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熲看了看晉王和漢王一眼,對著楊堅道:“齊州水患也好,嶺南作亂也罷,本身不足為懼。臣擔心的是……”
楊堅心裏不由提了起來,問道:“什麽?”
高熲一一解釋道:“嶺南作亂,益州必會受其影響,需嚴加防守,臣建議蜀王殿下盡快返回益州,以防蜀地也人心不穩。”
楊堅笑了一下,道:“益州如此,江南亦如此!”
高熲回道:“江南更甚之,如今江南各部已經有匪亂了,豈知不是受水患的流民落草為寇?
且江南山東等地本就離京城太遠,皇恩不及之處,匪寇橫行,臣諫議晉王殿下領揚州駐軍,安撫江南。”
楊堅明明知道高熲的心思,可眼下高熲的這番排卻也讓他無話可說。
見提到了自己,晉王開口道:“父皇,揚州一向安穩,江南各地也有當地的州府管轄,此番也不過是小民作亂,並不足為患。
兒臣雖不在揚州,可江都總管府依舊守衛一方太平。
此番小事也不必兒臣出馬,可召揚州司馬張衡領兵平亂剿匪即可!”
高熲回道:“不可不可,晉王殿下身為一方總管,重在安撫民心。
揚州總管之職至關重要,守住了揚州便等於守住了大隋的半壁江山。
殿下人在京都並無要事,如今眼看江南亂事已起,殿下難道要眼睜睜看著江南再陷兵亂之中麽?”
晉王一時間啞了口,隻得看楊堅,楊堅向朝臣掃了一眼,卻沒有一個人出來反對,於是道:“此事晚些再議。”
高熲沒有趁勢趕上,又調轉了槍頭,對向漢王:“陛下,如今急中之急在於突厥,長孫晟有奏,如今突利可汗已經沒了還手之力,今年是收複突厥的有利之機。”
楊堅眸色亮了亮,高熲接著道:“當下應先備好兵馬,以待良機,臣諫議漢王殿下即刻回到並州領兵事,守衛京都,邊防戰士才無後顧之憂。”
楊堅怔了怔,原來是這個意思!
高熲知道楊堅留晉王和漢王在京,是為了跟他們積攢人望,所以他的方針還是要把晉王和漢王調出京去。
隻要人不在京都,朝堂上就沒有人望,楊堅即便想換太子,朝臣對著新太子又不熟,人心很難歸順。
楊堅自然也明白高熲的意思,當下便閉著嘴不說話,既然談不攏,於是便散了朝,說是考慮一下回頭再議。
晉王回府之後,氣憤不已,等到傍晚時分,約摸著樂平公主從宮中回府了,便趕往了公主府。
樂平公主留晉王用了晚膳,朝堂上的事樂平公主在獨孤皇後那裏已經聽了七七八八,所以再聽晉王又說一遍時,早就不覺得奇怪了。
“不得不說,在這些政事上,高熲的處置辦法對朝廷來說是最為穩妥的——”樂平公主喝了一口茶,慢慢道。
過了這大半天,晉王早已不似下朝那般大的火氣,看著樂平公主手上的清茶,不由得問道:“阿姊何時喜歡喝清茶了,之前不是一直喝不慣麽?”
樂平公主不以為意道:“突然發現這茶可消食,隨便喝喝罷了!”
樂平公主頓了頓,又道:“先說你的事吧,若我所料不差,父親多半會依著高熲所言行事,將你和阿諒重新派往外地去!”
晉王急了,道:“高熲的心思昭然若揭,父皇豈會不知?”
樂平公主慢悠悠地道:“知道又如何?對父親而言,廢太子又不是多麽要緊的事,晚幾天也沒什麽!”
晉王一噎,樂平公主說到了點子上,太子直到如今,也沒有表露出謀反的跡象,對楊堅來說,京都還是安全的,太子還是可控的。
可是民亂是不可控的,戰爭也是不可控的,眼下當然要先處理不可控的事情。
晉王也好,漢王也罷,晚兩天當太子,又有什麽大不了的呢?
晉王明白了過來,道:“本以為今年就可大事已定,孰料竟還要往江都走一遭。”
樂平公主神色怔了怔,轉而又道:“誰讓你在朝中沒什麽人脈,你也好,阿諒也罷,在被高熲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時候,朝上沒有一人為你們說話!”
晉王一驚,樂平公主接著道:“你想想,齊州水患——難道往年各地就沒鬧過水患麽?
嶺南作亂——嶺南什麽時候不亂了?不過是兵部對嶺南那邊稍稍挑撥了一下,再讓地方發一個作亂的奏報過來,那邊便就亂起來了。
還有什麽山東匪患——真是可笑,讓堂堂一個皇子去剿匪,他倒是能編得出來!
隻要高熲在,這朝廷便是高熲的一言堂。
下麵到底是什麽情況,情況又有多嚴重,父皇又不能親自去看,還不是各地州府報上來,再由各部挑些重要的呈上去。
連一個邊陲小地流星墜地這種小事——都能拿到禦前來,可見這些事情都是有人特意安排給父親看的!”
晉王失笑道:“連阿姊都能看得出來,父親難道看不出來麽?”
“當然看得出來!”樂平公主回道:“可即便看得出來,這些事情也得去處理。
父親若是不處理,便是昏庸怠政的君王了。父親這般勤勉,豈會想落此惡名?”
晉王頓了頓,有些喪氣。
樂平公主最終下了結論,道:“總結下來,第一,廢太子對父親來說,並不迫切。父親如今身子康健,太子尚不敢對父親有不臣之心。
第二,你朝中並無人脈,無人為你說話,你便隻能受人擺布。
第三,朝中無人與高熲相抗,那楊素即便與高熲不和,也不會為了你得罪半個朝廷,就算他幫你說話,也得不到相對等的好處。
所以,父親必會同意高熲所言,你還是要往江都待幾年!”
晉王聽罷,沉默了良久,不由得憤然道:“阿姊之前所作所為難道一點用處也沒有?”
樂平公主回道:“我一個不理朝政的公主,平日裏鬧鬧脾氣罷了,真有什麽的用的話,父親還能容我活到今日麽?”
楊堅心裏不由提了起來,問道:“什麽?”
高熲一一解釋道:“嶺南作亂,益州必會受其影響,需嚴加防守,臣建議蜀王殿下盡快返回益州,以防蜀地也人心不穩。”
楊堅笑了一下,道:“益州如此,江南亦如此!”
高熲回道:“江南更甚之,如今江南各部已經有匪亂了,豈知不是受水患的流民落草為寇?
且江南山東等地本就離京城太遠,皇恩不及之處,匪寇橫行,臣諫議晉王殿下領揚州駐軍,安撫江南。”
楊堅明明知道高熲的心思,可眼下高熲的這番排卻也讓他無話可說。
見提到了自己,晉王開口道:“父皇,揚州一向安穩,江南各地也有當地的州府管轄,此番也不過是小民作亂,並不足為患。
兒臣雖不在揚州,可江都總管府依舊守衛一方太平。
此番小事也不必兒臣出馬,可召揚州司馬張衡領兵平亂剿匪即可!”
高熲回道:“不可不可,晉王殿下身為一方總管,重在安撫民心。
揚州總管之職至關重要,守住了揚州便等於守住了大隋的半壁江山。
殿下人在京都並無要事,如今眼看江南亂事已起,殿下難道要眼睜睜看著江南再陷兵亂之中麽?”
晉王一時間啞了口,隻得看楊堅,楊堅向朝臣掃了一眼,卻沒有一個人出來反對,於是道:“此事晚些再議。”
高熲沒有趁勢趕上,又調轉了槍頭,對向漢王:“陛下,如今急中之急在於突厥,長孫晟有奏,如今突利可汗已經沒了還手之力,今年是收複突厥的有利之機。”
楊堅眸色亮了亮,高熲接著道:“當下應先備好兵馬,以待良機,臣諫議漢王殿下即刻回到並州領兵事,守衛京都,邊防戰士才無後顧之憂。”
楊堅怔了怔,原來是這個意思!
高熲知道楊堅留晉王和漢王在京,是為了跟他們積攢人望,所以他的方針還是要把晉王和漢王調出京去。
隻要人不在京都,朝堂上就沒有人望,楊堅即便想換太子,朝臣對著新太子又不熟,人心很難歸順。
楊堅自然也明白高熲的意思,當下便閉著嘴不說話,既然談不攏,於是便散了朝,說是考慮一下回頭再議。
晉王回府之後,氣憤不已,等到傍晚時分,約摸著樂平公主從宮中回府了,便趕往了公主府。
樂平公主留晉王用了晚膳,朝堂上的事樂平公主在獨孤皇後那裏已經聽了七七八八,所以再聽晉王又說一遍時,早就不覺得奇怪了。
“不得不說,在這些政事上,高熲的處置辦法對朝廷來說是最為穩妥的——”樂平公主喝了一口茶,慢慢道。
過了這大半天,晉王早已不似下朝那般大的火氣,看著樂平公主手上的清茶,不由得問道:“阿姊何時喜歡喝清茶了,之前不是一直喝不慣麽?”
樂平公主不以為意道:“突然發現這茶可消食,隨便喝喝罷了!”
樂平公主頓了頓,又道:“先說你的事吧,若我所料不差,父親多半會依著高熲所言行事,將你和阿諒重新派往外地去!”
晉王急了,道:“高熲的心思昭然若揭,父皇豈會不知?”
樂平公主慢悠悠地道:“知道又如何?對父親而言,廢太子又不是多麽要緊的事,晚幾天也沒什麽!”
晉王一噎,樂平公主說到了點子上,太子直到如今,也沒有表露出謀反的跡象,對楊堅來說,京都還是安全的,太子還是可控的。
可是民亂是不可控的,戰爭也是不可控的,眼下當然要先處理不可控的事情。
晉王也好,漢王也罷,晚兩天當太子,又有什麽大不了的呢?
晉王明白了過來,道:“本以為今年就可大事已定,孰料竟還要往江都走一遭。”
樂平公主神色怔了怔,轉而又道:“誰讓你在朝中沒什麽人脈,你也好,阿諒也罷,在被高熲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時候,朝上沒有一人為你們說話!”
晉王一驚,樂平公主接著道:“你想想,齊州水患——難道往年各地就沒鬧過水患麽?
嶺南作亂——嶺南什麽時候不亂了?不過是兵部對嶺南那邊稍稍挑撥了一下,再讓地方發一個作亂的奏報過來,那邊便就亂起來了。
還有什麽山東匪患——真是可笑,讓堂堂一個皇子去剿匪,他倒是能編得出來!
隻要高熲在,這朝廷便是高熲的一言堂。
下麵到底是什麽情況,情況又有多嚴重,父皇又不能親自去看,還不是各地州府報上來,再由各部挑些重要的呈上去。
連一個邊陲小地流星墜地這種小事——都能拿到禦前來,可見這些事情都是有人特意安排給父親看的!”
晉王失笑道:“連阿姊都能看得出來,父親難道看不出來麽?”
“當然看得出來!”樂平公主回道:“可即便看得出來,這些事情也得去處理。
父親若是不處理,便是昏庸怠政的君王了。父親這般勤勉,豈會想落此惡名?”
晉王頓了頓,有些喪氣。
樂平公主最終下了結論,道:“總結下來,第一,廢太子對父親來說,並不迫切。父親如今身子康健,太子尚不敢對父親有不臣之心。
第二,你朝中並無人脈,無人為你說話,你便隻能受人擺布。
第三,朝中無人與高熲相抗,那楊素即便與高熲不和,也不會為了你得罪半個朝廷,就算他幫你說話,也得不到相對等的好處。
所以,父親必會同意高熲所言,你還是要往江都待幾年!”
晉王聽罷,沉默了良久,不由得憤然道:“阿姊之前所作所為難道一點用處也沒有?”
樂平公主回道:“我一個不理朝政的公主,平日裏鬧鬧脾氣罷了,真有什麽的用的話,父親還能容我活到今日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