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戰,華夏曆史上十分有名的大戰,畢竟,這是那位華夏武力之王,西楚霸王走向滅亡的一戰。


    垓下之戰爆發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劉邦和項羽在簽署停戰協議以後,劉邦趁項羽撤退的時候,撕破協議,對項羽和楚軍發動追擊,妄圖在項羽和楚軍撤退的途中,擊敗項羽。


    結果是有多大臉,顯多大臉,劉邦在追到固陵的時候,項羽調頭殺來,劉邦野戰再次不敵項羽,隻能被迫退守固陵。


    等待韓信和彭越的援軍。


    在劉邦付出巨大代價以後,才盼來了韓信和彭越的援軍。


    而同時,其他部分的漢軍則是渡過淮水,斷絕了項羽的後路,並在項羽控製的區域開始攻城略地。


    項羽在得知後院起火的情況下,隻能放棄和劉邦的對峙,撤退到垓下整軍。


    而隨後,漢軍各支大軍盡數完成集結,對楚軍形成了兵力上的絕對優勢。


    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垓下之戰最出名的便是漢軍包圍了楚軍,然後通過唱楚國歌謠,瓦解了楚軍,四麵楚歌這個成語,便是此時誕生的。


    但是,作為曆史區的常客,李言清楚,四麵楚歌時,已經是垓下之戰的後期了。


    垓下之戰真正導致楚軍敗亡的,並不是四麵楚歌,而是在四麵楚歌之前,漢軍和楚軍爆發的一場決戰。


    盡管說,垓下之戰時,項羽麾下的楚軍隻有十萬,而漢軍保守估計有三十萬,但是,項羽依然決定以一場野戰擊潰漢軍。


    哪怕漢軍的兵力是楚軍的三倍,哪怕漢軍在武器裝備,糧食補給方麵都強於楚軍,哪怕此時的楚軍已經物資短缺,糧草不足,但是,楚軍有項羽,這便足夠了。


    但是,這場決戰的結果卻是,項羽大敗,損失了六萬兵力,楚軍隻剩下了四萬人。


    盡管漢軍的損失比楚軍更大,但是,此時,楚軍和漢軍的兵力差距被進一步拉大。


    而現在,李言就出現在了這場讓項羽走向失敗的最終之戰。


    李言再次恢複意識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出現在了戰場上麵。


    李言此時是一名漢軍騎兵,一名處於漢軍軍陣左翼的騎兵。


    垓下決戰時,漢軍擁有三十萬的龐大兵力,而楚軍盡管隻有漢軍的三分之一,但是,漢軍方麵根本不敢掉以輕心。


    長期以來,漢軍和楚軍在交戰時,可以說互有勝負。


    但是,漢軍在一種情況下,卻很難戰勝楚軍,那便是在麵對楚軍時,漢軍的結果基本上都是以失敗為主。


    垓下之戰的陣容堪稱豪華,漢軍方麵可以說把所有拿的出手的人都拉上了戰場。


    楚軍方麵則比漢軍要差很多,經過數年的戰爭,楚軍早就已經不複鼎盛時期的強大了,眾多楚軍名將,不是戰死,便是投降。


    可以說,四年的楚漢戰爭,楚軍在戰術上贏了很多,可是在戰略上輸的一塌糊塗。


    而垓下之戰當中,漢軍方麵的最高軍事指揮人員,是有著兵仙之稱的韓信。


    就連劉邦,在垓下之戰時,也要聽韓信的指揮。


    韓信將三十萬漢軍大致分為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由韓信親自指揮的漢軍,其中韓信率領漢軍中軍直麵項羽,此外,韓信還將漢軍中軍分為了兩部分,中軍主力是韓信坐鎮,在中軍主力前麵,是一部分前出的漢軍先鋒軍。


    而兩翼的漢軍,稍落後中軍一些,其中,左翼漢軍的統帥是孔熙,右翼則是陳賀。


    在韓信軍後麵,則是劉邦率領的數萬漢軍組成的龐大軍陣。


    而第三重漢軍,則是漢軍方麵的預備部隊,分別由周勃、柴武等將率領,分列成兩個部分,以便隨時投入戰場。


    韓信所率領的第一線部隊,布置的目的非常明確,便是要依靠漢軍的兵力優勢,阻擋住楚軍的進攻。


    但是,因為項羽的進攻,不是隨隨便便什麽人就可以擋住的。


    要知道,在楚漢爭霸這個時期,項羽代表的便是整個華夏大地最強的進攻力量。


    項羽從巨鹿之戰開始,一直都是楚軍的進攻矛頭。


    楚漢爭霸數年時間,漢軍擊敗楚軍不是一次兩次,麵對其他楚軍將領,漢軍都有把握打贏,可是,唯獨麵對項羽時,漢軍基本便隻有一個結局——輸。


    所以,想要在垓下這片平原地帶,完成擊敗項羽的戰略目標,那麽,漢軍要完成的第一步作戰目標,便是,必須要擋住楚軍的進攻勢頭,不然的話,三十萬漢軍,不但無法轉換成為漢軍的兵力優勢,反而還會成為漢軍在戰場上最大的劣勢。


    畢竟,項羽擅長的,便是以迅猛的突擊,擊潰一部,然後驅趕敗軍,衝垮更多的敵軍。


    一旦漢軍無法擋住項羽為首的楚軍突擊,那麽,三十萬漢軍最後的結果便是變成互相踐踏的亂軍。


    所以,為了擋住項羽率領的楚軍突擊力量,韓信必須要坐鎮漢軍第一線,隻有如此,漢軍才可以擋住楚軍。


    因為,韓信和項羽這兩人,分別是楚漢爭霸時期,最頂級的兩位將領。


    可以這樣說,除了韓信,漢軍這邊,根本沒有其他將領,有信心可以百分百擋住項羽的進攻。


    為此,劉邦甚至不惜讓自己也成為韓信指揮的人員。


    而劉邦處於漢軍軍陣中間,其實便是為了吸引項羽來進攻。


    項羽雖然強,但是,此時漢軍畢竟在兵力上比楚軍多出了二十萬人。


    加上楚軍在補給,物資,裝備方麵,都不如漢軍,項羽想要以最小的代價獲得垓下之戰的勝利,那麽,最好的辦法,便是擒賊先擒王。


    隻要項羽可以殺了劉邦,或者逼迫劉邦移動,那麽,項羽便可以再次擊潰漢軍,重演一次彭城之戰的成功案例。


    所以,可以肯定,一旦開戰,項羽的主要目標,肯定是劉邦。


    至於說,為什麽不把劉邦放在第一重軍陣當中。


    如果韓信真的讓劉邦在第一線,那麽,韓信根本沒有獲得指揮漢軍的機會。


    劉邦本來就對韓信沒有按時前來固陵心生不滿,在決戰時期,韓信要是讓劉邦處於漢軍第一線,那麽,劉邦肯定得懷疑,韓信是不是別有用心。


    畢竟,此時的韓信已經成為了天下間,除了劉邦和項羽以外的最大勢力。


    可以說,韓信站在誰那邊,是直接決定雙方勝負的關鍵。


    同時,韓信也不可能把劉邦安排在第一線的,因為,韓信這人能力強,但是,韓信並沒有自立為王的心思,相反,韓信是願意做一位臣子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土豆得西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土豆得西瓜並收藏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