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紅星村,被三座連綿不斷的大山圍在中間。
知青點在離路口邊不遠的一座大山的山腳下,村子沿著山腳呈大u形,路口窄,裏麵寬,一條河水緩緩從中間流過。
站在知青點的門口可以看到,村裏的房子都沿著小河兩邊向後輻射,每家的房子都很寬敞,還都帶著個不小的院子。鄰居與鄰居之間有一定的距離。村子中間小河上還有一條簡易版的小橋,房子後麵就是大片的土地,遠遠看去鬱鬱怱怱。
回村的路,是真不好走,平一點的路還好,牛車可以自己走。但上大坡的地方,可能是牛車上的行李太多了,牛就費勁了,他們就得推著牛車走。現在的牛可比人金貴多了。
真真正正的體驗了一把山路十八彎。
“王知青,新來的知青到了,出來迎一下。”大隊長李衛國看著這些嬌氣的娃子,朝屋子裏喊道。
“來了。”
從院裏跑出來一個圓臉,灰襯衣,黑長褲,手工黑色布鞋,看起來三十多歲的男同誌。
“這是你們知青點的負責人王石生,有什麽不懂的事情你們就問他吧,接下來你們就聽他的安排。”說完大隊長李衛國就黑著臉駕著牛車走了。
王石生笑起來還有倆個小酒窩,很熱情的幫他們一起拿行李。
一邊領他們進門,一邊跟他們介紹自己。
“我叫王石生,今年二十四了,下鄉五年了,算是知青點裏下鄉時間最久的了。你們以後有什麽不清楚的,都可以問我。現在知青點的其他人都沒有下工,我是特意請假在這等你們的。”
眾人看著王石生顯得蒼老黝黑的麵容,對以後的生活充滿了擔憂。
進了知青點的院子。王石生讓他們把東西先放下。
對他們說:“這裏麵的房子都是知青點的,那兩間最大的房間是集體宿舍。左邊的是男同誌的宿舍,右麵那是女同誌的宿舍。當然你們也可以選擇單獨住,對麵一排都是單間,後院還有1間,沒有鎖的房間你們都可以選。提醒一下你們,這邊的冬天很冷,得用柴火燒炕。單獨弄不來很多柴火的話,最好還是住集體宿舍,集體弄。要不然這裏的冬天會凍死人的。真的會凍死人的。”
王石生重點把凍死人這句話又重複了一遍。
王石生領著他們把整個知青點的院子轉了一圈兒。
整個院子,進了大門,兩邊是集體宿舍,宿舍旁都搭有一個很大的柴火棚,大門口一邊也搭了一個很大的柴火棚,裏麵用木板隔成了3間。
大門對麵有一排房子,有七間房,都是單間,靠男宿舍那邊,有四間房上著鎖,一間是廚房,一間是雜物房,挨著雜物房住著兩位上個月才來的男知青。靠女宿舍那邊有一間鎖著,住著一個上個月來的女知青,中間空著兩間。從廚房旁邊有一條一人能過的路,到了後院,由於地形關係,後麵緊挨著山腳,是一個斜角,隻有最裏麵有一間房,剩下的就是一塊不小的地,荒著,還有一個小門能直通後山。
前院院子中間還打了一口水井,吃水挺方便的。井周圍還種著一些時令蔬菜,小青菜可以吃了,帶果的也都結了小果了。
除了兩間集體宿舍和後院的一間房,其他房間的結構都差不多。形狀都是長方形的。瞧著這大概都有20平的樣子。後院房子大一點,差不多30平,就是比前邊的屋子還破很多。
每個房間最裏邊兒都搭了一個帶灶台的炕,但多多少少都有點兒問題了。
窗戶是木頭做的,瞧著也都不行了。
房間的主體是用土打的磚做的。有的地方還有縫兒。躺在炕上,估計可以感受到免費的風扇吹來的賊風,說不定晚上還能看到滿天繁星。
每個房間裏都灰塵滿屋,蜘蛛網隨處可見。沈一一也隻能安慰自己,最起碼不用絞盡腦汁想自己單獨住的理由。
跟別人擠在一個炕上,沒有一點兒個人空間不說,最不能接受的是沒有一點兒隱私。這已經是最大的驚喜了。況且這房子1個人住也不小了。
轉完了知青點,眾人圍在前院。
“這麽破的房間,能住人嗎?”李清雪不敢置信的問道。
“我住在後院吧。”沈一一率先說道。想辦法把前院到後院這過道做一扇門,這樣別人就看不到她在裏邊兒幹了什麽,什麽時候多了什麽東西。她這裏是知青院的最裏麵了。除非別人專門過來或者有心人關注。非常適合她。
趙誌遠選了靠男知青的那間房。
李清雪見埋怨了半天也沒有人搭理她。於是她把行李放在了緊挨著趙誌遠房間旁邊的那間房門口,準備住這間。當然了,單間也就剩這一間了。
白蓮花,喬綠茶,夏春耀隻能住集體宿舍了,不過聽王石生說裏邊隻有兩個女知青時,還是很高興的。由於老知青還沒有下工,門還鎖著,於是她們便坐在門口等著。
衛蓮花左右看了看,自己的錢也不多。也撿不來一個冬天的柴,她可是知道這裏的冬天的冷的。於是也什麽也沒說就把行李放在了集體宿舍旁邊,然後跑到趙誌遠房間,幫著趙誌遠打掃房間。
然後李清雪又發了一通脾氣。被趙誌遠喝斥了一頓,消停了下來。
王石生看他們都有了決定,也沒有再說什麽,該提醒的他都提醒了,隻希望他們能在冬天來臨之前囤足夠多的柴火了。
這裏的冬天持續的時間很長。還時不時夾雜著連續幾天的鵝毛大雪,雖然家家戶戶都有炕跟火牆,但這倆貨都是非常費柴火的。所以很多家庭到了冬天都會擠在一間房裏邊兒取暖過冬,就為了省柴火。這裏家家戶戶都有一張可以擠八九個人的大炕。
王石生剛來的時候,看見知青點這麽多的房間,也是高興的不得了,也想一個人單獨住,畢竟誰都想有個獨立的空間。
但被大隊長熱心的提點了幾句,重點強調了好幾回這裏冬天很冷,非常冷。
他們這群剛下鄉的,幹一天活兒下來就已經很累了,更別說還得抽時間撿很多的柴火。
有個一根筋的不聽勸,結果冬天的時候,差點兒沒凍死。
要不是怕凍死人,集體宿舍根本就不會收留他。
畢竟燒的柴火,在天特別冷的時候,小樹枝根本就不頂事兒,大樹枝一個人拉不動。都是大家一起上山拉回來的。
最後讓那個一根筋兒的出了點兒錢,才沒有人出聲反對。
到了現在,留在知青點的人已經不多了,嫁人的嫁人,回城了的回城。留下來的,都是沒有門路回城的,也不想在鄉下成家的,還在苦苦的熬著。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是個頭。
老的知青都住在集體宿舍。上個月來了三個新人,也是不聽勸。兩個男的,一個女的,都選了單間。
現在這幾個人又不聽勸,算了,等他們自己吃了苦頭自然就知道了。王石生也不費力氣了。
沈一一朝王石生借了把掃帚,把房間大致清掃了一遍。
房間的門窗,屋頂也都不頂事了。火炕跟灶台,更得請人修一下。
一下也沒法住,估計得在女生宿舍裏邊兒住幾天了。
沈一一還打算請人再修個火牆。
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多準備點兒,總是沒有錯處的。
知青點在離路口邊不遠的一座大山的山腳下,村子沿著山腳呈大u形,路口窄,裏麵寬,一條河水緩緩從中間流過。
站在知青點的門口可以看到,村裏的房子都沿著小河兩邊向後輻射,每家的房子都很寬敞,還都帶著個不小的院子。鄰居與鄰居之間有一定的距離。村子中間小河上還有一條簡易版的小橋,房子後麵就是大片的土地,遠遠看去鬱鬱怱怱。
回村的路,是真不好走,平一點的路還好,牛車可以自己走。但上大坡的地方,可能是牛車上的行李太多了,牛就費勁了,他們就得推著牛車走。現在的牛可比人金貴多了。
真真正正的體驗了一把山路十八彎。
“王知青,新來的知青到了,出來迎一下。”大隊長李衛國看著這些嬌氣的娃子,朝屋子裏喊道。
“來了。”
從院裏跑出來一個圓臉,灰襯衣,黑長褲,手工黑色布鞋,看起來三十多歲的男同誌。
“這是你們知青點的負責人王石生,有什麽不懂的事情你們就問他吧,接下來你們就聽他的安排。”說完大隊長李衛國就黑著臉駕著牛車走了。
王石生笑起來還有倆個小酒窩,很熱情的幫他們一起拿行李。
一邊領他們進門,一邊跟他們介紹自己。
“我叫王石生,今年二十四了,下鄉五年了,算是知青點裏下鄉時間最久的了。你們以後有什麽不清楚的,都可以問我。現在知青點的其他人都沒有下工,我是特意請假在這等你們的。”
眾人看著王石生顯得蒼老黝黑的麵容,對以後的生活充滿了擔憂。
進了知青點的院子。王石生讓他們把東西先放下。
對他們說:“這裏麵的房子都是知青點的,那兩間最大的房間是集體宿舍。左邊的是男同誌的宿舍,右麵那是女同誌的宿舍。當然你們也可以選擇單獨住,對麵一排都是單間,後院還有1間,沒有鎖的房間你們都可以選。提醒一下你們,這邊的冬天很冷,得用柴火燒炕。單獨弄不來很多柴火的話,最好還是住集體宿舍,集體弄。要不然這裏的冬天會凍死人的。真的會凍死人的。”
王石生重點把凍死人這句話又重複了一遍。
王石生領著他們把整個知青點的院子轉了一圈兒。
整個院子,進了大門,兩邊是集體宿舍,宿舍旁都搭有一個很大的柴火棚,大門口一邊也搭了一個很大的柴火棚,裏麵用木板隔成了3間。
大門對麵有一排房子,有七間房,都是單間,靠男宿舍那邊,有四間房上著鎖,一間是廚房,一間是雜物房,挨著雜物房住著兩位上個月才來的男知青。靠女宿舍那邊有一間鎖著,住著一個上個月來的女知青,中間空著兩間。從廚房旁邊有一條一人能過的路,到了後院,由於地形關係,後麵緊挨著山腳,是一個斜角,隻有最裏麵有一間房,剩下的就是一塊不小的地,荒著,還有一個小門能直通後山。
前院院子中間還打了一口水井,吃水挺方便的。井周圍還種著一些時令蔬菜,小青菜可以吃了,帶果的也都結了小果了。
除了兩間集體宿舍和後院的一間房,其他房間的結構都差不多。形狀都是長方形的。瞧著這大概都有20平的樣子。後院房子大一點,差不多30平,就是比前邊的屋子還破很多。
每個房間最裏邊兒都搭了一個帶灶台的炕,但多多少少都有點兒問題了。
窗戶是木頭做的,瞧著也都不行了。
房間的主體是用土打的磚做的。有的地方還有縫兒。躺在炕上,估計可以感受到免費的風扇吹來的賊風,說不定晚上還能看到滿天繁星。
每個房間裏都灰塵滿屋,蜘蛛網隨處可見。沈一一也隻能安慰自己,最起碼不用絞盡腦汁想自己單獨住的理由。
跟別人擠在一個炕上,沒有一點兒個人空間不說,最不能接受的是沒有一點兒隱私。這已經是最大的驚喜了。況且這房子1個人住也不小了。
轉完了知青點,眾人圍在前院。
“這麽破的房間,能住人嗎?”李清雪不敢置信的問道。
“我住在後院吧。”沈一一率先說道。想辦法把前院到後院這過道做一扇門,這樣別人就看不到她在裏邊兒幹了什麽,什麽時候多了什麽東西。她這裏是知青院的最裏麵了。除非別人專門過來或者有心人關注。非常適合她。
趙誌遠選了靠男知青的那間房。
李清雪見埋怨了半天也沒有人搭理她。於是她把行李放在了緊挨著趙誌遠房間旁邊的那間房門口,準備住這間。當然了,單間也就剩這一間了。
白蓮花,喬綠茶,夏春耀隻能住集體宿舍了,不過聽王石生說裏邊隻有兩個女知青時,還是很高興的。由於老知青還沒有下工,門還鎖著,於是她們便坐在門口等著。
衛蓮花左右看了看,自己的錢也不多。也撿不來一個冬天的柴,她可是知道這裏的冬天的冷的。於是也什麽也沒說就把行李放在了集體宿舍旁邊,然後跑到趙誌遠房間,幫著趙誌遠打掃房間。
然後李清雪又發了一通脾氣。被趙誌遠喝斥了一頓,消停了下來。
王石生看他們都有了決定,也沒有再說什麽,該提醒的他都提醒了,隻希望他們能在冬天來臨之前囤足夠多的柴火了。
這裏的冬天持續的時間很長。還時不時夾雜著連續幾天的鵝毛大雪,雖然家家戶戶都有炕跟火牆,但這倆貨都是非常費柴火的。所以很多家庭到了冬天都會擠在一間房裏邊兒取暖過冬,就為了省柴火。這裏家家戶戶都有一張可以擠八九個人的大炕。
王石生剛來的時候,看見知青點這麽多的房間,也是高興的不得了,也想一個人單獨住,畢竟誰都想有個獨立的空間。
但被大隊長熱心的提點了幾句,重點強調了好幾回這裏冬天很冷,非常冷。
他們這群剛下鄉的,幹一天活兒下來就已經很累了,更別說還得抽時間撿很多的柴火。
有個一根筋的不聽勸,結果冬天的時候,差點兒沒凍死。
要不是怕凍死人,集體宿舍根本就不會收留他。
畢竟燒的柴火,在天特別冷的時候,小樹枝根本就不頂事兒,大樹枝一個人拉不動。都是大家一起上山拉回來的。
最後讓那個一根筋兒的出了點兒錢,才沒有人出聲反對。
到了現在,留在知青點的人已經不多了,嫁人的嫁人,回城了的回城。留下來的,都是沒有門路回城的,也不想在鄉下成家的,還在苦苦的熬著。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是個頭。
老的知青都住在集體宿舍。上個月來了三個新人,也是不聽勸。兩個男的,一個女的,都選了單間。
現在這幾個人又不聽勸,算了,等他們自己吃了苦頭自然就知道了。王石生也不費力氣了。
沈一一朝王石生借了把掃帚,把房間大致清掃了一遍。
房間的門窗,屋頂也都不頂事了。火炕跟灶台,更得請人修一下。
一下也沒法住,估計得在女生宿舍裏邊兒住幾天了。
沈一一還打算請人再修個火牆。
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多準備點兒,總是沒有錯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