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九日,朱植早上醒來,發現帳外竟然睡著一個小姑娘,仔細一看,原來是那個叫紮爾達裏的小丫頭。


    原來他於昨夜睡下後,紮爾達裏堅持要兌現諾言,入帳侍奉遼王,隻是張斧頭堅持不肯,她隻好在帳外將就了一夜。


    朱植不禁搖了搖頭,帶著右軍三營人馬留在原地繼續做好統計人口、安撫民眾、收繳武器、發放鹽茶以及甄別林中百姓等工作,其他人馬返回西遼河東岸。


    紮爾達裏卻是像個小尾巴似的也跟著他後麵,還給自己取了個漢名,叫明月。


    朱植心想,後麵還要做蒙古人的群眾工作,在了解民情、言語溝通和接近感情距離這方麵,紮爾達裏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將其留在身邊,順便教教自己學習蒙古語。


    一連幾天,朱植在明月和薛台的陪同下,深入蒙古包,用簡單的蒙古語親切慰問阿紮失裏的部眾,遇到孤兒寡母,就送上鹽茶或讓他們到明軍大營接受救濟,遇到傳說中的林中百姓,便熱情邀請他們加入自己的親軍衛隊。


    就在這時,朱植也開始重新思考如何經營遼東來。


    他原來之國的計劃是:


    第一步依托馮勝北伐大軍的掩護,在以廣寧為中心的遼西走廊猥瑣發展,先北上懿州建立前哨陣地,然後穿過科爾沁草原腹地,到西遼河築城,開辟八百裏西疆,一邊對蒙古鐵騎進行有限防守反擊,一邊就地屯田,發展和對岸蒙古人及林中百姓的貿易,先實現遼東都司的糧草和馬匹的自給自足。


    第二步再慢慢安定遼東半島,開辟八百裏東疆。


    第三步再從沈陽北上,開辟兩千裏北疆,建設北大倉。


    但是,納哈出和賴臘武的圍魏救趙之計,沒能動搖老朱和馮勝的既定戰略,卻打亂了朱植的整個計劃。


    倉促之下的出兵,居然第一步先行平定了遼東半島也就是遼南地區,東疆雖未完全開辟,但是大局已定。緊接著,他順勢恢複了沈陽、銀州,打開了北疆的大門,最後一步還是來到了西遼河流域。


    這戰略三步走,雖然打亂了順序,但兜兜轉轉一個多月,整體上完成的還比較順利,也比預想的要快上至少一年時間。


    他現在唯一擔心的就是,第一年布局太大,遼東的糧食和兵源能否支撐這個戰略規劃。


    按後世地形,西遼河從雙遼溯江往西,還有通遼、開魯兩處要地,都有遼代佛塔作為顯著地標。


    西遼河從開魯向西南方向上溯,又有支流西拉木倫河、老哈河等遼河支流。燕山北麓和大興安嶺東南麓的雨水、雪水盡數匯入西遼河流域,滋潤著這片土地。遼代就曾經招募內地漢人在此進行初步農墾開發,有著比較好的農業基礎。


    特別是老哈河直通軍事重鎮大寧府,也就是後世的赤峰寧城,如果依托西遼河,建立從大寧府到銀州的弧形防線,弧線內沃野千裏,雖不及鬆嫩平原黑土地肥沃,土地也是棕褐色,地力也比遼西走廊肥沃多了,可牧可耕。


    如果從東遼河開挖運河,打通和鬆花江的聯係,那就更好了……


    可是一想到自己隻是大明經營遼東的一個配角,在朝廷眼裏,連馮勝都不如,朱植又有些泄氣。


    他隻好又搖了搖頭,自言自語道:“算了吧,眼下隻能先想一想,還是先挖通從沈陽到盤山以及廣寧間的運河,盡快鞏固已經開辟的疆土,經營好遼西地區。”


    不過,遼王還是想到了一個利用有限人力資源,經營八百裏西疆的戰術:蛙跳戰術。


    曹楚材又被派了出去,帶人沿西遼河繼續溯河而上,勘查地形,為以後沿西遼河向上蛙跳,建立一係列據點作準備。


    朱植又和盛庸談話,讓他帶右軍的三營人馬留在原地,作蛙跳戰術試點。


    這些人馬不多,遼王交待的任務卻很艱巨:


    一是要著手選址修築雙遼城,以紀念大明遼王降服北元遼王。


    二是規劃明年屯墾地址。西遼河水係發達,十分適合種植水稻,但是考慮到後世過分開墾科爾沁草原導致草原退化、水土流失,以及遼河擁塞被迫改道等慘痛教訓,朱植隻給他們規劃了兩萬畝水稻,足夠當地駐軍全年軍需即可。


    三是通過互市易馬和放養軍馬相結合,力爭每年能夠為遼東都司提供三千匹軍馬。


    四是通過幫助修建寺廟和互市貿易,使阿紮失裏部眾在半固定的遊牧狀態中更容易得到精神和物質兩重保障,為推行後世的盟旗製度作好準備。


    六月十五日,馮勝派女婿鄭國公常茂前來邀請遼王,到大將軍中軍大帳商議總攻金山大計。


    朱植隻好留下盛庸的右軍在原地駐防,自己則帶著明月過河拜會這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征虜大將軍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