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泰走後,朱植又好和郭英、張石一起商量對策。
“舅舅,你說現在該怎麽辦?”遼王先問了郭英的意見。
郭英當即表示:“當然是全力配合藍玉大將軍北伐,如果讓殿下親自指揮這次北伐,那就更好了。”
他現在已經卸任遼東都司指揮使一職,每天在牆根下曬太陽,無所事事。如果能提著快要生鏽的丈二長槍,跟著遼王再鍍鍍金,說不定自己也能跟著再立上一功,混個公爵。
“原來舅舅也想繼續北伐啊,那你先幫忙去找一萬戰馬來吧。”
朱植隻好讓這個沒腦子的舅舅出去找馬去,自己和掛著遼東都司參謀長一銜的張石商議起來。
朱植先分析說:
“老張,按照後世史書的記載,老朱曾經對北元和蒙古勢力進行了大大小小十三次北伐。”
“其中第六次,就是馮勝組織的金山戰役,迫降了納哈出,第七次則是藍玉深入呼倫貝爾大草原和漠北之間,犁庭掃穴。這兩次北伐確實前後緊密相連,隻不過是照例推遲了兩年而已。”
“但是,現在回過頭來檢視剛剛完成的第六次北伐,我覺得裏麵有好多問題要說道說道。”
張石答道:“對這些曆史,我真的不懂,還是聽你講好了。”
朱植繼續說道:
“首先,金山戰役雖然迫降了納哈出,但是虎頭蛇尾,實際上並沒有消滅元軍主力。”
“老朱雖然遠在應天,但在軍中有那麽多眼線,應該是看得明明白白,心裏卻很苦,不能戳破。畢竟這次北伐又是他自己一手策劃的,嶺北之戰的失敗已經狠狠打了他自己一耳光,現在總不能把兩邊的臉都打腫吧?”
“對於他來說,最好的辦法,還是捏著鼻子哄眼睛,拿著馮勝的捷報在朝堂上大肆宣揚一番:你們看看,俘獲元丞相、太尉以下十五萬,牛羊無算!”
“其次,藍玉在第六次北伐中可能故意留了一手。蒙古人這時候已經日落西山,連骨質和石頭箭頭都用上了,全殲蒙古人應該沒有多大難度。”
“藍玉的作戰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他既然能在後來的第七次北伐中幾乎全殲北元主力,差點活捉北元皇帝,那麽在第六次北伐中,他在已經抄了金山蒙古大營的後路,形成甕中捉鱉之勢的情況下,為什麽沒能尋殲元軍主力?”
“他為什麽在金山大營四麵楚歌、全麵崩盤之後,讓元軍主力逃走?撤退時為什麽又讓不熟悉遼東地形的濮英隻帶領三千陝西騎兵斷後?”
“這不明擺著讓元軍主力一個偷襲的機會嘛……”
聽了遼王對金山之役的分析,張石也開始有了同感: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不是藍玉的能力有問題,而是藍玉的人品大有問題!”
“因為擔心馮勝大將軍獨占北伐功勞,藍玉在奔襲金山中實際上是放了水的。在金山戰役勝局已定的情況下,又故意讓常茂這個沒腦瓜的家夥攪局,使金山之役徒生變數,然後把元軍主力逃脫的責任往親外甥常茂身上一推。”
遼王繼續分析:
“我估計,他是為了在朝堂之上引起大家的共鳴,為後麵自己單獨領兵北伐作鋪墊。他甚至一手促成了三千明軍後衛被殺的悲劇。隻要他滅掉北元主力,到時候,他藍玉就不是侯爺,而是國公了。真是利益熏心!喪心病狂!”
“現在,遼東以王府二衛和遼東都司二衛,固然可以橫掃漠北,但是代價也絕對大,就象後世追捕二王兩個亡命之徒一樣,以數萬軍警之力,從東北一直追到江西,費時七個月,才最終將二人擊斃。”
張石接著道:“從作戰角度來看,遼東軍出征還要麵臨三個問題:一個是後勤消耗巨大,二是火槍在冬季使用不便,火力優勢並不明顯。如果勞師糜餉,即使擊敗北元殘軍,你占不占領漠北?這又是第三個大問題。”
朱植問道:“我們現在到底還有多少軍馬?”
張石答道:
“雖說東征北伐,俘獲了二萬來匹軍馬,但是兩千匹賣給了高麗,三千匹運到山東換了稻種和牲畜,有五千匹分別留在盛庸和董興那裏,準備作為巡邊和建設群牧所啟動之需。”
“還有四千匹送給了金州等衛和燕王那裏,朱大能的廣寧左護衛分了四千匹,廣寧城也就剩下三千五百匹。”
“直屬隊和廣寧中護衛左右兩軍分去一些,夜不收和驛站再分去一些,基本沒有富餘的軍馬。”
“不是我發牢騷,遼東好不容易利用這次東征的繳獲,初步建立了自己的騎兵,如果貿然實行千裏突襲,估計這兩萬匹馬要報銷一大半。”
遼王歎了一口氣,繼續感慨:
“想當年漢武帝派衛青和霍去病兩大戰神出征漠北,十四萬軍馬出塞,回來時不足三萬。十幾年前老朱親自策劃的嶺北之戰,徐達和李文忠兩大戰神損失軍馬近二十萬匹。”
“不是我迂腐。這確實是一場師出無名的北伐,沒有緊迫性和必要性的北伐,既不能讓蒙古人心悅誠服,也不能一勞永逸地根除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的剽掠侵擾。”
“對於北方少數民族來說,如果遇到草原風調雨順,人馬兩旺,既可以在草原上安居樂業,也可以南下取代腐敗無能的中原統治者,就像蒙元取代趙宋,滿清取代朱明。”
“當然,如果遇到充滿朝氣的中原王朝,也可能會被反殺,就像兩漢逐滅匈奴,盛唐兩滅突厥。這都是看似殘忍,但又符合物競天擇的一種新陳代謝。”
“如果遇到天災,草原不能自給自足,北方遊牧民族隻有南下中原劫掠,別無他途。對中原民族來說,這是罪孽深重,但對遊牧民族來說,隻是絕處逢生,無關道德。這時候中原王朝乘機驅殺反而有失人道。”
張石問道:“那你也不能讓北方蒙古人一遇到天災就到內地搶劫吧?”
朱植答道:“我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無論後世人如何罵滿清,但有一點不可否認,滿清發明的盟旗製度有效治理了讓中原王朝最為頭疼的遊牧民族。一座王府一座廟,就能把居無定所的蒙古人給安頓下來。天災之時稍加救濟,這些遊牧民族和漢人一樣,都知道要過好日子,但凡有條活路,也不大會去冒險造反的。”
“所以啊,我就在想,如果大明乘金山戰役的勝利,從遼河流域全麵推進到鬆花江流域,一邊推行屯田戍守,一邊推行盟旗製,讓周邊各部安頓下來,難道不行嗎?還有必要舉全國之力,非要搞犁庭掃穴嗎?”
“如果要強行北伐,蒯富這不得又要開足馬力生產軍火!剛剛走上正軌的廣寧又要開啟征戰模。遼東何時才能建省啊?”
張石苦笑道:“現在你發牢騷也沒辦法。誰讓你上一次出盡了風頭,讓老皇帝盯上了你?以前你有多風光,現在就有多狼狽!”
遼王一時無語。
“舅舅,你說現在該怎麽辦?”遼王先問了郭英的意見。
郭英當即表示:“當然是全力配合藍玉大將軍北伐,如果讓殿下親自指揮這次北伐,那就更好了。”
他現在已經卸任遼東都司指揮使一職,每天在牆根下曬太陽,無所事事。如果能提著快要生鏽的丈二長槍,跟著遼王再鍍鍍金,說不定自己也能跟著再立上一功,混個公爵。
“原來舅舅也想繼續北伐啊,那你先幫忙去找一萬戰馬來吧。”
朱植隻好讓這個沒腦子的舅舅出去找馬去,自己和掛著遼東都司參謀長一銜的張石商議起來。
朱植先分析說:
“老張,按照後世史書的記載,老朱曾經對北元和蒙古勢力進行了大大小小十三次北伐。”
“其中第六次,就是馮勝組織的金山戰役,迫降了納哈出,第七次則是藍玉深入呼倫貝爾大草原和漠北之間,犁庭掃穴。這兩次北伐確實前後緊密相連,隻不過是照例推遲了兩年而已。”
“但是,現在回過頭來檢視剛剛完成的第六次北伐,我覺得裏麵有好多問題要說道說道。”
張石答道:“對這些曆史,我真的不懂,還是聽你講好了。”
朱植繼續說道:
“首先,金山戰役雖然迫降了納哈出,但是虎頭蛇尾,實際上並沒有消滅元軍主力。”
“老朱雖然遠在應天,但在軍中有那麽多眼線,應該是看得明明白白,心裏卻很苦,不能戳破。畢竟這次北伐又是他自己一手策劃的,嶺北之戰的失敗已經狠狠打了他自己一耳光,現在總不能把兩邊的臉都打腫吧?”
“對於他來說,最好的辦法,還是捏著鼻子哄眼睛,拿著馮勝的捷報在朝堂上大肆宣揚一番:你們看看,俘獲元丞相、太尉以下十五萬,牛羊無算!”
“其次,藍玉在第六次北伐中可能故意留了一手。蒙古人這時候已經日落西山,連骨質和石頭箭頭都用上了,全殲蒙古人應該沒有多大難度。”
“藍玉的作戰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他既然能在後來的第七次北伐中幾乎全殲北元主力,差點活捉北元皇帝,那麽在第六次北伐中,他在已經抄了金山蒙古大營的後路,形成甕中捉鱉之勢的情況下,為什麽沒能尋殲元軍主力?”
“他為什麽在金山大營四麵楚歌、全麵崩盤之後,讓元軍主力逃走?撤退時為什麽又讓不熟悉遼東地形的濮英隻帶領三千陝西騎兵斷後?”
“這不明擺著讓元軍主力一個偷襲的機會嘛……”
聽了遼王對金山之役的分析,張石也開始有了同感: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不是藍玉的能力有問題,而是藍玉的人品大有問題!”
“因為擔心馮勝大將軍獨占北伐功勞,藍玉在奔襲金山中實際上是放了水的。在金山戰役勝局已定的情況下,又故意讓常茂這個沒腦瓜的家夥攪局,使金山之役徒生變數,然後把元軍主力逃脫的責任往親外甥常茂身上一推。”
遼王繼續分析:
“我估計,他是為了在朝堂之上引起大家的共鳴,為後麵自己單獨領兵北伐作鋪墊。他甚至一手促成了三千明軍後衛被殺的悲劇。隻要他滅掉北元主力,到時候,他藍玉就不是侯爺,而是國公了。真是利益熏心!喪心病狂!”
“現在,遼東以王府二衛和遼東都司二衛,固然可以橫掃漠北,但是代價也絕對大,就象後世追捕二王兩個亡命之徒一樣,以數萬軍警之力,從東北一直追到江西,費時七個月,才最終將二人擊斃。”
張石接著道:“從作戰角度來看,遼東軍出征還要麵臨三個問題:一個是後勤消耗巨大,二是火槍在冬季使用不便,火力優勢並不明顯。如果勞師糜餉,即使擊敗北元殘軍,你占不占領漠北?這又是第三個大問題。”
朱植問道:“我們現在到底還有多少軍馬?”
張石答道:
“雖說東征北伐,俘獲了二萬來匹軍馬,但是兩千匹賣給了高麗,三千匹運到山東換了稻種和牲畜,有五千匹分別留在盛庸和董興那裏,準備作為巡邊和建設群牧所啟動之需。”
“還有四千匹送給了金州等衛和燕王那裏,朱大能的廣寧左護衛分了四千匹,廣寧城也就剩下三千五百匹。”
“直屬隊和廣寧中護衛左右兩軍分去一些,夜不收和驛站再分去一些,基本沒有富餘的軍馬。”
“不是我發牢騷,遼東好不容易利用這次東征的繳獲,初步建立了自己的騎兵,如果貿然實行千裏突襲,估計這兩萬匹馬要報銷一大半。”
遼王歎了一口氣,繼續感慨:
“想當年漢武帝派衛青和霍去病兩大戰神出征漠北,十四萬軍馬出塞,回來時不足三萬。十幾年前老朱親自策劃的嶺北之戰,徐達和李文忠兩大戰神損失軍馬近二十萬匹。”
“不是我迂腐。這確實是一場師出無名的北伐,沒有緊迫性和必要性的北伐,既不能讓蒙古人心悅誠服,也不能一勞永逸地根除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的剽掠侵擾。”
“對於北方少數民族來說,如果遇到草原風調雨順,人馬兩旺,既可以在草原上安居樂業,也可以南下取代腐敗無能的中原統治者,就像蒙元取代趙宋,滿清取代朱明。”
“當然,如果遇到充滿朝氣的中原王朝,也可能會被反殺,就像兩漢逐滅匈奴,盛唐兩滅突厥。這都是看似殘忍,但又符合物競天擇的一種新陳代謝。”
“如果遇到天災,草原不能自給自足,北方遊牧民族隻有南下中原劫掠,別無他途。對中原民族來說,這是罪孽深重,但對遊牧民族來說,隻是絕處逢生,無關道德。這時候中原王朝乘機驅殺反而有失人道。”
張石問道:“那你也不能讓北方蒙古人一遇到天災就到內地搶劫吧?”
朱植答道:“我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無論後世人如何罵滿清,但有一點不可否認,滿清發明的盟旗製度有效治理了讓中原王朝最為頭疼的遊牧民族。一座王府一座廟,就能把居無定所的蒙古人給安頓下來。天災之時稍加救濟,這些遊牧民族和漢人一樣,都知道要過好日子,但凡有條活路,也不大會去冒險造反的。”
“所以啊,我就在想,如果大明乘金山戰役的勝利,從遼河流域全麵推進到鬆花江流域,一邊推行屯田戍守,一邊推行盟旗製,讓周邊各部安頓下來,難道不行嗎?還有必要舉全國之力,非要搞犁庭掃穴嗎?”
“如果要強行北伐,蒯富這不得又要開足馬力生產軍火!剛剛走上正軌的廣寧又要開啟征戰模。遼東何時才能建省啊?”
張石苦笑道:“現在你發牢騷也沒辦法。誰讓你上一次出盡了風頭,讓老皇帝盯上了你?以前你有多風光,現在就有多狼狽!”
遼王一時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