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欽定封爵之事後,兵部尚書唐鐸又順勢建議廷議西域善後章程,於是老朱又點名讓遼王參加次日早朝,商議西域善後事宜。
到了第二天早朝,老朱對著文武百官說道:“各位臣工,西域善後,有何良策?隻管說來。”
見滿朝文武集體沉默,老朱開始點名。
“穎國公,你的意見呢?”
“臣從未參預西域軍務,不敢輕言西域戎機。”
“兵部尚書,你的意見呢?”
“臣以為遼王殿下對西域形勢最為熟悉,由遼王先拿出一個章程,大家再一起合計合計。”
“其他大臣呢?”
“臣等附議。”
最後,老朱不得不直接點了遼王的名:“遼王,那你先說說你的意見。”
遼王一聽朝臣們的意見,看似合情合理,卻又是在踢皮球,還踢到自己這裏,心裏不由暗罵起來:“都是他媽的滑頭,發工資的時候怎麽沒想到老子?”
他本來有個章程,但這幾天在秦淮河上玩嗨了,又不想因此又被老朱高看一眼,再被逼著給打苦工,隻好苦著臉說道:“陛下,臣此次經營西域,實因哈密和察合台汗國、帖木兒汗國相互勾結,圖謀河西,進窺關隴所致。遼東也是應太子這命,倉促出兵。雖僥幸取勝,但對經營西域善後一事並無章程。”
老朱見臭屁兒子推托,心裏很不爽,說道:“自唐末五代以來,我中原漢家天下日漸勢微,朕雖然以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為己任,鼎定中原之後,勉強收複河西、幽燕、雲南和遼東之地而已。”
“朕也想收複西域,比肩漢唐。可惜朕已經老了,精力不濟,隻有看朕的兒孫們的了。遼王,你是朕的兒子,也是朕的臣子,難道就不想為君父分憂?”
老朱說著說著,話語中竟有哽噎之聲。
遼王抬頭一看,老朱竟然動了真情,眼角帶著淚花,一副英雄遲暮的模樣,也不是一陣心酸,說道:“臣實在年幼,今年才十六歲。當朝各位大臣都是我的前輩。我還是先聽聽各位大臣高見。”
又過了一會兒,看大家都不願意說話,老朱隻好繼續點名,說道:“詹徽,你是六部尚書之首,你先說說。”
詹徽連忙推脫:“陛下,臣不知兵,也不管錢糧。即使是將官升遷,選賢任能,也是兵部舉薦,吏部蓋章,例行公事而已。”
唐鐸看詹徽這個老狐狸把球又踢到了兵部,隻好說道:“陛下,大明立國雖有二十五年,國力仍十分有限,糧餉時時寅吃卯糧,兵力處處捉襟見肘。河西之地已經丟棄四百年,幽燕之地已經丟棄六百年,雲南、西域已經丟棄八百年,且不說邊疆四夷胡番尚不服王化,即使上述地區漢人對我大明也是徘徊觀望居多。戶部傅大人和禮部朱大人對此最為熟悉。”
唐鐸也是老狐狸一隻,隻說困難,不講辦法,把球又往下傳給了戶部和禮部。
原來的戶部尚書徐鐸先前因為反對再次發行寶鈔,已經被老朱給貶到下麵去了。戶部侍郎傅友文現在署理戶部事務。
他馬上說道:“唐大人所言極是,兵部無兵,戶部也沒有銀子。前些時候雲南、貴州均有叛亂,臣以為應穩中求進,不宜四麵出擊。朝廷應集中力量先穩定最先納入大明版圖的雲南和貴州。”
傅友文說的倒是有些道理,雲南建省多年,人口不過二百多萬,卻要養活十萬駐軍。貴州雖然成立了貴州都司,但因土司林立,民政上到現在還是由四川、湖南和雲南三家共管,還沒有實現獨立建省,財政上屬於中央倒貼,也叫轉移支付。
大臣們也知道,傅友文這番冠冕堂皇之詞裏麵其實是夾帶了不少私貨的。
雲南是他的親哥哥傅友德幾年前帶兵打下來的地盤,傅氏子侄十餘人又都在雲南軍中效力。
傅友文乘機建議重點經營雲南,目的就是讓朝廷把資源優先向雲南傾斜,好讓傅家子弟再立功勳。
傅家可不願意像遼王那樣,自備武器、自帶幹糧,為朝廷免費賣命。那可是床單當尿布,夠大方。
署理禮部工作的禮部侍郎朱同倒是個直性子,說道:“臣以為,哈密以西,皆為化外蠻夷。甚至是哈密,也形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不如痛下決心,撤出西域為上策。”
看大家說的越來越離譜,遼王不由皺起了眉頭。
老朱見狀,問道:“遼王,看來大家還是想撤出西域,你以為如何?這半個西域可是你帶兵打下來的。”
遼王說道:“諸位大臣高瞻遠矚,經營西域確實困難重重,臣實在沒有萬全之策。不過臣在離開天山的時候,讓甘肅總兵官、西涼侯宋晟以手中現有六千餘兵力,加上遼東軍三千多人,共同駐守天山南北要衝,算是權宜之計。”
遲遲沒有說話的宋國公馮勝這時說道:“遼王殿下用兵如神,如果由殿下親自鎮守西域,一萬兵力當然綽綽有餘。但是,宋晟曾在本公帳下效力,其才不及殿下萬分之一,僅以一萬兵力駐守西域,無異杯水車薪。”
馮勝現在是太子太師,武官之首,一發言,其他將領也都點頭稱是。
詹徽等文官聽了,心裏罵道:“這個馮勝現在不打仗了,也變得和我們一樣油滑了,明明否定了遼王的意見,卻聽起來像是在表現遼王。真是個滑頭的二馬將軍!”
老朱見武將們也不支持遼王,又對著一人問道:“魏國公,你前些時候到過西域,也是這麽以為嗎?”
徐允恭看摸不了魚,隻好說道:
“臣以為,如果守,肯定是困難重重,難免讓後人罵我們勞民傷財;如果棄,又十分可惜,還會寒了將士們的心。”
“遼王打下半個西域不僅是遼東的功勞,也是太子的功勞,整個朝廷的功勞。經營西域的困難也不僅僅是遼王的困難,更是整個朝廷的困難。”
“臣以為,西域善後還要靠諸位大臣們悉心籌劃、群策群力。不能說輕言放棄,也不能說盲目……”
遼王瞅了瞅這個魏國公,原來這個家夥原來也是個適合當外交部發言人的貨,繞開核心說了一大堆絕對正確的廢話。
老朱沒有那個耐心,不待魏國公說完,轉頭又問遼王道:“遼王,你剛才講的是權宜之計,難道就沒考慮過長遠之策?”
遼王繼續推脫道:
“現在西域四周蒙古勢力環伺,帖木兒汗國、金帳汗國以及盤踞漠西的蒙古瓦刺部,隨時都會染指西域。但這些蒙古勢力又彼此勾心鬥角,西域局勢尚且不明。”
“臣以為,還是等朝廷派人將蒙古各部勢力消息打探清楚後,臣再絞盡腦汁,悉心謀劃,也不遲。”
遼王說的其實也是實情,他讓宋晟鎮守天山,確實是權宜之計。他交代宋晟一些事情,想必宋晟也報告給了老朱。
他覺得,現在西域形勢不明,倉促定下長遠之策為時尚早,隻能走一步看一步。說不定自己哪天一覺醒來,又穿越回後世當自己的九品小吏,亦未可知。
到了第二天早朝,老朱對著文武百官說道:“各位臣工,西域善後,有何良策?隻管說來。”
見滿朝文武集體沉默,老朱開始點名。
“穎國公,你的意見呢?”
“臣從未參預西域軍務,不敢輕言西域戎機。”
“兵部尚書,你的意見呢?”
“臣以為遼王殿下對西域形勢最為熟悉,由遼王先拿出一個章程,大家再一起合計合計。”
“其他大臣呢?”
“臣等附議。”
最後,老朱不得不直接點了遼王的名:“遼王,那你先說說你的意見。”
遼王一聽朝臣們的意見,看似合情合理,卻又是在踢皮球,還踢到自己這裏,心裏不由暗罵起來:“都是他媽的滑頭,發工資的時候怎麽沒想到老子?”
他本來有個章程,但這幾天在秦淮河上玩嗨了,又不想因此又被老朱高看一眼,再被逼著給打苦工,隻好苦著臉說道:“陛下,臣此次經營西域,實因哈密和察合台汗國、帖木兒汗國相互勾結,圖謀河西,進窺關隴所致。遼東也是應太子這命,倉促出兵。雖僥幸取勝,但對經營西域善後一事並無章程。”
老朱見臭屁兒子推托,心裏很不爽,說道:“自唐末五代以來,我中原漢家天下日漸勢微,朕雖然以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為己任,鼎定中原之後,勉強收複河西、幽燕、雲南和遼東之地而已。”
“朕也想收複西域,比肩漢唐。可惜朕已經老了,精力不濟,隻有看朕的兒孫們的了。遼王,你是朕的兒子,也是朕的臣子,難道就不想為君父分憂?”
老朱說著說著,話語中竟有哽噎之聲。
遼王抬頭一看,老朱竟然動了真情,眼角帶著淚花,一副英雄遲暮的模樣,也不是一陣心酸,說道:“臣實在年幼,今年才十六歲。當朝各位大臣都是我的前輩。我還是先聽聽各位大臣高見。”
又過了一會兒,看大家都不願意說話,老朱隻好繼續點名,說道:“詹徽,你是六部尚書之首,你先說說。”
詹徽連忙推脫:“陛下,臣不知兵,也不管錢糧。即使是將官升遷,選賢任能,也是兵部舉薦,吏部蓋章,例行公事而已。”
唐鐸看詹徽這個老狐狸把球又踢到了兵部,隻好說道:“陛下,大明立國雖有二十五年,國力仍十分有限,糧餉時時寅吃卯糧,兵力處處捉襟見肘。河西之地已經丟棄四百年,幽燕之地已經丟棄六百年,雲南、西域已經丟棄八百年,且不說邊疆四夷胡番尚不服王化,即使上述地區漢人對我大明也是徘徊觀望居多。戶部傅大人和禮部朱大人對此最為熟悉。”
唐鐸也是老狐狸一隻,隻說困難,不講辦法,把球又往下傳給了戶部和禮部。
原來的戶部尚書徐鐸先前因為反對再次發行寶鈔,已經被老朱給貶到下麵去了。戶部侍郎傅友文現在署理戶部事務。
他馬上說道:“唐大人所言極是,兵部無兵,戶部也沒有銀子。前些時候雲南、貴州均有叛亂,臣以為應穩中求進,不宜四麵出擊。朝廷應集中力量先穩定最先納入大明版圖的雲南和貴州。”
傅友文說的倒是有些道理,雲南建省多年,人口不過二百多萬,卻要養活十萬駐軍。貴州雖然成立了貴州都司,但因土司林立,民政上到現在還是由四川、湖南和雲南三家共管,還沒有實現獨立建省,財政上屬於中央倒貼,也叫轉移支付。
大臣們也知道,傅友文這番冠冕堂皇之詞裏麵其實是夾帶了不少私貨的。
雲南是他的親哥哥傅友德幾年前帶兵打下來的地盤,傅氏子侄十餘人又都在雲南軍中效力。
傅友文乘機建議重點經營雲南,目的就是讓朝廷把資源優先向雲南傾斜,好讓傅家子弟再立功勳。
傅家可不願意像遼王那樣,自備武器、自帶幹糧,為朝廷免費賣命。那可是床單當尿布,夠大方。
署理禮部工作的禮部侍郎朱同倒是個直性子,說道:“臣以為,哈密以西,皆為化外蠻夷。甚至是哈密,也形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不如痛下決心,撤出西域為上策。”
看大家說的越來越離譜,遼王不由皺起了眉頭。
老朱見狀,問道:“遼王,看來大家還是想撤出西域,你以為如何?這半個西域可是你帶兵打下來的。”
遼王說道:“諸位大臣高瞻遠矚,經營西域確實困難重重,臣實在沒有萬全之策。不過臣在離開天山的時候,讓甘肅總兵官、西涼侯宋晟以手中現有六千餘兵力,加上遼東軍三千多人,共同駐守天山南北要衝,算是權宜之計。”
遲遲沒有說話的宋國公馮勝這時說道:“遼王殿下用兵如神,如果由殿下親自鎮守西域,一萬兵力當然綽綽有餘。但是,宋晟曾在本公帳下效力,其才不及殿下萬分之一,僅以一萬兵力駐守西域,無異杯水車薪。”
馮勝現在是太子太師,武官之首,一發言,其他將領也都點頭稱是。
詹徽等文官聽了,心裏罵道:“這個馮勝現在不打仗了,也變得和我們一樣油滑了,明明否定了遼王的意見,卻聽起來像是在表現遼王。真是個滑頭的二馬將軍!”
老朱見武將們也不支持遼王,又對著一人問道:“魏國公,你前些時候到過西域,也是這麽以為嗎?”
徐允恭看摸不了魚,隻好說道:
“臣以為,如果守,肯定是困難重重,難免讓後人罵我們勞民傷財;如果棄,又十分可惜,還會寒了將士們的心。”
“遼王打下半個西域不僅是遼東的功勞,也是太子的功勞,整個朝廷的功勞。經營西域的困難也不僅僅是遼王的困難,更是整個朝廷的困難。”
“臣以為,西域善後還要靠諸位大臣們悉心籌劃、群策群力。不能說輕言放棄,也不能說盲目……”
遼王瞅了瞅這個魏國公,原來這個家夥原來也是個適合當外交部發言人的貨,繞開核心說了一大堆絕對正確的廢話。
老朱沒有那個耐心,不待魏國公說完,轉頭又問遼王道:“遼王,你剛才講的是權宜之計,難道就沒考慮過長遠之策?”
遼王繼續推脫道:
“現在西域四周蒙古勢力環伺,帖木兒汗國、金帳汗國以及盤踞漠西的蒙古瓦刺部,隨時都會染指西域。但這些蒙古勢力又彼此勾心鬥角,西域局勢尚且不明。”
“臣以為,還是等朝廷派人將蒙古各部勢力消息打探清楚後,臣再絞盡腦汁,悉心謀劃,也不遲。”
遼王說的其實也是實情,他讓宋晟鎮守天山,確實是權宜之計。他交代宋晟一些事情,想必宋晟也報告給了老朱。
他覺得,現在西域形勢不明,倉促定下長遠之策為時尚早,隻能走一步看一步。說不定自己哪天一覺醒來,又穿越回後世當自己的九品小吏,亦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