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日一大早,老朱一覺醒來,發現朱允炆這孩子竟然趴在床邊睡著了。
旁邊的太監連忙解釋道:“昨晚陛下高興,多喝了些酒,皇太孫擔心陛下龍體,就一直守在這裏。”
老朱又問道:“昨晚醉酒後,朕有沒有失態,說過什麽重話?”
太監連忙道:“陛下很高興,隻是對諸位皇子、皇孫說,這治大國還真是若烹小鮮。”
老朱酒量其實很好,不過昨晚確實盡興,也說了些真心話,也公開流露了對遼王的無比欣賞。所以他擔心有些話說過頭了,造成不良影響。
這時朱允炆已經被二人談話驚醒,也說道:“皇祖父所言極是,要治理好大明萬裏江山,還得好好學習十五叔,要準備好材料,熟悉工序,掌握火候,調和味道,還要受得了油煙熏烤和大火煎熬。”
老朱想了想,看來自己一直寵愛遼王,這孫子也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於是說道:“孫兒啊,欲戴其冠,必先受其重。你十五叔是親王表率不假,但不想留在京城也是真。過幾天,秋操一畢,他就要回遼東了。這幾日,你多和他親近親近,以後朝中有事,恐怕還是少不了你十五叔幫忙……”
當天下午,老朱在武英殿召集在京公侯和三品以上武官開會,商議遼王所謂的海防章程。
大殿內頓時擠得滿滿當當。
除了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友德、信國公湯和、魏國公徐允恭、開國公常升、曹國公李景隆、營國公郭英,長春侯平安、靖遠侯俞靖,兵部尚書唐鐸、兵部侍郎齊泰,駙馬都尉梅殷、郭鎮、李堅等人外,還有許多遼王並不熟悉的生麵孔。
這都是老朱專門讓人召到武英殿聽遼王講解平倭之策的大明柱石。
眾目睽睽之下,遼王隻好把中秋節前跟老朱講解的海防章程又向各位更加詳細地講解了一番……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遼王隻是基本講完東海艦隊的規劃,殿內有人不耐煩了,問道:“敢問遼王殿下,如果按殿下這般設計就能夠奏效,但臣聽說浙江水師也有大小戰船數十艘,為何仍讓倭寇所趁?”
遼王正講解得口若懸河,不防有人打岔,扭頭一看,卻是剛剛從河西返回京城的陝西行都司指揮使曹國公,也就是被他排擠出遼東的李景隆。
李景隆長得一表人才,好讀兵書,自幼深受他舅爺朱元璋的喜愛,心性還是很高的。
但是自從遇到這個遼王爺後,從遼東到河西,他這幾年一直活在遼王的陰影之下,還被京城少爺們笑稱“李大膿包”。
他還聽說,這個綽號就是遼王爺送給他的,心中自然對遼王有所不滿。
遼王正思量著如何打發這個李大膿包,專程赴京請罪並求援的浙江都司指揮使徐司馬剛好也在殿內,算是遼王的義兄,主動解釋道:“曹國公,此次倭寇進犯浙江得逞,都是末將禦敵無方,浙江水師太弱,大船隨柳升將軍南下平叛,或護送兵馬進京參加秋操,隻留下些小船,經不起風浪。”
信國公湯是個老好人,也上前說道:“臣練兵無方,陸上諸衛士兵逃亡得厲害,十去五、六,致使徐司馬無兵可調。”
營國公郭英也說道:“你這還算是好的,陝西、山西各衛軍戶逃亡也很嚴重啊。”
魏國公徐允恭:“這個軍屯製度嘛……”
看來遼王現在人緣還不錯,大家看似在東拉西扯,實際 上都在幫他打掩護。
就當大家跑題跑到軍屯製度的時候,遼王已經有了思路,也不理李景隆,問徐司馬道:“徐指揮,浙江水師有多少戰船?”
徐司馬答道:“回殿下,浙江水師有二條兩千料的遮洋船,十條一千料的遮洋船,二十條四百料備倭船。其中兩條最大的遮洋船已隨柳升將軍南下平叛去了。”
遼王問道:“你這船上安有幾門大炮?”
徐司馬又答道:“遮洋船主要負責協助朝廷向山東、北平運送糧草,甲板上雖建有護板,隻能置放數十門火銃,並無大炮。備倭船也隻有數張弓弩和一些火罐、長矛之類。”
遼王又說道:
“如果本王沒有猜錯的話,你這船大多沒有龍骨,出不了遠海,裝不得大炮。你徐司馬也沒有錢,鑄不起大炮。”
“遮洋船上的火銃常年受海風侵蝕,也無法燃放。倭寇一來,大船尚可利用火銃與倭寇一博。備倭船經不起風浪,平時隻能置於港口、河汊,消極防守。即使偶爾用大船在這邊堵住了倭寇,倭寇又跑到另一邊,讓人防不勝防。”
“水師在海上不能聚而殲敵,陸地各個衛所又為山海阻隔,海上看似近在咫尺,陸地上卻要輾轉千裏,不能相互支援,隻有疲於奔命。”
徐司馬連忙答道:“殿下料事如神,所言極是!卑職禦敵無能,還請遼王指教!”
遼王笑著說道:“等柳升回來,先將他手下‘金州號’和‘蓋州號’戰艦拔給你浙江水師用,先防好長江口和錢塘江口。等本王回遼東後,再給你造幾條更大的,再多裝幾門大炮。等那大型戰艦造好,左右各置二十門大炮,隻要倭寇敢來,一炮一個,都給他轟到海裏喂魚去!”
徐司馬給遼王抬轎子,沒想到撿了幾艘大軍艦作為小費,自是千恩萬謝,趕緊給遼王遞了杯茶過去。
遼王好不容易潤潤口,又有個聲音冒了出來:“如果按殿下這般規劃,大明水師在外洋張網以待,想必那倭國即使傾國來犯,也是自投羅網。既然如此,為何還要成立南海艦隊?”
遼王尋聲望去,見是正在負責籌建山東備倭軍的魏國公徐允恭。
就在大明征戰西域的時候,倭寇跟發了豬瘟似的,不光是浙江、福建沿海有,山東沿海也有。所以徐允恭從西域鍍金回來後,老朱就讓他負責在山東再建立七、八個衛所,專門防備倭寇。
遼王於是稍微整理一下思路,朗聲答道:
“以廣東水師為基礎成立南海艦隊,在東莞、雷州、崖州、占城、馬六甲等地建立基地,從東莞定期向西南出巡至安南、占城,再南下馬六甲後北返即可。”
“南海艦隊任務相對簡單,但意義重大。”
“一是可保護沿途商船,確保大明稅銀如泉水般源源不斷,目前大明白銀開采不過八十萬兩,供不應求。如果保護好海外貿易,每年貨物進出口不下三千萬兩,按十分之一收取關稅,收入不下三百萬兩,朝廷不需再濫發紙鈔。”
“二是可以驅滅嶺南和交趾沿海匪盜,做到除惡務盡。交趾海和遼東灣一樣,到時候盡為大明內海,百姓盡可以打魚,偶爾遇到天災,也能確保溫飽。”
“三是可以讓萬國來朝,宣揚我大明上朝國威。”
“四是可防範於未然,防止帖木兒汗國從南洋方向進犯大明。”
聽聽遼王這講的,政治、經濟、軍事方麵的重要意義全有了。別說是武將們,就是幾個文臣也開始點頭稱是。
遼王話音剛落,又有一個聲音冒了出來:
“殿下規劃宏遠,雖然節省兵力,恐怕更耗費財力。”
“據臣所知,藍玉此前征討北元,所鑄二十門大炮,就耗銀六萬餘兩。現在要籌建三支艦隊,僅鑄炮千門就需耗銀兩百餘萬兩,加上船隻、火銃、彈藥、鎧甲、糧餉等其他開支,恐怕不止三百萬兩之巨。”
“而今貿易之利未見一絲一毫,朝廷每年實收稅銀不到一百萬兩,又因年年征戰,寅吃卯糧,不得不印發寶鈔支付官員俸?、采購物資,致使天下民怨沸騰……”
眾人尋聲望去,見出聲的是刑部尚書錢唐。
當年老朱要把提出民重君思想的孟夫子請出文廟,還是他錢老先生冒著殺頭的風險,逼著老朱收回了成本。
這可是位連皇帝都敢硬剛的主,說教起遼王來自然也是一套接一套的,也引起許多人的共鳴。
建大明海軍艦隊固然讓人心潮澎湃,但老是領紙幣當俸?也不是個事兒啊!
遼王一時也覺得有些不好回答。錢唐的話確實一語中的,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大明還是太窮了。
錢唐正要一本正經地繼續批駁遼王,半天沒有吭聲的老朱突然打斷道:
“行了!你們不就是擔心朕發行寶鈔嗎?”
“朕先拿五十萬兩來,你們再一起想想辦法,湊齊一百萬兩銀子,先把東海艦隊給朕建好了,別再讓倭寇打到家門口。”
“實在不行,大不了再讓戶部發行兩百萬錠寶鈔!天下人要罵,就讓他們罵朕一個好了。”
老朱發怒,諸位武將一下子噤若寒蟬,不敢言語。什麽叫一把手,一言九鼎,霸氣十足如同皇帝一般,也叫一霸手。
遼王這時卻有了主意,率先拍起了老朱的馬屁:“陛下英明!陛下好魄力。”
接著,他語氣又是一轉九回,對大臣們說道:
“大明開國快三十年了,還讓倭國欺負到家門口。這叫什麽天朝上國?”
“不過,如果讓遼東建這東海艦隊,五十萬兩銀子也夠了,而且本王保證,這戰船、大炮要比藍玉那廝偷工減料的炮好百倍。”
“不過,這樣一來,就是速度有點慢。以遼東的人力,至少需要三年時間。如果漠北蒙古南下或者要和帖木兒汗國重新開戰,這時間還得往後拖。”
“不過……”
沒等遼王說完,老朱也打斷了他的話:“別再給朕賣關子了!不就是想再向朕要點好處麽!隻要保證一年內建好東海艦隊,朕都依你。”
老朱辦事不喜歡拖泥帶水,最討厭臣工們東拉西扯、相互推諉。但是沒想到這臭屁兒子每到關鍵時刻就要討些好處。
他心想,你會造大炮,朕不會放空炮嗎?暫時依了你,大不了以後來個大火燒竹林,光棍!要錢沒有,光棍一條。兒子還會找老子討賬嗎?
因此老朱聽遼王一會兒一個“不過”,也不由得煩了,趕緊拍板了事。
老朱一拍板,大家自然也不敢再提什麽異議。
反正,這錢是你爺倆的,艦隊也是你爺倆的。想讓咱們捐錢造炮,門兒都沒有!
老朱在龍椅上打他的鐵算盤,遼王也在大殿下打起了小算盤,迅速回應道:“陛下英明,臣希望再從龍江船廠抽調兩百造船工匠到遼東,加快建造戰艦速度。”
各位大臣一聽,遼王這可是要挖空龍江船廠的節奏啊!
老朱倒覺得無所謂,他心裏在繼續打他的大算盤:“你挖空我龍江船廠又如何,到時候朕再挖空你的所謂海軍不就是了麽?”
旁邊的太監連忙解釋道:“昨晚陛下高興,多喝了些酒,皇太孫擔心陛下龍體,就一直守在這裏。”
老朱又問道:“昨晚醉酒後,朕有沒有失態,說過什麽重話?”
太監連忙道:“陛下很高興,隻是對諸位皇子、皇孫說,這治大國還真是若烹小鮮。”
老朱酒量其實很好,不過昨晚確實盡興,也說了些真心話,也公開流露了對遼王的無比欣賞。所以他擔心有些話說過頭了,造成不良影響。
這時朱允炆已經被二人談話驚醒,也說道:“皇祖父所言極是,要治理好大明萬裏江山,還得好好學習十五叔,要準備好材料,熟悉工序,掌握火候,調和味道,還要受得了油煙熏烤和大火煎熬。”
老朱想了想,看來自己一直寵愛遼王,這孫子也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於是說道:“孫兒啊,欲戴其冠,必先受其重。你十五叔是親王表率不假,但不想留在京城也是真。過幾天,秋操一畢,他就要回遼東了。這幾日,你多和他親近親近,以後朝中有事,恐怕還是少不了你十五叔幫忙……”
當天下午,老朱在武英殿召集在京公侯和三品以上武官開會,商議遼王所謂的海防章程。
大殿內頓時擠得滿滿當當。
除了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友德、信國公湯和、魏國公徐允恭、開國公常升、曹國公李景隆、營國公郭英,長春侯平安、靖遠侯俞靖,兵部尚書唐鐸、兵部侍郎齊泰,駙馬都尉梅殷、郭鎮、李堅等人外,還有許多遼王並不熟悉的生麵孔。
這都是老朱專門讓人召到武英殿聽遼王講解平倭之策的大明柱石。
眾目睽睽之下,遼王隻好把中秋節前跟老朱講解的海防章程又向各位更加詳細地講解了一番……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遼王隻是基本講完東海艦隊的規劃,殿內有人不耐煩了,問道:“敢問遼王殿下,如果按殿下這般設計就能夠奏效,但臣聽說浙江水師也有大小戰船數十艘,為何仍讓倭寇所趁?”
遼王正講解得口若懸河,不防有人打岔,扭頭一看,卻是剛剛從河西返回京城的陝西行都司指揮使曹國公,也就是被他排擠出遼東的李景隆。
李景隆長得一表人才,好讀兵書,自幼深受他舅爺朱元璋的喜愛,心性還是很高的。
但是自從遇到這個遼王爺後,從遼東到河西,他這幾年一直活在遼王的陰影之下,還被京城少爺們笑稱“李大膿包”。
他還聽說,這個綽號就是遼王爺送給他的,心中自然對遼王有所不滿。
遼王正思量著如何打發這個李大膿包,專程赴京請罪並求援的浙江都司指揮使徐司馬剛好也在殿內,算是遼王的義兄,主動解釋道:“曹國公,此次倭寇進犯浙江得逞,都是末將禦敵無方,浙江水師太弱,大船隨柳升將軍南下平叛,或護送兵馬進京參加秋操,隻留下些小船,經不起風浪。”
信國公湯是個老好人,也上前說道:“臣練兵無方,陸上諸衛士兵逃亡得厲害,十去五、六,致使徐司馬無兵可調。”
營國公郭英也說道:“你這還算是好的,陝西、山西各衛軍戶逃亡也很嚴重啊。”
魏國公徐允恭:“這個軍屯製度嘛……”
看來遼王現在人緣還不錯,大家看似在東拉西扯,實際 上都在幫他打掩護。
就當大家跑題跑到軍屯製度的時候,遼王已經有了思路,也不理李景隆,問徐司馬道:“徐指揮,浙江水師有多少戰船?”
徐司馬答道:“回殿下,浙江水師有二條兩千料的遮洋船,十條一千料的遮洋船,二十條四百料備倭船。其中兩條最大的遮洋船已隨柳升將軍南下平叛去了。”
遼王問道:“你這船上安有幾門大炮?”
徐司馬又答道:“遮洋船主要負責協助朝廷向山東、北平運送糧草,甲板上雖建有護板,隻能置放數十門火銃,並無大炮。備倭船也隻有數張弓弩和一些火罐、長矛之類。”
遼王又說道:
“如果本王沒有猜錯的話,你這船大多沒有龍骨,出不了遠海,裝不得大炮。你徐司馬也沒有錢,鑄不起大炮。”
“遮洋船上的火銃常年受海風侵蝕,也無法燃放。倭寇一來,大船尚可利用火銃與倭寇一博。備倭船經不起風浪,平時隻能置於港口、河汊,消極防守。即使偶爾用大船在這邊堵住了倭寇,倭寇又跑到另一邊,讓人防不勝防。”
“水師在海上不能聚而殲敵,陸地各個衛所又為山海阻隔,海上看似近在咫尺,陸地上卻要輾轉千裏,不能相互支援,隻有疲於奔命。”
徐司馬連忙答道:“殿下料事如神,所言極是!卑職禦敵無能,還請遼王指教!”
遼王笑著說道:“等柳升回來,先將他手下‘金州號’和‘蓋州號’戰艦拔給你浙江水師用,先防好長江口和錢塘江口。等本王回遼東後,再給你造幾條更大的,再多裝幾門大炮。等那大型戰艦造好,左右各置二十門大炮,隻要倭寇敢來,一炮一個,都給他轟到海裏喂魚去!”
徐司馬給遼王抬轎子,沒想到撿了幾艘大軍艦作為小費,自是千恩萬謝,趕緊給遼王遞了杯茶過去。
遼王好不容易潤潤口,又有個聲音冒了出來:“如果按殿下這般規劃,大明水師在外洋張網以待,想必那倭國即使傾國來犯,也是自投羅網。既然如此,為何還要成立南海艦隊?”
遼王尋聲望去,見是正在負責籌建山東備倭軍的魏國公徐允恭。
就在大明征戰西域的時候,倭寇跟發了豬瘟似的,不光是浙江、福建沿海有,山東沿海也有。所以徐允恭從西域鍍金回來後,老朱就讓他負責在山東再建立七、八個衛所,專門防備倭寇。
遼王於是稍微整理一下思路,朗聲答道:
“以廣東水師為基礎成立南海艦隊,在東莞、雷州、崖州、占城、馬六甲等地建立基地,從東莞定期向西南出巡至安南、占城,再南下馬六甲後北返即可。”
“南海艦隊任務相對簡單,但意義重大。”
“一是可保護沿途商船,確保大明稅銀如泉水般源源不斷,目前大明白銀開采不過八十萬兩,供不應求。如果保護好海外貿易,每年貨物進出口不下三千萬兩,按十分之一收取關稅,收入不下三百萬兩,朝廷不需再濫發紙鈔。”
“二是可以驅滅嶺南和交趾沿海匪盜,做到除惡務盡。交趾海和遼東灣一樣,到時候盡為大明內海,百姓盡可以打魚,偶爾遇到天災,也能確保溫飽。”
“三是可以讓萬國來朝,宣揚我大明上朝國威。”
“四是可防範於未然,防止帖木兒汗國從南洋方向進犯大明。”
聽聽遼王這講的,政治、經濟、軍事方麵的重要意義全有了。別說是武將們,就是幾個文臣也開始點頭稱是。
遼王話音剛落,又有一個聲音冒了出來:
“殿下規劃宏遠,雖然節省兵力,恐怕更耗費財力。”
“據臣所知,藍玉此前征討北元,所鑄二十門大炮,就耗銀六萬餘兩。現在要籌建三支艦隊,僅鑄炮千門就需耗銀兩百餘萬兩,加上船隻、火銃、彈藥、鎧甲、糧餉等其他開支,恐怕不止三百萬兩之巨。”
“而今貿易之利未見一絲一毫,朝廷每年實收稅銀不到一百萬兩,又因年年征戰,寅吃卯糧,不得不印發寶鈔支付官員俸?、采購物資,致使天下民怨沸騰……”
眾人尋聲望去,見出聲的是刑部尚書錢唐。
當年老朱要把提出民重君思想的孟夫子請出文廟,還是他錢老先生冒著殺頭的風險,逼著老朱收回了成本。
這可是位連皇帝都敢硬剛的主,說教起遼王來自然也是一套接一套的,也引起許多人的共鳴。
建大明海軍艦隊固然讓人心潮澎湃,但老是領紙幣當俸?也不是個事兒啊!
遼王一時也覺得有些不好回答。錢唐的話確實一語中的,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大明還是太窮了。
錢唐正要一本正經地繼續批駁遼王,半天沒有吭聲的老朱突然打斷道:
“行了!你們不就是擔心朕發行寶鈔嗎?”
“朕先拿五十萬兩來,你們再一起想想辦法,湊齊一百萬兩銀子,先把東海艦隊給朕建好了,別再讓倭寇打到家門口。”
“實在不行,大不了再讓戶部發行兩百萬錠寶鈔!天下人要罵,就讓他們罵朕一個好了。”
老朱發怒,諸位武將一下子噤若寒蟬,不敢言語。什麽叫一把手,一言九鼎,霸氣十足如同皇帝一般,也叫一霸手。
遼王這時卻有了主意,率先拍起了老朱的馬屁:“陛下英明!陛下好魄力。”
接著,他語氣又是一轉九回,對大臣們說道:
“大明開國快三十年了,還讓倭國欺負到家門口。這叫什麽天朝上國?”
“不過,如果讓遼東建這東海艦隊,五十萬兩銀子也夠了,而且本王保證,這戰船、大炮要比藍玉那廝偷工減料的炮好百倍。”
“不過,這樣一來,就是速度有點慢。以遼東的人力,至少需要三年時間。如果漠北蒙古南下或者要和帖木兒汗國重新開戰,這時間還得往後拖。”
“不過……”
沒等遼王說完,老朱也打斷了他的話:“別再給朕賣關子了!不就是想再向朕要點好處麽!隻要保證一年內建好東海艦隊,朕都依你。”
老朱辦事不喜歡拖泥帶水,最討厭臣工們東拉西扯、相互推諉。但是沒想到這臭屁兒子每到關鍵時刻就要討些好處。
他心想,你會造大炮,朕不會放空炮嗎?暫時依了你,大不了以後來個大火燒竹林,光棍!要錢沒有,光棍一條。兒子還會找老子討賬嗎?
因此老朱聽遼王一會兒一個“不過”,也不由得煩了,趕緊拍板了事。
老朱一拍板,大家自然也不敢再提什麽異議。
反正,這錢是你爺倆的,艦隊也是你爺倆的。想讓咱們捐錢造炮,門兒都沒有!
老朱在龍椅上打他的鐵算盤,遼王也在大殿下打起了小算盤,迅速回應道:“陛下英明,臣希望再從龍江船廠抽調兩百造船工匠到遼東,加快建造戰艦速度。”
各位大臣一聽,遼王這可是要挖空龍江船廠的節奏啊!
老朱倒覺得無所謂,他心裏在繼續打他的大算盤:“你挖空我龍江船廠又如何,到時候朕再挖空你的所謂海軍不就是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