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陳翠在看丁氏裁衣的時候,不禁發出一些對於物價的感歎,丁氏因為徐大貴經常在外行走的緣故,對此知之甚深,表示很有同感。
“也就是我們遇到了太太您這樣的好人,給了我們安穩的日子過,如今不用為衣食發愁,外頭小門小戶的,早就開始節衣縮食了。”
丁氏一邊給陳翠量尺寸,一邊感歎道。
陳翠買的布料中也有給徐大貴一家和麥氏母女的,雖然隻是普通的棉布,但是做成了也總歸是新衣呀。
陳翠一家人用的是產自江南的鬆江三梭布,雖然也是棉紡而成,但是光潔細密,柔軟光滑,做成衣服之後,穿起來遠比一般的棉布要舒服的多。
當然,它的價格自然也不便宜,要高出普通棉布將近兩倍,跟一些粗綢的價格相差無幾。
陳翠雖然提倡儉樸,不想把幾個孩子養成奢靡的性子,可也不想委屈自己。
吃的上麵葷素搭配,營養均衡,用的器具雖然不起眼,可也都是質地上佳的產品。
像是她家用的餐具和茶具,雖然是沒有花紋的白瓷,卻是打閩地運來的上等貨,瓷胎致密,細膩潔白,一套要十兩銀子,比那些繪著各種紋樣的普通餐具要貴多了。
這樣貴的東西,陳翠一買就是兩套,一套平時用,一套當備用的,防著哪天要是打碎了好補上。
一家人也沒人知道價格,隻當尋常的東西用,隻有徐大貴在外麵跑的多,見多識廣,猜到這些器具大概不便宜,私下囑咐自家老婆做活的時候小心點,別打壞了東西。
丁氏的裁剪的手藝很不錯,起碼給他們一家人做家常的衣服是足夠了,做活快,針腳細密,有她在,省了陳翠不少功夫。
她需要出席正式場合要穿的衣服,都是在裁縫鋪子裏做的,那些才會用上綢或者緞這些材質。
但是她穿那種衣服的機會很少,做幾套在衣櫃裏掛著備用就好了,隻要保存的好,放幾年都能像新的一樣,不用每季做。
幾個孩子放學一回到家,就被叫到正房由陳翠來給他們量尺寸。
三兄弟的個子都有增長,但還是歲歲長高的最明顯。
而且這丫頭開始換牙了,少了一顆門牙,因為怕一張嘴就漏出豁牙子,最近她開口說話的次數都少了很多,更不敢像過去一樣張大嘴巴笑。
就算陳翠一再的跟她說,家裏所有人都經曆過換牙的過程,都曾經門牙漏風,可已經知道愛美的歲歲還是不敢輕易的張口,總是下意識的抿住嘴巴。
陳翠無奈,隻能叮囑其他人,主要是三個哥哥,不要去看妹妹的嘴,也不要去談論她的牙,就當她沒掉過牙,大家都不在意,她自己也不會這麽關注了。
這個法子貌似有點用處,至少歲歲如今仿佛沒那麽在意這件事了,話也多了起來,興致勃勃的跟陳翠討論想做一件新樣式的衣服。
“那你得跟丁嬸子說,我可不會做,你確定你做好之後會穿出去嗎,別到時候不敢上身啊!”
陳翠笑道。
歲歲說的是她在鄒先生那看到的一本書上的衣服樣子,覺得好看,想自己也做一件差不多的。
丁氏見陳翠同意了,便說道:“那姑娘能不能把書拿回來,讓我看看,有個樣子我差不多就能做出來。”
歲歲便歡快的應道:“那我後天上課的時候跟先生說,把書拿回來一天。”
長平三兄弟對衣裳的樣式甚至顏色都沒啥意見,基本上是做啥穿啥,省心的不得了。
當然,男人常用的布料也就那幾個顏色,款式也都差不多,沒什麽好挑揀的。
長平還甚至覺得衣服夠穿,不用做了:“娘,去年秋天做的衣服還能穿呢,不用做新的吧?”
“你們個子都高了些,那些估計該有些短了,再說了,就算沒長高,你們衣服都洗的勤,料子過了這麽多遍水,又被日頭曬,肯定有磨損,早就不鮮亮了,還是重新做吧。”
現在家裏銀錢寬裕,三個兒子不是在府學就是在書院,都是有功名的讀書人,總不能穿的太寒酸,免得跟同窗往來的時候被低看,因此丟了麵子。
雖說他們成績好,讀書上頭靈光,可難免會遇到那種以貌取人的。
有些人慣常先敬羅衫後敬人,以他們現在的家境,沒必要讓孩子裝窮遭受不公的待遇。
所以,自打來了府城之後,她給孩子們做衣服用的都是鬆江布,既不顯眼,又相對低調的展示了家庭實力。
有見識的自然知道這布的價格,要是不認識的,覺得是一般棉布,那也沒必要跟他們說。
隨著氣溫升高,已經正式的進入了春天,總算是下了兩場小雨,給幹旱了許久的土地帶來一絲濕意,使得草木萌發,入眼皆是一片新綠。
陳翠家裏廚房是在東廂,邊上有一眼井,還挺深,就算是久不下雨,水位也沒下降多少,因此院子裏種的花木澆的就比較勤快,發芽的也更早。
雖然不能種菜了,可陳翠卻不覺的日子無聊。
以前是因為財富自由之後無所事事,又無牽無掛的,隻能找些事情做打發時間。
可現在她有四個孩子,都沒成年,哪個都需要操心,還有生意要看顧,天天都有事可做,哪件事都比種菜更重要。
偶爾閑下來,她給院子裏的花木澆澆水就夠了,如果還想看看別的植物,那莊子上的莊稼和菜蔬多的是,想幹活的話天天都幹不完。
她前世好歹也算是新時代的小老太太,自詡能跟上時代的腳步,不會沒苦硬吃。
就算是來了這古代,她也是緊守著這時代的規則,遵循這世間的禮法,凡事不會做的太出格導致旁人的懷疑。
沒錢的時候,她砍樹、種地、燒炭樣樣能拿得起,幹的來,有錢之後就沒必要再讓自己這麽辛苦了。
下人該買的買,先是麥氏母女,然後是徐大貴一家四口,現在家裏的活都可以交給旁人做,她徹底的從家務中解脫了出來,空出的時間可以用來做更重要的事。
“也就是我們遇到了太太您這樣的好人,給了我們安穩的日子過,如今不用為衣食發愁,外頭小門小戶的,早就開始節衣縮食了。”
丁氏一邊給陳翠量尺寸,一邊感歎道。
陳翠買的布料中也有給徐大貴一家和麥氏母女的,雖然隻是普通的棉布,但是做成了也總歸是新衣呀。
陳翠一家人用的是產自江南的鬆江三梭布,雖然也是棉紡而成,但是光潔細密,柔軟光滑,做成衣服之後,穿起來遠比一般的棉布要舒服的多。
當然,它的價格自然也不便宜,要高出普通棉布將近兩倍,跟一些粗綢的價格相差無幾。
陳翠雖然提倡儉樸,不想把幾個孩子養成奢靡的性子,可也不想委屈自己。
吃的上麵葷素搭配,營養均衡,用的器具雖然不起眼,可也都是質地上佳的產品。
像是她家用的餐具和茶具,雖然是沒有花紋的白瓷,卻是打閩地運來的上等貨,瓷胎致密,細膩潔白,一套要十兩銀子,比那些繪著各種紋樣的普通餐具要貴多了。
這樣貴的東西,陳翠一買就是兩套,一套平時用,一套當備用的,防著哪天要是打碎了好補上。
一家人也沒人知道價格,隻當尋常的東西用,隻有徐大貴在外麵跑的多,見多識廣,猜到這些器具大概不便宜,私下囑咐自家老婆做活的時候小心點,別打壞了東西。
丁氏的裁剪的手藝很不錯,起碼給他們一家人做家常的衣服是足夠了,做活快,針腳細密,有她在,省了陳翠不少功夫。
她需要出席正式場合要穿的衣服,都是在裁縫鋪子裏做的,那些才會用上綢或者緞這些材質。
但是她穿那種衣服的機會很少,做幾套在衣櫃裏掛著備用就好了,隻要保存的好,放幾年都能像新的一樣,不用每季做。
幾個孩子放學一回到家,就被叫到正房由陳翠來給他們量尺寸。
三兄弟的個子都有增長,但還是歲歲長高的最明顯。
而且這丫頭開始換牙了,少了一顆門牙,因為怕一張嘴就漏出豁牙子,最近她開口說話的次數都少了很多,更不敢像過去一樣張大嘴巴笑。
就算陳翠一再的跟她說,家裏所有人都經曆過換牙的過程,都曾經門牙漏風,可已經知道愛美的歲歲還是不敢輕易的張口,總是下意識的抿住嘴巴。
陳翠無奈,隻能叮囑其他人,主要是三個哥哥,不要去看妹妹的嘴,也不要去談論她的牙,就當她沒掉過牙,大家都不在意,她自己也不會這麽關注了。
這個法子貌似有點用處,至少歲歲如今仿佛沒那麽在意這件事了,話也多了起來,興致勃勃的跟陳翠討論想做一件新樣式的衣服。
“那你得跟丁嬸子說,我可不會做,你確定你做好之後會穿出去嗎,別到時候不敢上身啊!”
陳翠笑道。
歲歲說的是她在鄒先生那看到的一本書上的衣服樣子,覺得好看,想自己也做一件差不多的。
丁氏見陳翠同意了,便說道:“那姑娘能不能把書拿回來,讓我看看,有個樣子我差不多就能做出來。”
歲歲便歡快的應道:“那我後天上課的時候跟先生說,把書拿回來一天。”
長平三兄弟對衣裳的樣式甚至顏色都沒啥意見,基本上是做啥穿啥,省心的不得了。
當然,男人常用的布料也就那幾個顏色,款式也都差不多,沒什麽好挑揀的。
長平還甚至覺得衣服夠穿,不用做了:“娘,去年秋天做的衣服還能穿呢,不用做新的吧?”
“你們個子都高了些,那些估計該有些短了,再說了,就算沒長高,你們衣服都洗的勤,料子過了這麽多遍水,又被日頭曬,肯定有磨損,早就不鮮亮了,還是重新做吧。”
現在家裏銀錢寬裕,三個兒子不是在府學就是在書院,都是有功名的讀書人,總不能穿的太寒酸,免得跟同窗往來的時候被低看,因此丟了麵子。
雖說他們成績好,讀書上頭靈光,可難免會遇到那種以貌取人的。
有些人慣常先敬羅衫後敬人,以他們現在的家境,沒必要讓孩子裝窮遭受不公的待遇。
所以,自打來了府城之後,她給孩子們做衣服用的都是鬆江布,既不顯眼,又相對低調的展示了家庭實力。
有見識的自然知道這布的價格,要是不認識的,覺得是一般棉布,那也沒必要跟他們說。
隨著氣溫升高,已經正式的進入了春天,總算是下了兩場小雨,給幹旱了許久的土地帶來一絲濕意,使得草木萌發,入眼皆是一片新綠。
陳翠家裏廚房是在東廂,邊上有一眼井,還挺深,就算是久不下雨,水位也沒下降多少,因此院子裏種的花木澆的就比較勤快,發芽的也更早。
雖然不能種菜了,可陳翠卻不覺的日子無聊。
以前是因為財富自由之後無所事事,又無牽無掛的,隻能找些事情做打發時間。
可現在她有四個孩子,都沒成年,哪個都需要操心,還有生意要看顧,天天都有事可做,哪件事都比種菜更重要。
偶爾閑下來,她給院子裏的花木澆澆水就夠了,如果還想看看別的植物,那莊子上的莊稼和菜蔬多的是,想幹活的話天天都幹不完。
她前世好歹也算是新時代的小老太太,自詡能跟上時代的腳步,不會沒苦硬吃。
就算是來了這古代,她也是緊守著這時代的規則,遵循這世間的禮法,凡事不會做的太出格導致旁人的懷疑。
沒錢的時候,她砍樹、種地、燒炭樣樣能拿得起,幹的來,有錢之後就沒必要再讓自己這麽辛苦了。
下人該買的買,先是麥氏母女,然後是徐大貴一家四口,現在家裏的活都可以交給旁人做,她徹底的從家務中解脫了出來,空出的時間可以用來做更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