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豆腐坊生意紅火
穿成四歲小萌寶,我經商富甲天下 作者:梓木芳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又過了一個月天氣更加的冷了,豆腐坊的生意卻異常的紅火。
梁家的三隻石磨都已經投入到生產中去了,現在豆腐坊生產的豆腐每天能保持在兩千斤左右。
豆腐坊的工人不算梁大山已經有十人了。
因為生意比較忙人來人往的,梁大山已經不在做豆腐的第一線了,而是專門進行豆腐坊的管理以及負責豆腐坊的買賣。
他把點鹵水的工作交給了梁二山,當然鹵水的核心配方還是掌握在他自己手裏的。
梁月嬌有時候也會去工坊幫忙。
這天梁月嬌起了個大早,早早的就來到了豆腐坊,因為氣太冷冷,她渾身上上下穿的跟個粽子似的。
這段時間豆腐坊的豆子不夠用,所以他們要大量收購黃豆。
石頭村和附近村子裏的人家裏有多餘的豆子都會拿到他們豆腐坊來換銀子。
梁月嬌給他們按的都是市場價,八文錢一斤。
這對村民來說是個非常合理的價格,因為他們拿到城裏的鋪子裏去賣最多也不過七八文錢,還要跑那麽遠,真不如賣給梁家來的實在。
梁月嬌剛到豆腐坊就已經有排隊前來拿豆腐的村民了。
為了不讓這些批發豆腐的人起爭執,梁月嬌讓梁大山提前做好了牌子,上麵編上了一二三四五等數字。
誰先來的就先給誰一個牌子,這樣依次往後排。
等豆腐出爐的時候也會按照這個牌子進去取豆腐。
梁月嬌見這些凍的直跺腳就開口說道:“各位叔叔伯伯,嬸子大娘們,天氣冷了你們別站著外麵凍著了。
進屋裏暖和暖和吧,屋裏有柴禾可以烤烤火,不過要注意安全。”
梁月嬌這話一出大家夥紛紛趕緊衝著她道謝,然後都進了屋。
烤火是不可能的,畢竟這年頭誰家的柴火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再說了屋裏比外邊暖和多了,起碼沒有那種刺骨的寒風。
因為涼州府靠近邊界,一到冬天風沙特別大。風一吹,感覺那種涼意直透骨髓,這也是梁月嬌把自己穿成個粽子的原因。
梁月嬌走到梁大山跟前開口說道:“爹,以後再有排隊來拿豆腐的人就讓他們進屋等著吧。
外麵太冷了,動起來還好,幹站著更受不了。”
梁大山聽到這話趕緊應下道:“嗯,還是嬌嬌考慮的比較周到。爹光顧著忙豆腐房的事情了,還真沒想到這一茬。
反正咱們豆腐房有空餘的房子,以後專門騰出來一間讓他們取暖吧。”
梁月嬌點了點頭沒再說話。
過了一會兒就有村民上門來賣豆子了,今年收成不太好,地裏的莊稼都減產了。
很多人家裏的糧食都是留著自己吃的,但是冬天太冷了,他們也需要置辦一些厚實的衣服。
別的糧食他們不舍得賣,隻能賣豆子。
畢竟這豆子沒什麽大用處,比起其他糧食來也算是比較便宜的。
很快第一鍋豆腐就做好了,梁月嬌趁著空閑時間還去幫梁大山去秤豆腐。
其中一個村民開口說道:“大山,你看能不能一次性多給我們批發點豆腐。這點量根本不夠賣的。”
這話一出還不等梁大山開口後麵等著的人就不樂意了。
【我說老李你不能光想著你自己呀,我們還在這排隊等著呢,你自己一個人都拿走了,那我們賣什麽呀?】
【就是就是,我昨天來的最早我也沒說讓人家大山給我加量啊。】
【二十斤已經不少了,每天能賺四十文錢呢。而且早早的賣完了還可以回家,這不比去扛大包強上百倍嗎?】
說話的老李,沒想到自己隻提了這麽一句就換來了這麽多人的攻擊。
他無奈的說道【誰會嫌銀子多啊?這20斤豆腐,我每次還沒走到縣城呢就賣完了。】
因為前來梁家豆腐坊拿豆腐出去賣的人太多了。不僅有本村的,還有附近村的。
而且他們豆腐坊產量有限,若是放開了他們的量,後麵的人恐怕就白等了。
而且都是鄉裏鄉親的,不賣給誰都容易得罪人。
所以梁月嬌才想起了按牌子來的主意,每天隻發100個牌子。每人一次性最多可以拿二十斤豆腐。
當然銀子也是現結的,慨不賒賬。
雖然這樣做村民們想要掙大錢是不可能了,但是也有個好處。他們可以三三兩兩的結伴一塊去賣豆腐。
往往兩三個人去一個村子裏,他們的豆腐都會一搶而光。根本不存在什麽競爭。
而且一天四十文的收入對一個普通農戶家庭來說已經相當多了。
這一天下來梁月嬌都是忙忙碌碌的,最後算了一下,這一天下來差不多就收了上千斤的黃豆。
望著庫房裏堆了半倉庫的黃豆梁月嬌心裏越發的有底氣了。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臨近年關又到了月底,梁月嬌正在核算上個月的工錢。
不僅家裏做手工花的開支需要她核算,豆腐坊的開支也需要她核算。
手工花的生意很穩定,每個月刨去各種開銷外還能固定盈利六七十兩銀子。
這二十個做手工花的人工錢一般都固定在六兩左右。
豆腐坊則不是太穩定,目前一共十個人工錢是八兩銀子。
還有采買黃豆的支出以及柴禾的損耗等都要算在內。
梁月嬌仔細核算了一下豆腐坊這個月的淨收入是三百二十兩零七百三十四文。
豆腐坊這兩個多月以來已經淨賺了六百多兩銀子了,梁月嬌越算心裏越覺得美滋滋。
她想著等明年的時候是不是可以買個鋪子,然後做些穩定的生意。
然後再開個養雞場或者養鴨場,再買上一些地。
在這個封建時代地是最穩定的產業。
就在梁月嬌正暢想未來的時候,聽到外麵傳來一陣淒厲的哭喊聲,隨即又是亂糟糟的腳步聲和嘈雜聲。
把正在沉思中的梁月嬌嚇了一跳,然後趕緊出了自己的房間。
一股冷風瞬間順著她的脖頸灌入了衣服裏。
梁月嬌趕緊緊了緊自己的衣服,看著李秀芹她們也正要出門看熱鬧,趕緊開口問道:“娘,這是怎麽了?出什麽事了?”
還不等李秀芹回答,楊氏就快人快語的回道:“聽說孫家出事了,我們正準備去看熱鬧呢。
嬌嬌你去不去啊?”
梁月嬌聞言頓時來了興趣,最近村裏都沒有發生什麽熱鬧事,她正閑的發慌呢,於是趕緊點了點頭滿臉興味的和她們一道走了。
梁家的三隻石磨都已經投入到生產中去了,現在豆腐坊生產的豆腐每天能保持在兩千斤左右。
豆腐坊的工人不算梁大山已經有十人了。
因為生意比較忙人來人往的,梁大山已經不在做豆腐的第一線了,而是專門進行豆腐坊的管理以及負責豆腐坊的買賣。
他把點鹵水的工作交給了梁二山,當然鹵水的核心配方還是掌握在他自己手裏的。
梁月嬌有時候也會去工坊幫忙。
這天梁月嬌起了個大早,早早的就來到了豆腐坊,因為氣太冷冷,她渾身上上下穿的跟個粽子似的。
這段時間豆腐坊的豆子不夠用,所以他們要大量收購黃豆。
石頭村和附近村子裏的人家裏有多餘的豆子都會拿到他們豆腐坊來換銀子。
梁月嬌給他們按的都是市場價,八文錢一斤。
這對村民來說是個非常合理的價格,因為他們拿到城裏的鋪子裏去賣最多也不過七八文錢,還要跑那麽遠,真不如賣給梁家來的實在。
梁月嬌剛到豆腐坊就已經有排隊前來拿豆腐的村民了。
為了不讓這些批發豆腐的人起爭執,梁月嬌讓梁大山提前做好了牌子,上麵編上了一二三四五等數字。
誰先來的就先給誰一個牌子,這樣依次往後排。
等豆腐出爐的時候也會按照這個牌子進去取豆腐。
梁月嬌見這些凍的直跺腳就開口說道:“各位叔叔伯伯,嬸子大娘們,天氣冷了你們別站著外麵凍著了。
進屋裏暖和暖和吧,屋裏有柴禾可以烤烤火,不過要注意安全。”
梁月嬌這話一出大家夥紛紛趕緊衝著她道謝,然後都進了屋。
烤火是不可能的,畢竟這年頭誰家的柴火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再說了屋裏比外邊暖和多了,起碼沒有那種刺骨的寒風。
因為涼州府靠近邊界,一到冬天風沙特別大。風一吹,感覺那種涼意直透骨髓,這也是梁月嬌把自己穿成個粽子的原因。
梁月嬌走到梁大山跟前開口說道:“爹,以後再有排隊來拿豆腐的人就讓他們進屋等著吧。
外麵太冷了,動起來還好,幹站著更受不了。”
梁大山聽到這話趕緊應下道:“嗯,還是嬌嬌考慮的比較周到。爹光顧著忙豆腐房的事情了,還真沒想到這一茬。
反正咱們豆腐房有空餘的房子,以後專門騰出來一間讓他們取暖吧。”
梁月嬌點了點頭沒再說話。
過了一會兒就有村民上門來賣豆子了,今年收成不太好,地裏的莊稼都減產了。
很多人家裏的糧食都是留著自己吃的,但是冬天太冷了,他們也需要置辦一些厚實的衣服。
別的糧食他們不舍得賣,隻能賣豆子。
畢竟這豆子沒什麽大用處,比起其他糧食來也算是比較便宜的。
很快第一鍋豆腐就做好了,梁月嬌趁著空閑時間還去幫梁大山去秤豆腐。
其中一個村民開口說道:“大山,你看能不能一次性多給我們批發點豆腐。這點量根本不夠賣的。”
這話一出還不等梁大山開口後麵等著的人就不樂意了。
【我說老李你不能光想著你自己呀,我們還在這排隊等著呢,你自己一個人都拿走了,那我們賣什麽呀?】
【就是就是,我昨天來的最早我也沒說讓人家大山給我加量啊。】
【二十斤已經不少了,每天能賺四十文錢呢。而且早早的賣完了還可以回家,這不比去扛大包強上百倍嗎?】
說話的老李,沒想到自己隻提了這麽一句就換來了這麽多人的攻擊。
他無奈的說道【誰會嫌銀子多啊?這20斤豆腐,我每次還沒走到縣城呢就賣完了。】
因為前來梁家豆腐坊拿豆腐出去賣的人太多了。不僅有本村的,還有附近村的。
而且他們豆腐坊產量有限,若是放開了他們的量,後麵的人恐怕就白等了。
而且都是鄉裏鄉親的,不賣給誰都容易得罪人。
所以梁月嬌才想起了按牌子來的主意,每天隻發100個牌子。每人一次性最多可以拿二十斤豆腐。
當然銀子也是現結的,慨不賒賬。
雖然這樣做村民們想要掙大錢是不可能了,但是也有個好處。他們可以三三兩兩的結伴一塊去賣豆腐。
往往兩三個人去一個村子裏,他們的豆腐都會一搶而光。根本不存在什麽競爭。
而且一天四十文的收入對一個普通農戶家庭來說已經相當多了。
這一天下來梁月嬌都是忙忙碌碌的,最後算了一下,這一天下來差不多就收了上千斤的黃豆。
望著庫房裏堆了半倉庫的黃豆梁月嬌心裏越發的有底氣了。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臨近年關又到了月底,梁月嬌正在核算上個月的工錢。
不僅家裏做手工花的開支需要她核算,豆腐坊的開支也需要她核算。
手工花的生意很穩定,每個月刨去各種開銷外還能固定盈利六七十兩銀子。
這二十個做手工花的人工錢一般都固定在六兩左右。
豆腐坊則不是太穩定,目前一共十個人工錢是八兩銀子。
還有采買黃豆的支出以及柴禾的損耗等都要算在內。
梁月嬌仔細核算了一下豆腐坊這個月的淨收入是三百二十兩零七百三十四文。
豆腐坊這兩個多月以來已經淨賺了六百多兩銀子了,梁月嬌越算心裏越覺得美滋滋。
她想著等明年的時候是不是可以買個鋪子,然後做些穩定的生意。
然後再開個養雞場或者養鴨場,再買上一些地。
在這個封建時代地是最穩定的產業。
就在梁月嬌正暢想未來的時候,聽到外麵傳來一陣淒厲的哭喊聲,隨即又是亂糟糟的腳步聲和嘈雜聲。
把正在沉思中的梁月嬌嚇了一跳,然後趕緊出了自己的房間。
一股冷風瞬間順著她的脖頸灌入了衣服裏。
梁月嬌趕緊緊了緊自己的衣服,看著李秀芹她們也正要出門看熱鬧,趕緊開口問道:“娘,這是怎麽了?出什麽事了?”
還不等李秀芹回答,楊氏就快人快語的回道:“聽說孫家出事了,我們正準備去看熱鬧呢。
嬌嬌你去不去啊?”
梁月嬌聞言頓時來了興趣,最近村裏都沒有發生什麽熱鬧事,她正閑的發慌呢,於是趕緊點了點頭滿臉興味的和她們一道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