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京城應天,夏日炎炎,遼王除了關起門來聽戲,偶爾也會靜下心來幹些正事。
一些關係到遼東和西域的事務,即使老朱不找他,他也要關注一下。
一天,沈二公子沈至也到了京城,前來看望遼王,報告了和沈莊在遼東辦實業的一係列事情。
“王爺,我離開遼東的時候,那裏已經又建了十多個廠子,今年應該就能見到效益。”
“辛苦了,沈二公子。不過我現在手頭上有兩件急事,還得請你幫忙辦一下。”
“王爺盡管吩咐。”
“第一件事情,就是你們沈家也要學習晉商,派出商隊經營西域業務,順便幫朝廷打探些軍情。”
“這……”
“要是有困難,你們也可以和晉商合作,或者轉告在京城活動的晉商、蘇商或徽商同行,讓他們找人接下這西域生意。”
“沒問題。沈家正想和晉商合作,發展西域業務。”
“另一件事,就是幫忙給我帶到京城的兄弟們都找個媳婦。”
“這個好說,全包在兄弟身上。”
“最近有空多到王府來喝酒,免得到時有事兒找不到你。”
“謝王爺抬舉。”
沈至歡天喜地地去了。
對於商人來說,能和王爺一起應酬,那可是天大的麵子……
到了晚上,遼王整理了一下思路,吩咐兩個秘書道:
“吳亮,你替我給張石寫個信,就說我暫時回不去遼東,讓他繼續全權負責遼府軍務,派人到臨清軍營接走兩萬新兵,準備再組建三衛人馬。”
“你給張信去個信,讓他接管黃湜的活,繼續以建設為中心,配合沈家建設工廠。”
“你再給蒯富去個信,讓他每月繼續向西域運送至少三十支迅雷銃及彈藥;讓婉清的化學研究所可以嚐試再改進一下火藥,讓婉君的物理研究所將重點轉向研製水力驅動的槍筒鏜床和炮筒鏜床,機械製造局再成立一個專門製造精密機床儀器的機床廠……”
“李嚴,你替我再給宋晟去個信,讓他配合江南沈家和晉商的經營活動,給他們免費提供所需駱駝、騾馬,在天山、山丹建立軍馬場……”
遼王總感覺,大明雖然生吞了察合台汗國,但是也因此和帖木兒帝國打破了戰略平衡。現在雖然打疼了帖木兒,但以帖木兒一代梟雄的尿性,現在的和平隻是權宜之計。這家夥絕對記仇。
因此,大明即使不想完全收複安西故地,還是要做好和一心想統一蒙古帝國的帖木兒一決雌雄的準備。
何況,他自己現在也想在建設好遼東的同時,盡可能提前收複安西故地。
男人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他現在也有點雄邁漢唐的小小虛榮心。
但是,現在的大明朝廷真的很窮,包括甘肅、陝西、寧夏和青海部分地區在內的陝西都司更窮。
剛從陝西都司分出來的陝西行都司雖有甘肅河西走廊和青海河湟穀地兩塊相對富裕的地盤,還是窮到了極點,當地百姓加上駐軍和家眷,總共還不到三十萬人,連就近保障六衛兵馬尚且困難,又如何就近支援朝廷經營西域?
要想提前收複西域,恐怕隻能靠遼東了。
隨後幾天,他抽空起草了一份西域善後章程,準備交給老朱。
到了六月底,京軍擴編順利完成,太子也終於入土為安。遼王代天子致悼詞,送了太子最後一程。朱大極盡哀榮,老朱也深感安慰。
七月一日,太子下葬後的第一次大朝,老朱讓朝臣們商議對征戰西域的將士們論功行賞之事和西域善後之策。
遼王這次出征西域,盡管戰功赫赫,一舉滅掉察合台汗國,打退帖木兒汗國,前後累計殲敵二十餘萬,但畢竟又是先斬後奏,而且連帶把秦、晉、燕、肅四王護衛甚至京軍精銳都裹進去了,也給藍玉謀反以可乘之機。要是放在以前,言官禦史們肯定要集中火力把遼王噴個半死。
但是朝廷上下都知道,遼王雖然年少,卻在談笑間擒獲藍玉,讓藍玉一黨灰飛煙滅。這份心性和淡定讓好多人不寒而栗。
更有人在朝堂上竊竊私語說,對藍玉剝皮實草實際上是遼王的主意,因為藍玉逼死了他的愛將濮璵;赦免藍玉二子也是因為遼王開恩,說了句“禍不及子孫”。
一句話,遼王既是收魂的閻王,也是救命的菩薩。誰想得罪閻王,先掂量掂量自己脖子上麵的那疙瘩肉的份量。
皇帝也多次誇讚遼王是大明親王表率,甚至曉諭幾位尚書,凡朝廷軍國大事可先奏遼王,再奏自己知曉。
皇帝對遼王的寵愛,不僅超過了其他嫡子,甚至超過了皇太孫,連太子下葬也是由遼王代替天子致的悼詞。
沒有皇帝的表態,大家還是不要批評遼王的好。否則那就是耗子舔貓屁股,找死。
誰說大明文臣隻知道抬杠?他們有時候也知道明哲保身的道理的。
在這次朝會上,兵部尚書唐鐸第一個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建議先對此次參與西域作戰將領進行封爵,特草擬了一份封爵人員名單。其中,建議晉封武定侯郭英為營國公,封廣寧中護衛指揮使朱大能為威遠侯……”
唐鐸一向不喜歡趨炎附勢、拉派結黨,算是文臣中少有的君子不黨一類人,在儒臣中也有較高威望。
他這一發言,文臣武將紛紛附和。
老朱就問:“遼王,此次收複半部西域,遼東軍出力最大,戰功最豐,封爵人數也最多。你的意見呢?”
大殿上半天沒有反應,老朱開始以為遼王也藏在後麵打瞌睡。
老朱製定的大明朝會製度很特別,朝會不是四品以上高官的特權,在京上班的什麽六、七品阿貓阿狗,都可以上朝參政。
符合上朝條件的京官往往有一千多人,所以大明朝舉行朝會的奉天殿非常大,有來個籃球場那麽大。
因為沒有鋼材搞鋼構結構,所以殿內隻好用好多柱子撐著。於是一些官員就在朝會上摸魚,靠著柱子打瞌睡的不在少數。
過了一會,一個太監悄悄告訴老朱:“陛下,遼王爺昨晚拉著周王、韓王還有沈王在秦淮河上一個叫‘天上人間’的畫舫裏,根本就沒回王府。”
老朱也是無語,隻好讓唐鐸拿著封爵名單先找遼王定奪。
當唐鐸上畫舫的時候,遼王正在咿咿呀呀地唱著: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遼王唱的是東坡先生的名詞《水調歌頭》,吟的卻是後世鄧美女的婉約調調。
都說靖江王精通音律,小遼王的歌喉其實也不差,小酒唱著,小姑娘的手牽著,再把靡靡之音一唱,那也是秦淮河上最靚的仔,把一把歌伎迷得顛三倒四、五迷三道。
就連兵部尚書唐大人聽了這綿綿歌聲,也是臆怔了好一會兒,才上前把封爵的名單遞給了遼王,說明來意。
遼王這時畫風一轉,又豪放起來,把袖子向上一挽,喝道:“筆墨伺候”,然後就在畫舫上對著名單大筆亂揮,時添時減,交給了唐鐸。
唐尚書還想解釋點什麽,卻見遼王又和一群鶯鶯燕燕詩詞相和起來。
自到京城以來,因為太子遲遲沒有下葬,權貴富賈都不敢公開地聲色犬馬,搞娛樂活動。
遼王最初也沒敢過多刺激老朱,頂多把戲班叫到辦事處一個人聽戲而已。
如今太子之事已了,遼王就準備再享受幾天秦淮風月,順便再賺點小錢花花,就回遼東去的。
都怪沈胖子,把後世經營會所的經驗都搬到這裏來了,讓自己樂不思蜀!
可是唐鐸心裏不由納悶:“遼王殿下怎麽一大早就在這裏唱起來了,唱的還是‘高處不勝寒’,到底是什麽意思?想酒色自汙,借機離開京城?”
他最近可是感到皇帝對遼王的寵信和期望甚至超出了太孫……
當唐鐸把經遼王修改後的封爵名單拿到朝堂之後,有人還是對這個名單提出了質疑。
老朱對西域戰事情況也不是太清楚,也有些不解,隻好讓人找遼王到朝堂上親自向群臣解釋。
遼王一看,這事關遼東兄弟們的榮譽和福利,隻好來到朝堂之上,並難得極富耐心地向群臣一一進行了解釋。
一位大臣說道:“遼王殿下,按大明封爵慣例,沒有軍功不能封侯。徐德隻是個種地的農夫,封爵於例不合。”
遼王答道:“這個徐德在河西種了三十多萬石土豆,為天山明軍送去十五萬石,相對於從關中平原運糧到天山,至少節省一百二十萬石以上軍糧和六萬以上的運送兵力。”
“以後朝廷用兵到哪裏,就讓徐德把土豆種到哪裏,徐德就是移動的糧倉,現世的蕭何,你說該不該封爵?”
你聽小遼王這個比喻,比得好貼切啊!不少人心裏暗暗為遼王點了個讚。實際上遼王節省的軍糧越多,他們的工資發放越有保障。
唐鐸馬上為遼王抬轎子:“殿下所言極是。貞觀十四年,侯君集雖然擊滅高昌國,立下不世之功,但關中百姓為前線轉運糧草,十室九空,民生凋敝。”
“而我朝自去年進取西域以來,關中僅向西域運送二十萬石糧食。其餘所需軍糧因為遼王殿下未雨綢繆,讓徐德提前在河西種植土豆,保障了軍糧供應,此後再無從關中征調一粒軍糧,關中百姓無不感念朝廷。”
又有大臣問道:“郭驥和俞靖都是功臣之子,恢複父爵就行了,何必另行封侯?”
遼王就說:“大明封爵旨在論功行賞、功過分明。既不能因父輩之功以掩子過,亦不能因父輩之過以掩子之功。郭驥和俞靖另行封侯,既可激勵罪臣之後不要妄自菲薄,繼續為大明建功立業,也可鞭策功勳子弟自強不息,不要靠父輩功勞蔭庇混吃等死。”
朝中武將聽了,也有人紛紛點頭,就連老朱也深以為然。
有大臣又質疑:“盛宣、張斧二人,年僅二十,資質尚淺,何況張斧之父張石、盛宣之父盛庸在軍中尚且沒有封爵,不宜封伯。”
遼王就解釋:
“霍去病十八歲封冠軍侯時,不過殺敵萬人。盛宣、張斧帶領所部一路收複哈密,攻滅察合台汗國,橫挑帖木兒汗國騎兵,斬獲各有五萬,其實功過冠軍侯。”
“何況我朝封爵論的是軍功、斬獲,不是年齡、資質。同理,如果沒有軍功和斬獲,年齡、資曆也不是理由。”
有大臣又質疑:“納哈出獻出金山,才封了個海西侯,對蒙古首領安克帖木兒和回紇首領仆固義封為郡王,是不是爵位高了?”
遼王就說:“納哈出投降是四麵楚歌,黔驢計窮,安克帖木兒和仆固義是久慕中華,主動歸順,對大明有雪中送炭之功,二者不可同日而語。何況,隻要能讓西域長治久安,大明也不缺兩頂郡王的帽子。”
還有的人提出:“為何這次擒獲藍玉的功臣曹楚材不能封侯?封個伯爵似乎偏低。”
遼王倒不好回答這個問題,隻能笑而不語,畢竟對方也是好意。
其實,在他內心深處,還是有一種執念,即擒獲藍玉畢竟隻算是平定內亂,嚴格講,算不上軍功,而且今天討論的是西征之功,不是平叛之功,否則柳升也要納入討論名單。
不過,經過遼王的一番極具耐心又合情合理的解釋,朝堂上基本上沒有了反對的聲音。
到了老朱拍板的時候,還是基本按照遼王的意見,進行封爵,敕封安克帖木兒為忠順郡王,仆固義為忠義郡王,朱大能為威遠侯、俞靖為靖遠侯、徐德為輪台伯,養餘為平遠伯,盛宣為綏遠伯、張斧為撫遠伯,戚祥為寧遠伯,曹楚材為忠信伯,火真為忠勇伯,追贈盛凡為懷遠伯。
隻不過老朱將郭驥改封為定遠伯,說是等他再立新功後,再封侯也不遲。
武定侯郭英終於因遠征西域有功,進爵營國公。郭英和朱大能先斬後奏敕封的安西回鶻首領阿裏、葛邏?首領賽依德也被正式封為可汗,並分別加封懷仁郡王和懷德郡王。
一些關係到遼東和西域的事務,即使老朱不找他,他也要關注一下。
一天,沈二公子沈至也到了京城,前來看望遼王,報告了和沈莊在遼東辦實業的一係列事情。
“王爺,我離開遼東的時候,那裏已經又建了十多個廠子,今年應該就能見到效益。”
“辛苦了,沈二公子。不過我現在手頭上有兩件急事,還得請你幫忙辦一下。”
“王爺盡管吩咐。”
“第一件事情,就是你們沈家也要學習晉商,派出商隊經營西域業務,順便幫朝廷打探些軍情。”
“這……”
“要是有困難,你們也可以和晉商合作,或者轉告在京城活動的晉商、蘇商或徽商同行,讓他們找人接下這西域生意。”
“沒問題。沈家正想和晉商合作,發展西域業務。”
“另一件事,就是幫忙給我帶到京城的兄弟們都找個媳婦。”
“這個好說,全包在兄弟身上。”
“最近有空多到王府來喝酒,免得到時有事兒找不到你。”
“謝王爺抬舉。”
沈至歡天喜地地去了。
對於商人來說,能和王爺一起應酬,那可是天大的麵子……
到了晚上,遼王整理了一下思路,吩咐兩個秘書道:
“吳亮,你替我給張石寫個信,就說我暫時回不去遼東,讓他繼續全權負責遼府軍務,派人到臨清軍營接走兩萬新兵,準備再組建三衛人馬。”
“你給張信去個信,讓他接管黃湜的活,繼續以建設為中心,配合沈家建設工廠。”
“你再給蒯富去個信,讓他每月繼續向西域運送至少三十支迅雷銃及彈藥;讓婉清的化學研究所可以嚐試再改進一下火藥,讓婉君的物理研究所將重點轉向研製水力驅動的槍筒鏜床和炮筒鏜床,機械製造局再成立一個專門製造精密機床儀器的機床廠……”
“李嚴,你替我再給宋晟去個信,讓他配合江南沈家和晉商的經營活動,給他們免費提供所需駱駝、騾馬,在天山、山丹建立軍馬場……”
遼王總感覺,大明雖然生吞了察合台汗國,但是也因此和帖木兒帝國打破了戰略平衡。現在雖然打疼了帖木兒,但以帖木兒一代梟雄的尿性,現在的和平隻是權宜之計。這家夥絕對記仇。
因此,大明即使不想完全收複安西故地,還是要做好和一心想統一蒙古帝國的帖木兒一決雌雄的準備。
何況,他自己現在也想在建設好遼東的同時,盡可能提前收複安西故地。
男人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他現在也有點雄邁漢唐的小小虛榮心。
但是,現在的大明朝廷真的很窮,包括甘肅、陝西、寧夏和青海部分地區在內的陝西都司更窮。
剛從陝西都司分出來的陝西行都司雖有甘肅河西走廊和青海河湟穀地兩塊相對富裕的地盤,還是窮到了極點,當地百姓加上駐軍和家眷,總共還不到三十萬人,連就近保障六衛兵馬尚且困難,又如何就近支援朝廷經營西域?
要想提前收複西域,恐怕隻能靠遼東了。
隨後幾天,他抽空起草了一份西域善後章程,準備交給老朱。
到了六月底,京軍擴編順利完成,太子也終於入土為安。遼王代天子致悼詞,送了太子最後一程。朱大極盡哀榮,老朱也深感安慰。
七月一日,太子下葬後的第一次大朝,老朱讓朝臣們商議對征戰西域的將士們論功行賞之事和西域善後之策。
遼王這次出征西域,盡管戰功赫赫,一舉滅掉察合台汗國,打退帖木兒汗國,前後累計殲敵二十餘萬,但畢竟又是先斬後奏,而且連帶把秦、晉、燕、肅四王護衛甚至京軍精銳都裹進去了,也給藍玉謀反以可乘之機。要是放在以前,言官禦史們肯定要集中火力把遼王噴個半死。
但是朝廷上下都知道,遼王雖然年少,卻在談笑間擒獲藍玉,讓藍玉一黨灰飛煙滅。這份心性和淡定讓好多人不寒而栗。
更有人在朝堂上竊竊私語說,對藍玉剝皮實草實際上是遼王的主意,因為藍玉逼死了他的愛將濮璵;赦免藍玉二子也是因為遼王開恩,說了句“禍不及子孫”。
一句話,遼王既是收魂的閻王,也是救命的菩薩。誰想得罪閻王,先掂量掂量自己脖子上麵的那疙瘩肉的份量。
皇帝也多次誇讚遼王是大明親王表率,甚至曉諭幾位尚書,凡朝廷軍國大事可先奏遼王,再奏自己知曉。
皇帝對遼王的寵愛,不僅超過了其他嫡子,甚至超過了皇太孫,連太子下葬也是由遼王代替天子致的悼詞。
沒有皇帝的表態,大家還是不要批評遼王的好。否則那就是耗子舔貓屁股,找死。
誰說大明文臣隻知道抬杠?他們有時候也知道明哲保身的道理的。
在這次朝會上,兵部尚書唐鐸第一個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建議先對此次參與西域作戰將領進行封爵,特草擬了一份封爵人員名單。其中,建議晉封武定侯郭英為營國公,封廣寧中護衛指揮使朱大能為威遠侯……”
唐鐸一向不喜歡趨炎附勢、拉派結黨,算是文臣中少有的君子不黨一類人,在儒臣中也有較高威望。
他這一發言,文臣武將紛紛附和。
老朱就問:“遼王,此次收複半部西域,遼東軍出力最大,戰功最豐,封爵人數也最多。你的意見呢?”
大殿上半天沒有反應,老朱開始以為遼王也藏在後麵打瞌睡。
老朱製定的大明朝會製度很特別,朝會不是四品以上高官的特權,在京上班的什麽六、七品阿貓阿狗,都可以上朝參政。
符合上朝條件的京官往往有一千多人,所以大明朝舉行朝會的奉天殿非常大,有來個籃球場那麽大。
因為沒有鋼材搞鋼構結構,所以殿內隻好用好多柱子撐著。於是一些官員就在朝會上摸魚,靠著柱子打瞌睡的不在少數。
過了一會,一個太監悄悄告訴老朱:“陛下,遼王爺昨晚拉著周王、韓王還有沈王在秦淮河上一個叫‘天上人間’的畫舫裏,根本就沒回王府。”
老朱也是無語,隻好讓唐鐸拿著封爵名單先找遼王定奪。
當唐鐸上畫舫的時候,遼王正在咿咿呀呀地唱著: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遼王唱的是東坡先生的名詞《水調歌頭》,吟的卻是後世鄧美女的婉約調調。
都說靖江王精通音律,小遼王的歌喉其實也不差,小酒唱著,小姑娘的手牽著,再把靡靡之音一唱,那也是秦淮河上最靚的仔,把一把歌伎迷得顛三倒四、五迷三道。
就連兵部尚書唐大人聽了這綿綿歌聲,也是臆怔了好一會兒,才上前把封爵的名單遞給了遼王,說明來意。
遼王這時畫風一轉,又豪放起來,把袖子向上一挽,喝道:“筆墨伺候”,然後就在畫舫上對著名單大筆亂揮,時添時減,交給了唐鐸。
唐尚書還想解釋點什麽,卻見遼王又和一群鶯鶯燕燕詩詞相和起來。
自到京城以來,因為太子遲遲沒有下葬,權貴富賈都不敢公開地聲色犬馬,搞娛樂活動。
遼王最初也沒敢過多刺激老朱,頂多把戲班叫到辦事處一個人聽戲而已。
如今太子之事已了,遼王就準備再享受幾天秦淮風月,順便再賺點小錢花花,就回遼東去的。
都怪沈胖子,把後世經營會所的經驗都搬到這裏來了,讓自己樂不思蜀!
可是唐鐸心裏不由納悶:“遼王殿下怎麽一大早就在這裏唱起來了,唱的還是‘高處不勝寒’,到底是什麽意思?想酒色自汙,借機離開京城?”
他最近可是感到皇帝對遼王的寵信和期望甚至超出了太孫……
當唐鐸把經遼王修改後的封爵名單拿到朝堂之後,有人還是對這個名單提出了質疑。
老朱對西域戰事情況也不是太清楚,也有些不解,隻好讓人找遼王到朝堂上親自向群臣解釋。
遼王一看,這事關遼東兄弟們的榮譽和福利,隻好來到朝堂之上,並難得極富耐心地向群臣一一進行了解釋。
一位大臣說道:“遼王殿下,按大明封爵慣例,沒有軍功不能封侯。徐德隻是個種地的農夫,封爵於例不合。”
遼王答道:“這個徐德在河西種了三十多萬石土豆,為天山明軍送去十五萬石,相對於從關中平原運糧到天山,至少節省一百二十萬石以上軍糧和六萬以上的運送兵力。”
“以後朝廷用兵到哪裏,就讓徐德把土豆種到哪裏,徐德就是移動的糧倉,現世的蕭何,你說該不該封爵?”
你聽小遼王這個比喻,比得好貼切啊!不少人心裏暗暗為遼王點了個讚。實際上遼王節省的軍糧越多,他們的工資發放越有保障。
唐鐸馬上為遼王抬轎子:“殿下所言極是。貞觀十四年,侯君集雖然擊滅高昌國,立下不世之功,但關中百姓為前線轉運糧草,十室九空,民生凋敝。”
“而我朝自去年進取西域以來,關中僅向西域運送二十萬石糧食。其餘所需軍糧因為遼王殿下未雨綢繆,讓徐德提前在河西種植土豆,保障了軍糧供應,此後再無從關中征調一粒軍糧,關中百姓無不感念朝廷。”
又有大臣問道:“郭驥和俞靖都是功臣之子,恢複父爵就行了,何必另行封侯?”
遼王就說:“大明封爵旨在論功行賞、功過分明。既不能因父輩之功以掩子過,亦不能因父輩之過以掩子之功。郭驥和俞靖另行封侯,既可激勵罪臣之後不要妄自菲薄,繼續為大明建功立業,也可鞭策功勳子弟自強不息,不要靠父輩功勞蔭庇混吃等死。”
朝中武將聽了,也有人紛紛點頭,就連老朱也深以為然。
有大臣又質疑:“盛宣、張斧二人,年僅二十,資質尚淺,何況張斧之父張石、盛宣之父盛庸在軍中尚且沒有封爵,不宜封伯。”
遼王就解釋:
“霍去病十八歲封冠軍侯時,不過殺敵萬人。盛宣、張斧帶領所部一路收複哈密,攻滅察合台汗國,橫挑帖木兒汗國騎兵,斬獲各有五萬,其實功過冠軍侯。”
“何況我朝封爵論的是軍功、斬獲,不是年齡、資質。同理,如果沒有軍功和斬獲,年齡、資曆也不是理由。”
有大臣又質疑:“納哈出獻出金山,才封了個海西侯,對蒙古首領安克帖木兒和回紇首領仆固義封為郡王,是不是爵位高了?”
遼王就說:“納哈出投降是四麵楚歌,黔驢計窮,安克帖木兒和仆固義是久慕中華,主動歸順,對大明有雪中送炭之功,二者不可同日而語。何況,隻要能讓西域長治久安,大明也不缺兩頂郡王的帽子。”
還有的人提出:“為何這次擒獲藍玉的功臣曹楚材不能封侯?封個伯爵似乎偏低。”
遼王倒不好回答這個問題,隻能笑而不語,畢竟對方也是好意。
其實,在他內心深處,還是有一種執念,即擒獲藍玉畢竟隻算是平定內亂,嚴格講,算不上軍功,而且今天討論的是西征之功,不是平叛之功,否則柳升也要納入討論名單。
不過,經過遼王的一番極具耐心又合情合理的解釋,朝堂上基本上沒有了反對的聲音。
到了老朱拍板的時候,還是基本按照遼王的意見,進行封爵,敕封安克帖木兒為忠順郡王,仆固義為忠義郡王,朱大能為威遠侯、俞靖為靖遠侯、徐德為輪台伯,養餘為平遠伯,盛宣為綏遠伯、張斧為撫遠伯,戚祥為寧遠伯,曹楚材為忠信伯,火真為忠勇伯,追贈盛凡為懷遠伯。
隻不過老朱將郭驥改封為定遠伯,說是等他再立新功後,再封侯也不遲。
武定侯郭英終於因遠征西域有功,進爵營國公。郭英和朱大能先斬後奏敕封的安西回鶻首領阿裏、葛邏?首領賽依德也被正式封為可汗,並分別加封懷仁郡王和懷德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