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爾達裏兄妹最終神色黯然地離開了。


    朱植吩咐將士們,吃過午飯,準備對翁牛特部發起總攻。


    對於他來說,隻堅信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


    阿紮失裏聽說了大明遼王的要求和明軍士兵的神勇後,隻能長歎一聲,看來自己這個遼王算是當到頭了,決定向明軍投降。


    半個時辰後,阿紮失裏在一雙兒女的陪同下,帶領五千多騎兵來到明軍陣前正式投降。


    隻見蒙元末代遼王阿紮失裏帶領翁牛特部百戶以上將領跪伏受降台前,雙手捧上手中刀劍,身後的蒙古騎士大多也慢慢放下武器。


    但也有部分騎士不願意交出身上的弓箭,周圍的明軍立即發出虎狼之聲:“繳槍不殺!繳槍不殺!繳槍不殺……”


    阿紮失裏隻好高聲請求道:“罪臣阿紮失裏願意自去王號,率屬下翁牛特部四萬族人永為大明子民。隻是族人不會耕種,隻能以騎射為生,還請遼王殿下開恩,允許一戶留下一弓。”


    朱植感到有些為難。阿紮失裏的請求也有一定合理性,畢竟蒙古人遊獵離不開這些東西。但是完全同意,也可能會因此留下安全隱患。


    他反複權衡一番後,站起身來,走下受降台,將台下的元軍降將一一扶起,這才鄭重說道:“本王以仁慈為懷,可準你族人保留三千張弓,一戶可以保留一把一尺以下的小刀。”


    阿紮失裏心裏竊喜:“這小王爺也是好騙,隻要有了弓和馬,蒙古人可以隨時東山再起。”


    沒料到朱植轉身又對身後的薛台耳語一番,薛台隨即用蒙古話對著後麵的蒙古士兵們說道:


    “各位聽好了,遼王殿下有令:凡主動上交弓一張者,賞茶三斤,上交弓三張者,賞鐵鍋一口,上交長槍一竿,賞鹽三斤,上交一尺以上刀劍者,賞鹽五斤。”


    “你們隻要願意接受大明衛所監督,聽從大明遼王殿下調遣,仍可原地放牧。如有所缺,可用牛羊到懿州或廣寧換取糧食、鹽茶、布匹甚至是鐵鍋……”


    薛台的話還沒說完,對麵的蒙古騎兵幾乎都把武器放了下來,亂哄哄地跑到明軍陣前請求換取鹽和茶。


    被大明封鎖了二十年,他們這些人快窮瘋了。


    但是,他們最想要的還是鐵鍋,往往是幾人商量一起,要求換取一個鐵鍋。這樣既可以兩、三家搭夥過日子,也可以盡可能的保留下一張弓。


    不過朱植這裏也沒有小號鐵鍋,隻好讓人登記在冊,發放領取憑證,讓人到廣寧城憑證領取。


    看到蒙古騎兵亂哄哄的樣子,郭英等人暗暗稱妙,這一下子不僅對蒙古人進行了和平繳械,也徹底瓦解了蒙古人的軍心鬥誌。


    阿紮失裏此時深深感到一種莫名的無力,徹底失去了和明朝討價還價的底氣和資本。


    他本來還仗著自己披著黃金家族後裔光環,想向明朝封個侯爵甚至公爵的,現在估計隻能封個侯爵了……


    “報告遼王殿下!征虜將軍馮勝已派了一萬大軍南下,前來與殿下會合。”


    阿紮失裏的部眾剛剛繳完械,在西邊負責警戒巡邏的盛庸突然向遼王報告了新情況。


    “殿下,我等願將全部牛羊獻給殿下,請求殿下收留。”


    阿紮失裏一聽馮勝又派人來了,嚇得連忙又帶眾將跪下。


    那馮老虎馮大將軍可是貪起來連自己都要害怕的主,當年征討甘肅時,把繳獲的十萬頭牛羊全都據為已有,士兵們卻餓死一片。蒙古人要是落在他的手裏,可連骨頭渣渣都不剩的。


    朱植隻得好言安撫:“本王隻要你們兩千匹馬和兩千頭羊作為戰利品即可,你隻要派人協助盛庸統計好部眾人口、牛羊,編入遼東都司戶籍,就是我大明子民,受大明保護。”


    他又對盛庸吩咐道:“盛千戶,你速速派人回告馮大將軍派來的援軍,說本王已經肅清西遼河以南地區的元軍,收降了前遼王阿紮失裏四萬部眾,讓他安心進攻金山。”


    晚上,朱植派郭英帶了直屬步兵營把收繳的武器和兩千頭羊一並運回河的東岸,繼續加強金山以東的防守,自己和蒙古人開起了聯歡會。


    阿紮失裏讓人殺牛宰羊,燃起篝火,犒勞遼王大軍。


    朱植也讓人從船上拿了幾壇米酒,和阿紮失裏把酒言歡。


    隻是苦了盛庸和張斧頭等人,領著人馬在外布置了三道警戒線,以防萬一,卻被水邊的蚊子咬了一身包。


    盛庸等人並不覺得辛苦。跟著遼王輕輕鬆鬆就降服了四萬蒙古部眾,也夠自己給子孫們吹一輩子牛逼的,還是跟著遼王有肉吃!


    酒到酣興處,紮爾達裏又帶領幾個蒙古小姑娘載歌載舞,為小遼王助興。


    蒙古人大多是天生的長調高手,喜歡一邊遊牧,一邊吟唱曲多字少、唱腔複雜,但旋律優美、抒情綿長的長調。


    紮爾達裏雖然模樣還沒長開,卻像草原精靈一樣,充滿了活力與跳脫。


    在這美妙的氣氛中,朱植竟然也有一股後世k歌的衝動,隻可惜麵前沒有麥克風,身邊沒有收錢王爺,也不會蒙古長調。


    盡管如此,他還是努力模仿後世的騰王範,吟唱了一首蒙古短調:


    潔白的氈房炊煙升起,


    我出生在牧人家裏,


    遼闊的草原,


    是哺育我成長的搖籃,


    養育我的這片土地,當我身軀一樣愛惜,


    沐浴我的江河水,


    像母親的乳汁一樣甘甜,


    這就是蒙古人,


    熱愛故鄉的人……


    那紮爾達裏真不虧草原精靈,才聽遼王唱了一篇,就用蒙古語吟唱起來。


    紮爾達裏一唱,周圍的蒙古人又一邊流著眼淚,一邊跟著吟唱了起來,那三萬多人一唱,聲音持續在西遼河畔回蕩。


    蒙古部眾想著即將要失去這美麗富饒的草原和牛羊,不少蒙古人又躁動起來,跑到遼王這裏請願,請求留在原地放牧,並留下幾頭牛羊下崽,秋下再給遼王送去。


    蒙古人一躁動,朱植腦袋又被江風一吹,頓時清醒了不少,發現還是盛庸他們在收編蒙古民眾時,沒有做好最後一公裏的群眾工作,隻好讓薛台派一批蒙古戰士深入蒙古包進行耐心解釋工作。


    如果遇到是真正的蒙古人,就告訴他們:“蒙古人現在已經是大明子民,所帶牛羊,仍歸各戶所有,即可以在原地放牧,也可西進或南下五百裏遊牧。待入冬之後,遇到缺糧,可以憑上繳武器的憑據到廣寧或懿州兌現糧食,價格和內地漢人一致。”


    如果遇到對方是鄂倫春、鄂溫克、錫伯、達斡爾等被編入蒙古別部的林中百姓,則告訴他們:“你們既可回哈拉溫山和鬆花江原地漁獵,也可到附近漢地學習耕種,由官府發放家具、種子。”


    總體而言,蒙古人還是比較守信重諾的,聽到遼王的鄭重許諾後,他們也慢慢安靜下來。


    阿紮失裏心裏也踏實了不少,這樣雖然可能要損失近千戶英勇善戰的林中百姓,但是保住了近四萬部眾和五百裏草原。再過二十年,他的部落還會重新繁榮起來。


    至於遼王拿走二千匹馬和二千頭羊,根本不算是個事兒,能保住剩下的四千匹馬和二十萬頭牛羊已經純屬僥幸了。不出十年,又是牛羊漫山遍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