病了,獨孤皇後關切地問道:“她病得可重麽?太醫怎麽說?”
樂平公主淡笑回道:“年前年後她一直忙著,這一路風雪於她而言也甚為折磨,眼下到了仁壽宮,心一旦鬆下來,身子便先撐不住了。
不過所幸病的不重,多多躺躺便好了。”
獨孤皇後歎了一口氣,道:“年紀輕輕的小娘子,身子怎這般嬌弱?還是要多多調養才是。”
樂平公主微微笑著回道:“母親不必擔心,她就是嬌氣了些!我派人看著她呢,不許她再去勞心費神了。”
獨孤皇後輕輕‘嗯’了一聲,道:“等她好些了,你帶她多來孤這裏坐坐,孤看得出來,這孩子對孤多有畏懼,說到底是見得少了。
孤知道你護那肖元元護得緊,生怕她有一絲不如意,所以便一直縱著她不與孤見麵。
你也不必擔心,當初孤覺得她美豔異常,恐有妖相,才對她多有顧慮,其實隻要多見幾回,親近些便好了。”
樂平公主笑著回道:“多謝母親,待她好些了,女兒帶她來給母親送膳食。”
獨孤皇後笑著點頭,道了一聲:“好。”
兩人正說著,忽見漢王與蜀王走了過來,顯然是來看望獨孤皇後的。
幾人見獨孤皇後與樂平公主站在殿外,當下還驚訝了一下,連忙上前行禮:“兒臣參見母後。”
獨孤皇後笑著衝著她們道:“免禮平身。”
漢王看了看樂平公主,道:“多虧阿姊辛勞侍奉,兩日不見,母後身子已經大好了。”
樂平公主笑了笑,沒有應聲,一旁的蜀王陰陽怪氣道:“怪不得阿姊能得母後這般維護疼愛,如此在母後身邊盡孝,母後不偏疼阿姊,又偏疼誰?”
這就是在陰陽樂平公主奉迎巴結獨孤皇後,而使得獨孤皇後偏心了。
獨孤皇後聽罷,臉色一變,道:“孤病了這些許時日,一直都是你們阿姊在旁侍奉,平日不見你們盡孝,倒是會爭寵。”
眼見獨孤皇後生了氣,樂平公主連忙對著蜀王道:“阿秀,我看你神色不大好,你方才是從哪裏來?”
蜀王對樂平公主陰陽怪氣也是有原因的,他確實今天心情十分不好。
今天早間因為他在蜀中的政務處理得不當,楊堅當著晉王、漢王,以及幾個重臣的麵狠狠責罵了他一頓,還要揚言要廢他親王之位。
然而對著晉王和漢王,楊堅卻是另一副和顏悅色的模樣,如此對比之下,心中不免有落差。
本就心情不好,下朝之後他便想隨意走走,走到承雲殿附近時當下口渴,便想著找樂平公主發發牢騷,順便討些茶水喝。
誰知還沒進門,就吃了一個閉門羹,宮衛說樂平公主去了鳳翔殿,人不在,便請蜀王回去。
可蜀王當下口渴,便說到了阿姊這裏要杯茶喝。可那宮衛受了樂平公主的旨意,因肖元元在殿中養病,外人不得進入,便死活不讓蜀王進殿。
蜀王又不能硬闖,當下忍著渴,便氣呼呼地退了出來。
半路又碰到漢王來向獨孤皇後請安,便一起約著到了鳳翔殿。
蜀王當下還帶著氣,但看到獨孤皇後臉上的不悅之色,不由得又心虛了起來,聽樂平公主問起,才道:“我方才言語不敬,還請阿姊不要怪罪。”
樂平公主笑著問道:“你方才可是哪裏受了委屈?”
蜀王當下心頭一酸,開口道:“我適才口渴去了阿姊宮中,本想去討杯水喝的,阿姊的宮人真是好大威風,將我趕出來了!”
樂平公主頓了一下,抱歉的笑道:“是我的不是了,元元需要靜養,不便被人打擾,臨出門時我便吩咐闔宮上下,不許外人進入,誰知竟然委屈了阿秀。”
獨孤皇後見二人將話說開,心裏也放下心來,道:“府上有病人,你又不是去探病的,確實不好待客,來人——給蜀王倒些甜漿來。”
一旁的密羅子聽罷,應聲便去安排了。
漢王看著眾人,笑了笑回道:“阿姊不要自責,今日蜀王心情不好,可不是全因著阿姊的緣故。
早間父皇與眾朝臣商談政務之時,訓誡了蜀王兄幾句……”
蜀王臉色一片青黑,瞪了漢王一眼。
獨孤皇後輕輕‘哦’了一聲,心裏知道楊堅對蜀王治理益州頗有不滿,其實不隻是今天。之前隔三岔五的楊堅就會當著眾人責罵蜀王一番。
到了仁壽宮,楊堅也沒有放過蜀王,這才四五天的功夫,已經罵了蜀王三次了,幾乎是見一次罵一次,即便不罵,也會冷言冷語的懟上幾句。
蜀王固然政績不顯,可這種從雞蛋裏挑魚刺兒的行為,無論是誰都有些受不了。
蜀王一臉的憤然,看向漢王,說出的話口氣也不怎麽好,道:“為兄是比不過五弟了,無論是父皇,還是母後,還有阿姊都是向著你的。”
樂平公主失笑道:“阿秀你都多大了!怎還跟孩子一樣,為了這點小事跟阿諒計較。”
蜀王苦著一張臉,看了看獨孤皇後,又看了看樂平公主,道:“母後,過兩日兒臣還是回益州吧。”
獨孤皇後頓了一下,道:“這麽早就走嗎?”
雖說這蜀王不是自己最喜歡的孩子,可近來獨孤皇後覺得自己越來越老邁了,總希望孩子還是留在身邊好些。
蜀王點頭回道:“嗯——省得兒臣留在宮裏,總惹得父皇生氣……”
蜀王頓了頓,又看了一眼漢王,道:“說不定哪一天,父皇一氣之下,把兒子貶為庶民了,命都保不保得住都另說了。”
樂平公主皺了皺眉,勸道:“阿秀,不要跟父親置氣,母親還在呢,不會有這種事的。”
樂平公主的勸說蜀王完全不肯相信,畢竟秦王去年也被貶成了庶民,雖說如今人在秦王府安養,但朝野上下已經沒有人再提起他了。
蜀王難得為自己辯白了一句,道:“兒臣知道母親定會為兒臣說的話,所以,更不能讓母親為兒臣為難了。
兒臣還是先往益州去,隻要父皇看不到兒臣,自然也不會天天生兒臣的氣了。”
獨孤皇後神色有些落寞,歎了一口氣,點頭道:“罷了,你願走便走吧。”
蜀王在這仁壽宮待得難受極了,幾乎日日都要去奉天殿聽訓,既然打定了主意要走,第二日就在奉天殿,跪求返回益州。
“父皇,如今年節已過,益州開春需要處理農耕事宜,兒臣奏請盡快返回益州。”蜀王道。
楊堅臉色一黑,看了看殿下的蘇威,昨天蘇威私下裏跟楊堅諫言,說兄弟鬩牆多源於父母偏心,楊堅對待眾皇子不該厚此薄彼。否則受委屈的那個總會心生不平,不平則鳴。
皇族家事也是國事,諸皇子不和,不利朝堂安穩。
經蘇威一番勸解,楊堅今日剛想對蜀王和顏悅色一點,誰知蜀王一早便要奏請回益州,這明顯就是對自己不滿了。
“回益州,處理農耕?”楊堅忍著氣道:“朕竟不知你還會種地?你若是喜歡種地,不如去做庶民吧,朕成全你!”
蜀王一聽,嚇得心神俱顫,腿一軟就跪了下來:“兒臣……兒臣不是這個意思,兒臣隻是……隻是——”
“隻是什麽?”楊堅問道:“還是你找不到理由了,隨便找個理由來搪塞朕?”
晉王連忙上前勸道:“父皇,益州乃要塞,總管府常期無主也非善事,四弟想盡早回去主理益州之事,對他也有進益。”
楊堅瞪了晉王一眼,道:“你母親尚在病中,身為人子不想著在身邊伺候,反要跑到封地躲清閑,這種不孝的逆子,晉王你還要替他說話?”
晉王一驚,連忙挨著蜀王跪下,道:“兒臣知錯——兒臣也是看母後近來病體轉好,母後受上天庇佑,必能日漸好轉。”
晉王沒有再提蜀王的事,一味把話引到獨孤皇後病情上,也是為轉移楊堅的關注的焦點。
楊堅一時間果然被晉王帶的偏了心,想了想昨日見到獨孤皇後,她看起來確實神色精神了許多。不管當下誰對誰錯,但想到獨孤皇後的身子,他心裏也安慰些許。
楊堅衝著蜀王道:“別以為朕不知道你那小心思,你不就是覺得朕待你不好,就負氣出走麽?
你為了自己一時之氣,枉顧人倫,枉為人子,朕怎麽養出這個不孝的東西。”
把話罵完了,楊堅也吐出了一口氣。
蜀王戰戰兢兢地叩首道:“兒臣——兒臣絕無此意,既然如此,兒臣願留在宮中侍奉母後,求父皇息怒。”
此話一出,晉王心中無奈歎了一口氣,果然楊堅便被氣笑了!
楊堅點了點頭道:“如此說來,侍奉你母親倒是委屈了你?”
“不不不——”蜀王否認道:“那是兒臣應該做的……兒臣——”
“罷了!”楊堅打斷道:“既然心意不誠,留你在皇後身邊朕豈能放心,想必你母後看到你這個樣子,心中也定會不喜,反倒不利於你母後病情。
你既想走那便走吧,就當皇後白生了你這個兒子。”
楊堅說罷,氣得轉身便進了內殿,眾人麵麵相覷,牛弘頓了頓,看了一眼蘇威,擔憂地叫了一聲:“蘇尚書,這——”
蘇威想了想,對著牛弘道:“太常卿,先讓各位臣僚回去吧,我去看看陛下。”
牛弘神色一鬆,點了點頭,蘇威便起身朝楊堅追去。
牛僅當下吩咐眾人各自散去,此時晉王已經拉著蜀王一起站了起來。
漢王走上前去,對著蜀王道:“蜀王兄此舉也太過冒失了,連累了晉王兄跟你一起挨罵。”
蜀王看了一眼晉王,對著晉王拱了拱手道:“多謝晉王兄為我說話,我——”
晉王擺了擺手,道:“自家兄弟,你也不要想得太多,父親隻是一時生氣,等氣消了我再與你說些好話。不過,你回益州的事……”
蜀王苦著一臉,道:“我不過是想著,隻要離了仁壽宮,便惹不著父皇生氣了,誰知竟讓父皇更加惱了。”
晉王點了點頭,道:“你的想法也有道理,如今父皇對你多有意見,離得遠些也好,父母嘛,多會偏心離家遠的孩子。”
蜀王一聽,心便定了下來,衝著晉王拱了拱手,道:“晉王兄說的是,可如今父皇他……”
晉王拍了拍蜀王的肩膀,道:“不用擔心,隻要母後一句話,你便可以回益州了。我一會兒要去鳳翔殿,便替你說一下。”
蜀王聽罷一喜,連忙道:“那就多謝晉王兄了。”
晉王扶著蜀王的手,輕聲道:“不用客氣。”
晉王和蜀王二人一人一句,把漢王晾在了一邊,漢王臉色有些隱隱發白,但又插不上口去。
樂平公主微微笑了一下,道:“沒事,他這個毛病母親是知道的,有母親在,不用怕。”
隻要樂平公主說沒事,肖元元就不覺得有事,當下便放下心來。
與往年不同,今年前往仁壽宮的路走的異常坎坷,先是路上泥濘難行,後因獨孤皇後身子不適,走不了太快。
路上一耽擱,又遇上了風雪,一路磕磕絆絆走了六天,等到了仁壽宮,整個禦駕狼狽不堪。
獨孤皇後經這一番折騰,到了仁壽宮便一病不起,樂平公主天天到鳳翔殿裏親奉湯藥,獨孤皇後整整在床上待了三天,才能堪堪起身在殿中走上幾步。
眼下初春,天色正好,暖陽拂照,青山吐綠。春季雖然多風,但今天風似是不大,於是樂平公主便扶著獨孤皇後走到了殿外散步談心。
感受著當下的好時氣,獨孤皇後覺得身上也舒暢了不少,二人說著說著,便談到了肖元元:“咱們到仁壽宮已經好幾天了,怎不見肖娘子過來找孤說話?”
樂平公主溫聲靜氣的回道:“她這一路受了風寒,到了仁壽宮也沒安生,忙了一天便累倒了。如今天天在床上躺著正在養身子呢!”
聽到肖元元也病了,獨孤皇後關切地問道:“她病得可重麽?太醫怎麽說?”
樂平公主淡笑回道:“年前年後她一直忙著,這一路風雪於她而言也甚為折磨,眼下到了仁壽宮,心一旦鬆下來,身子便先撐不住了。
不過所幸病的不重,多多躺躺便好了。”
獨孤皇後歎了一口氣,道:“年紀輕輕的小娘子,身子怎這般嬌弱?還是要多多調養才是。”
樂平公主微微笑著回道:“母親不必擔心,她就是嬌氣了些!我派人看著她呢,不許她再去勞心費神了。”
獨孤皇後輕輕‘嗯’了一聲,道:“等她好些了,你帶她多來孤這裏坐坐,孤看得出來,這孩子對孤多有畏懼,說到底是見得少了。
孤知道你護那肖元元護得緊,生怕她有一絲不如意,所以便一直縱著她不與孤見麵。
你也不必擔心,當初孤覺得她美豔異常,恐有妖相,才對她多有顧慮,其實隻要多見幾回,親近些便好了。”
樂平公主笑著回道:“多謝母親,待她好些了,女兒帶她來給母親送膳食。”
獨孤皇後笑著點頭,道了一聲:“好。”
兩人正說著,忽見漢王與蜀王走了過來,顯然是來看望獨孤皇後的。
幾人見獨孤皇後與樂平公主站在殿外,當下還驚訝了一下,連忙上前行禮:“兒臣參見母後。”
獨孤皇後笑著衝著她們道:“免禮平身。”
漢王看了看樂平公主,道:“多虧阿姊辛勞侍奉,兩日不見,母後身子已經大好了。”
樂平公主笑了笑,沒有應聲,一旁的蜀王陰陽怪氣道:“怪不得阿姊能得母後這般維護疼愛,如此在母後身邊盡孝,母後不偏疼阿姊,又偏疼誰?”
這就是在陰陽樂平公主奉迎巴結獨孤皇後,而使得獨孤皇後偏心了。
獨孤皇後聽罷,臉色一變,道:“孤病了這些許時日,一直都是你們阿姊在旁侍奉,平日不見你們盡孝,倒是會爭寵。”
眼見獨孤皇後生了氣,樂平公主連忙對著蜀王道:“阿秀,我看你神色不大好,你方才是從哪裏來?”
蜀王對樂平公主陰陽怪氣也是有原因的,他確實今天心情十分不好。
今天早間因為他在蜀中的政務處理得不當,楊堅當著晉王、漢王,以及幾個重臣的麵狠狠責罵了他一頓,還要揚言要廢他親王之位。
然而對著晉王和漢王,楊堅卻是另一副和顏悅色的模樣,如此對比之下,心中不免有落差。
本就心情不好,下朝之後他便想隨意走走,走到承雲殿附近時當下口渴,便想著找樂平公主發發牢騷,順便討些茶水喝。
誰知還沒進門,就吃了一個閉門羹,宮衛說樂平公主去了鳳翔殿,人不在,便請蜀王回去。
可蜀王當下口渴,便說到了阿姊這裏要杯茶喝。可那宮衛受了樂平公主的旨意,因肖元元在殿中養病,外人不得進入,便死活不讓蜀王進殿。
蜀王又不能硬闖,當下忍著渴,便氣呼呼地退了出來。
半路又碰到漢王來向獨孤皇後請安,便一起約著到了鳳翔殿。
蜀王當下還帶著氣,但看到獨孤皇後臉上的不悅之色,不由得又心虛了起來,聽樂平公主問起,才道:“我方才言語不敬,還請阿姊不要怪罪。”
樂平公主笑著問道:“你方才可是哪裏受了委屈?”
蜀王當下心頭一酸,開口道:“我適才口渴去了阿姊宮中,本想去討杯水喝的,阿姊的宮人真是好大威風,將我趕出來了!”
樂平公主頓了一下,抱歉的笑道:“是我的不是了,元元需要靜養,不便被人打擾,臨出門時我便吩咐闔宮上下,不許外人進入,誰知竟然委屈了阿秀。”
獨孤皇後見二人將話說開,心裏也放下心來,道:“府上有病人,你又不是去探病的,確實不好待客,來人——給蜀王倒些甜漿來。”
一旁的密羅子聽罷,應聲便去安排了。
漢王看著眾人,笑了笑回道:“阿姊不要自責,今日蜀王心情不好,可不是全因著阿姊的緣故。
早間父皇與眾朝臣商談政務之時,訓誡了蜀王兄幾句……”
蜀王臉色一片青黑,瞪了漢王一眼。
獨孤皇後輕輕‘哦’了一聲,心裏知道楊堅對蜀王治理益州頗有不滿,其實不隻是今天。之前隔三岔五的楊堅就會當著眾人責罵蜀王一番。
到了仁壽宮,楊堅也沒有放過蜀王,這才四五天的功夫,已經罵了蜀王三次了,幾乎是見一次罵一次,即便不罵,也會冷言冷語的懟上幾句。
蜀王固然政績不顯,可這種從雞蛋裏挑魚刺兒的行為,無論是誰都有些受不了。
蜀王一臉的憤然,看向漢王,說出的話口氣也不怎麽好,道:“為兄是比不過五弟了,無論是父皇,還是母後,還有阿姊都是向著你的。”
樂平公主失笑道:“阿秀你都多大了!怎還跟孩子一樣,為了這點小事跟阿諒計較。”
蜀王苦著一張臉,看了看獨孤皇後,又看了看樂平公主,道:“母後,過兩日兒臣還是回益州吧。”
獨孤皇後頓了一下,道:“這麽早就走嗎?”
雖說這蜀王不是自己最喜歡的孩子,可近來獨孤皇後覺得自己越來越老邁了,總希望孩子還是留在身邊好些。
蜀王點頭回道:“嗯——省得兒臣留在宮裏,總惹得父皇生氣……”
蜀王頓了頓,又看了一眼漢王,道:“說不定哪一天,父皇一氣之下,把兒子貶為庶民了,命都保不保得住都另說了。”
樂平公主皺了皺眉,勸道:“阿秀,不要跟父親置氣,母親還在呢,不會有這種事的。”
樂平公主的勸說蜀王完全不肯相信,畢竟秦王去年也被貶成了庶民,雖說如今人在秦王府安養,但朝野上下已經沒有人再提起他了。
蜀王難得為自己辯白了一句,道:“兒臣知道母親定會為兒臣說的話,所以,更不能讓母親為兒臣為難了。
兒臣還是先往益州去,隻要父皇看不到兒臣,自然也不會天天生兒臣的氣了。”
獨孤皇後神色有些落寞,歎了一口氣,點頭道:“罷了,你願走便走吧。”
蜀王在這仁壽宮待得難受極了,幾乎日日都要去奉天殿聽訓,既然打定了主意要走,第二日就在奉天殿,跪求返回益州。
“父皇,如今年節已過,益州開春需要處理農耕事宜,兒臣奏請盡快返回益州。”蜀王道。
楊堅臉色一黑,看了看殿下的蘇威,昨天蘇威私下裏跟楊堅諫言,說兄弟鬩牆多源於父母偏心,楊堅對待眾皇子不該厚此薄彼。否則受委屈的那個總會心生不平,不平則鳴。
皇族家事也是國事,諸皇子不和,不利朝堂安穩。
經蘇威一番勸解,楊堅今日剛想對蜀王和顏悅色一點,誰知蜀王一早便要奏請回益州,這明顯就是對自己不滿了。
“回益州,處理農耕?”楊堅忍著氣道:“朕竟不知你還會種地?你若是喜歡種地,不如去做庶民吧,朕成全你!”
蜀王一聽,嚇得心神俱顫,腿一軟就跪了下來:“兒臣……兒臣不是這個意思,兒臣隻是……隻是——”
“隻是什麽?”楊堅問道:“還是你找不到理由了,隨便找個理由來搪塞朕?”
晉王連忙上前勸道:“父皇,益州乃要塞,總管府常期無主也非善事,四弟想盡早回去主理益州之事,對他也有進益。”
楊堅瞪了晉王一眼,道:“你母親尚在病中,身為人子不想著在身邊伺候,反要跑到封地躲清閑,這種不孝的逆子,晉王你還要替他說話?”
晉王一驚,連忙挨著蜀王跪下,道:“兒臣知錯——兒臣也是看母後近來病體轉好,母後受上天庇佑,必能日漸好轉。”
晉王沒有再提蜀王的事,一味把話引到獨孤皇後病情上,也是為轉移楊堅的關注的焦點。
楊堅一時間果然被晉王帶的偏了心,想了想昨日見到獨孤皇後,她看起來確實神色精神了許多。不管當下誰對誰錯,但想到獨孤皇後的身子,他心裏也安慰些許。
楊堅衝著蜀王道:“別以為朕不知道你那小心思,你不就是覺得朕待你不好,就負氣出走麽?
你為了自己一時之氣,枉顧人倫,枉為人子,朕怎麽養出這個不孝的東西。”
把話罵完了,楊堅也吐出了一口氣。
蜀王戰戰兢兢地叩首道:“兒臣——兒臣絕無此意,既然如此,兒臣願留在宮中侍奉母後,求父皇息怒。”
此話一出,晉王心中無奈歎了一口氣,果然楊堅便被氣笑了!
楊堅點了點頭道:“如此說來,侍奉你母親倒是委屈了你?”
“不不不——”蜀王否認道:“那是兒臣應該做的……兒臣——”
“罷了!”楊堅打斷道:“既然心意不誠,留你在皇後身邊朕豈能放心,想必你母後看到你這個樣子,心中也定會不喜,反倒不利於你母後病情。
你既想走那便走吧,就當皇後白生了你這個兒子。”
楊堅說罷,氣得轉身便進了內殿,眾人麵麵相覷,牛弘頓了頓,看了一眼蘇威,擔憂地叫了一聲:“蘇尚書,這——”
蘇威想了想,對著牛弘道:“太常卿,先讓各位臣僚回去吧,我去看看陛下。”
牛弘神色一鬆,點了點頭,蘇威便起身朝楊堅追去。
牛僅當下吩咐眾人各自散去,此時晉王已經拉著蜀王一起站了起來。
漢王走上前去,對著蜀王道:“蜀王兄此舉也太過冒失了,連累了晉王兄跟你一起挨罵。”
蜀王看了一眼晉王,對著晉王拱了拱手道:“多謝晉王兄為我說話,我——”
晉王擺了擺手,道:“自家兄弟,你也不要想得太多,父親隻是一時生氣,等氣消了我再與你說些好話。不過,你回益州的事……”
蜀王苦著一臉,道:“我不過是想著,隻要離了仁壽宮,便惹不著父皇生氣了,誰知竟讓父皇更加惱了。”
晉王點了點頭,道:“你的想法也有道理,如今父皇對你多有意見,離得遠些也好,父母嘛,多會偏心離家遠的孩子。”
蜀王一聽,心便定了下來,衝著晉王拱了拱手,道:“晉王兄說的是,可如今父皇他……”
晉王拍了拍蜀王的肩膀,道:“不用擔心,隻要母後一句話,你便可以回益州了。我一會兒要去鳳翔殿,便替你說一下。”
蜀王聽罷一喜,連忙道:“那就多謝晉王兄了。”
晉王扶著蜀王的手,輕聲道:“不用客氣。”
晉王和蜀王二人一人一句,把漢王晾在了一邊,漢王臉色有些隱隱發白,但又插不上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