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細穀先生便將脖子伸進了繩圈之內,升降台緩緩落下,他的身體開始不由自主地掙紮抽搐,但很快便懸掛於一片純白的屏幕前不動了。
“嗬嗬……啊哈哈哈哈哈哈!純……小純你看到了嗎?三十年,我花了整整三十年的時間!終於、終於……”劇場內響起女子淒厲的笑聲,卻被一陣突如其來的爆破聲打斷。站在我身後的男子沉默了片刻,沉聲道:“夫人,底樓的櫥窗玻璃被那幫混蛋砸破了,現在已經有幾十號人衝進場內,看這情形是攔不住了。”
“帶他們到天台上來,我有話要問她。”女子如是吩咐,隨即掐斷了通話。我扶起還倒在地上的勘五郎,按照男子的指示向天台走去。
時值初秋,北海道的夜風已經很有些涼意了。我攙扶著失去行動力的勘五郎,一步步走向天台邊緣,麵向那個兀自迎風狂笑的女子:“久違了,岡田夫人……不,應該是渡邊夫人,三十年前遇害的渡邊純的母親。”
“難得你還能認出我。”女子回頭,嫵媚雍容的麵容在月光下顯得分外妖異——倘若她真是渡邊夫人,那麽她現在至少應該有六十多歲了,可是眼前的女子看上去最多四十出頭,過分年輕的麵容配上陰騭滄桑的眼神,讓人不自覺地感到有些恐怖。
“怎麽啦,身為不老不死的怪物,卻對我的容貌感到意外嗎?”故人相見,渡邊夫人毫不客氣地開始挖苦我,“還是你未曾想到,當年被你拒之門外的孤苦女人現在還能夠活在世上,並掌握了資產上億的大型財團,一手將當年的仇人們逐一送入地獄?”
“不,我是未曾料到你會變成這副模樣,不然我當年一定會留下來,助你清除心中的戾氣。”我望著眼前與當年天淵之別的女子,心中忽然有些不忍——她現在由內而外已經被狂亂的妖氣充斥,大概不可能再回返人間了,“當年我未曾料到你的執念會如此之深,以至於受人蠱惑,被人利用,使自己與妖魔同化……從而墮入魔道,現在已無法拯救了。”
“說什麽冠冕堂皇的廢話?現在說這些有什麽用處!”渡邊夫人咆哮起來,瞳孔開始變紅,身邊形成了由妖力煽起的旋風,“當年我獨自一人踏上緝凶之途,被前夫拋棄、被家人疏遠、被所有求助的組織拒之門外……我請不到願意為我代理出庭的律師,隻能自學法律自己訴訟!可是即使如此……即使如此,法庭還是沒判那幾個小混蛋下獄服刑!說什麽缺乏證據,說什麽未成年人適當減罪,直到案子過了追訴期,他們卻絲毫未受刑罰,期間反倒是我受盡了‘仁王組’的恐嚇與毆打……為什麽,為什麽會這樣?我的女兒就不是未成年人了嗎?她需要保護的時候法律在哪裏?她在地下無法瞑目的時候法律又在哪裏?如果連這樣的一個孩子都無法保護,如果連在她死後給予一絲告慰都做不到……這樣的法律存在又有何價值!”
渡邊夫人激動地一口氣說完,忽然低下頭默默垂泣,過了幾秒鍾,她又抬起頭來,獰笑著怒視我:“可是紅葉大人不一樣,她救了絕望中的我,給予我力量,讓我與意外橫死的年輕女律師調換了身體,並教會我超越人間罪惡與正義的思維模式……現在,你都看到了,這座大樓——愛媛,就是我女兒的墓表!我在這裏完成了我的夙願,那些該死的家夥們,我要讓他們在小純的靈前,飽嚐我曾經遭受的痛苦、憤怒、恐懼、無助……乃至絕望!”
“那家夥……叫紅葉是嗎?”我的問題被一記耳光粗暴地打斷,身後的男子冷冷警告:“注意你的用詞,要稱呼她為‘紅葉大人’!”
“……稱之為什麽都無所謂,但是她有沒有告訴過你們,複仇的完結隻是一切的開始?嚐到血味的妖魔是無法停止的,它會逐漸侵蝕你們的思維,直到變成完全的嗜血怪物。”我望著瞳孔已呈現血紅光澤的渡邊夫人,她身後的妖氣正在逐漸具象化,凝結於背後形成了羽翼的形狀,“在達成所願之後,你們心中的焦渴有沒有緩解一些?還是愈發渴望殺人,愈發渴望破壞與殺戮,愈發渴望那與這均衡世界背道而馳的力量?相信我,不盡快醒來的話,你們會被這力量導向毀滅的!”
“嗬嗬,那又如何?我早就不在乎自己會變成什麽樣子了。”渡邊夫人聞言一怔,但很快便又恢複了殘酷的笑容,“我的人生自那一天開始早就被毀了,隻要能夠完成複仇,會變成什麽樣都無所謂……這也是宿命吧,我在開業儀式上一眼就認出了你!為什麽,你明明有著這樣的力量,明明有著如此漫長而不衰的青春……為什麽當初卻不肯分給我一些時間和力量,將我從那樣痛苦的泥沼中帶出去?”
“夫人,今天就到此為止吧,那些家夥快要上來了。”未等我給出答複,身後的男子便出言打斷了對話,“高野小姐,今天隻是奉紅葉大人之命來打個招呼,希望你保全貴體,以期待下一次大人的正式造訪。”
“走吧,煙煙羅。”樓下嘈雜的腳步聲和喧嘩聲越來越近,渡邊夫人淒然一笑,最後對我道,“有緣再見。”隨即便與男子一起,跨過護欄跳了下去——一道紅光閃過,如墨色一般濃鬱的夜色中忽然升起了一隻猩紅色的鳥兒,與身後盤旋的人形煙氣一起禦風而行,消失於地平線的盡頭。
兩人遠去後,我和勘五郎的身體很快便恢複了力量,這時我的衣袋中忽然傳出鈴聲,是那部從塑料模特體內取出的手機,我打開查看,上麵顯示著一條來自陌生號碼的訊息:
“鎖著小鳥的籠門鑰匙,在你我都知道的地方。”
九
此番在劄幌鬧市發生的慘案——“愛媛事件”很快震驚了全國。不僅僅因為死者之一是“仁王組”的現任當家,更源於案件可能牽涉到的,那樁三十年前未結的凶案。由於這一次在愛媛大廈七樓劇院內發現的錄像,三十年前的案情得以昭雪,雖然為時已晚——小林、宗像、淺野、金井等涉案人員都已死於本次愛媛大廈的襲擊之中,記錄者細穀康弘被認定為自殺,而凶手至今下落不明。
那些最先闖入大廈內的“仁王組”成員救起了昏迷的同伴和金井夫人,後者經過救治雖無性命之憂,但精神一直處於恍惚的狀態,無法接受問詢;而事件另一當事人,被認定為重要證人的靈媒高野楓和助手勘五郎也在慘案發生後一並失蹤,目前警方正在追查相關線索,以還原案情真相……報紙上麵是這樣敘述的。
我和勘五郎已經喬裝打扮,乘上了遠離北島的特快列車。在離開之前,我給警方打過匿名電話,通知他們去提示的地點尋找失蹤的四個孩子——在市郊那座年代久遠的廢棄倉庫內,我和勘五郎找到了熟睡的麻美子、英太、沙耶和壯彥。孩子們看起來有些憔悴,但都沒有受到什麽明顯傷害。這座無人注意的倉庫,正是三十年前我開辦偵探事務所的地方——如她所言,是我們都知道,也隻有我們才知道的地方。
“說實話,直到她叫出小純的名字前,我還真沒想起她的身份。”坐在溫暖舒適的列車包廂內,勘五郎罕見地沒有心情說笑,“看你和細穀先生的意思,倒是很早以前就猜到凶手是渡邊夫人了,這是什麽原因?”
“不是我們猜到,是她一直在刻意提醒我們,她的‘複仇者’與‘審判者’的雙重身份。”我望著窗外鱗次櫛比的黃色稻田,淡淡道,“那個酷似小純死狀的人偶也好,那首《紅羽》歌謠也罷,她一直在拷問所有當事人的靈魂。就連她所設下的圈套,都是針對每個受害人量身定做的刑罰——禮子的死相影射了姑獲鳥,同時也是古代北歐刑罰‘血鷹之翼’的形式;小林先生非常重視自己的聲望和威信,所以就用那種方法先摧毀他的自尊後再施以電刑;金井先生是魚販,所以她用了改良版的水刑;淺野先生屬於盲從型的共犯,她選用了針對叛徒和讒臣的灌鉛之刑;處死宗像先生的機關電梯與他平日裏操作的‘黑箱’類似,隻不過這一次,換成了他本人在其中接受‘腰斬’;細穀先生未直接參與對小純的侵害,但也沒有阻止,所以她讓他進行了自我審判,並脅迫他對自己執行了絞刑。”
“……難以想象,如果不是親身經曆過這樣的事情,真的難以想象。”勘五郎回憶著在愛媛大廈內經曆的種種慘劇,不禁有些後怕,“這三十年來,她恐怕一刻都沒放下過複仇的念頭,才能夠布置下如此縝密而殘酷的計劃吧。”
“可能吧,但也可能並非如此,你不覺得愛媛大廈的布局很奇怪麽?”我打開開業慶典時拿到的廣告宣傳頁,指著其中的大廈分布圖道,“從下往上依次為母嬰、玩具、洋裝、電子設備、餐飲和家裝,這不符合一般綜合商場的布局模式……我猜想,這一功能設計的用意,應該是對應了一個女孩子成長的響應階段:從嬰兒到孩童,再到愛打扮的豆蔻年華,以及喜愛電子產品的青春歲月,再到餐廳常見的情侶及相親活動,成家前必經的裝修采購……她從四樓才開始實施謀殺計劃,是因為小純的人生是在青春期時戛然而止。聽說警方在渡邊夫人位於大廈七樓內的辦公室裏發現了疑似骨灰的東西,那應該是小純的骨灰……如她所說,整座愛媛大廈就是她為小純建造的墓表,而她除了複仇以外一刻沒有停息的念頭,其實是對女兒的思念——她一直在想象著女兒的未來,想象著她再一次經曆出生、成長、成熟,乃至經曆未曾達成的戀情直到出嫁……卻最終都在七樓,那段殘忍的記憶裏,被一次次砸得粉碎。”
車廂內的氣氛似乎有些凝滯,勘五郎垂著頭重重歎了口氣,好幾次欲言又止,終於忍不住提出了胸中壓抑已久的問題:“如果當初……我們接受了她的委托,是不是就不至於會演變成這樣的狀況?”
“如果後悔有用的話,人生就不會再有任何遺憾了。”我搖了搖頭,苦笑一聲,將廣告紙撕成碎片,丟進了垃圾桶,“與其煩惱這樣的問題,不如考慮一下今後的麻煩。”
“麻煩?”
“那個‘煙煙羅’不是說了嗎,這次隻是來打個招呼,下一次,就有可能是那個‘紅葉大人’的正式造訪了。”列車恰好經過一片野地,山林中的槭樹和楓樹已開始變色,鮮豔的紅葉在滿目蔥蘢的初秋景色中顯得分外跳脫,“雖然還不知道對方是為了什麽而找上的我,但從上次的‘野鐵炮’事件和這次的‘愛媛事件’來看,對方應該知道我的身世,並且同樣是‘不屬於這個世界的人’。”
“……陰陽師嗎?還是比丘尼之類的修行者?”勘五郎苦著臉撓頭抱怨,“不管怎麽說,‘靈媒師高野楓’這一名號看來又不能再繼續使用了,在現代社會裏行動就是麻煩,又要去準備新的身份和落腳點了……”
“不知道啊,反正兩年以後,我就必須回到山裏,邊走邊看吧。”火車在連綿不斷的軌道傾軋聲中一頭鑽進了隧道,北海道的秋色在一瞬間被突如其來的黑暗吞沒,什麽都看不見了。
番外篇 天之節刀
滿山的紅葉一如四月裏盛放的花海,在充滿殺戮與鮮血的亂世之中,一個新生的女孩在林間灑落的陽光下麵,綻放了人生初次的笑容。
常思人世,飄零無常,
如置於草葉之朝露,映棲水中之明月。
金穀詠花,歎榮華似錦,盡隨無常之風凋謝;
南樓賞月之故人,亦隨月色入沒浮雲。
人壽五十,放眼天下,去事如夢又似幻,
雖苟且受享此生,焉能不滅而長存。
——能劇《敦盛》
一、西行法師1
歲入九月,丹楓迎秋。自二十三歲那年剃度出家以來,算起已有三十七年光陰了。古人雲:“人生五十載”,未承想居然能僥幸多得十數年,如今已是花甲之齡了。京都內外、華族上人,仍舊是那般驕奢鄙薄,為情欲名利等紅塵業障紛擾不休。如今更是連山門僧眾也受到侵染,屯兵蓄財、種種惡相惡行層出不窮,真是有辱佛門淨地。貧僧自在俗世時便厭惡滋擾之事,如今更是有許由洗耳之誌,對此類物欲濁染之徒唯恐避之不及。於是放浪形骸,縱情山水之間;登臨歌仙,投身和歌之樂。須臾間虛擲光陰,已至須眉盡白。回顧此生,孑然無憾,唯有一事時常介懷,輾轉入夢,不吐不快。其中雖有些怪異驚人之語,但貧僧已是行將就木之體,四出2臨身之輩,本不該在意世俗評價,故今日記下此事,以證他日之果報。
那是十年前的秋天,楓葉也一如今時這般紅豔似火。貧僧自東國回返,一路飽覽景色風光,暢遊歌枕之地,最終越海來到讚岐國,在真尾阪境內搭起茅舍,準備在此潛心修行一段時間,以澄煉一路雜思異見,返照佛果。那日山晴雲霽,貧僧見距真尾阪不遠的白峰方向雲霧繚繞,景色十分奇特,又想起那裏便是不久前含恨而死的崇德上皇3陵寢所在。昔日萬乘之尊,如今卻埋沒於這荒郊野嶺之中,不禁讓人心生感慨。貧僧當年受邀去皇宮參加和歌會時,曾與上皇有過一麵之緣,遂決意上山祭拜。
白峰的山路十分險峻,山中鬆柏蔥蘢,林木茂密。外麵雖是晴空萬裏的好天氣,但一踏入山內,頃刻就感到幽寒靜寂,陰氣逼人。貧僧拄著手杖在荊棘中穿行,不一會兒身上便沾滿了叢林間飄落的露水,若沒有從密葉間偶爾漏出的一線天光,真會以為現在是細雨霏霏的陰天。不知走了多久,貧僧終於到了山頂。隻見鬆樹垂蔭處的一塊大石下,有一座孤零零的土堆,土堆上無碑無記,隻有叢生的亂草和散落的疊石,更無祭品煙火供奉。貧僧料想此處就是上皇長眠之地,遙想當年,貧僧於大內覲見上皇時,百官簇擁、錦衣玉食,孰曾料“保元之亂”4後會被流放於此,與麋鹿鴻雁作伴,百年後更是落得如此淒涼境地。貧僧心中感懷,回憶當年殿上君臣同樂,笙歌陣陣的景象,便作歌一首:
鬆山濤湧陣陣,
美景如舊依依;
痛悼聖賢吾君,
迷途何日得歸。
和歌詠罷,愈發感傷,遂席地而坐,閉目默誦佛經,以為上皇祈禱冥福。不知不覺間紅日西沉,四周風聲益緊。我忽然感到心神恍惚,精神困乏,如夢似幻,這時隻聽得有人叫我法名:“圓位、圓位”,聲音陰沉哀怨,聞之令人悚然。我睜開眼,隻見土堆上方赫然出現一道紅光,從光中走出一名男子,身著柿色朝服,頭戴烏冠,身高體瘦,但麵目卻好像籠罩在一團迷霧中一般,看不真切。來人行近一步,朝我說道:“塋前久無人來祭掃,幸有大師尚記得朕。方才聽到大師詠誦和歌,心有所感,願和歌一首,故現身來見。”
說罷男子一振手中折扇,吟誦一歌:
泛舟鬆濤浪裏,
無常隨波逐流;
此身歸途無望,
小舟遝渺無蹤。
說罷淚下,現淒涼之色。我心知這是上皇魂魄顯靈,連忙叩拜,奏道:“貧僧因當年受陛下接見,因而結下一麵之緣,故今日來此祭掃。方才聞陛下歌中之意,似乎對塵世尚有迷戀,不知陛下為何崩駕三年仍不往生,去往極樂淨土,反而在這荒山野嶺中徘徊受苦呢?”
上皇聞言,哀色頓收,廣袖一擺,仰天而笑:“哈哈,早去往生?朕大仇未報,如何能往生成佛?且如今朕已立下血誓,成為魔王,生前以戰亂禍害國土,死後仍要作祟皇室!你且看吧,不待朕之仇敵死盡滅絕,朕是不會罷手的!”
聞聽上皇此言,貧僧不禁心驚肉跳,揖首再問:“不知上皇所說的仇敵是何人?又為何甘願自墮魔道?”
上皇聽罷,麵色驟變,厲聲叫道:“你且聽好,非我自甘墮落,實在是雅仁5與平家等欺人太甚!朕自即位以來,夙夜恭謹,無悖綱常,然因為父王偏愛美福門院6所生的幼弟,朕不得已在盛年時讓位給年僅三歲的體仁!體仁早逝,其身後本應由朕複位、或由朕之皇子重仁即位。孰料美福門院再度從中作梗,扶四弟雅仁為君,嫡庶不分,視朝綱國統為兒戲!朕立誌重肅國綱,取回原本就屬於朕的東西,何錯之有?父皇死後,朕授命左大臣藤原賴長召集名將誌士,討伐雅仁和美福門院。源氏統領源為義、平家平忠正等,悉數領命,為朕效忠。隻可恨源為義之子源義朝、平忠正之子平清盛,非但不響應同族血親的邀請,反而投敵棄義,刀矢向朕!保元一戰時,義朝那廝又獻計火攻,令我軍大敗,朕被捕獲,流放此島。如此切齒之恨、奇恥大辱,朕有生之年如何能忘?然朕念及與雅仁的手足之情,為祈佑國祚綿長,便於此荒島上手書《五部大乘經》,請求信使帶往京城,寄往於雅仁能體會其中的拳拳情意,容我還都。不承想少納言信西出言進讒,誣我於經文中包藏詛咒,使我一片盛意付諸流水!朕自此立下血誓:投身三惡道,以《五部大乘經》之力,成日本國之大魔王!令賤民為天子,天子為賤民!哈哈,如今源義朝、信西、美福門院都已相繼死於非命,朕的仇敵隻剩下雅仁和平清盛。雅仁出家為入道法皇,清盛早年因重建高野山大塔及嚴島神社有功,曾從嚴島大明神處獲贈一柄節刀。此刀為武家興盛、號令天下之證明。因有此神刀護佑,又有長子重盛輔佐,朕之使魔才不得接近清盛……可恨,可恨啊!可恨朕有生之年裏不得見吾仇敵盡入地獄!相模,相模!你們為何不速速前去,惑亂清盛之心,令他狂態萌發,作亂雅仁之朝,以解我心頭之恨!”
伴隨上皇震怒,天色忽然晦暗下來,愁雲慘霧間隱有幽綠鬼火升起。上皇禦衣變黑,麵色赤紅,髯張目吊,變作魔王怖相。貧僧親眼得見,不禁膽戰心驚。此時又有一怪鳥飛來,“啊”的一聲俯伏於上皇麵前,奏道:“陛下,後白河上皇日日念佛修行,吾輩無可趁之機;清盛因有節刀在,其子重盛又是海內聞名的忠義賢人,氣數未盡,故吾輩尚不能惑亂清盛之心。然吾輩已布下陷阱,蠱惑清盛身邊之人,盜取節刀。不出一十二年,待重盛殞命後,平家一門自然沒落,屆時將悉數葬身海底,後白河上皇也將飽嚐顛沛流離之苦,再無寧日。請陛下放心!”
“哈哈哈,負我之人無一善終,朕將以魔道之恐怖重臨國土!”崇德上皇聞言,撫掌大笑,然而臉上卻現出痛苦之情,口中噴出火焰。狂風暴雨隨之突然降臨,山穀響應,草木崩摧。我心知上皇已背離人道,去佛土相距數萬裏,恐怕再難往生。然而憶及他當年作為君主時的寬厚模樣,還是不禁欷歔,遂吟詠短歌一首,望其回心轉意,歌曰:
君昔高臥白玉床,
今朝長眠奈若何?
此歌之意,在於死者無貧富貴賤之分,俱是一樣結局。上皇聞聽,果然麵色稍緩,沉默不語。這時東方忽然響起一聲炸雷,怪鳥驚起,催促上皇離去。上皇看我一眼,隨即化作一道紅光,重又進入土堆之中。鬼火漸漸消失,那怪鳥也不知所蹤。我感到一陣心神動蕩,睜開雙目,卻見四周寂然,草木鬆林並無變化,隻是暮色已深,東方乍白。我雖道行淺薄,好在神智未失,便速速返回茅舍,潛心念佛,以抵禦魔障。
翌日,我手錄《金剛經》一卷,供奉於上皇陵前便下山離去。曆經寒暑十載,於夢於醒時,都未曾再得見上皇一麵。然京中傳聞近年來,入道相國平清盛飛揚跋扈、胡作非為,平家子弟上行下效,目中無人,處處招惹嫉妒怨恨,恐非長久之相。此次返京,更是聽聞“除卻平家卿,不見雲上人”這樣的狂語,不禁讓人心生憂慮……唉,倘若天下又將變亂,受苦最多的還是天下的黎民百姓!距離上皇所預言的大限還有兩年,不知小鬆殿重盛大人能否逃過此劫。吾雖心知結局,卻無力阻止,隻能記錄下這噩兆的前因後果,如有應驗,望後世之人能為上皇修築神社,例行祭掃,以平複上皇之怨,稍慰苦悶之靈。
二、無名武士
大人,大人冤枉啊大人!在下不過是一無名之輩,蒙源氏中納言雅賴大人不棄,收為郎黨,怎可能做出編織誑語,意圖威脅平家之事?隻是由於那個夢境實在太過怪異,在下才會耿耿於懷,忍不住和同僚說起,未承想會引起如此軒然大波……在下隻是無心之失,絕無悖逆之意,大人用如此重刑苛責於我,實在是冤枉啊!
大人,非我鬥膽造謠,但那個夢境……實在是非常詭異——雖是十幾天前的事了,可至今想來,仍仿佛發生在眼前一般!那日我陪伴少主出門遊玩,在山間縱馬射鹿,放鷹逐兔,不覺玩了一天,人困馬乏,回到役所就倒頭睡下了。恍恍惚惚間,我看見一個身穿白衣,頭紮雙髻的童子推門進來,拉起我便往外走,口中道:“主公急召。”我感到自己不由自主地跟出門外,頃刻間就被一團雲霧包圍。雲霧中間停著一輛白色鑲金邊的牛車,我以為是主人受法皇急召,便沒多想,與往常一樣跟上去走在牛車後麵,擔當護衛。車子始終在雲霧中緩緩行進,我走了一會兒,感到有些不對勁兒——福原新都雖然比舊都狹小,但也不曾走過這麽一段漫長的上坡陡路!我越走越覺得詫異,但身邊的同僚們皆垂首不語,我也不好多問什麽,隻得跟著牛車一路大步前進。
大約走了半個時辰,牛車停在一座神社樣的宏偉建築前。這時一名身穿白色狩衣、頭戴烏帽子的老者從車上走下,徑直步入門內。我驚訝地發現這老人並非家主,甚至不是我認識的任何一位京中大人,但鬼使神差的,我仍然緊隨他身後,亦步亦趨走進建築中……大殿內已經有另外三位長者在其中等候。我跪坐在白衣老者身後,隻見位於對首的,是一個身穿紅衣、麵色白淨的俊美男子;位於老者兩側的,則是一名身穿藏青色朝服的老者和一名身穿杏黃的中年人。四人圍坐在一起,似乎在爭論什麽。期間白衣老者和青衣老者嚴厲斥責了身穿紅衣的美貌男子,男子似有慚色,很快起身退了出去。白衣老者見狀,對同席的另外兩人道:“先前賜予平家的節刀7,是時候交給伊豆國流人源賴朝了吧!”青衣老者隨即接話:“隻是代管個三十年,今後仍要交由我的孫兒們保管。”說罷相顧而笑。
我正聽得五裏霧中,忽然看見那穿杏黃的中年男子在向我微微招手,似乎是在示意我過去。我連忙膝行移到他身後,惴惴問道:“敢問諸位大人如何稱呼,所議何事?”那男子笑笑,語氣和藹道:“剛才先行離去的,乃平家守護者嚴島大明神;要把節刀賜予源賴朝的白衣長者,是源氏一族的族神八幡大菩薩;其後聲稱要讓孫輩保管節刀的,是藤原氏的祖神春日大明神;而現在回答你問題的,乃武內大明神是也。”說罷,將手中的折扇一合,指了指位於大廳中央的一個錦盒。我循著他的扇子望去,隻見錦盒中放著一把銀鞘絲邊、長約三尺的小長刀。然而不等我出聲再問,隻覺被人推了一把,身子立即從雲端墜下,一驚而起,卻發現自己仍身處役所之中,腳邊同伴為了驅蟲所點的線香,這才剛剛燒了一半。雖察覺隻是黃粱一夢,仍不覺冷汗淋漓,心驚肉跳,仿佛適才真的是從高空中墜落一般。
大人,在下所言,句句是實!此夢雖然真切,但夢境畢竟是夢境,所見所聞皆為虛無縹緲之物,古往今來,無論是我朝還是震旦8,都未曾有過因夢治罪的先例。大人如何能夠因一夢而降罪於我?啊……啊啊!你們要幹什麽?莫非真要因一夢而害我性命?啊啊,住手!冤枉啊……
嗬嗬,嗬嗬嗬……我明白了,我所做的並不是普通的夢,平家……入道相國當年所受的節刀——武家霸權之象征,看來的確已經失落了,所以……所以你們才會如此擔驚受怕,害怕世人知道真相,害怕諸大名聞風依附源氏,起來反抗……嗬嗬,咳!
可是……即使殺了我也是沒用的!你們以為還可以繼續掩人耳目嗎?新都內都在謠傳最近發生的種種異象:有碩鼠在禦馬寮的名馬尾上做窩;入道相國百日見妖,庭院中砂石盡都化作骷髏現形……嗬嗬,哈哈哈!多行不義必自斃,爾等仗著祖輩往昔戰功,外辱群臣,內欺聖上,之前更是火焚名刹三井寺,犯下滔天大罪,如今終於氣數將盡,時運不濟了麽……嗬嗬,來不及了,列位神佛已經作出裁決,爾等就等著天罰降臨吧!哈哈哈……嗚……
三、瀧口競
自追隨主公擁護高倉宮9舉兵以來,已經過去了七日。雖隻有短短七日光陰,但仿佛比度過七年還要漫長。這七日以來,我經曆了詐降敵方、潛伏盜馬、護主追駕、山門合議,又與眾多英雄豪傑共赴宇治橋合戰,手刃敵軍無數。身為武士,此生已然無憾。如今雖兵敗平等院,但我軍威名已立,平家常年跋扈,積怨已深,天下人群起而討伐之日必不久遠!作為高倉宮叛逆全程的見證人,我便在此書中寫下整個事件的經過,令後世之人有所了然,不至誤信吾等是為私利謀反的草莽之輩。
吾名為渡邊源三瀧口競10,吾主源氏三位入道賴政11,是有“除魔大將”之稱的攝津守源賴光12的五代後裔。吾主自年輕時便弓馬嫻熟,文武雙絕,先後參與平叛“保元之亂”、“平治之亂”13,後又擔綱天皇禦宇守衛,先後射下作亂皇宮的巨鳥妖怪,可謂戰功赫赫、聲名遠揚。如今出家修持,已是七十五歲高齡,人稱三位入道公。然而對於如此功高位重的老臣,平家竟不知禮敬,相反仗著朝中勢力,幾次三番欺辱吾主,實在是令人難以忍耐。
事情的起因源於吾主三位入道的長子,伊豆守仲綱所鍾愛的一匹寶馬。仲綱大人嗜好騎射,愛馬成癡,此匹寶馬名為“木下”,鹿毛健足,神駿無雙,即便是在大人悉心收集的一眾名駒之中,也是無出其右的佼佼者。仲綱大人對它愛護有加,輕易不示人,有時甚至親自飼喂梳洗,視若性命一般。對於伊豆守愛馬的癡名,天下人早有耳聞。當年仲綱大人因護衛內苑有功,入道相國平清盛的已故長子,小鬆內大臣平重盛還特意贈送給仲綱大人一匹名駒。內大臣尚在時,平家子弟雖有傲態,但不至過分,君臣和睦,四海升平,如今想來,真恍若幻夢一般。
內大臣去世後,其胞弟平宗盛聞悉仲綱大人有寶馬“木下”,便三番五次派人或來信向伊豆守索要。吾主三位入道公權衡輕重,將仲綱大人喚去,勸道:“即便是黃金之馬,平家人想要我們也保不住,還是在惹怒宗盛前將馬送給他們吧。”仲綱大人無可奈何,隻得揮淚與愛馬作別,又特意作和歌一首,囑咐家臣連同寶馬一起送往平家,以期平宗盛能善待“木下”,歌曰:
吾愛驥駿如吾影,憐之惜之難分離。
然而馬與和歌俱送往平家府上後,平宗盛卻不按禮儀回一首返歌,而是叫來家臣同僚,一起觀賞“木下”,並且囂張道:“果然是匹好馬,難怪仲綱舍不得,嘿嘿,既然如此,就把它改名為‘仲綱’好了!”說罷,竟命人在馬身上烙下“仲綱”二字。凡有客人來請求觀賞名馬,宗盛那廝便口呼:“將‘仲綱’那畜生拉出來!”如此無禮張狂,真是稀世罕見!而其與小鬆內大臣又實為血親兄弟,同胞手足卻有如雲泥之別,更是讓人費解。
此話後來先後傳入伊豆守和三位入道公耳中,伊豆守憐馬不堪,又身受奇恥大辱,既恨又惱,當即披掛上馬,提著弓箭便要前往平家人所在的六波羅府邸討要說法。三位入道聞之也是勃然變色,但仍舊勸下了仲綱大人:“平家人得意忘形,認為天下人盡可任其踐踏,這等屈辱倘若不報,老夫也算是枉活於世了!然而平家今日尚有入道相國主局,對法皇天皇還算恭順,我們尚無緣由起兵,還是權且隱忍一時,等待時機吧。”
至治承三年年末,入道相國忽然大興風雨,下令自關白殿14以下、太政大臣、殿上人、公卿等四十三人,悉數停職,緊閉家中;不日後,將原關白殿、太政大臣流放,讓自己的子孫頂替位置,填補空缺。到了治承四年,更是幽禁後白河法皇,逼迫高倉天皇退位,立平清盛之女、建禮門院所生之子為帝,是為安德天皇。彼時安德天皇才剛滿三歲,政權自然由入道相國一手把持。平清盛貴為國丈,如今又是天皇的外祖父,平家一門更加肆無忌憚,朝中內外,幾乎無一不是平家的勢力與爪牙;對於政見不合者,輕則遠流,重則誅殺。如此外戚專權,無視皇家尊上,肆意妄為之舉,不可謂不是駭人聽聞了!
三位入道公見時機成熟,便準備擁立後白河法皇第二皇子,時年三十歲的以仁王高倉宮為主公,舉旗號召天下起兵,討伐倒行逆施的平氏一族。不料風聲走漏,平家先下手為強,派遣重兵前往王府,搜捕高倉宮。高倉宮在侍衛的掩護下,男扮女裝逃出王府,連夜出奔,幸得逃脫。曆經艱難跋涉來到三井寺中,受到眾僧的款待。三井寺眾僧同情高倉宮遭遇,又怨恨平家專權,攪得天下不寧,遂致牒北都山門延曆寺、南都奈良興福寺,請求僧兵支援,共討平家大逆。延曆寺被入道相國小惠收買,閉門不見;南都奈良答應起兵馳援。三井寺內,僧眾齊集,與三位入道公召集的兵馬合為一處,整軍宇治橋附近,準備撤往奈良。
起兵一事由於倉促,故而很多狀況思慮不及,主公急往宇治,期間竟忘了派人來通知在下一同撤離。競雖遭遺落,但報主之心不熄。平宗盛派人來勸降在下,在下假意歸降,此後夙夜恭謹,隨侍平宗盛,漸漸得到其信任,後又以戰馬被盜為由,向宗盛請求賜馬,作為先鋒疾馳三井寺,爭取頭功。宗盛果然上當,賜我名馬“煖廷”,囑我早立戰功。我騎上“煖廷”,藏好妻兒,一把火燒掉家宅,便義無反顧地直奔宇治川而去。
在三井寺中,我趕上大軍,得以與主公會合,伊豆守也在其中。我獻上胯下所騎“煖廷”,對仲綱大人道:“伊豆守殿的‘木下’雖難以奪回,但我奪來了宗盛的‘煖廷’,現在就進呈給主公。”伊豆守與三位入道公聞言大悅,命人將“煖廷”的馬尾和鬃毛剪去,又依樣烙上“宗盛”二字,於夜間放歸六波羅。真想看看平宗盛那副小人得誌的鄙薄嘴臉,見到“煖廷”時會是怎樣的表情。
於六波羅詐降期間,競還另得一寶——非我有意誇功,但此寶相比“煖廷”有過之無不及。相傳入道相國早年因重修高野山大塔與嚴島神社有功,夢見嚴島大明神授予寶刀,醒來後果見一把銀色小長刀置於枕邊。因此寶刀相佑,平家才得以平步青雲,坐擁天下之勢。據聞此刀入道相國曾打算傳於重盛大人,重盛死後,便隻得交由宗盛保管。吾入宗盛府上隨侍,一則為伺機替主公雪恥,一則是為了盜出這把寶刀!
自投靠宗盛後,我便時時留意他的起居行動,並主動懇請府內值夜衛尉一職,於夜間留在宗盛臥室外值守。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連續值守三夜後,我終於發現宗盛在枕中藏有一個錦匣。待無人時,我潛入其中,打開錦匣,隻見裏麵是一把黑柄銀鞘的華麗短刀。刀鞘外還裹著一層織錦,看起來分外貴重。我料想這便是平家時代相傳的寶刀無疑,便藏於懷內,將錦匣原樣放回,當天便向宗盛請求賜馬,連夜奔回主公身邊。
追至三井寺後,我將寶刀獻給主公,三位入道公果然精神大振,接過寶刀反複摩挲,將其小心地收入懷中,道:“競,你不愧是我的心腹家臣,萬裏無一的勇士!且不說你是如何運用智謀,從平家盜出此寶,單是能將這號令天下的武家重寶獻於主公的忠義之心,便是萬金也難以換來的!有了這把寶刀,不愁我軍打不了勝仗!哈哈,平清盛,你的好日子總算到頭了,接下來便是我源氏三位賴政的天下了!”
得到寶刀後,三位入道公放棄了撤往奈良的決定,而是在宇治橋附近的平等院內紮營,等待平家大軍到來。五月二十三日中午,平家大軍三萬八千餘騎,翻越木幡山,殺奔宇治橋頭。三位入道公命人將宇治橋的橋板拆掉,兩軍隔河相峙,戰馬嘶鳴,殺聲震天。平家見近取不得,便命弓手上前,朝著主公和伊豆守所在的本陣位置放箭。我方的武士五智院但馬見狀拍馬上前,掄起大長刀將亂箭紛紛斬落,待連珠箭稍歇,五智院退回本陣,僅戰馬非要害處中了一箭,渾身則毫發無傷。平家武士見此景大為驚異,稱其為“斬箭但馬”。
亂世時代,豪傑輩出。見平家人遲遲不敢進軍,眾僧兵中走出一人,自報姓名道:“吾乃三井寺堂眾淨妙房明秀,出家之人,本不該濫開殺戒,然平家欺君罔上作亂朝綱,如今又對皇家貴胄刀劍相向。此等惡行,相信即便神佛也不會坐視不理!我今日便代神佛討伐爾等逆賊,不服氣的盡管上來,較量較量!”語罷挺身持弓,傲然而視。
淨妙房是三井寺中有名的神射手,平家武士久聞他箭無虛發,此刻出於忌憚,無人敢率先上前。淨妙房連喊三遍,見無人出列應戰,便大吼一聲發箭如雨,其背負的二十四支黑羽箭,接連射死十二人,傷十一人,隻剩最後一支箭時,淨妙房甩掉弓箭,脫下鞋襪,赤足踩上宇治橋沒有橋板的桁粱,揮舞著大長刀向對麵的敵兵衝去。桁粱既滑且窄,下麵河水奔流洶湧,瞧一眼都令人目眩。然而淨妙房卻如履平地一般,連劈帶砍,擊殺五敵。在砍翻第六人時,大長刀劈中硬甲,從中間一折兩段。他隨即丟掉大長刀,拔出太刀再戰。刀影翻飛,頃刻又斃八人,砍第九人時太刀又折,淨妙房竟拔出腰間僅剩的短刀,與敵軍近身肉搏!三井寺中竟有本領如此高強的法師,實在是讓人欽佩不已。
見淨妙房入陣連斃數十人,已立頭功,眾武士與僧兵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三井寺中還有一名喚作一來的法師,勇力不遜淨妙房,此時見淨妙房手持短刀與敵眾搏擊,刀短勢窮,不由心急如焚。然而桁粱狹窄,一來法師繞不過淨妙房,又無法上前幫忙,情急之下伸手按在淨妙房肩上,借力躍起,跳到中間,道聲:“借過,淨妙房。”便用大長刀與十五名平家武士戰在一起,連砍數人,終因寡不敵眾,當場戰死。淨妙房卻得以獲得喘息之機,負傷撤回。於陣後驗傷時,淨妙房鎧甲上的箭孔刀痕竟多達六十三處,其中洞穿五處,所幸皆無大礙。淨妙房自己簡單處理了傷口,自知無法再戰,便換上僧衣,折弓為杖,口誦佛號,自往奈良去了。眾人見狀,無不歎服。
眾僧兵及武士為淨妙房和一來法師所激,紛紛效仿,站在橋桁上阻擊敵軍。戰死的滾落河中,後來者便又緊隨其後,奮勇爭先,個個居上。宇治橋久攻不下,平家卻損兵折將。正當主公以為首戰即將如此告捷時,位於側後方的平等院方向忽然傳來喊殺之聲——原來平家陣中一員智將足立又太郎見兩軍僵持不下,如此下去待奈良援兵趕到,絕無勝算,因而率領三百餘騎繞行至宇治川下遊,冒險泅渡。在其冷靜沉著的指揮下,三百餘騎最終得以過河,無一被衝走,隨即迂回到我軍後方,殺入平等院中。
我軍腹背受敵,陣型立刻變亂。主公擔心留在平等院中的高倉宮安危,連忙策馬回救。陣前失去主將指揮,頓時失勢,平家大軍見機立刻射退橋上眾人,命士兵拆了附近民宅,鋪上橋板,又有武士仿效足立又太郎之舉,騎馬強渡宇治川,雖因不諳水性,被衝走了數百騎,但二萬八千餘騎人馬,大部分還是得以上岸。大軍登陸,勢不可擋,我軍一下陷入被動之中。戰況逆轉,主公自平等院內尋得高倉宮,攙扶上馬,告別道:“今日寡不敵眾,情勢難料,恐怕是要與殿下永訣了。殿下請自保重,可速速前往奈良,集結援軍,或有可能逆轉形勢,東山再起!”高倉宮嗚咽縱馬,逃離平等院,向奈良奔去。主公則與家將們留下斷後,開弓放矢,掩護高倉宮。
平等院內之戰況,不可謂不是慘烈異常!主公次子大夫判官兼綱、養子六條藏人仲家及其子仲光先後陣亡;伊豆守仲綱傷重,切腹自裁;此時從後方又傳噩耗:高倉宮被繞過平等院追擊的平家武士趕上,中箭落馬,已被斬首。追隨其鞍前馬後的三十餘名當世英雄——鬼佐渡、荒土佐、金光院六天狗等,悉數戰死。
主公聞報,知大勢已去,絕望中退入後苑,準備自裁。他喚來我與親信家臣渡邊長七唱,作為介錯人,歎道:“吾為雪恥而立誌,為重振朝綱而起兵,有高倉宮之聲望,爾等之忠心,又得了‘武家之天下’寶刀,為何還是會在此處敗亡呢?唉,難道嚴島大明神所賜之刀,真的隻會保佑平家子孫嗎?”說罷拔出貼身的寶刀,引刀自盡。不料刀鋒出鞘,觸及皮肉,竟無絲毫損傷。主公大驚,舉刀查看,原來此刀看似精美,實則是在刀身上貼有一層銀箔,而銀箔下麵隻是一把木刀!
“瀧口競,你……”見“寶刀”轉眼之間變為木刀,渡邊長七唱立刻拔刀,怒目相我,以為是我調換寶刀私自藏匿,反而害了主公。我正百口莫辯之際,主公卻忽然苦笑起來,阻止了長七唱:“我聽說清盛的父親平忠盛為官時,曾因受寵而遭眾卿嫉妒,甚至有遭殿上暗殺之憂。為了嚇退百官又不冒犯宮諱,忠盛做了把貼銀箔的木刀假以防身。忠盛死後,平家子孫將此刀作為護佑平安的鎮物,想來便是它了……嗬嗬,競,你對我的忠心我一時一刻都未曾有過懷疑,隻是這一次……是時運不濟,我源氏三位入道賴政的劫數到來,如此而已。”
吾聞主公之言,簡直肝腸寸斷,痛不欲生。原本作為家臣,因誤盜“寶刀”而至主公敗亡,已是萬死不辭之重罪,如今卻還要依靠主公之言洗脫汙名,還證清白,更是令在下愧不能當。以至於手不能握刀,淚無法止溢。主公臨行前高聲誦佛十遍,作辭世歌一首,歌雲:
“嗬嗬……啊哈哈哈哈哈哈!純……小純你看到了嗎?三十年,我花了整整三十年的時間!終於、終於……”劇場內響起女子淒厲的笑聲,卻被一陣突如其來的爆破聲打斷。站在我身後的男子沉默了片刻,沉聲道:“夫人,底樓的櫥窗玻璃被那幫混蛋砸破了,現在已經有幾十號人衝進場內,看這情形是攔不住了。”
“帶他們到天台上來,我有話要問她。”女子如是吩咐,隨即掐斷了通話。我扶起還倒在地上的勘五郎,按照男子的指示向天台走去。
時值初秋,北海道的夜風已經很有些涼意了。我攙扶著失去行動力的勘五郎,一步步走向天台邊緣,麵向那個兀自迎風狂笑的女子:“久違了,岡田夫人……不,應該是渡邊夫人,三十年前遇害的渡邊純的母親。”
“難得你還能認出我。”女子回頭,嫵媚雍容的麵容在月光下顯得分外妖異——倘若她真是渡邊夫人,那麽她現在至少應該有六十多歲了,可是眼前的女子看上去最多四十出頭,過分年輕的麵容配上陰騭滄桑的眼神,讓人不自覺地感到有些恐怖。
“怎麽啦,身為不老不死的怪物,卻對我的容貌感到意外嗎?”故人相見,渡邊夫人毫不客氣地開始挖苦我,“還是你未曾想到,當年被你拒之門外的孤苦女人現在還能夠活在世上,並掌握了資產上億的大型財團,一手將當年的仇人們逐一送入地獄?”
“不,我是未曾料到你會變成這副模樣,不然我當年一定會留下來,助你清除心中的戾氣。”我望著眼前與當年天淵之別的女子,心中忽然有些不忍——她現在由內而外已經被狂亂的妖氣充斥,大概不可能再回返人間了,“當年我未曾料到你的執念會如此之深,以至於受人蠱惑,被人利用,使自己與妖魔同化……從而墮入魔道,現在已無法拯救了。”
“說什麽冠冕堂皇的廢話?現在說這些有什麽用處!”渡邊夫人咆哮起來,瞳孔開始變紅,身邊形成了由妖力煽起的旋風,“當年我獨自一人踏上緝凶之途,被前夫拋棄、被家人疏遠、被所有求助的組織拒之門外……我請不到願意為我代理出庭的律師,隻能自學法律自己訴訟!可是即使如此……即使如此,法庭還是沒判那幾個小混蛋下獄服刑!說什麽缺乏證據,說什麽未成年人適當減罪,直到案子過了追訴期,他們卻絲毫未受刑罰,期間反倒是我受盡了‘仁王組’的恐嚇與毆打……為什麽,為什麽會這樣?我的女兒就不是未成年人了嗎?她需要保護的時候法律在哪裏?她在地下無法瞑目的時候法律又在哪裏?如果連這樣的一個孩子都無法保護,如果連在她死後給予一絲告慰都做不到……這樣的法律存在又有何價值!”
渡邊夫人激動地一口氣說完,忽然低下頭默默垂泣,過了幾秒鍾,她又抬起頭來,獰笑著怒視我:“可是紅葉大人不一樣,她救了絕望中的我,給予我力量,讓我與意外橫死的年輕女律師調換了身體,並教會我超越人間罪惡與正義的思維模式……現在,你都看到了,這座大樓——愛媛,就是我女兒的墓表!我在這裏完成了我的夙願,那些該死的家夥們,我要讓他們在小純的靈前,飽嚐我曾經遭受的痛苦、憤怒、恐懼、無助……乃至絕望!”
“那家夥……叫紅葉是嗎?”我的問題被一記耳光粗暴地打斷,身後的男子冷冷警告:“注意你的用詞,要稱呼她為‘紅葉大人’!”
“……稱之為什麽都無所謂,但是她有沒有告訴過你們,複仇的完結隻是一切的開始?嚐到血味的妖魔是無法停止的,它會逐漸侵蝕你們的思維,直到變成完全的嗜血怪物。”我望著瞳孔已呈現血紅光澤的渡邊夫人,她身後的妖氣正在逐漸具象化,凝結於背後形成了羽翼的形狀,“在達成所願之後,你們心中的焦渴有沒有緩解一些?還是愈發渴望殺人,愈發渴望破壞與殺戮,愈發渴望那與這均衡世界背道而馳的力量?相信我,不盡快醒來的話,你們會被這力量導向毀滅的!”
“嗬嗬,那又如何?我早就不在乎自己會變成什麽樣子了。”渡邊夫人聞言一怔,但很快便又恢複了殘酷的笑容,“我的人生自那一天開始早就被毀了,隻要能夠完成複仇,會變成什麽樣都無所謂……這也是宿命吧,我在開業儀式上一眼就認出了你!為什麽,你明明有著這樣的力量,明明有著如此漫長而不衰的青春……為什麽當初卻不肯分給我一些時間和力量,將我從那樣痛苦的泥沼中帶出去?”
“夫人,今天就到此為止吧,那些家夥快要上來了。”未等我給出答複,身後的男子便出言打斷了對話,“高野小姐,今天隻是奉紅葉大人之命來打個招呼,希望你保全貴體,以期待下一次大人的正式造訪。”
“走吧,煙煙羅。”樓下嘈雜的腳步聲和喧嘩聲越來越近,渡邊夫人淒然一笑,最後對我道,“有緣再見。”隨即便與男子一起,跨過護欄跳了下去——一道紅光閃過,如墨色一般濃鬱的夜色中忽然升起了一隻猩紅色的鳥兒,與身後盤旋的人形煙氣一起禦風而行,消失於地平線的盡頭。
兩人遠去後,我和勘五郎的身體很快便恢複了力量,這時我的衣袋中忽然傳出鈴聲,是那部從塑料模特體內取出的手機,我打開查看,上麵顯示著一條來自陌生號碼的訊息:
“鎖著小鳥的籠門鑰匙,在你我都知道的地方。”
九
此番在劄幌鬧市發生的慘案——“愛媛事件”很快震驚了全國。不僅僅因為死者之一是“仁王組”的現任當家,更源於案件可能牽涉到的,那樁三十年前未結的凶案。由於這一次在愛媛大廈七樓劇院內發現的錄像,三十年前的案情得以昭雪,雖然為時已晚——小林、宗像、淺野、金井等涉案人員都已死於本次愛媛大廈的襲擊之中,記錄者細穀康弘被認定為自殺,而凶手至今下落不明。
那些最先闖入大廈內的“仁王組”成員救起了昏迷的同伴和金井夫人,後者經過救治雖無性命之憂,但精神一直處於恍惚的狀態,無法接受問詢;而事件另一當事人,被認定為重要證人的靈媒高野楓和助手勘五郎也在慘案發生後一並失蹤,目前警方正在追查相關線索,以還原案情真相……報紙上麵是這樣敘述的。
我和勘五郎已經喬裝打扮,乘上了遠離北島的特快列車。在離開之前,我給警方打過匿名電話,通知他們去提示的地點尋找失蹤的四個孩子——在市郊那座年代久遠的廢棄倉庫內,我和勘五郎找到了熟睡的麻美子、英太、沙耶和壯彥。孩子們看起來有些憔悴,但都沒有受到什麽明顯傷害。這座無人注意的倉庫,正是三十年前我開辦偵探事務所的地方——如她所言,是我們都知道,也隻有我們才知道的地方。
“說實話,直到她叫出小純的名字前,我還真沒想起她的身份。”坐在溫暖舒適的列車包廂內,勘五郎罕見地沒有心情說笑,“看你和細穀先生的意思,倒是很早以前就猜到凶手是渡邊夫人了,這是什麽原因?”
“不是我們猜到,是她一直在刻意提醒我們,她的‘複仇者’與‘審判者’的雙重身份。”我望著窗外鱗次櫛比的黃色稻田,淡淡道,“那個酷似小純死狀的人偶也好,那首《紅羽》歌謠也罷,她一直在拷問所有當事人的靈魂。就連她所設下的圈套,都是針對每個受害人量身定做的刑罰——禮子的死相影射了姑獲鳥,同時也是古代北歐刑罰‘血鷹之翼’的形式;小林先生非常重視自己的聲望和威信,所以就用那種方法先摧毀他的自尊後再施以電刑;金井先生是魚販,所以她用了改良版的水刑;淺野先生屬於盲從型的共犯,她選用了針對叛徒和讒臣的灌鉛之刑;處死宗像先生的機關電梯與他平日裏操作的‘黑箱’類似,隻不過這一次,換成了他本人在其中接受‘腰斬’;細穀先生未直接參與對小純的侵害,但也沒有阻止,所以她讓他進行了自我審判,並脅迫他對自己執行了絞刑。”
“……難以想象,如果不是親身經曆過這樣的事情,真的難以想象。”勘五郎回憶著在愛媛大廈內經曆的種種慘劇,不禁有些後怕,“這三十年來,她恐怕一刻都沒放下過複仇的念頭,才能夠布置下如此縝密而殘酷的計劃吧。”
“可能吧,但也可能並非如此,你不覺得愛媛大廈的布局很奇怪麽?”我打開開業慶典時拿到的廣告宣傳頁,指著其中的大廈分布圖道,“從下往上依次為母嬰、玩具、洋裝、電子設備、餐飲和家裝,這不符合一般綜合商場的布局模式……我猜想,這一功能設計的用意,應該是對應了一個女孩子成長的響應階段:從嬰兒到孩童,再到愛打扮的豆蔻年華,以及喜愛電子產品的青春歲月,再到餐廳常見的情侶及相親活動,成家前必經的裝修采購……她從四樓才開始實施謀殺計劃,是因為小純的人生是在青春期時戛然而止。聽說警方在渡邊夫人位於大廈七樓內的辦公室裏發現了疑似骨灰的東西,那應該是小純的骨灰……如她所說,整座愛媛大廈就是她為小純建造的墓表,而她除了複仇以外一刻沒有停息的念頭,其實是對女兒的思念——她一直在想象著女兒的未來,想象著她再一次經曆出生、成長、成熟,乃至經曆未曾達成的戀情直到出嫁……卻最終都在七樓,那段殘忍的記憶裏,被一次次砸得粉碎。”
車廂內的氣氛似乎有些凝滯,勘五郎垂著頭重重歎了口氣,好幾次欲言又止,終於忍不住提出了胸中壓抑已久的問題:“如果當初……我們接受了她的委托,是不是就不至於會演變成這樣的狀況?”
“如果後悔有用的話,人生就不會再有任何遺憾了。”我搖了搖頭,苦笑一聲,將廣告紙撕成碎片,丟進了垃圾桶,“與其煩惱這樣的問題,不如考慮一下今後的麻煩。”
“麻煩?”
“那個‘煙煙羅’不是說了嗎,這次隻是來打個招呼,下一次,就有可能是那個‘紅葉大人’的正式造訪了。”列車恰好經過一片野地,山林中的槭樹和楓樹已開始變色,鮮豔的紅葉在滿目蔥蘢的初秋景色中顯得分外跳脫,“雖然還不知道對方是為了什麽而找上的我,但從上次的‘野鐵炮’事件和這次的‘愛媛事件’來看,對方應該知道我的身世,並且同樣是‘不屬於這個世界的人’。”
“……陰陽師嗎?還是比丘尼之類的修行者?”勘五郎苦著臉撓頭抱怨,“不管怎麽說,‘靈媒師高野楓’這一名號看來又不能再繼續使用了,在現代社會裏行動就是麻煩,又要去準備新的身份和落腳點了……”
“不知道啊,反正兩年以後,我就必須回到山裏,邊走邊看吧。”火車在連綿不斷的軌道傾軋聲中一頭鑽進了隧道,北海道的秋色在一瞬間被突如其來的黑暗吞沒,什麽都看不見了。
番外篇 天之節刀
滿山的紅葉一如四月裏盛放的花海,在充滿殺戮與鮮血的亂世之中,一個新生的女孩在林間灑落的陽光下麵,綻放了人生初次的笑容。
常思人世,飄零無常,
如置於草葉之朝露,映棲水中之明月。
金穀詠花,歎榮華似錦,盡隨無常之風凋謝;
南樓賞月之故人,亦隨月色入沒浮雲。
人壽五十,放眼天下,去事如夢又似幻,
雖苟且受享此生,焉能不滅而長存。
——能劇《敦盛》
一、西行法師1
歲入九月,丹楓迎秋。自二十三歲那年剃度出家以來,算起已有三十七年光陰了。古人雲:“人生五十載”,未承想居然能僥幸多得十數年,如今已是花甲之齡了。京都內外、華族上人,仍舊是那般驕奢鄙薄,為情欲名利等紅塵業障紛擾不休。如今更是連山門僧眾也受到侵染,屯兵蓄財、種種惡相惡行層出不窮,真是有辱佛門淨地。貧僧自在俗世時便厭惡滋擾之事,如今更是有許由洗耳之誌,對此類物欲濁染之徒唯恐避之不及。於是放浪形骸,縱情山水之間;登臨歌仙,投身和歌之樂。須臾間虛擲光陰,已至須眉盡白。回顧此生,孑然無憾,唯有一事時常介懷,輾轉入夢,不吐不快。其中雖有些怪異驚人之語,但貧僧已是行將就木之體,四出2臨身之輩,本不該在意世俗評價,故今日記下此事,以證他日之果報。
那是十年前的秋天,楓葉也一如今時這般紅豔似火。貧僧自東國回返,一路飽覽景色風光,暢遊歌枕之地,最終越海來到讚岐國,在真尾阪境內搭起茅舍,準備在此潛心修行一段時間,以澄煉一路雜思異見,返照佛果。那日山晴雲霽,貧僧見距真尾阪不遠的白峰方向雲霧繚繞,景色十分奇特,又想起那裏便是不久前含恨而死的崇德上皇3陵寢所在。昔日萬乘之尊,如今卻埋沒於這荒郊野嶺之中,不禁讓人心生感慨。貧僧當年受邀去皇宮參加和歌會時,曾與上皇有過一麵之緣,遂決意上山祭拜。
白峰的山路十分險峻,山中鬆柏蔥蘢,林木茂密。外麵雖是晴空萬裏的好天氣,但一踏入山內,頃刻就感到幽寒靜寂,陰氣逼人。貧僧拄著手杖在荊棘中穿行,不一會兒身上便沾滿了叢林間飄落的露水,若沒有從密葉間偶爾漏出的一線天光,真會以為現在是細雨霏霏的陰天。不知走了多久,貧僧終於到了山頂。隻見鬆樹垂蔭處的一塊大石下,有一座孤零零的土堆,土堆上無碑無記,隻有叢生的亂草和散落的疊石,更無祭品煙火供奉。貧僧料想此處就是上皇長眠之地,遙想當年,貧僧於大內覲見上皇時,百官簇擁、錦衣玉食,孰曾料“保元之亂”4後會被流放於此,與麋鹿鴻雁作伴,百年後更是落得如此淒涼境地。貧僧心中感懷,回憶當年殿上君臣同樂,笙歌陣陣的景象,便作歌一首:
鬆山濤湧陣陣,
美景如舊依依;
痛悼聖賢吾君,
迷途何日得歸。
和歌詠罷,愈發感傷,遂席地而坐,閉目默誦佛經,以為上皇祈禱冥福。不知不覺間紅日西沉,四周風聲益緊。我忽然感到心神恍惚,精神困乏,如夢似幻,這時隻聽得有人叫我法名:“圓位、圓位”,聲音陰沉哀怨,聞之令人悚然。我睜開眼,隻見土堆上方赫然出現一道紅光,從光中走出一名男子,身著柿色朝服,頭戴烏冠,身高體瘦,但麵目卻好像籠罩在一團迷霧中一般,看不真切。來人行近一步,朝我說道:“塋前久無人來祭掃,幸有大師尚記得朕。方才聽到大師詠誦和歌,心有所感,願和歌一首,故現身來見。”
說罷男子一振手中折扇,吟誦一歌:
泛舟鬆濤浪裏,
無常隨波逐流;
此身歸途無望,
小舟遝渺無蹤。
說罷淚下,現淒涼之色。我心知這是上皇魂魄顯靈,連忙叩拜,奏道:“貧僧因當年受陛下接見,因而結下一麵之緣,故今日來此祭掃。方才聞陛下歌中之意,似乎對塵世尚有迷戀,不知陛下為何崩駕三年仍不往生,去往極樂淨土,反而在這荒山野嶺中徘徊受苦呢?”
上皇聞言,哀色頓收,廣袖一擺,仰天而笑:“哈哈,早去往生?朕大仇未報,如何能往生成佛?且如今朕已立下血誓,成為魔王,生前以戰亂禍害國土,死後仍要作祟皇室!你且看吧,不待朕之仇敵死盡滅絕,朕是不會罷手的!”
聞聽上皇此言,貧僧不禁心驚肉跳,揖首再問:“不知上皇所說的仇敵是何人?又為何甘願自墮魔道?”
上皇聽罷,麵色驟變,厲聲叫道:“你且聽好,非我自甘墮落,實在是雅仁5與平家等欺人太甚!朕自即位以來,夙夜恭謹,無悖綱常,然因為父王偏愛美福門院6所生的幼弟,朕不得已在盛年時讓位給年僅三歲的體仁!體仁早逝,其身後本應由朕複位、或由朕之皇子重仁即位。孰料美福門院再度從中作梗,扶四弟雅仁為君,嫡庶不分,視朝綱國統為兒戲!朕立誌重肅國綱,取回原本就屬於朕的東西,何錯之有?父皇死後,朕授命左大臣藤原賴長召集名將誌士,討伐雅仁和美福門院。源氏統領源為義、平家平忠正等,悉數領命,為朕效忠。隻可恨源為義之子源義朝、平忠正之子平清盛,非但不響應同族血親的邀請,反而投敵棄義,刀矢向朕!保元一戰時,義朝那廝又獻計火攻,令我軍大敗,朕被捕獲,流放此島。如此切齒之恨、奇恥大辱,朕有生之年如何能忘?然朕念及與雅仁的手足之情,為祈佑國祚綿長,便於此荒島上手書《五部大乘經》,請求信使帶往京城,寄往於雅仁能體會其中的拳拳情意,容我還都。不承想少納言信西出言進讒,誣我於經文中包藏詛咒,使我一片盛意付諸流水!朕自此立下血誓:投身三惡道,以《五部大乘經》之力,成日本國之大魔王!令賤民為天子,天子為賤民!哈哈,如今源義朝、信西、美福門院都已相繼死於非命,朕的仇敵隻剩下雅仁和平清盛。雅仁出家為入道法皇,清盛早年因重建高野山大塔及嚴島神社有功,曾從嚴島大明神處獲贈一柄節刀。此刀為武家興盛、號令天下之證明。因有此神刀護佑,又有長子重盛輔佐,朕之使魔才不得接近清盛……可恨,可恨啊!可恨朕有生之年裏不得見吾仇敵盡入地獄!相模,相模!你們為何不速速前去,惑亂清盛之心,令他狂態萌發,作亂雅仁之朝,以解我心頭之恨!”
伴隨上皇震怒,天色忽然晦暗下來,愁雲慘霧間隱有幽綠鬼火升起。上皇禦衣變黑,麵色赤紅,髯張目吊,變作魔王怖相。貧僧親眼得見,不禁膽戰心驚。此時又有一怪鳥飛來,“啊”的一聲俯伏於上皇麵前,奏道:“陛下,後白河上皇日日念佛修行,吾輩無可趁之機;清盛因有節刀在,其子重盛又是海內聞名的忠義賢人,氣數未盡,故吾輩尚不能惑亂清盛之心。然吾輩已布下陷阱,蠱惑清盛身邊之人,盜取節刀。不出一十二年,待重盛殞命後,平家一門自然沒落,屆時將悉數葬身海底,後白河上皇也將飽嚐顛沛流離之苦,再無寧日。請陛下放心!”
“哈哈哈,負我之人無一善終,朕將以魔道之恐怖重臨國土!”崇德上皇聞言,撫掌大笑,然而臉上卻現出痛苦之情,口中噴出火焰。狂風暴雨隨之突然降臨,山穀響應,草木崩摧。我心知上皇已背離人道,去佛土相距數萬裏,恐怕再難往生。然而憶及他當年作為君主時的寬厚模樣,還是不禁欷歔,遂吟詠短歌一首,望其回心轉意,歌曰:
君昔高臥白玉床,
今朝長眠奈若何?
此歌之意,在於死者無貧富貴賤之分,俱是一樣結局。上皇聞聽,果然麵色稍緩,沉默不語。這時東方忽然響起一聲炸雷,怪鳥驚起,催促上皇離去。上皇看我一眼,隨即化作一道紅光,重又進入土堆之中。鬼火漸漸消失,那怪鳥也不知所蹤。我感到一陣心神動蕩,睜開雙目,卻見四周寂然,草木鬆林並無變化,隻是暮色已深,東方乍白。我雖道行淺薄,好在神智未失,便速速返回茅舍,潛心念佛,以抵禦魔障。
翌日,我手錄《金剛經》一卷,供奉於上皇陵前便下山離去。曆經寒暑十載,於夢於醒時,都未曾再得見上皇一麵。然京中傳聞近年來,入道相國平清盛飛揚跋扈、胡作非為,平家子弟上行下效,目中無人,處處招惹嫉妒怨恨,恐非長久之相。此次返京,更是聽聞“除卻平家卿,不見雲上人”這樣的狂語,不禁讓人心生憂慮……唉,倘若天下又將變亂,受苦最多的還是天下的黎民百姓!距離上皇所預言的大限還有兩年,不知小鬆殿重盛大人能否逃過此劫。吾雖心知結局,卻無力阻止,隻能記錄下這噩兆的前因後果,如有應驗,望後世之人能為上皇修築神社,例行祭掃,以平複上皇之怨,稍慰苦悶之靈。
二、無名武士
大人,大人冤枉啊大人!在下不過是一無名之輩,蒙源氏中納言雅賴大人不棄,收為郎黨,怎可能做出編織誑語,意圖威脅平家之事?隻是由於那個夢境實在太過怪異,在下才會耿耿於懷,忍不住和同僚說起,未承想會引起如此軒然大波……在下隻是無心之失,絕無悖逆之意,大人用如此重刑苛責於我,實在是冤枉啊!
大人,非我鬥膽造謠,但那個夢境……實在是非常詭異——雖是十幾天前的事了,可至今想來,仍仿佛發生在眼前一般!那日我陪伴少主出門遊玩,在山間縱馬射鹿,放鷹逐兔,不覺玩了一天,人困馬乏,回到役所就倒頭睡下了。恍恍惚惚間,我看見一個身穿白衣,頭紮雙髻的童子推門進來,拉起我便往外走,口中道:“主公急召。”我感到自己不由自主地跟出門外,頃刻間就被一團雲霧包圍。雲霧中間停著一輛白色鑲金邊的牛車,我以為是主人受法皇急召,便沒多想,與往常一樣跟上去走在牛車後麵,擔當護衛。車子始終在雲霧中緩緩行進,我走了一會兒,感到有些不對勁兒——福原新都雖然比舊都狹小,但也不曾走過這麽一段漫長的上坡陡路!我越走越覺得詫異,但身邊的同僚們皆垂首不語,我也不好多問什麽,隻得跟著牛車一路大步前進。
大約走了半個時辰,牛車停在一座神社樣的宏偉建築前。這時一名身穿白色狩衣、頭戴烏帽子的老者從車上走下,徑直步入門內。我驚訝地發現這老人並非家主,甚至不是我認識的任何一位京中大人,但鬼使神差的,我仍然緊隨他身後,亦步亦趨走進建築中……大殿內已經有另外三位長者在其中等候。我跪坐在白衣老者身後,隻見位於對首的,是一個身穿紅衣、麵色白淨的俊美男子;位於老者兩側的,則是一名身穿藏青色朝服的老者和一名身穿杏黃的中年人。四人圍坐在一起,似乎在爭論什麽。期間白衣老者和青衣老者嚴厲斥責了身穿紅衣的美貌男子,男子似有慚色,很快起身退了出去。白衣老者見狀,對同席的另外兩人道:“先前賜予平家的節刀7,是時候交給伊豆國流人源賴朝了吧!”青衣老者隨即接話:“隻是代管個三十年,今後仍要交由我的孫兒們保管。”說罷相顧而笑。
我正聽得五裏霧中,忽然看見那穿杏黃的中年男子在向我微微招手,似乎是在示意我過去。我連忙膝行移到他身後,惴惴問道:“敢問諸位大人如何稱呼,所議何事?”那男子笑笑,語氣和藹道:“剛才先行離去的,乃平家守護者嚴島大明神;要把節刀賜予源賴朝的白衣長者,是源氏一族的族神八幡大菩薩;其後聲稱要讓孫輩保管節刀的,是藤原氏的祖神春日大明神;而現在回答你問題的,乃武內大明神是也。”說罷,將手中的折扇一合,指了指位於大廳中央的一個錦盒。我循著他的扇子望去,隻見錦盒中放著一把銀鞘絲邊、長約三尺的小長刀。然而不等我出聲再問,隻覺被人推了一把,身子立即從雲端墜下,一驚而起,卻發現自己仍身處役所之中,腳邊同伴為了驅蟲所點的線香,這才剛剛燒了一半。雖察覺隻是黃粱一夢,仍不覺冷汗淋漓,心驚肉跳,仿佛適才真的是從高空中墜落一般。
大人,在下所言,句句是實!此夢雖然真切,但夢境畢竟是夢境,所見所聞皆為虛無縹緲之物,古往今來,無論是我朝還是震旦8,都未曾有過因夢治罪的先例。大人如何能夠因一夢而降罪於我?啊……啊啊!你們要幹什麽?莫非真要因一夢而害我性命?啊啊,住手!冤枉啊……
嗬嗬,嗬嗬嗬……我明白了,我所做的並不是普通的夢,平家……入道相國當年所受的節刀——武家霸權之象征,看來的確已經失落了,所以……所以你們才會如此擔驚受怕,害怕世人知道真相,害怕諸大名聞風依附源氏,起來反抗……嗬嗬,咳!
可是……即使殺了我也是沒用的!你們以為還可以繼續掩人耳目嗎?新都內都在謠傳最近發生的種種異象:有碩鼠在禦馬寮的名馬尾上做窩;入道相國百日見妖,庭院中砂石盡都化作骷髏現形……嗬嗬,哈哈哈!多行不義必自斃,爾等仗著祖輩往昔戰功,外辱群臣,內欺聖上,之前更是火焚名刹三井寺,犯下滔天大罪,如今終於氣數將盡,時運不濟了麽……嗬嗬,來不及了,列位神佛已經作出裁決,爾等就等著天罰降臨吧!哈哈哈……嗚……
三、瀧口競
自追隨主公擁護高倉宮9舉兵以來,已經過去了七日。雖隻有短短七日光陰,但仿佛比度過七年還要漫長。這七日以來,我經曆了詐降敵方、潛伏盜馬、護主追駕、山門合議,又與眾多英雄豪傑共赴宇治橋合戰,手刃敵軍無數。身為武士,此生已然無憾。如今雖兵敗平等院,但我軍威名已立,平家常年跋扈,積怨已深,天下人群起而討伐之日必不久遠!作為高倉宮叛逆全程的見證人,我便在此書中寫下整個事件的經過,令後世之人有所了然,不至誤信吾等是為私利謀反的草莽之輩。
吾名為渡邊源三瀧口競10,吾主源氏三位入道賴政11,是有“除魔大將”之稱的攝津守源賴光12的五代後裔。吾主自年輕時便弓馬嫻熟,文武雙絕,先後參與平叛“保元之亂”、“平治之亂”13,後又擔綱天皇禦宇守衛,先後射下作亂皇宮的巨鳥妖怪,可謂戰功赫赫、聲名遠揚。如今出家修持,已是七十五歲高齡,人稱三位入道公。然而對於如此功高位重的老臣,平家竟不知禮敬,相反仗著朝中勢力,幾次三番欺辱吾主,實在是令人難以忍耐。
事情的起因源於吾主三位入道的長子,伊豆守仲綱所鍾愛的一匹寶馬。仲綱大人嗜好騎射,愛馬成癡,此匹寶馬名為“木下”,鹿毛健足,神駿無雙,即便是在大人悉心收集的一眾名駒之中,也是無出其右的佼佼者。仲綱大人對它愛護有加,輕易不示人,有時甚至親自飼喂梳洗,視若性命一般。對於伊豆守愛馬的癡名,天下人早有耳聞。當年仲綱大人因護衛內苑有功,入道相國平清盛的已故長子,小鬆內大臣平重盛還特意贈送給仲綱大人一匹名駒。內大臣尚在時,平家子弟雖有傲態,但不至過分,君臣和睦,四海升平,如今想來,真恍若幻夢一般。
內大臣去世後,其胞弟平宗盛聞悉仲綱大人有寶馬“木下”,便三番五次派人或來信向伊豆守索要。吾主三位入道公權衡輕重,將仲綱大人喚去,勸道:“即便是黃金之馬,平家人想要我們也保不住,還是在惹怒宗盛前將馬送給他們吧。”仲綱大人無可奈何,隻得揮淚與愛馬作別,又特意作和歌一首,囑咐家臣連同寶馬一起送往平家,以期平宗盛能善待“木下”,歌曰:
吾愛驥駿如吾影,憐之惜之難分離。
然而馬與和歌俱送往平家府上後,平宗盛卻不按禮儀回一首返歌,而是叫來家臣同僚,一起觀賞“木下”,並且囂張道:“果然是匹好馬,難怪仲綱舍不得,嘿嘿,既然如此,就把它改名為‘仲綱’好了!”說罷,竟命人在馬身上烙下“仲綱”二字。凡有客人來請求觀賞名馬,宗盛那廝便口呼:“將‘仲綱’那畜生拉出來!”如此無禮張狂,真是稀世罕見!而其與小鬆內大臣又實為血親兄弟,同胞手足卻有如雲泥之別,更是讓人費解。
此話後來先後傳入伊豆守和三位入道公耳中,伊豆守憐馬不堪,又身受奇恥大辱,既恨又惱,當即披掛上馬,提著弓箭便要前往平家人所在的六波羅府邸討要說法。三位入道聞之也是勃然變色,但仍舊勸下了仲綱大人:“平家人得意忘形,認為天下人盡可任其踐踏,這等屈辱倘若不報,老夫也算是枉活於世了!然而平家今日尚有入道相國主局,對法皇天皇還算恭順,我們尚無緣由起兵,還是權且隱忍一時,等待時機吧。”
至治承三年年末,入道相國忽然大興風雨,下令自關白殿14以下、太政大臣、殿上人、公卿等四十三人,悉數停職,緊閉家中;不日後,將原關白殿、太政大臣流放,讓自己的子孫頂替位置,填補空缺。到了治承四年,更是幽禁後白河法皇,逼迫高倉天皇退位,立平清盛之女、建禮門院所生之子為帝,是為安德天皇。彼時安德天皇才剛滿三歲,政權自然由入道相國一手把持。平清盛貴為國丈,如今又是天皇的外祖父,平家一門更加肆無忌憚,朝中內外,幾乎無一不是平家的勢力與爪牙;對於政見不合者,輕則遠流,重則誅殺。如此外戚專權,無視皇家尊上,肆意妄為之舉,不可謂不是駭人聽聞了!
三位入道公見時機成熟,便準備擁立後白河法皇第二皇子,時年三十歲的以仁王高倉宮為主公,舉旗號召天下起兵,討伐倒行逆施的平氏一族。不料風聲走漏,平家先下手為強,派遣重兵前往王府,搜捕高倉宮。高倉宮在侍衛的掩護下,男扮女裝逃出王府,連夜出奔,幸得逃脫。曆經艱難跋涉來到三井寺中,受到眾僧的款待。三井寺眾僧同情高倉宮遭遇,又怨恨平家專權,攪得天下不寧,遂致牒北都山門延曆寺、南都奈良興福寺,請求僧兵支援,共討平家大逆。延曆寺被入道相國小惠收買,閉門不見;南都奈良答應起兵馳援。三井寺內,僧眾齊集,與三位入道公召集的兵馬合為一處,整軍宇治橋附近,準備撤往奈良。
起兵一事由於倉促,故而很多狀況思慮不及,主公急往宇治,期間竟忘了派人來通知在下一同撤離。競雖遭遺落,但報主之心不熄。平宗盛派人來勸降在下,在下假意歸降,此後夙夜恭謹,隨侍平宗盛,漸漸得到其信任,後又以戰馬被盜為由,向宗盛請求賜馬,作為先鋒疾馳三井寺,爭取頭功。宗盛果然上當,賜我名馬“煖廷”,囑我早立戰功。我騎上“煖廷”,藏好妻兒,一把火燒掉家宅,便義無反顧地直奔宇治川而去。
在三井寺中,我趕上大軍,得以與主公會合,伊豆守也在其中。我獻上胯下所騎“煖廷”,對仲綱大人道:“伊豆守殿的‘木下’雖難以奪回,但我奪來了宗盛的‘煖廷’,現在就進呈給主公。”伊豆守與三位入道公聞言大悅,命人將“煖廷”的馬尾和鬃毛剪去,又依樣烙上“宗盛”二字,於夜間放歸六波羅。真想看看平宗盛那副小人得誌的鄙薄嘴臉,見到“煖廷”時會是怎樣的表情。
於六波羅詐降期間,競還另得一寶——非我有意誇功,但此寶相比“煖廷”有過之無不及。相傳入道相國早年因重修高野山大塔與嚴島神社有功,夢見嚴島大明神授予寶刀,醒來後果見一把銀色小長刀置於枕邊。因此寶刀相佑,平家才得以平步青雲,坐擁天下之勢。據聞此刀入道相國曾打算傳於重盛大人,重盛死後,便隻得交由宗盛保管。吾入宗盛府上隨侍,一則為伺機替主公雪恥,一則是為了盜出這把寶刀!
自投靠宗盛後,我便時時留意他的起居行動,並主動懇請府內值夜衛尉一職,於夜間留在宗盛臥室外值守。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連續值守三夜後,我終於發現宗盛在枕中藏有一個錦匣。待無人時,我潛入其中,打開錦匣,隻見裏麵是一把黑柄銀鞘的華麗短刀。刀鞘外還裹著一層織錦,看起來分外貴重。我料想這便是平家時代相傳的寶刀無疑,便藏於懷內,將錦匣原樣放回,當天便向宗盛請求賜馬,連夜奔回主公身邊。
追至三井寺後,我將寶刀獻給主公,三位入道公果然精神大振,接過寶刀反複摩挲,將其小心地收入懷中,道:“競,你不愧是我的心腹家臣,萬裏無一的勇士!且不說你是如何運用智謀,從平家盜出此寶,單是能將這號令天下的武家重寶獻於主公的忠義之心,便是萬金也難以換來的!有了這把寶刀,不愁我軍打不了勝仗!哈哈,平清盛,你的好日子總算到頭了,接下來便是我源氏三位賴政的天下了!”
得到寶刀後,三位入道公放棄了撤往奈良的決定,而是在宇治橋附近的平等院內紮營,等待平家大軍到來。五月二十三日中午,平家大軍三萬八千餘騎,翻越木幡山,殺奔宇治橋頭。三位入道公命人將宇治橋的橋板拆掉,兩軍隔河相峙,戰馬嘶鳴,殺聲震天。平家見近取不得,便命弓手上前,朝著主公和伊豆守所在的本陣位置放箭。我方的武士五智院但馬見狀拍馬上前,掄起大長刀將亂箭紛紛斬落,待連珠箭稍歇,五智院退回本陣,僅戰馬非要害處中了一箭,渾身則毫發無傷。平家武士見此景大為驚異,稱其為“斬箭但馬”。
亂世時代,豪傑輩出。見平家人遲遲不敢進軍,眾僧兵中走出一人,自報姓名道:“吾乃三井寺堂眾淨妙房明秀,出家之人,本不該濫開殺戒,然平家欺君罔上作亂朝綱,如今又對皇家貴胄刀劍相向。此等惡行,相信即便神佛也不會坐視不理!我今日便代神佛討伐爾等逆賊,不服氣的盡管上來,較量較量!”語罷挺身持弓,傲然而視。
淨妙房是三井寺中有名的神射手,平家武士久聞他箭無虛發,此刻出於忌憚,無人敢率先上前。淨妙房連喊三遍,見無人出列應戰,便大吼一聲發箭如雨,其背負的二十四支黑羽箭,接連射死十二人,傷十一人,隻剩最後一支箭時,淨妙房甩掉弓箭,脫下鞋襪,赤足踩上宇治橋沒有橋板的桁粱,揮舞著大長刀向對麵的敵兵衝去。桁粱既滑且窄,下麵河水奔流洶湧,瞧一眼都令人目眩。然而淨妙房卻如履平地一般,連劈帶砍,擊殺五敵。在砍翻第六人時,大長刀劈中硬甲,從中間一折兩段。他隨即丟掉大長刀,拔出太刀再戰。刀影翻飛,頃刻又斃八人,砍第九人時太刀又折,淨妙房竟拔出腰間僅剩的短刀,與敵軍近身肉搏!三井寺中竟有本領如此高強的法師,實在是讓人欽佩不已。
見淨妙房入陣連斃數十人,已立頭功,眾武士與僧兵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三井寺中還有一名喚作一來的法師,勇力不遜淨妙房,此時見淨妙房手持短刀與敵眾搏擊,刀短勢窮,不由心急如焚。然而桁粱狹窄,一來法師繞不過淨妙房,又無法上前幫忙,情急之下伸手按在淨妙房肩上,借力躍起,跳到中間,道聲:“借過,淨妙房。”便用大長刀與十五名平家武士戰在一起,連砍數人,終因寡不敵眾,當場戰死。淨妙房卻得以獲得喘息之機,負傷撤回。於陣後驗傷時,淨妙房鎧甲上的箭孔刀痕竟多達六十三處,其中洞穿五處,所幸皆無大礙。淨妙房自己簡單處理了傷口,自知無法再戰,便換上僧衣,折弓為杖,口誦佛號,自往奈良去了。眾人見狀,無不歎服。
眾僧兵及武士為淨妙房和一來法師所激,紛紛效仿,站在橋桁上阻擊敵軍。戰死的滾落河中,後來者便又緊隨其後,奮勇爭先,個個居上。宇治橋久攻不下,平家卻損兵折將。正當主公以為首戰即將如此告捷時,位於側後方的平等院方向忽然傳來喊殺之聲——原來平家陣中一員智將足立又太郎見兩軍僵持不下,如此下去待奈良援兵趕到,絕無勝算,因而率領三百餘騎繞行至宇治川下遊,冒險泅渡。在其冷靜沉著的指揮下,三百餘騎最終得以過河,無一被衝走,隨即迂回到我軍後方,殺入平等院中。
我軍腹背受敵,陣型立刻變亂。主公擔心留在平等院中的高倉宮安危,連忙策馬回救。陣前失去主將指揮,頓時失勢,平家大軍見機立刻射退橋上眾人,命士兵拆了附近民宅,鋪上橋板,又有武士仿效足立又太郎之舉,騎馬強渡宇治川,雖因不諳水性,被衝走了數百騎,但二萬八千餘騎人馬,大部分還是得以上岸。大軍登陸,勢不可擋,我軍一下陷入被動之中。戰況逆轉,主公自平等院內尋得高倉宮,攙扶上馬,告別道:“今日寡不敵眾,情勢難料,恐怕是要與殿下永訣了。殿下請自保重,可速速前往奈良,集結援軍,或有可能逆轉形勢,東山再起!”高倉宮嗚咽縱馬,逃離平等院,向奈良奔去。主公則與家將們留下斷後,開弓放矢,掩護高倉宮。
平等院內之戰況,不可謂不是慘烈異常!主公次子大夫判官兼綱、養子六條藏人仲家及其子仲光先後陣亡;伊豆守仲綱傷重,切腹自裁;此時從後方又傳噩耗:高倉宮被繞過平等院追擊的平家武士趕上,中箭落馬,已被斬首。追隨其鞍前馬後的三十餘名當世英雄——鬼佐渡、荒土佐、金光院六天狗等,悉數戰死。
主公聞報,知大勢已去,絕望中退入後苑,準備自裁。他喚來我與親信家臣渡邊長七唱,作為介錯人,歎道:“吾為雪恥而立誌,為重振朝綱而起兵,有高倉宮之聲望,爾等之忠心,又得了‘武家之天下’寶刀,為何還是會在此處敗亡呢?唉,難道嚴島大明神所賜之刀,真的隻會保佑平家子孫嗎?”說罷拔出貼身的寶刀,引刀自盡。不料刀鋒出鞘,觸及皮肉,竟無絲毫損傷。主公大驚,舉刀查看,原來此刀看似精美,實則是在刀身上貼有一層銀箔,而銀箔下麵隻是一把木刀!
“瀧口競,你……”見“寶刀”轉眼之間變為木刀,渡邊長七唱立刻拔刀,怒目相我,以為是我調換寶刀私自藏匿,反而害了主公。我正百口莫辯之際,主公卻忽然苦笑起來,阻止了長七唱:“我聽說清盛的父親平忠盛為官時,曾因受寵而遭眾卿嫉妒,甚至有遭殿上暗殺之憂。為了嚇退百官又不冒犯宮諱,忠盛做了把貼銀箔的木刀假以防身。忠盛死後,平家子孫將此刀作為護佑平安的鎮物,想來便是它了……嗬嗬,競,你對我的忠心我一時一刻都未曾有過懷疑,隻是這一次……是時運不濟,我源氏三位入道賴政的劫數到來,如此而已。”
吾聞主公之言,簡直肝腸寸斷,痛不欲生。原本作為家臣,因誤盜“寶刀”而至主公敗亡,已是萬死不辭之重罪,如今卻還要依靠主公之言洗脫汙名,還證清白,更是令在下愧不能當。以至於手不能握刀,淚無法止溢。主公臨行前高聲誦佛十遍,作辭世歌一首,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