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王一走,大臣們又是麵麵相覷好半天,心道:“囂張!赤裸裸的囂張!大明立國二十五年了,還從來沒有哪個臣子像遼王這樣,敢一言不合,就拂袖而去。”


    老朱的臉色已經陰沉得可怕,心道:“這臭屁兒子果然在搞事情,想掀桌子走人!”


    禮部左侍郎朱同這時偷偷看了一下老朱的臉色,以為老朱是對遼王心生憎惡,搶先發難:“陛下,遼王雖然貴為親王,也是臣子,這臣子之禮也是要有的。陛下寵信遼王有加,遼王卻目無君父,皇太孫和其他親王更不在話下。”


    你聽這朱同這頂帽子扣的,真是大得可以,可以滅遼王全家,包括老朱在內。


    老朱麵無表情地問道:“依你之見,該如何處置?”


    朱同本想說調動金吾衛,將遼王拘至宗人府,見其他大臣沒有附和,心裏又怯了幾分,把這想法咽了下去,隻好硬著頭皮說道:“此乃陛下家事,還請陛下多加訓導。隻是那江南沈家本是商賈賤民,仗著遼王寵信,整日在秦淮河大宴賓客,不是金盔銀甲,就是綢羅錦緞,公然僭越,違背大明律法……”


    老朱懶得理朱同,也是拂袖而去。


    在回乾清宮歇息的路上,老朱也是滿肚子心事。


    遼王和沈家合作,他早就知曉,雖然舉止有些放浪,也不是什麽大事。


    他唯一關心的就是,臭屁兒子會不會借故溜回遼東?


    這家夥可是有前科的,想當年才十來歲,就在中都鳳陽出走,來了個聲東擊西之計,把鳳陽衛官兵和武定侯都耍得團團轉。


    他覺得,自己的兒子自己最清楚,看今天這一上朝的樣子,就是奔著掀桌子、搞事情來的。


    他覺得,自己並不是小氣的人,也不是舍不得那點銀子和民力,而是有點舍不得放這兒子走了。


    有他在朝裏,不僅能震懾宵小,也能在許多重大國是上給自己拿主意,就像處理西域事務和海防建設一樣。


    可是大臣們又像防賊一樣防著遼王,生怕遼王奪了太孫的儲君之位。偏偏這些人大多又都是太子生前的人,不能因為太子一走,自己就把這些人都收拾了吧?


    老朱越想越矛盾,越想越頭疼,最後隻能揀最重要的去安排,對錦衣衛指揮使蔣獻下了一道口諭:“密切關注遼王動向,不得讓他擅自出城。否則,小心你的腦袋搬家。”


    下午,老朱專門在乾清宮召集太子黨的代表也就是六部九卿,聽大家對遼王的評價,沒想到這六部九卿見沒了遼王在場,說得更為露骨。


    位於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詹徽首先說道:“陛下,遼王閱兵,前無古人。遼王武功,雄冠諸藩。文武百官、京城百姓、番邦使節都是讚不絕口。隻是前些時候朝廷封爵,十有九人係遼王舉薦,現在陛下又令遼王主持秋操,立威於國都,公知於全國軍民。遼王之威,隆於太孫儲君,恐於社稷無益。”


    朱同緊接著說道:“陛下既已立下太孫為儲君,現又如此寵信遼王。坊間難免有傳言,兩虎兩爭,必有一傷。當年唐高祖寵信秦王,加封天策上將,秦府家將布於朝堂,終有玄武門之變。遼王先後自封鎮北將軍、鎮西將軍,陛下不僅不告誡,反而大封遼王諸將,恐非社稷之福。”


    老朱皺了皺眉頭,把目光瞅向前幾日還在封爵一事上對遼王言聽計從的兵部尚書唐鐸。


    唐鐸連忙說道:“陛下,遼王天縱奇才,屢立戰功。陛下寵信遼王,於公於私,有理有據,倒不怕坊間傳言。隻是臣聽說,遼王也曾對太子說過,‘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遼王雖有輔佐太孫之公心,也怕朝中百官妄自揣度,市井坊間流言,不敢久居朝堂。陛下不如依了他吧,讓他回遼東。”


    老朱問道:“你們就這麽斷定,朕寵信遼王就會危及太孫,危及社稷?”


    刑部尚書錢唐答道:


    “也不盡然。前燕太原王慕容恪生於遼西義州,十五歲領兵,天下無敵,威望無雙,頗似當今遼王殿下。其兄前燕國主慕容儁欲以國位相傳,慕容恪堅辭不受,忠心輔佐幼主,被稱為狄夷之霍光,千古之遺愛。”


    “臣以為,慕容恪出身狄夷,尚有周公之風。遼王久鎮廣寧,與義州相鄰,耳濡目染,從無覬覦大位之心,倒有慕容恪之風,必定與太原王誌同道合。”


    錢唐雖然平時迂腐,也是江南鴻儒,一番引經據典下來,說得老朱點頭稱是,情緒稍微好了些。


    錢唐話音剛落,工部尚書任亨卻反駁道:“錢尚書此言差矣。寵信藩王,且不說漢晉諸王之亂,曆數前朝,王莽者眾,而周公者寡,大明如果要千秋萬世,可來不得半點心存僥幸。”


    聽著大臣們說著說著,又往分封藩王之患上扯。明明是親王禦邊,利國利民,怎麽會骨肉相殘呢?


    老朱頓時有股火要噌噌地往上冒,不得不趕緊一陣怒喝:


    “放肆!”


    “朕是晉武帝麽?遼王是亂臣賊子麽?”


    “那個竟敢妄言朕之分封太侈的腐儒葉伯臣要不是死了,朕非要他睜開他的狗眼看看,朕不是漢高祖、晉武帝。”


    “朕的兒子都是龍胎鳳種,不僅沒有自相殘殺,反而兄弟聯手北掃殘元,西滅哈密和察合台汗國,逼退帖木兒汗國。打虎還得親兄弟!”


    老朱對手下這幫人也是頭疼。


    這六部九卿都是太子生前留下的班底,對太孫自然忠心耿耿,防範遼王倒是情有可原,但借古諷今,挑撥骨肉決不能姑息。


    見眾人有了畏懼之色,他深呼一口氣,盡量壓住心中的怒火,鄭重說道:


    “遼王自幼由朕親自教導,加之多年曆練,又遇高人指點,獲得天大機緣,文武雙全,屢立戰功,和燕王都是我大明親王楷模。”


    “自今日起,凡妄議封藩尤其是遼王者,以離間皇親骨肉論處,朕決不輕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