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漢軍更有優勢
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 作者:種土豆得西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韓信在楚漢爭霸時期,確實擁有成為天下之主的可能性,但是,韓信卻一直遵循著一個原則,那便是當一個名垂青史的臣子。
這一點從劉邦三次輕易的剝奪韓信的兵權便可以看出來。
韓信自從成為了劉邦麾下的大將以後,前後一共被劉邦剝奪過三次兵權,這也是為什麽韓信總得以少勝多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韓信好不容易積攢起一些軍隊,劉邦便會將韓信麾下軍隊帶走。
這其中,固然有劉邦自己的本事在裏麵 也和韓信不願意自立為王有關。
這也是為什麽,漢朝建立以後,劉邦沒有殺韓信,反而把韓信留在身邊。
因為劉邦清楚,韓信是他手上的大殺器,隻要韓信在劉邦身邊 那麽,那些對劉邦皇帝位置虎視眈眈的人,便不敢輕舉妄動。
畢竟,在哪個時代,韓信可是名副其實的大殺器。
韓信兵仙這個名號,可不是吹出來的,而是靠韓信用軍功殺出來的。
韓信的存在,可以說是劉邦鎮壓天下的關鍵,後來,韓信被殺,也是因為劉邦沒在長安,呂雉才動的手,並不是劉邦對韓信過於忌憚,才卸磨殺驢。
而且,劉邦也不會前來第一線。
劉邦這人,可是很惜命的
何況,韓信的目的是為了贏,不是真的要把三十萬漢軍葬送掉。
讓劉邦在第一線,項羽一旦發動進攻,劉邦八成擋不住,到時候,作為漢軍最高人員,一旦離開戰場,便會造成漢軍士氣的大崩潰。
到時候,就算是韓信,恐怕也無法控製三十萬崩潰的漢軍。
所以,劉邦處於漢軍第二陣線,是最合適的。
“咚咚咚……”
就在李言愣神的時候,一陣戰鼓聲傳來。
李言看向戰鼓聲傳來的方向。
看到了另外一支軍隊。
這支軍隊的甲胄和漢軍沒有太大的區別,隻是甲胄顏色不同。
這其實沒什麽好奇怪的,不管是漢軍還是楚軍,他們的大多數武器裝備來源,其實都來自於不久前的秦朝。
不過,總體上來說,在武器裝備方麵,還是漢軍更好。
這得益於漢軍比楚軍更好的資源供應。
在楚漢爭霸的數年時間裏,漢軍之所以屢戰屢敗以後,但是總可以重新拉起大量軍隊,靠的便是,漢軍比楚軍更強的組織能力和資源供應能力。
劉邦從鹹陽獲得的秦朝戶籍資料這些,可不單單可以讓漢軍擁有完善的稅收體係,還可以讓漢軍擁有大量的工匠等技術人才。
畢竟,作為技術人才的工匠,是會被記錄在戶籍資料上麵的。
擁有完善戶籍資料的漢軍,可以通過戶籍資料快速獲得大量的工匠等技術人才。
從而建立起,比楚軍更好的資源供應,以及人力組織。
在漢軍當中,鐵甲已經不算是特別稀奇的東西了,可在楚軍當中,鐵甲卻絕對屬於稀有物品。
不說甲胄這些,就單單是箭矢,漢軍也比楚軍要好,漢軍的箭矢箭簇比楚軍的更大,更重。
這意味著,漢軍箭矢的破甲和殺傷能力更強。
不過,就算如今漢軍在兵力,裝備,物資方麵都強於楚軍,可是,當楚軍出現的時候,哪怕是第一次麵對楚軍的李言,也感受到了楚軍帶來的巨大壓迫。
李言看向遠處的楚軍,感覺對麵的楚軍散發著一股莫名的氣勢。
受到這股看不到氣勢的影響,李言胯下的戰馬都好像產生了一些特別的情緒。
李言感受到,自己胯下的戰馬開始不停的原地踏步,並且時不時的發出粗獷的喘息聲。
李言雖然沒多強的戰力,但是,作為皇子,騎馬這種事情還是會的。
所以,李言連忙伸出自己的手,開始撫摸戰馬,以安撫戰馬的不安情緒。
“轟隆隆……”
就在李言安撫戰馬的情緒時,大量馬匹奔跑的聲音傳來。
李言看向對麵的楚軍,隻見,楚軍出動了大量的騎兵部隊,開始發動衝鋒。
此時,楚軍騎兵隻是在小步慢行。
楚軍騎兵一邊前進,一邊還順帶開始調整隊形。
李言看到,楚軍騎兵以一名將領為首,開始形成一個錐形陣。
騎兵組成錐形陣基本可以確定,是用來進行突擊的。
隨著楚軍騎兵的不斷前進,楚軍騎兵的陣形開始逐漸完善,同時,楚軍騎兵也開始了慢慢加速。
從原先的小步慢行,變為了慢跑,然後不斷提速。
看著發動衝鋒的楚軍騎兵,李煜忍不住握緊了手上的鉤鑲。
說起鉤鑲,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麽印象,畢竟,相比於刀劍長矛這些常見的武器,鉤鑲對於很多人來說,完全屬於非常少見的武器。
鉤鑲是一種鉤、盾結合的複合兵器,上下有鉤,上鉤約長25cm,下鉤約長15cm,中為後有把手的小型鐵盾,盾為圓角方形薄鐵板,前麵有突出的尖,鉤為圓柱形的長鐵鋌,均稍向後彎,上鉤頂端為銳尖,下鉤末端為小球;兩鉤中間連接盾後的把手,盾用以推擋,鉤用以鉤束。
在戰國到漢代這段時間,鉤鑲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騎兵武器。
一般來說,鉤鑲還會和其他武器配合使用。
在進入戰國時代以後,隨著各個國家之間戰爭規模的加劇。
原先在軍隊當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戰車,開始退出曆史舞台,盡管一直到戰國結束,戰車都沒有完全被淘汰,可是和戰場鼎盛時期相比,戰車的生態位,已經被騎兵大量取代。
不過,戰國和漢代初期的騎兵,由於剛剛開始發展,加之,馬鐙,高橋馬鞍這幾樣對於騎兵來說,至關重要的道具還沒有發明普及,所以,此時的騎兵,主要還是以騎射為主。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騎兵取代戰車,騎兵和騎兵之間的對抗也越來越激烈。
戰國各個國家之間的騎兵部隊,大多數都是半路出家,無法像遊牧部落一樣從小接觸戰馬。
因此,相比於遊牧部落騎兵人人騎射,戰國時期的中原國家,對於騎射這種技術並不是特別厲害。
不過,中原騎兵找到了他們自己的優勢作戰方式,那便是以戰馬加自己一起,發動衝鋒。
戰國時期,衝擊騎兵已經開始顯現,而到了楚漢爭霸時期,項羽可謂是將此時的騎兵戰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項羽最強的戰術,便是騎兵衝擊。
而此時,對於步兵來說,騎兵衝擊戰術,頗有一些無解。
因為此時的步兵,還缺乏足夠應對騎兵的戰術和手段。
盡管在戰國時期,騎兵已經開始興起,可是,長期以來,在戰國時期,真正決定戰場勝負的,並不是騎兵和戰車部隊,而是重甲步兵。
這一點從劉邦三次輕易的剝奪韓信的兵權便可以看出來。
韓信自從成為了劉邦麾下的大將以後,前後一共被劉邦剝奪過三次兵權,這也是為什麽韓信總得以少勝多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韓信好不容易積攢起一些軍隊,劉邦便會將韓信麾下軍隊帶走。
這其中,固然有劉邦自己的本事在裏麵 也和韓信不願意自立為王有關。
這也是為什麽,漢朝建立以後,劉邦沒有殺韓信,反而把韓信留在身邊。
因為劉邦清楚,韓信是他手上的大殺器,隻要韓信在劉邦身邊 那麽,那些對劉邦皇帝位置虎視眈眈的人,便不敢輕舉妄動。
畢竟,在哪個時代,韓信可是名副其實的大殺器。
韓信兵仙這個名號,可不是吹出來的,而是靠韓信用軍功殺出來的。
韓信的存在,可以說是劉邦鎮壓天下的關鍵,後來,韓信被殺,也是因為劉邦沒在長安,呂雉才動的手,並不是劉邦對韓信過於忌憚,才卸磨殺驢。
而且,劉邦也不會前來第一線。
劉邦這人,可是很惜命的
何況,韓信的目的是為了贏,不是真的要把三十萬漢軍葬送掉。
讓劉邦在第一線,項羽一旦發動進攻,劉邦八成擋不住,到時候,作為漢軍最高人員,一旦離開戰場,便會造成漢軍士氣的大崩潰。
到時候,就算是韓信,恐怕也無法控製三十萬崩潰的漢軍。
所以,劉邦處於漢軍第二陣線,是最合適的。
“咚咚咚……”
就在李言愣神的時候,一陣戰鼓聲傳來。
李言看向戰鼓聲傳來的方向。
看到了另外一支軍隊。
這支軍隊的甲胄和漢軍沒有太大的區別,隻是甲胄顏色不同。
這其實沒什麽好奇怪的,不管是漢軍還是楚軍,他們的大多數武器裝備來源,其實都來自於不久前的秦朝。
不過,總體上來說,在武器裝備方麵,還是漢軍更好。
這得益於漢軍比楚軍更好的資源供應。
在楚漢爭霸的數年時間裏,漢軍之所以屢戰屢敗以後,但是總可以重新拉起大量軍隊,靠的便是,漢軍比楚軍更強的組織能力和資源供應能力。
劉邦從鹹陽獲得的秦朝戶籍資料這些,可不單單可以讓漢軍擁有完善的稅收體係,還可以讓漢軍擁有大量的工匠等技術人才。
畢竟,作為技術人才的工匠,是會被記錄在戶籍資料上麵的。
擁有完善戶籍資料的漢軍,可以通過戶籍資料快速獲得大量的工匠等技術人才。
從而建立起,比楚軍更好的資源供應,以及人力組織。
在漢軍當中,鐵甲已經不算是特別稀奇的東西了,可在楚軍當中,鐵甲卻絕對屬於稀有物品。
不說甲胄這些,就單單是箭矢,漢軍也比楚軍要好,漢軍的箭矢箭簇比楚軍的更大,更重。
這意味著,漢軍箭矢的破甲和殺傷能力更強。
不過,就算如今漢軍在兵力,裝備,物資方麵都強於楚軍,可是,當楚軍出現的時候,哪怕是第一次麵對楚軍的李言,也感受到了楚軍帶來的巨大壓迫。
李言看向遠處的楚軍,感覺對麵的楚軍散發著一股莫名的氣勢。
受到這股看不到氣勢的影響,李言胯下的戰馬都好像產生了一些特別的情緒。
李言感受到,自己胯下的戰馬開始不停的原地踏步,並且時不時的發出粗獷的喘息聲。
李言雖然沒多強的戰力,但是,作為皇子,騎馬這種事情還是會的。
所以,李言連忙伸出自己的手,開始撫摸戰馬,以安撫戰馬的不安情緒。
“轟隆隆……”
就在李言安撫戰馬的情緒時,大量馬匹奔跑的聲音傳來。
李言看向對麵的楚軍,隻見,楚軍出動了大量的騎兵部隊,開始發動衝鋒。
此時,楚軍騎兵隻是在小步慢行。
楚軍騎兵一邊前進,一邊還順帶開始調整隊形。
李言看到,楚軍騎兵以一名將領為首,開始形成一個錐形陣。
騎兵組成錐形陣基本可以確定,是用來進行突擊的。
隨著楚軍騎兵的不斷前進,楚軍騎兵的陣形開始逐漸完善,同時,楚軍騎兵也開始了慢慢加速。
從原先的小步慢行,變為了慢跑,然後不斷提速。
看著發動衝鋒的楚軍騎兵,李煜忍不住握緊了手上的鉤鑲。
說起鉤鑲,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麽印象,畢竟,相比於刀劍長矛這些常見的武器,鉤鑲對於很多人來說,完全屬於非常少見的武器。
鉤鑲是一種鉤、盾結合的複合兵器,上下有鉤,上鉤約長25cm,下鉤約長15cm,中為後有把手的小型鐵盾,盾為圓角方形薄鐵板,前麵有突出的尖,鉤為圓柱形的長鐵鋌,均稍向後彎,上鉤頂端為銳尖,下鉤末端為小球;兩鉤中間連接盾後的把手,盾用以推擋,鉤用以鉤束。
在戰國到漢代這段時間,鉤鑲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騎兵武器。
一般來說,鉤鑲還會和其他武器配合使用。
在進入戰國時代以後,隨著各個國家之間戰爭規模的加劇。
原先在軍隊當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戰車,開始退出曆史舞台,盡管一直到戰國結束,戰車都沒有完全被淘汰,可是和戰場鼎盛時期相比,戰車的生態位,已經被騎兵大量取代。
不過,戰國和漢代初期的騎兵,由於剛剛開始發展,加之,馬鐙,高橋馬鞍這幾樣對於騎兵來說,至關重要的道具還沒有發明普及,所以,此時的騎兵,主要還是以騎射為主。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騎兵取代戰車,騎兵和騎兵之間的對抗也越來越激烈。
戰國各個國家之間的騎兵部隊,大多數都是半路出家,無法像遊牧部落一樣從小接觸戰馬。
因此,相比於遊牧部落騎兵人人騎射,戰國時期的中原國家,對於騎射這種技術並不是特別厲害。
不過,中原騎兵找到了他們自己的優勢作戰方式,那便是以戰馬加自己一起,發動衝鋒。
戰國時期,衝擊騎兵已經開始顯現,而到了楚漢爭霸時期,項羽可謂是將此時的騎兵戰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項羽最強的戰術,便是騎兵衝擊。
而此時,對於步兵來說,騎兵衝擊戰術,頗有一些無解。
因為此時的步兵,還缺乏足夠應對騎兵的戰術和手段。
盡管在戰國時期,騎兵已經開始興起,可是,長期以來,在戰國時期,真正決定戰場勝負的,並不是騎兵和戰車部隊,而是重甲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