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王最擔心的還是冷熱兵器交替中的戰術問題。


    在冷熱兵器交替的曆史進程中,既有熱兵器突然出現,對冷兵器進行降維打擊,也有將戰術運用得當,將冷兵器的效能發揮到極致,打得使用熱兵器的人懷疑人生。


    他一邊讓張石和大能繼續按後世模式編練新軍,一邊根據大致記憶,整理了一些戰例資料,讓張石和朱大能好好研究。


    幾天後,他在左護衛軍營隻召集張石和朱大能二人,正式討論遼東軍作戰的戰術革命問題。


    遼王首先說道:“今年此次遼東軍出征,既然是大兵團作戰,肯定要以運動戰為主,陣地戰為輔。但是冷兵器有冷兵器的打法,熱兵器有熱兵器的打法。冷熱交替又有冷熱交替的打法。你們說說,如何打?”


    張石答道:“無論是運動戰還是陣地戰,熱兵器比例的提高和改進是趨勢,是主流,傳統的線型步兵方陣已是昨日黃花,還是要采取散兵戰術。我擔心收錢和宋瑛仍然會擺出明軍的長槍兵方陣,會吃虧。”


    大能說道:“蓋州之戰,紅崖子之戰,長槍兵可是牛逼大了。”


    遼王見大能有點不以為然,就給他打起了預防針:“長槍兵應該不會吃大虧,但不符合消滅敵人,同時保護好自己的作戰原則。每一個遼東健兒都是遼東財富,不能輕易犧牲。我的意思是,隻要打不出三十比一的交換比,就算吃虧。”


    見大能稍微收斂了點,他繼續說道:


    “曆史上步兵方陣比較厲害的主要有古羅馬魚鱗陣、古希臘亞曆山大方陣,明軍引以為傲的長槍矩陣,還有後來戚繼光發明的鴛鴦陣。”


    “但是火槍出現後,特別是有了迫擊炮這種集束火力打擊,步兵方陣最容易成為被重點消滅的目標,一炮過去就是呼拉拉的一片,人不成人,陣不成陣,騎兵再一掩殺,全他媽的完犢子。”


    大能聽了也是撓頭,又問道:“那車兵呢?”


    遼王說道:


    “不要迷信某一種武器。車兵一是不夠靈活,二是防守有餘,進攻不足。此次西征,以進攻作戰為主,免不了要攻城,這時候車兵又不能仰射,用處不大。”


    “還有,帖木兒軍也有能人,開始也許會吃虧,後麵可能會改變戰術。何況從蓋州之戰,過去好幾年了,帖木兒何其聰明,應該也找到了應對車兵的有效辦法。”


    “我們一定要好好研究戰術問題,既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又要在戰術重視敵人。”


    遼王總是這樣,喜歡時而不時把偉人的軍事辯證法給搬出來,加強自己的說服力。


    “大能,你仔細看一下這個梅亞什湖戰役資料,這是曆史上冷熱兵器交鋒的一個經典案例。老毛子彼得大帝那麽厲害,他手下三千火槍兵還不是被大策零敦多布的騎兵給嘎了?”


    這一天,遼王拿來一堆資料讓張石和朱大能專門研究。


    他所說的亞梅什湖戰役,就是老毛子彼得大帝派了三千步兵帶著新式火槍和大炮進入中亞,侵略準噶爾汗國,結果遇到準噶爾名將大策零敦多布帶領的八千騎兵。


    大策零敦多布用兵從不死打硬拚,戰術靈活多變,居然依靠蒙古人傳統的騎射之術斬俘兩千三百多人的火槍兵,而且還是燧發槍兵。


    大能看了這個戰例後,有些擔心地說道:“那你隻讓火真組建一個騎兵團,這人數是不是也太少了。”


    遼王說道:“兵無常勢。隻要戰術得當,最大程度發揮步兵和炮兵火器威力,應該可以克製對方騎兵的優勢。火真這些騎兵隻用於偵查和掩殺,應該夠用了。”


    過了一天,遼王又拿來一堆資料,對朱大能和張石說道:


    “大能,你再看這個烏紮拉之戰。清軍雖然驍勇,也有從明軍繳獲的火槍、大炮,卻被老毛子打了個一百比一的戰損比,代價太大了。”


    “參謀長,你幫忙分析一下戰術得失。”


    遼王提到的烏紮拉之戰是滿洲八旗的恥辱之戰。當時鎮守寧古塔的副都統海塞帶領六百正規軍,六百索倫部落兵,再加上數百當地獵戶,進攻盤踞在黑龍江下遊烏紮拉村的兩百多老毛子,戰死八百多人,僅擊斃對方八人!


    這還是發生在八旗剛一統天下,軍威最壯,士氣最旺,還有火器加持的情況下。


    事後,清廷惱羞成怒,將海塞處斬,但是並沒有從中認真總結教訓。


    遼王專門把這個案例給整理出來了,算是冷熱兵器交替時代的一個經典反麵教材。


    張石仔細看了一下這個戰例資料,說道:


    “我看了一下,這個清軍指揮官海塞有勇無謀,先是大搖大擺的進攻,沒有達成戰術的突然性。”


    “而且,清軍不會使用火器,根本不知道火槍、大炮的射程和最佳作戰距離,火器打死的老毛子還沒有弓箭射死的多。”


    “還有,這個海塞盲目自大,在破城的時候想抓活口,導致進攻不夠連貫。這應該是戰鬥失敗的關鍵。”


    “但是老毛子的棱堡設計在這次防禦戰中立了大功,可以形成火力交叉,最大程度彌補兵力劣勢。”


    “這一點大能以後還是要注意,防禦是我們遼東軍最大的優勢,我們不僅有軍工鍬、鐵絲網,也會修棱堡。長春、撫順和寬甸周圍當初就修了不少。”


    過了一會,朱大能又問道:“我們如果要收複西域,總不能天天待在陣地裏吧?如果要進攻呢?”


    遼王說道:


    “那更不能搞步兵方陣。當年林大帥在遼東這片黑土上,創造了著名的三三製戰術原則,攻占遼錦,掃平華北,重挫黴韓。”


    “現在遼東軍火器雖然沒有那時猛,但相對蒙古人來說,這些火炮和火槍應該還是具有碾壓性的優勢,必須適應以散兵陣型為主的戰術。林大帥的戰術剛好可以借鑒,你在打建州女真山寨時已經開始運用這些戰術了。”


    張石補充道:“我認為,不僅新組建的援西軍要研究三三製戰術,留守沈陽的廣寧左護衛也要研究三三製戰術。”


    遼王點了點頭,張石作為參謀長,考慮問題總會舉一反三,比大能全麵得多。要不是為了確保遼東根基的安全,他真想帶張石西征。


    又過了一天,遼王照例又帶來一堆戰例資料,說道:


    “你們你再看看這個和通泊戰役,主角還是上次講到的這個大策零敦多布,真是足智多謀。本來他有老毛子俘虜幫他鑄造的大炮,他卻故意隱蔽起來,隻到清軍精疲力盡時,才投入大炮,一舉擊垮清軍,取得決定性勝利。”


    和通泊之戰是遼王整理的另一個經典案例。準噶爾名將大策零敦多布對陣滿清名將傅爾丹。


    當時雙方都是名將對名將,精銳對精銳,而且都出動了火銃和火炮。


    戰役之初,傅爾丹帶領京師八旗和索倫營、火器營這些精銳還是和準噶爾軍打得有來有回。


    但是在戰役進入膠著狀態的時候,大策零敦多布這個老六突然祭出了大炮,迅速摧毀了清軍的鬥誌,並在清軍潰散時順利收割人頭八千,打得京師八旗家家戴孝,辦喪事。


    朱大能看過這個案例後,又問道:“這個大策零敦多布也太厲害了吧?”


    遼王答道:“當年從西域穿過阿裏無人區,飛兵拉薩,占領整個青藏高原,也是他的大手筆。”


    朱大能不由倒吸一口涼氣,問道:“這個家夥難道是個天才?”


    要知道,穿過無人區,飛兵拉薩,這在幾百年後也是世界性難題啊。


    遼王見大能有了害怕,又勉勵他道:


    “這個家夥確實是個天才。不過也沒關係,畢竟這樣的天才不世出。多打幾仗,勝不驕,敗不餒,說不定你也會和他一樣厲害。”


    “這一次西征,迫擊炮正式投入作戰,必須要慎之又慎,不能用來裝逼,當成大白菜給我消耗了。不求最大程度的殺傷敵人,一定要用在最容易擊垮敵人士氣的時候。這才是關鍵。”


    遼王還準備有清緬戰爭、清俄戰爭中,滿洲八旗靠著強有力的複合弓擊敗擁有燧發槍強大對手的幾起經典案例。


    但是,因為害怕引起大能的恐慌,他沒有拿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