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楊文和遼王分別一年後在廣寧重逢。


    朱植一直都很欣賞楊文。


    楊文是明軍傳統將領中少有的既能指揮火槍兵,又能指揮長槍兵作戰的“雙槍將”。


    紅崖子之戰,楊文以四千步卒硬剛上萬蒙古騎兵,令人刮目相看。後麵傷勢未痊愈,他又帶領傷員北上增援,會攻金山。


    這是一個武有文德,又讓人很容易相處的大將。隻可惜他剛用順手,就被老朱給挖走了。


    當然,楊文對遼王的尊敬也到了崇拜的程度。


    且不說遼王那讓人耳目一新的練兵之法、近乎妖術的火箭,就說那紅崖子之戰吧,如果不是遼王送給他不少能快速掘壕的軍工鍬、堅不可摧的鋼盾和一小隊神槍手,廣寧衛也支持不了那麽久。如果不是遼王率人及時增援,廣寧衛最後都得完蛋。


    去年南下廣西平叛,遼王不僅送給他三千戰俘到陣前效力,還送了五十支迅雷銃。


    遼王的恩情真是讓他始終銘記在心。


    這次得勝回朝後,他也聽說了朝廷對遼王的猜忌和打壓,連忙跑到老朱那裏為遼王鳴冤:“陛下,一個之國一年多的藩王,不建一尺城牆,不修王府,會有反叛之心嗎?剛組建一衛五千人馬,就東征遼南、北上金山,不是公忠體國嗎?”


    楊文這麽一連串的反問,搞得老朱更加愧疚,不僅讓楊文把他那些俘虜都送到遼東,又讓楊文將那因受李善長一案牽連的三、四千罪臣家眷也都送到了遼東。


    不過,老朱沒有同意楊文重回遼東的請求,而是根據太子的建議,將楊文擢升為右軍都督府同知兼北平都司都指揮使,掌管北平諸衛,明麵上受燕王節製,實際上是對燕王的一個牽製。


    楊文到遼東的時候,是帶了兩萬多人一起來的。雖然一下子多了兩萬多張吃飯的嘴,但是遼王府上下都是熱情相待,遠在沈陽視察軍務的遼王也是快馬趕回親自接待。


    在遼王的盛情款待下,楊文在廣寧待了好幾天。郭英、張石、張信等一眾老麵孔每日輪流作東,周興、朱大能也分別從遼陽和沈陽趕來相見,甚至昔日紅崖子一戰中致殘的將士也專門宴請了楊文,恭賀其高升都督。


    和後世一樣,酒場上大家都喜歡搞臨時提拔,隨機提拔。明明是指揮僉事,都會喊成指揮,明明是都督同知,都會順成都督,職務中的“副”字或“署理”二字,那都是極其自然要去掉的。


    楊都督也沒有在遼東白吃白喝。


    他知道遼王在遼東都司的尷尬處境後,利用在遼東軍中的威望,對昔日部屬耳提麵命,要求他們不要受小人蠱惑,要緊緊追隨遼王殿下在遼東建功立業,幫助遼王進一步穩定了遼東的軍心。


    楊文在遼東樂不思蜀,遼王卻忘得不可開交。


    沈莊下江南執行賺錢和招兵買馬的潛伏任務去了,他那手下兩、三千人的工程隊一下子就放了羊。


    張信請示遼王,這工程隊如何管理。


    朱植就幹脆把工程隊交給張信,張信事情那麽多,哪裏忙得過來,轉手又甩給了郭鑒。


    因為郭鏞早在中秋節後帶了兩條大船隨柳升南下做生意去了。郭鑒現在身兼數職,忙得也轉不過來圈,工程隊繼續放羊。


    遼王前麵打發走索要軍械工匠的朝廷公差,後麵又迎來了索要寶馬的晉王使者。


    接著,他又熱情接待了揚州鬆庭先生後人朱溥一行,象征性搞了一場比賽,然後再成立鬆庭書院廣寧分院,忽悠各位在遼東教授數學。


    隨著天冷,前來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原來的老師已經有些不夠使用了。鬆庭書院的先生們不辭辛苦,萬裏馳援,剛好救了遼王的燃眉之急。


    後來遼王幹脆以鬆庭書院為基礎,成立了遼東版中科院第三個研究所--數學研究所,以朱溥為所長。


    楊文給遼王送來了從廣西俘虜的二萬反叛山民,為未來遼東的農墾和采礦解決不少人力。遼王府上下都是喜出望外。


    高興歸高興,管吃喝拉撒還是挺讓人愁的,光冬天住房和禦寒都是個大問題,這些南方人可是一輩子都沒見識過這寒冷的。


    楊文剛給送來了三、四千罪臣家眷,收錢王爺就提醒遼王:“什麽時候再舉辦一次集體婚禮?去年都組織了四、五百對,今年怎麽也得六百對吧!”


    看來收錢現在當紅娘已經當成癮了。


    朱植說道:“我真的沒空,全權交給你處理好了,費用全部走遼王府開支。”


    但是看著去年中秋成親的新人一個接一個抱上了崽,請自己取名字的時候,朱植還是覺得,當月老也是一件挺有成就感的事情。


    於是他又盡量親臨結婚現場,為一些新人證婚,送上祝福。


    張信悄悄告訴他:“去年在廣寧結婚的新人百分之八十都在遼東下了崽,這可是一個好兆頭,就連收錢那個叫紅袖的小妾肚子都大了起來,聽說張大參謀長的老婆也有喜了。看來後世的關鍵零件到哪裏都能用。”


    遼王突然想起馬導師曾經說過,人類有兩大生產,一是物質生產,二是人口生產。


    他覺得,隨著長春屯墾成功,現在人口生產要比物質生產更重要。


    他一高興,就對張信吩咐道:“偉人說得對,要想生活甜,還是多生孩子多種田!你馬上再製定一項政策,宣布遼東永遠不征收人頭稅,自本王之國五年內在遼東出生的嬰兒,成年後都可授予十畝終身免稅田。”


    大明立國之初,雖然采取輕徭薄賦的國策,但執行下來經常走樣變形,僅僅是依托在人口之上的丁稅及各項雜稅,就讓好多貧寒之家不堪重負,生下的孩子不是因病早夭,就是人為地讓他早夭,或者幹脆隱瞞不報。


    這也是大明立國二十多年以來,人口總數始終難以突破六千萬的重要原因。


    遼王這個政策一出,遼東百姓也就沒有那麽多顧慮了,家家戶戶又掀起了創造人類的高潮。


    遼王殿下盡管很神奇,但暫時還不能在晚上給他們送來光明。


    天黑之後,遼東又沒有什麽娛樂活動,兩口子除了創造人類,還是創造人類。


    而且,隨著南方造船工匠和數學老師到達遼東後,遼王乘機按後世標準重新統一度量衡,現在遼東每畝農田的麵積比以前也大了不少,多生孩子不交稅還多送田,為何不多生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