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準備親自回應天一趟,請皇帝收回成命,讓他允許我們先在哈拉溫山東側對泰寧三衛和海西女真各部試行盟旗製,繼而推行到哈拉溫山以西蒙古各部。”
“隻要假以時日,有效控製並治理大漠南北,都不是問題。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也不會僅僅停留在讀書人的空想之中。”
次日,他思量再三,召集主要王府人員宣布了自己的計劃。
這可把鐵炫、騫義和郭英等人嚇了一跳,眾人趕緊把朱植死死抱住不放,就差拿繩子給他給捆起來。
當初之國時,老朱可是親自定了規矩的,親王無召不得擅自回京,否則形同謀反。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但是遼王這次雖說是和齊泰玩了個文字遊戲,實際還是抗旨,後麵的政治風險還是要好好掂量掂量的。
因為皇帝每次處分親王之前都是要先打王府屬官板子的,說他們沒有盡到輔佐責任。
大家認真商量了半天,最後的意見是:兩手準備。
一手準備是三招文攻。
大家讓遼王先從遼陽召回黃湜,請他帶兩百匹瘦馬到藍玉的大寧府去交差,請藍玉不要輕開邊釁。
黃湜雖然是太子派來的,但是在遼東經過大半年的曆練,親眼見證了遼王帶大家一路篳路藍縷,開辟遼東的艱辛,那可是和當年楚國人開國之初鄀國盜牛、以啟山林還慘!
他現在對朝廷和藍玉摘桃子的行為也甚為不齒,明知大家是想利用他和齊泰的關係從中斡旋,仍然慷慨受命。
大家又讓遼王修書一封,由駙馬郭鎮帶往北平,親手交給燕王,告訴藍玉在通州還藏有三十萬石軍糧之事,讓其予以截留,救濟北平災民。
隻要藍玉沒了充足的軍糧,北伐決心也許不會那麽堅決了。
最後,大家又讓遼王寫了一封力陣不可出兵十大理由的長長奏折,連同宋琥將軍上次檢舉馮勝和藍玉等人截留、私分軍糧的信件,由郭英和鐵炫代替遼王,回京當麵向老朱匯報,也許會讓皇帝收回成命。
但是,朱植對於這三招文攻,特別是對郭英和鐵炫能否說服老朱和太子改變國策,並沒有信心。
他更擔心的是,郭英回到應天之後,很可能會被老朱策反。畢竟,郭英還是很想憑戰功再晉一級爵位的。男人都想當萬戶侯,當了侯爺還想當國公。
而且,郭寧妃早就說過:“那郭四就是老朱身邊最忠誠的狗。凡是老朱說好的,他堅決都說好。凡是老朱說要辦的,他堅決要執行。”
所以在鐵炫南下時,朱植不好明說心中的擔憂,隻是悄悄交待鐵炫:“事不可行即返,不必強求他人。”
遼東的另一手準備是武備,這是年少氣盛的遼王爺一個人的主意。
他下令,立即將剛接收的一萬山東新兵分別安置在中護衛、廣寧衛和三萬衛軍營裏接受突擊訓練。
朱植要求張石、周興和宋忠三人,前二十天進行體能、隊列等基礎訓練,後麵就要進行以操練刀牌和長槍冷兵器為主的技術訓練和戰術訓練。
畢傑的刀劍局首先火力全開,重點生產步兵近戰格鬥用的倭刀和騎兵用於劈砍的馬刀。
朱植又讓蒯富的槍械局加快研製掣電銃也就是後膛槍的進程。
後膛槍原理看似簡單,但由於把麻煩從射擊環節扔給了設計製造環節,工序工藝極為複,費時費力。
遼王最初考慮到還沒有一批熟練的製槍工匠,就選擇了從研製前膛槍入手,先積累經驗、培養人才。
如今,槍械局已經通過製造近千支前裝燧發槍也就是迅雷銃,積累了大量經驗,也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槍械工匠,又有了接近近代化水平的高爐和高強度的烏茲鋼,造起合頁、板機、彈簧和鐵筒等高性能的槍械零部件,應該沒有太大的難度。
既然不能仰仗朝廷的庇護,在遼東猥瑣發展,那就得拿出自己的新實力。
是時候跨入後膛槍時代了。
廣寧城的氣溫越來越冷,遼王估計盛庸和董興那裏更冷,棉衣已經擋不住了,不僅要運送軍糧,更要緊急加工一批皮襖、皮帽盡快送過去。
現在遼東對戰車需求量也不是太大,他又讓蒯貴的戰車局加快研製手搖式縫紉機,這樣可以利用現有的羊皮加工皮襖、皮帽。
至於紡紗機、織布機,估計來不及了,隻有等開春以後再說。
張石這時又提醒他:“王爺,如果已經降服大明的十多萬蒙古部眾獲悉大明要重新用兵,必將不穩。長春和雙遼這兩個前進據點很有可能首先遭到蒙古人報複性的攻擊。這兩地的兵力都需要加強。”
他深以為然,連忙又把直屬隊的步兵營派往雙遼,騎兵營派往長春,又讓曹楚材和易信各帶一隊夜不收,分別到西遼河和嫩江一帶收集情報。
他心裏大致匡算了一下,如果萬一要出兵,隻出動朱大能的左護衛和直屬隊共計七千二百人,每月消耗糧食約兩千石;各營共攜帶軍馬六千六百多匹、騾子近千匹,每月約需要一萬石胡蘿卜幹。光是製作胡蘿卜幹就得費好大的勁。
他就讓張石組織廣寧所有的車輛先行向長春屯運五千石糧食和五千石胡蘿卜幹,又讓盛庸把秋季收獲的幹草也盡數運往長春。
十一月十二日,郭鎮不負眾望,從北平無功而返。
燕王朱棣上次逮住常茂,查出了馮勝私吞的二十萬軍糧,雖說用來救濟了北平災民,收獲了民心,但畢竟是擅自作主,有借機打擊馮勝和周王的私心在裏麵。
老朱對此不置一詞,說明他對朱棣的做法並不欣賞。
這一次遼王慫恿燕王在北伐國策已定的情況下,去截留通州的三十萬石軍糧,等同於讓他同時捋老朱的龍須和太子、藍玉的虎須。借給他朱棣十個膽子也不敢。
十一月十五日,黃湜也不出預料,被藍玉和齊泰從大寧府趕了回來。
齊泰讓黃湜轉告遼王:“如不按期轉送軍馬,大將軍誠然不能把遼王本人怎麽樣,但天威難犯,軍令難違,遼王手下一大堆文武要員恐怕難辭其咎。”
遼王手下的狗腿子們都提心吊膽,特別是那個曾經俘虜過、羞辱過齊泰的張石。
快到十一月底的時候,郭英和鐵炫一路輾轉到達應天,立即將遼王的奏折和宋琥的檢舉信上呈老朱。
對於遼王建議以盟旗製招撫、治理蒙古諸部,老朱感覺遼王的想法雖然比較新奇,至於效果如何,還未可知,而且繼續北伐的國策已經獲得朝堂上下的一致認可,總不能因為這臭屁娃娃一個盟旗製建議,就輕易把好不容易定下的國策又廢棄了吧?
而且,老朱作為一代雄主,自嶺北之戰後,內心深處還是很希望在有生之年對蒙古人來一個畢其功於一役的。誰不想勒功燕然、彪炳千秋?
對於宋琥的檢舉內容,老朱也早有耳聞,隻是這國戰在即,又牽涉甚廣,隻能隱忍不發。
郭英和鐵炫又去找太子朱標遊說。
太子也是個畫餅高手,支開鐵炫,對郭英說:“武定侯,這征虜右副將軍王弼年老膽怯,不堪大用,陛下正考慮以你武定侯為右副將軍,希望你能好好考慮考慮。倘若追隨藍玉大將軍贏得犁庭掃穴、勒功燕然的不世之功,恢複郭家營國公的爵位也不是不可能。”
哪個男人不愛當官,哪個將軍不想封侯之後再拜公?
聽太子這麽一說,郭英果然被太子忽悠過去了,內心又燃起大丈夫要建功立業的萬丈聖火,很快答應:“臣願意聽從大將軍差遣。”
可憐的鐵炫隻好孤身一人去遊說被老朱請回來輔佐朝政的李善長。
李善長以不便過問軍國大計為由,果斷予以拒絕。
鐵炫在應天呆了三天,沒有任何進展,反而等來了郭英被拜為征虜右副將軍的消息。
郭英最終被老朱父子倆用一個還沒影子的公爵這塊骨頭給騙走了,匆匆趕往大寧府就任征虜右副將軍去了。
鐵炫也終於明白了遼王提前所說“事不可行即返,不必強求他人”是什麽意思了。
他隻好動員全家族一起到廣寧,以報答遼王的知遇之恩。
“隻要假以時日,有效控製並治理大漠南北,都不是問題。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也不會僅僅停留在讀書人的空想之中。”
次日,他思量再三,召集主要王府人員宣布了自己的計劃。
這可把鐵炫、騫義和郭英等人嚇了一跳,眾人趕緊把朱植死死抱住不放,就差拿繩子給他給捆起來。
當初之國時,老朱可是親自定了規矩的,親王無召不得擅自回京,否則形同謀反。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但是遼王這次雖說是和齊泰玩了個文字遊戲,實際還是抗旨,後麵的政治風險還是要好好掂量掂量的。
因為皇帝每次處分親王之前都是要先打王府屬官板子的,說他們沒有盡到輔佐責任。
大家認真商量了半天,最後的意見是:兩手準備。
一手準備是三招文攻。
大家讓遼王先從遼陽召回黃湜,請他帶兩百匹瘦馬到藍玉的大寧府去交差,請藍玉不要輕開邊釁。
黃湜雖然是太子派來的,但是在遼東經過大半年的曆練,親眼見證了遼王帶大家一路篳路藍縷,開辟遼東的艱辛,那可是和當年楚國人開國之初鄀國盜牛、以啟山林還慘!
他現在對朝廷和藍玉摘桃子的行為也甚為不齒,明知大家是想利用他和齊泰的關係從中斡旋,仍然慷慨受命。
大家又讓遼王修書一封,由駙馬郭鎮帶往北平,親手交給燕王,告訴藍玉在通州還藏有三十萬石軍糧之事,讓其予以截留,救濟北平災民。
隻要藍玉沒了充足的軍糧,北伐決心也許不會那麽堅決了。
最後,大家又讓遼王寫了一封力陣不可出兵十大理由的長長奏折,連同宋琥將軍上次檢舉馮勝和藍玉等人截留、私分軍糧的信件,由郭英和鐵炫代替遼王,回京當麵向老朱匯報,也許會讓皇帝收回成命。
但是,朱植對於這三招文攻,特別是對郭英和鐵炫能否說服老朱和太子改變國策,並沒有信心。
他更擔心的是,郭英回到應天之後,很可能會被老朱策反。畢竟,郭英還是很想憑戰功再晉一級爵位的。男人都想當萬戶侯,當了侯爺還想當國公。
而且,郭寧妃早就說過:“那郭四就是老朱身邊最忠誠的狗。凡是老朱說好的,他堅決都說好。凡是老朱說要辦的,他堅決要執行。”
所以在鐵炫南下時,朱植不好明說心中的擔憂,隻是悄悄交待鐵炫:“事不可行即返,不必強求他人。”
遼東的另一手準備是武備,這是年少氣盛的遼王爺一個人的主意。
他下令,立即將剛接收的一萬山東新兵分別安置在中護衛、廣寧衛和三萬衛軍營裏接受突擊訓練。
朱植要求張石、周興和宋忠三人,前二十天進行體能、隊列等基礎訓練,後麵就要進行以操練刀牌和長槍冷兵器為主的技術訓練和戰術訓練。
畢傑的刀劍局首先火力全開,重點生產步兵近戰格鬥用的倭刀和騎兵用於劈砍的馬刀。
朱植又讓蒯富的槍械局加快研製掣電銃也就是後膛槍的進程。
後膛槍原理看似簡單,但由於把麻煩從射擊環節扔給了設計製造環節,工序工藝極為複,費時費力。
遼王最初考慮到還沒有一批熟練的製槍工匠,就選擇了從研製前膛槍入手,先積累經驗、培養人才。
如今,槍械局已經通過製造近千支前裝燧發槍也就是迅雷銃,積累了大量經驗,也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槍械工匠,又有了接近近代化水平的高爐和高強度的烏茲鋼,造起合頁、板機、彈簧和鐵筒等高性能的槍械零部件,應該沒有太大的難度。
既然不能仰仗朝廷的庇護,在遼東猥瑣發展,那就得拿出自己的新實力。
是時候跨入後膛槍時代了。
廣寧城的氣溫越來越冷,遼王估計盛庸和董興那裏更冷,棉衣已經擋不住了,不僅要運送軍糧,更要緊急加工一批皮襖、皮帽盡快送過去。
現在遼東對戰車需求量也不是太大,他又讓蒯貴的戰車局加快研製手搖式縫紉機,這樣可以利用現有的羊皮加工皮襖、皮帽。
至於紡紗機、織布機,估計來不及了,隻有等開春以後再說。
張石這時又提醒他:“王爺,如果已經降服大明的十多萬蒙古部眾獲悉大明要重新用兵,必將不穩。長春和雙遼這兩個前進據點很有可能首先遭到蒙古人報複性的攻擊。這兩地的兵力都需要加強。”
他深以為然,連忙又把直屬隊的步兵營派往雙遼,騎兵營派往長春,又讓曹楚材和易信各帶一隊夜不收,分別到西遼河和嫩江一帶收集情報。
他心裏大致匡算了一下,如果萬一要出兵,隻出動朱大能的左護衛和直屬隊共計七千二百人,每月消耗糧食約兩千石;各營共攜帶軍馬六千六百多匹、騾子近千匹,每月約需要一萬石胡蘿卜幹。光是製作胡蘿卜幹就得費好大的勁。
他就讓張石組織廣寧所有的車輛先行向長春屯運五千石糧食和五千石胡蘿卜幹,又讓盛庸把秋季收獲的幹草也盡數運往長春。
十一月十二日,郭鎮不負眾望,從北平無功而返。
燕王朱棣上次逮住常茂,查出了馮勝私吞的二十萬軍糧,雖說用來救濟了北平災民,收獲了民心,但畢竟是擅自作主,有借機打擊馮勝和周王的私心在裏麵。
老朱對此不置一詞,說明他對朱棣的做法並不欣賞。
這一次遼王慫恿燕王在北伐國策已定的情況下,去截留通州的三十萬石軍糧,等同於讓他同時捋老朱的龍須和太子、藍玉的虎須。借給他朱棣十個膽子也不敢。
十一月十五日,黃湜也不出預料,被藍玉和齊泰從大寧府趕了回來。
齊泰讓黃湜轉告遼王:“如不按期轉送軍馬,大將軍誠然不能把遼王本人怎麽樣,但天威難犯,軍令難違,遼王手下一大堆文武要員恐怕難辭其咎。”
遼王手下的狗腿子們都提心吊膽,特別是那個曾經俘虜過、羞辱過齊泰的張石。
快到十一月底的時候,郭英和鐵炫一路輾轉到達應天,立即將遼王的奏折和宋琥的檢舉信上呈老朱。
對於遼王建議以盟旗製招撫、治理蒙古諸部,老朱感覺遼王的想法雖然比較新奇,至於效果如何,還未可知,而且繼續北伐的國策已經獲得朝堂上下的一致認可,總不能因為這臭屁娃娃一個盟旗製建議,就輕易把好不容易定下的國策又廢棄了吧?
而且,老朱作為一代雄主,自嶺北之戰後,內心深處還是很希望在有生之年對蒙古人來一個畢其功於一役的。誰不想勒功燕然、彪炳千秋?
對於宋琥的檢舉內容,老朱也早有耳聞,隻是這國戰在即,又牽涉甚廣,隻能隱忍不發。
郭英和鐵炫又去找太子朱標遊說。
太子也是個畫餅高手,支開鐵炫,對郭英說:“武定侯,這征虜右副將軍王弼年老膽怯,不堪大用,陛下正考慮以你武定侯為右副將軍,希望你能好好考慮考慮。倘若追隨藍玉大將軍贏得犁庭掃穴、勒功燕然的不世之功,恢複郭家營國公的爵位也不是不可能。”
哪個男人不愛當官,哪個將軍不想封侯之後再拜公?
聽太子這麽一說,郭英果然被太子忽悠過去了,內心又燃起大丈夫要建功立業的萬丈聖火,很快答應:“臣願意聽從大將軍差遣。”
可憐的鐵炫隻好孤身一人去遊說被老朱請回來輔佐朝政的李善長。
李善長以不便過問軍國大計為由,果斷予以拒絕。
鐵炫在應天呆了三天,沒有任何進展,反而等來了郭英被拜為征虜右副將軍的消息。
郭英最終被老朱父子倆用一個還沒影子的公爵這塊骨頭給騙走了,匆匆趕往大寧府就任征虜右副將軍去了。
鐵炫也終於明白了遼王提前所說“事不可行即返,不必強求他人”是什麽意思了。
他隻好動員全家族一起到廣寧,以報答遼王的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