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闈之後,虞晚苼便開始閉關苦讀,為次年的會試作準備。
而虞家,不得不迎來另一場離別。
十月底,虞家對外稱次年屬相為羊,與薛雲初五行八字相衝,將其送往汴梁東部崇阿山淩山派以便強身健體,避衝學藝。
依依不舍地揮別母親與阿弟,在泣不成聲的舅母和幾位兄長的注視下,薛雲初的馬車消失在了朝陽照耀下的官道上。
山中不知年歲久,人間隻道日如梭。
當薛雲初非常努力地在明泰師父的指點下紮馬步走梅花樁、第一次手握雲嘯劍的時候,暴雨中跟著師父爬淩山崖壁的時候,背著背簍采草藥的時候,虞家大哥兒正在房中埋頭苦讀,虞氏和段氏將全部注意力傾注在定哥兒和薏哥兒身上,隻有二哥成天逍遙自在好不快活。
能不快活嗎?那個臭不要臉的鄭晏舒聽說搞男風時被家裏抓個正著,一頓家法之後遠遠地送了出去,永世不能回汴梁。而他的大哥已經考上了亞元,馬上就要春闈,保不齊家裏就要出個文曲星,到時候他可是狀元的弟弟,想想他都要大笑三聲。
同時想要大笑三聲的還有如今的太子殿下鄭承恩,他花了近半年的時間將整個大蕭國查了個底朝天,幾乎所有的州府摸了個遍,終於被他找到鄭晏舒的蹤跡——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如今讓他多活了五個月,倒是便宜他了。
二月,當鄭晏舒被秘密押往汴梁之時,會試如期進行。會試完畢月底便放榜,虞晚苼在三百貢生之中排名第四。
三月殿試,銘德帝心血來潮要親自考校當今天子門生。他從眾多策論中挑出兵部尚書嚴忠平之嫡孫嚴敏淳的策論,一個勁兒地點頭,點著卷紙剛要開口,張肆伍便端上茶道:“陛下看了這麽久,先喝口茶吧。”
“嗯,”銘軒帝端起茶盅頗為滿意地呷了一口,正要放下茶盅,何丞相遞過來一張:“皇上請看,此篇策論以簪花小楷寫就,行文暢若流水,一氣嗬成,真乃上上佳作。”
銘軒帝一聽,來了興致:“哦?又一篇佳作?”便抬眼看去。
此乃濱州貢生肖夏泉之策論。
“皇上請看。”何丞相將答卷輕輕置於案幾最上方,不著痕跡地蓋住了嚴敏淳的答卷。
“嗯,此卷確實是上佳之作,眾位愛卿請看:他甚至提出了安民心、強兵甲、儲文才、育武將、治貪腐、強軍固本,廣開言路……麵麵俱到,此人——嗯,文采斐然,求真務實。今科人才甚眾,真乃我大蕭之幸也。”
太子也帶著讚歎之意念到:“立紀綱,飭法度,懸諸象魏之表,著乎令甲之中,首於岩廊朝寧,散於諸司百府,暨及於郡國海隅,經之緯之,鴻巨纖悉,莫不備具,充周嚴密,毫無滲漏者是也。此篇果然為上佳之作,令人歎服。”
皇上點頭麵露滿意之色,幾位肱骨之臣紛紛恭賀銘軒帝又得麒麟之才,是君之幸亦是國之幸。
這時禮部尚書白重遞過一篇策論道:“各位大人,皇上,請看這一篇策論:此人見地不凡,文風率真切實,辭藻華麗對仗工整,應經據典層出不窮,可堪一觀。”
眾人隨皇帝的目光看去,此卷乃太醫令虞紹銓長子虞晚苼之卷。
皇上細細看過後讚到:“此篇策論頗有丞相長子何槐犀當年榜眼的策論之風,丞相也看看。”
何丞相笑著接過,心裏卻是默默歎了一口氣。
他那長子乃與先妻殷氏所生,小小年紀便飽讀詩書文采斐然,奈何殷氏於其四歲那年病故,在他續弦之後,長子便與他越來越生分,後來考中一甲第二名,也未見在官場中有所建樹,隻在翰林院做著一個無足輕重的小小修撰。
他多次為這個兒子奔走,想將他調往吏部,都被兒子以“讀書之人當誌在研古今之學”而拒絕了。
真是個扶不起的阿鬥。
如今已到而立之年,對他這個父親卻沒有任何助力,讓他不得不把希望全部寄托到次子何柏犀的身上。
銘軒帝在幾篇策論之中很是舉棋不定了一會兒,最後到底在太子的美言誇讚之下朱筆一揮,欽定了濱州的肖夏泉為狀元,汴梁亞元虞晚苼為榜眼,兵部尚書嚴忠平之孫嚴敏淳為探花郎。
其餘二甲並三甲進士交由太子並幾位大臣議定,當日便擬定聖旨、謄抄榜書,落印,即日張貼出來以昭告天下。
何丞相與眾人向銘軒帝跪拜,口中恭賀皇上聖明,心中洋洋自得:你嚴忠平不是自詡忠君愛國嗎?如今你兒子以狀元之才屈居探花之位,還不是我一句話的事兒?
十年苦讀無人問,一朝中榜天下知。
鑼鼓聲一直敲到知了巷虞太醫家門口,喜得段氏不住地笑,早早命人買了文房四寶,去錢莊兌了一籮筐的銅錢,讓小廝派發給前來恭賀的街坊四鄰,鞭炮一直響到天擦黑,那地上的鞭炮紅紙都積了一寸厚。
過幾日便是新科進士簪花遊街的日子。新科狀元肖夏泉,濱州人士,今年已年逾二十五,是一甲三進士中年紀最大的,聽聞已經有了家眷,故而最受歡迎的當屬榜眼虞晚苼和探花郎嚴敏淳,此二人皆未婚配,成了汴梁城內各官宦之家榜下捉婿的熱門搶手人物。
虞晚苼被那些荷包砸得都有些掛不住麵皮,在大姑娘小媳婦的熱切的眼光中臉紅到了耳後根,倒是探花郎嚴敏淳,正襟危坐於駿馬之上,一副不卑不亢麵帶微笑波瀾不驚的樣子,讓虞晚苼暗暗佩服。見大家都如此泰然自若,虞晚苼便也定了定臉,接受著眾人的觀賞與讚美。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肖夏泉此人風度翩翩,滿身東南部人身上帶著的那種富貴氣息,舉手投足間帶著些養尊處優、寵辱不驚之態,又比榜眼和探花郎多了一些青年人的閱曆,自然更加成熟。
嚴敏淳濃眉方臉,一副剛直不阿、正氣凜然的樣子,隻要見過兵部尚書嚴忠平的人都會說,這父子倆真是一脈相承。
在眾位夫人小姐眼中,自然虞晚苼是生得最好看了。
他長得極像段氏,一張白淨的鵝蛋臉上生著一雙狹長的丹鳳眼,鼻子如刀削斧鑿一般立體挺拔,下頜線卻於剛勁中不失柔和,渾身上下帶著醫藥世家那種淡然柔和的書生氣,一看就是經年淫浸於書卷典籍中的謙謙君子。
虞晚萊自然是家中最好看的那一個,自古以來都是排行老二的是家中的顏值頂峰嘛。不然怎麽如此遭人惦記?
惦記過虞晚萊的人此刻被綁在太子麵前,屁滾尿流地望著太子手中閃著寒光的長劍,整個人已經軟倒在腳地上,無論如何都站不起來。
鄭晏舒驚恐地瞪大雙眼,好不容易把自己支楞起來,不住地給太子磕著頭:“殿下,殿下息怒啊殿下!我那日也是著了人的道,早就被打暈了,根本不可能成事啊殿下!”
他連哭帶嚎:“何況,何況我真的隻喜歡女人啊殿下,借我十個熊心豹子膽我都不敢對殿下您不敬,殿下您相信我嗚嗚嗚嗚……”
“你閉嘴!”鄭承恩兩眼噴火,劍尖已經到了鄭晏舒的鼻尖上。“你說沒有?孤為何——孤的後庭可是難受了好幾日!你這雜碎!孤要剁了你喂狗!”
鄭晏舒不停地往後挪,邊挪邊突然大叫:“殿下!慢著殿下!我知道是誰,我知道是誰,肯定是那小子暗算了咱們!”
太子喘著粗氣,因鄭晏舒滿地打滾地躲避讓他一劍劈空,他停下來惡狠狠地盯著地上那人。
鄭晏舒立刻調整著身體跪好:“定是那虞晚萊,我後來命人查過了,我明明綁了他丟在那柴房,結果等我去柴房勸他過去服侍殿下,還沒把他拉起來我就什麽都不知道了啊殿下!我肯定是那時候就被人藥倒了,他是真的被我綁了來,也是真的毫發無損地回了府!你要相信我啊殿下!”
鄭晏舒聲淚俱下,鼻涕直接掛到了胸前。
太子聽了這一席話倒是有些冷靜下來了。虞家?虞晚萊?這人與七日前父皇欽點的榜眼虞晚苼什麽關係?
莫了,他到底是忍住了沒有先殺了鄭晏舒。
他要查清楚,到底是誰在暗算他,又是誰知道了他的秘密,這些危險因素都是他登上大位之前的絆腳石,必須清掃幹淨,所以在查清楚之前,他得留著鄭晏舒的狗命。
“來人,給我把他關起來!”太子森冷的聲音響起:“你最好不要騙孤,不然孤將你碎屍萬段,再滅了你滿門!”
………………
太子將鄭晏舒抓回汴梁的事並沒有逃過袁無錯的眼線,他敏銳地發現,虞家二公子有可能遇到了一個比較大的麻煩。
安排了人暗中保護虞晚萊之外,他在斟酌要不要把消息放給宣威侯府。
太子藏了人在西院的事,到底沒瞞住太子妃方氏,也沒瞞住傷愈後滿心憤懣的林側妃。
方氏早就對太子藏小倌的事無所謂,林側妃卻是無論如何也坐不住的。
林側妃是當今國子祭酒林暢禕諸多個庶女中的一個,行五,名喚林窈窈。其父國子祭酒林暢禕,此人以兩項長處馳騁汴梁官場:一是他善於鑽營,為人八麵玲瓏滑不溜手,從一個編修官到國子祭酒,官升四階不過七八年時間,因他舍得花錢,也舍得用人;二是他善於耕耘,家中妾室成群,一群妾室又生了一群庶子庶女,可謂是妻妾兒女皆成群——林窈窈就是這一堆庶子庶女中的一個,行八。
她從小不受重視,此次能在幾個庶姐妹中脫穎而出,嫁到太子府來做個側妃,她是花了大功夫的。
當花了大功夫才嫁進來的林側妃在房中,大丫鬟在她耳邊耳語了一番之後,她氣得胸口起伏,一張美人麵柳眉倒豎:“好啊,都說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我說怎麽見了我那麽大火氣,原來是西院裏藏著個妖精!好一個金屋藏嬌!”
那日,她被太子踢得五髒六腑都要碎了,花了三個月才養好,好了以後她不斷反思問題到底在哪兒,最終的結果依舊是把原因歸咎於另一個女人。
但是太子妃跟個出家人一樣成日裏在小佛堂抄經,讓她有氣沒地兒撒。兜兜轉轉鬧了這麽個大半天,原來是因為西院裏的那位。
林側妃絞著帕子,貝齒咬著下唇,不停在屋子裏來回走著:無論如何,著西院裏的妖精,她得去會一會,看看是何方神聖,讓太子連太子妃也也不顧了。
這一日,太子依例早朝。剛出門去,林側妃便讓大丫鬟春桃給守門的小廝帶了吃食過去。春桃生得嘴巧,笑嗬嗬和小廝們打過招呼,便不著痕跡地將果子點心遞給門口的兩個侍衛。不多時,侍衛便麵露難色,扭扭捏捏地要去如廁。春桃笑道:“兩位小哥不弱先去,我在此處替你們守著便是,放心,我誰也不說。“
內急得厲害,兩個小廝一溜煙往鞏房去了。
林側妃從暗處走出來,對著春桃點點頭,然後疾步往西院內事而去。
她在西院仔細看了看,有一個偏屋門口放著一個食盒——便是這間屋子了。
她從窗戶縫裏往裏看,眼睛都快看瞎了,都沒看到哪裏有什麽小妖精。
正在林側妃準備放棄的時候,突然從另一個角度,她看到了躺在地上被綁得結結實實的一位男子。
林側妃驚慌失措地跑出西院,失魂落魄地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太子妃撫著已經八個月的肚子,眼睛不知看著何處,幽幽地歎了一口氣。“隻願她安生些罷,如今知道了,也不知是福是禍。”
她轉頭含淚看著瞿嬤嬤:“我隻願肚子裏這個,能平平安安做個尋常人就好,不要像他,也更不要像我……”
最好是個女兒,也許,是個女兒倒好了,能躲過必然迎來的禍端也說不定呢?
他若登上大位,那便是大蕭的不幸;他若一朝事發被奪了太子之位,那便是她和孩子的不幸——她已經很不幸了,她的孩子不能被那無德無行的人帶累啊!
而虞家,不得不迎來另一場離別。
十月底,虞家對外稱次年屬相為羊,與薛雲初五行八字相衝,將其送往汴梁東部崇阿山淩山派以便強身健體,避衝學藝。
依依不舍地揮別母親與阿弟,在泣不成聲的舅母和幾位兄長的注視下,薛雲初的馬車消失在了朝陽照耀下的官道上。
山中不知年歲久,人間隻道日如梭。
當薛雲初非常努力地在明泰師父的指點下紮馬步走梅花樁、第一次手握雲嘯劍的時候,暴雨中跟著師父爬淩山崖壁的時候,背著背簍采草藥的時候,虞家大哥兒正在房中埋頭苦讀,虞氏和段氏將全部注意力傾注在定哥兒和薏哥兒身上,隻有二哥成天逍遙自在好不快活。
能不快活嗎?那個臭不要臉的鄭晏舒聽說搞男風時被家裏抓個正著,一頓家法之後遠遠地送了出去,永世不能回汴梁。而他的大哥已經考上了亞元,馬上就要春闈,保不齊家裏就要出個文曲星,到時候他可是狀元的弟弟,想想他都要大笑三聲。
同時想要大笑三聲的還有如今的太子殿下鄭承恩,他花了近半年的時間將整個大蕭國查了個底朝天,幾乎所有的州府摸了個遍,終於被他找到鄭晏舒的蹤跡——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如今讓他多活了五個月,倒是便宜他了。
二月,當鄭晏舒被秘密押往汴梁之時,會試如期進行。會試完畢月底便放榜,虞晚苼在三百貢生之中排名第四。
三月殿試,銘德帝心血來潮要親自考校當今天子門生。他從眾多策論中挑出兵部尚書嚴忠平之嫡孫嚴敏淳的策論,一個勁兒地點頭,點著卷紙剛要開口,張肆伍便端上茶道:“陛下看了這麽久,先喝口茶吧。”
“嗯,”銘軒帝端起茶盅頗為滿意地呷了一口,正要放下茶盅,何丞相遞過來一張:“皇上請看,此篇策論以簪花小楷寫就,行文暢若流水,一氣嗬成,真乃上上佳作。”
銘軒帝一聽,來了興致:“哦?又一篇佳作?”便抬眼看去。
此乃濱州貢生肖夏泉之策論。
“皇上請看。”何丞相將答卷輕輕置於案幾最上方,不著痕跡地蓋住了嚴敏淳的答卷。
“嗯,此卷確實是上佳之作,眾位愛卿請看:他甚至提出了安民心、強兵甲、儲文才、育武將、治貪腐、強軍固本,廣開言路……麵麵俱到,此人——嗯,文采斐然,求真務實。今科人才甚眾,真乃我大蕭之幸也。”
太子也帶著讚歎之意念到:“立紀綱,飭法度,懸諸象魏之表,著乎令甲之中,首於岩廊朝寧,散於諸司百府,暨及於郡國海隅,經之緯之,鴻巨纖悉,莫不備具,充周嚴密,毫無滲漏者是也。此篇果然為上佳之作,令人歎服。”
皇上點頭麵露滿意之色,幾位肱骨之臣紛紛恭賀銘軒帝又得麒麟之才,是君之幸亦是國之幸。
這時禮部尚書白重遞過一篇策論道:“各位大人,皇上,請看這一篇策論:此人見地不凡,文風率真切實,辭藻華麗對仗工整,應經據典層出不窮,可堪一觀。”
眾人隨皇帝的目光看去,此卷乃太醫令虞紹銓長子虞晚苼之卷。
皇上細細看過後讚到:“此篇策論頗有丞相長子何槐犀當年榜眼的策論之風,丞相也看看。”
何丞相笑著接過,心裏卻是默默歎了一口氣。
他那長子乃與先妻殷氏所生,小小年紀便飽讀詩書文采斐然,奈何殷氏於其四歲那年病故,在他續弦之後,長子便與他越來越生分,後來考中一甲第二名,也未見在官場中有所建樹,隻在翰林院做著一個無足輕重的小小修撰。
他多次為這個兒子奔走,想將他調往吏部,都被兒子以“讀書之人當誌在研古今之學”而拒絕了。
真是個扶不起的阿鬥。
如今已到而立之年,對他這個父親卻沒有任何助力,讓他不得不把希望全部寄托到次子何柏犀的身上。
銘軒帝在幾篇策論之中很是舉棋不定了一會兒,最後到底在太子的美言誇讚之下朱筆一揮,欽定了濱州的肖夏泉為狀元,汴梁亞元虞晚苼為榜眼,兵部尚書嚴忠平之孫嚴敏淳為探花郎。
其餘二甲並三甲進士交由太子並幾位大臣議定,當日便擬定聖旨、謄抄榜書,落印,即日張貼出來以昭告天下。
何丞相與眾人向銘軒帝跪拜,口中恭賀皇上聖明,心中洋洋自得:你嚴忠平不是自詡忠君愛國嗎?如今你兒子以狀元之才屈居探花之位,還不是我一句話的事兒?
十年苦讀無人問,一朝中榜天下知。
鑼鼓聲一直敲到知了巷虞太醫家門口,喜得段氏不住地笑,早早命人買了文房四寶,去錢莊兌了一籮筐的銅錢,讓小廝派發給前來恭賀的街坊四鄰,鞭炮一直響到天擦黑,那地上的鞭炮紅紙都積了一寸厚。
過幾日便是新科進士簪花遊街的日子。新科狀元肖夏泉,濱州人士,今年已年逾二十五,是一甲三進士中年紀最大的,聽聞已經有了家眷,故而最受歡迎的當屬榜眼虞晚苼和探花郎嚴敏淳,此二人皆未婚配,成了汴梁城內各官宦之家榜下捉婿的熱門搶手人物。
虞晚苼被那些荷包砸得都有些掛不住麵皮,在大姑娘小媳婦的熱切的眼光中臉紅到了耳後根,倒是探花郎嚴敏淳,正襟危坐於駿馬之上,一副不卑不亢麵帶微笑波瀾不驚的樣子,讓虞晚苼暗暗佩服。見大家都如此泰然自若,虞晚苼便也定了定臉,接受著眾人的觀賞與讚美。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肖夏泉此人風度翩翩,滿身東南部人身上帶著的那種富貴氣息,舉手投足間帶著些養尊處優、寵辱不驚之態,又比榜眼和探花郎多了一些青年人的閱曆,自然更加成熟。
嚴敏淳濃眉方臉,一副剛直不阿、正氣凜然的樣子,隻要見過兵部尚書嚴忠平的人都會說,這父子倆真是一脈相承。
在眾位夫人小姐眼中,自然虞晚苼是生得最好看了。
他長得極像段氏,一張白淨的鵝蛋臉上生著一雙狹長的丹鳳眼,鼻子如刀削斧鑿一般立體挺拔,下頜線卻於剛勁中不失柔和,渾身上下帶著醫藥世家那種淡然柔和的書生氣,一看就是經年淫浸於書卷典籍中的謙謙君子。
虞晚萊自然是家中最好看的那一個,自古以來都是排行老二的是家中的顏值頂峰嘛。不然怎麽如此遭人惦記?
惦記過虞晚萊的人此刻被綁在太子麵前,屁滾尿流地望著太子手中閃著寒光的長劍,整個人已經軟倒在腳地上,無論如何都站不起來。
鄭晏舒驚恐地瞪大雙眼,好不容易把自己支楞起來,不住地給太子磕著頭:“殿下,殿下息怒啊殿下!我那日也是著了人的道,早就被打暈了,根本不可能成事啊殿下!”
他連哭帶嚎:“何況,何況我真的隻喜歡女人啊殿下,借我十個熊心豹子膽我都不敢對殿下您不敬,殿下您相信我嗚嗚嗚嗚……”
“你閉嘴!”鄭承恩兩眼噴火,劍尖已經到了鄭晏舒的鼻尖上。“你說沒有?孤為何——孤的後庭可是難受了好幾日!你這雜碎!孤要剁了你喂狗!”
鄭晏舒不停地往後挪,邊挪邊突然大叫:“殿下!慢著殿下!我知道是誰,我知道是誰,肯定是那小子暗算了咱們!”
太子喘著粗氣,因鄭晏舒滿地打滾地躲避讓他一劍劈空,他停下來惡狠狠地盯著地上那人。
鄭晏舒立刻調整著身體跪好:“定是那虞晚萊,我後來命人查過了,我明明綁了他丟在那柴房,結果等我去柴房勸他過去服侍殿下,還沒把他拉起來我就什麽都不知道了啊殿下!我肯定是那時候就被人藥倒了,他是真的被我綁了來,也是真的毫發無損地回了府!你要相信我啊殿下!”
鄭晏舒聲淚俱下,鼻涕直接掛到了胸前。
太子聽了這一席話倒是有些冷靜下來了。虞家?虞晚萊?這人與七日前父皇欽點的榜眼虞晚苼什麽關係?
莫了,他到底是忍住了沒有先殺了鄭晏舒。
他要查清楚,到底是誰在暗算他,又是誰知道了他的秘密,這些危險因素都是他登上大位之前的絆腳石,必須清掃幹淨,所以在查清楚之前,他得留著鄭晏舒的狗命。
“來人,給我把他關起來!”太子森冷的聲音響起:“你最好不要騙孤,不然孤將你碎屍萬段,再滅了你滿門!”
………………
太子將鄭晏舒抓回汴梁的事並沒有逃過袁無錯的眼線,他敏銳地發現,虞家二公子有可能遇到了一個比較大的麻煩。
安排了人暗中保護虞晚萊之外,他在斟酌要不要把消息放給宣威侯府。
太子藏了人在西院的事,到底沒瞞住太子妃方氏,也沒瞞住傷愈後滿心憤懣的林側妃。
方氏早就對太子藏小倌的事無所謂,林側妃卻是無論如何也坐不住的。
林側妃是當今國子祭酒林暢禕諸多個庶女中的一個,行五,名喚林窈窈。其父國子祭酒林暢禕,此人以兩項長處馳騁汴梁官場:一是他善於鑽營,為人八麵玲瓏滑不溜手,從一個編修官到國子祭酒,官升四階不過七八年時間,因他舍得花錢,也舍得用人;二是他善於耕耘,家中妾室成群,一群妾室又生了一群庶子庶女,可謂是妻妾兒女皆成群——林窈窈就是這一堆庶子庶女中的一個,行八。
她從小不受重視,此次能在幾個庶姐妹中脫穎而出,嫁到太子府來做個側妃,她是花了大功夫的。
當花了大功夫才嫁進來的林側妃在房中,大丫鬟在她耳邊耳語了一番之後,她氣得胸口起伏,一張美人麵柳眉倒豎:“好啊,都說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我說怎麽見了我那麽大火氣,原來是西院裏藏著個妖精!好一個金屋藏嬌!”
那日,她被太子踢得五髒六腑都要碎了,花了三個月才養好,好了以後她不斷反思問題到底在哪兒,最終的結果依舊是把原因歸咎於另一個女人。
但是太子妃跟個出家人一樣成日裏在小佛堂抄經,讓她有氣沒地兒撒。兜兜轉轉鬧了這麽個大半天,原來是因為西院裏的那位。
林側妃絞著帕子,貝齒咬著下唇,不停在屋子裏來回走著:無論如何,著西院裏的妖精,她得去會一會,看看是何方神聖,讓太子連太子妃也也不顧了。
這一日,太子依例早朝。剛出門去,林側妃便讓大丫鬟春桃給守門的小廝帶了吃食過去。春桃生得嘴巧,笑嗬嗬和小廝們打過招呼,便不著痕跡地將果子點心遞給門口的兩個侍衛。不多時,侍衛便麵露難色,扭扭捏捏地要去如廁。春桃笑道:“兩位小哥不弱先去,我在此處替你們守著便是,放心,我誰也不說。“
內急得厲害,兩個小廝一溜煙往鞏房去了。
林側妃從暗處走出來,對著春桃點點頭,然後疾步往西院內事而去。
她在西院仔細看了看,有一個偏屋門口放著一個食盒——便是這間屋子了。
她從窗戶縫裏往裏看,眼睛都快看瞎了,都沒看到哪裏有什麽小妖精。
正在林側妃準備放棄的時候,突然從另一個角度,她看到了躺在地上被綁得結結實實的一位男子。
林側妃驚慌失措地跑出西院,失魂落魄地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太子妃撫著已經八個月的肚子,眼睛不知看著何處,幽幽地歎了一口氣。“隻願她安生些罷,如今知道了,也不知是福是禍。”
她轉頭含淚看著瞿嬤嬤:“我隻願肚子裏這個,能平平安安做個尋常人就好,不要像他,也更不要像我……”
最好是個女兒,也許,是個女兒倒好了,能躲過必然迎來的禍端也說不定呢?
他若登上大位,那便是大蕭的不幸;他若一朝事發被奪了太子之位,那便是她和孩子的不幸——她已經很不幸了,她的孩子不能被那無德無行的人帶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