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鐵炫南下的日子裏,朱植每天都在連軸轉。不是在催發物資,就是督促軍工生產。


    整天在軍工車間裏忙活,蒯富也越來越像煤球了。他已經記不清遼王要求以軍工生產為中心了。


    十一月底,曹楚材從雙遼飛鴿傳書,送來泰寧衛造反的消息。


    原來,齊泰擔心遼王真的會抗旨,於是在遼王廣設互市的啟發下,建議藍玉先拿出部分軍糧與在大寧府周邊草原慢慢定居下來的蒙古各部進行互市貿易,彌補軍馬的不足。


    齊泰這個主意本身不錯,隻可惜藍玉是個屬貔貅的主,不願意多給糧食。當然也許是他裁縫不帶尺子,存心不良,準備故意找茬。


    等蒙古人千裏迢迢趕著馬兒到了大寧府後,大寧府官軍借糧食漲價為由,隻願意按往年糧食數量的三分之一付給蒙古人糧食。


    蒙古人認為上了當,對著城頭官兵罵了一頓,趕著馬兒就往回走。個別年少氣盛的,掉頭的時候,少不了向城頭方向射上幾箭。


    這箭一射,性質可就變了,那是公然對抗大明。


    藍玉借題發揮,馬上派出大隊騎兵追趕,殺了二百多蒙古人,搶了一千多匹好馬,連糧食都省了。


    明軍殺人搶馬的消息傳回周邊草原各部時,蒙古人氣憤不過,紛紛委托泰寧衛指揮阿紮失裏,通過駐守雙遼的盛庸將軍向明朝控訴明軍暴行。


    盛庸不敢大意,一麵好言安撫,一麵連忙派人快馬向遼王匯報。


    就在盛庸派人匯報的路上,藍玉手下好幾名下層士兵因為不滿藍玉克扣軍餉,逃往蒙古各部。


    他們唯恐天下不亂,告訴阿紮失裏:“你們趕快逃命去吧。明軍將大舉進攻蒙古各部,還要搗其穴,絕其種。”


    阿紮失裏大驚失色,不等盛庸回話,連夜召集翁牛特部眾,渡過西遼河,向北追尋北元小朝廷而去。


    其他土默特、乃蠻等蒙古小部落也跟著騷動起來,西遼河草原上一片風聲鶴唳。


    盛庸知道明軍理虧,也不好武力阻攔,隻有讓手下加強戒備。剛好曹楚材帶領夜不收到了雙遼,連忙用信鴿向遼王匯報情況。


    朱植收到消息後,知道阿紮失裏率部一逃亡,藍玉和齊泰更有了出師的理由,唯一慶幸的是阿紮失裏還是有所顧忌,並沒有聯合其他部眾攻擊雙遼城孤立的駐軍。否則他留在西遼河草原上執行蛙跳任務的這支孤軍恐怕不是變成死蛤蟆,也要掉層皮。


    他最初想快馬追回阿紮失裏,但一想到人馬開拔、準備裝備物資還要好幾天時間,二者之間已經至少要拉開一千裏的距離。


    等自己趕到納哈出在哈拉溫山東側的老巢白城子時,阿紮失裏應該早已翻過哈拉溫山,進入呼倫貝爾大草原。中間有十多天的時間差,再加上持續下雪的影響,明軍即使進入呼倫貝爾大草原,要想捕捉到蒙古人的足跡,那也是從江南到河南,難上加難。


    最後他也隻得無奈地接受這一尷尬現實。


    “殿下,臣沒能完成使命。”


    十二月二十日,鐵炫孤身一人滿臉慚愧地回到廣寧,向遼王複命。


    朱植撫慰道:“鼎石先生,回來就好。你還是我遼王府文官之首,大家都盼著你哩。”


    他早就料到會是這種結果,也不責怪,照例請鐵炫負責好王府事務。


    藍玉也派人通知遼王:“北伐大軍將於明年正月過後,沿哈拉溫山以西進軍漠北,請遼王派一萬騎兵進駐白城子和紅城子一帶,震懾哈拉溫山以東蒙古、女真各部,保護大軍側翼安全。”


    “一萬騎兵?開什麽玩笑?”遼王心裏不由吐槽。


    遼東現在頂多隻有九營剛組建不久的騎兵,其他都是有一些濫竽充數的乘馬步兵而已。


    但是,藍玉執意率大軍在冬天雪地裏進軍,遼東諸軍也隻能配合作戰。既然要作戰,必須大獲全勝。既然想大獲全勝,就得準備得萬無一失。


    好在如今的遼東已經是今非昔比,糧械兩足。


    早在秋收時,朱植不僅讓人在淩海、廣寧和沈陽建立了三大糧倉,各屯積了八萬石軍糧,還讓各衛在蓋州、金州、義州、淩海、開原、安東自建糧倉,各屯積了基本能夠六千人馬支撐一年的兩萬石軍糧。


    即使在雙遼、長春和鐵嶺三地,駐軍不足三千,仍然各自囤積了兩萬石軍糧。


    經過近兩個月的努力,刀劍局造出八百把騎兵用的馬刀,一千來把步兵用的戰刀。


    前者仿製抗戰時期雪楓將軍在江淮平原研製的雪峰刀,即使在熱兵器時代也曾殺得倭寇魂飛魄散,因此遼王為之命名為雪峰刀。


    後者借鑒了倭刀特點,刀柄更長,更適合雙手持刀揮砍破甲,遼王將其命名為喜峰刀,以此紀念後世在喜峰口長城抗戰中大敗倭寇的國軍英雄。


    這些刀不需要波斯刀那樣長達個把月的反複鍛打,也不需要唐刀或者倭刀那樣采用複雜的包鋼或夾鋼工藝,隻需要兩三天的鍛打和磨礪,即鋒利無比,可以輕鬆砍透元軍冬季穿的三層皮甲。


    在刀身強度和抗疲勞方麵,這些刀也比明軍尋常配備的大刀強了好幾倍,與普通大刀連續互擊五次,仍然能夠保持刀刃無明顯豁口或卷刃,連續互擊五次以上,才會出現小的豁口或輕微卷刃,但仍能保持刀身不斷。


    這些優良品質都得益於廣寧有高溫煉鐵高爐可以迅速熔化烏茲鋼,再經過謝婉清的指點,在澆鑄劍胚過程中提前去掉氣孔、氣泡和雜質,迅速製造了一體成型的刀胚,節約了大量鑄造時間。


    還真是應了那句老話,磨刀不誤砍柴工。


    出身刀劍世家的蒯氏兄弟親自鍛造了兩把寒光閃閃的寶刀送給朱植。


    朱植取名為明月刀和明珠刀,平時就讓明月和明珠兩個小姑娘背著,給自己裝逼,搞得像個騷包俠客似的,出門還整兩個丫環裝門麵。


    明月和明珠心裏可是樂開了花,覺得遼王心裏還是有自己的。


    蒯富按遼王的要求,造出了十六支掣電銃,也就是後膛燧發槍,解決了可以從後膛迅速裝彈的問題。槍管和槍托的長度都進一步變長了,整個槍支長度從最初的一米二改進為一米四。


    新的掣電銃雖然射程略有下降,但射速更快、精度更高。如果加上刺刀,長度將近兩米,更適合近戰格鬥。


    如果僅僅考慮射速、射程和命中率這三項指標,一支前裝燧發槍的擊殺效能要頂五支傳統火繩槍,一支後膛槍要頂二十支傳統火繩槍。


    如果再考慮惡劣天氣中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近戰格鬥性能,一支後膛槍可能要遠遠超出二十支傳統火繩槍。


    照此推算,明軍一衛京軍精銳共裝備有一千支火繩槍,在正常條件下,可與四十支後膛槍抗衡一下。


    如果在下雨等非正常條件下,估計連二十支後膛槍都打不過。


    遼王清楚地記得,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八裏橋之戰,使用後膛槍的六千英法聯軍在炮兵的支持下,在陌生地域對陣擁有主場優勢和一萬蒙古鐵騎的三萬多清軍精銳。


    開戰僅半天,英法聯軍僅以陣亡五人的代價,擊斃僧格林沁麾下一千多蒙古鐵騎,進而引起清軍的全麵潰敗。


    朱植現在唯一要擔心的是,到了嫩江,特別是以後到了漠北,惡劣的天氣對人體和槍支的影響。


    他還清楚地記得,在後世的長津湖之戰中,即使神勇如誌願軍,也因肢體被凍僵無法衝鋒,槍支被凍住、不能正常擊發,遭受了巨大損失。


    為了減少凍傷損失,朱植一麵讓張石組織全軍開始進行野外抗凍和求生訓練,一麵讓大能三嬸組織所有能拿針錢的婦女們都來趕製羊皮背心,羊皮手套和羊皮靴,至少確保參戰將士關鍵部位不被凍壞。


    可惜的是手搖式縫紉機一直沒有來得及研製,否則將士們都能穿上更為合身的皮大衣。


    為了防止槍械因塗上了羊油牛脂被凍住,不能正常擊發,朱植和蒯富又組織了好幾次試驗,最終找到了解決辦法:平時將槍支提前用厚厚的羊皮槍套裝好,作戰前用火烤一烤,最好在被窩裏用人的體溫焐一焐,隻要打響第一槍,就可利用槍彈射擊帶來的溫度保證後續射擊的連續性。


    遼王很快開始了之國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的調兵遣將。


    遼東都司的吳高、吳傑、楊文都不在遼東,他就讓張石以遼東都司參謀長的名義發布命令,讓朱大能率廣寧左護衛全軍北上長春堡,作為主力,做好出征準備。


    周興負責從沈陽糧倉調集兩萬石糧食到剛剛築好的開原城,再由宋忠率三萬衛負責轉運至長春。


    盛庸就地駐守雙遼城,做好城防、西遼河巡防和越冬工作,向長春輸送五萬石胡蘿卜幹和兩千匹軍馬,先前支援雙遼的直屬步兵營也轉駐長春,以備大軍調遣。


    曹楚材的夜不收就留在雙遼,負責做好遼河兩岸蒙古部落的安撫工作,密切關注後續動向。


    駐防遼陽的廣寧衛和駐防銀州的鐵嶺衛各撥出一半人馬共同進駐沈陽堡,防範女真。


    為了減少軍糧供應壓力,壓縮用兵規模,遼王讓人大規模收購風幹牛肉、羊肉和豬肉,地窖裏儲藏的所有胡蘿卜都加工成蘿卜幹,所有風車磨坊開始加工糯米粉。


    廣寧城所有婦女都被動員起來,幫忙王府製作風幹肉、蘿卜幹和糯米餅,作為大軍緊急應急的壓縮幹糧。


    部署好這一切,廣寧軍民就開始了辭舊迎新,過大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