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黃湜侃侃而談發展馬政一事,兵部尚書唐鐸眼前一亮,連忙插話道:“如此官民兩利,各得其所,確保西域兵馬錢糧也算無虞。隻是西域遠在萬裏之外,太仆寺卿難以及時核驗馬匹數量、優劣,難免為奸商所乘,以次充好,甚至虛報冒領。”
黃湜反問道:“敢問唐尚書,太仆寺歸兵部管理,往年到各群牧所均有核驗,是否查出以次充好,虛報冒領?”
兵部尚書唐鐸被問得膽戰心驚,太仆寺可是當今安慶公主的老公歐陽倫在掌管,誰敢查他的老底?
他隻好把含糊搪塞道:“說來慚愧,兵部曆年都有貪瀆之輩。臣失職,所以才有此一問。”
正聽得津津有味的老朱不耐煩了,說道:“諸位臣工先靜心聽子澄先生講解。莫要打岔。”
他現在也覺得黃湜講的很有道理,稱呼上開始直呼黃湜的字,而非名,敬重之意溢於言表。
黃湜繼續說道:
“核驗馬匹,一靠契約約束,二靠績效考核。”
“臣以為,馬政主要涉及朝廷衙門、邊軍都司衛所和出資人三方利害。朝廷隻須與出資人在契約中言明,每年交割戰馬之前,牧場一律不得對外開放,馬匹不得對外私售,待邊軍衛所擇優挑選後,太仆寺再現場核銷。”
“戰馬優劣事關邊軍士兵性命、將佐前途,邊軍都司衛所一般不會允許馬廠以次充好。太仆寺官員也不必因檢驗不出馬匹優劣大傷腦筋,出資人也不會因弄虛作假賄賂檢驗官員。”
“契約也須寫入績效考核指標,約定各出資人,必須以相當數量內地田地、房產、商號作抵押。如果遇到違約情形,及時以上述田產充公,朝廷也不會因此遭受損失。”
“戶部以太仆寺和邊軍共同核驗馬匹數量為據,批準下年鹽引,或增或減,以示獎懲,是為績效考核。”
聽到這裏,老朱不由擊掌道:
“這個主意好!漢唐以來,莫不以馬政為要。可惜,太仆寺諸卿、丞、牧監屍位素餐已久,貪瀆輩出,誤朕太甚、誤朕太久!”
“朕將取自蒙元的好幾個馬廠交給這幫人打理,原有十萬馬匹。二十多年過去了,這馬匹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剩下不到三萬匹。以至全國軍馬不到十萬之數,不及漢唐十分之一,甚至不及北宋一半!”
“大明每次北伐,都得到處購買馬匹,甚至連琉球國的馬匹都買來了。就這,還是不能與蒙古鐵騎爭鋒,不能畢其功於一役。這都是因太仆寺你們這幫蛀蟲。如果依往年績效,太仆寺及諸牧監不設也罷。刑部尚書何在?”
朝中百官心中一聽,估計老朱又要磨刀霍霍,刀口向內,斷腕去毒,不由個個嚇得直打哆嗦。
黃湜也心中暗暗叫苦,怪不得遼王不願意上朝言事。
原來但凡要革除積弊舊習,都是要得罪人的。倘若今日兵部太仆寺被血洗,估計自己以後也別想站在這朝堂之上了。
老朱殺的是太仆寺諸官,駁的是兵部和吏部的麵子,自己和遼王得罪的卻是這些官員的七大姑、八大姨,他們都站在這朝堂上,特別是這太仆寺卿歐陽倫可是娶了安慶公主的駙馬爺啊!
一念及此,黃湜不待刑部尚書錢唐出列,趕緊勸阻道:“陛下,今日廷議,隻議西域善後之事,臣還有話要說。”
暴怒的老朱一聽也是這麽回事,隻好壓住怒火,讓黃湜繼續說下去。
黃湜擦了擦汗,繼續說道:
“臣以上說的隻是兵馬,如要守住西域還要錢糧。此事遼王離開西域時也有安排。”
“郭驥留守的龜茲,富有鐵礦,隻需工部再派出些工匠,可解決當地駐軍打造屯墾農具和部分兵器之需。此外,遼王已派輪台侯徐德在河西和天山負責屯墾。陛下再派宋忠、宋有才二位指揮在河湟穀地和隴南屯墾,可為西域軍糧補充。”
“隻是帖木兒軍火器眾多,西域駐軍難以單獨與之相抗衡。遼王已將全部遼東大炮留在天山,並讓遼王府軍械工匠按時往西域輸送火銃和彈藥。”
“但是,天山遠離遼東萬裏,運輸太費,成本太高。遼王的意思是,可以每年利用遼海水師護送商船下南洋、西洋之機,每次搭載一到兩營遼東精銳,從海路威脅帖木兒汗國千裏海疆。再扶持藍帳汗國王子巴拉克即汗位,由其率領藍帳汗國從北麵牽製帖木兒,使其不得首尾兼顧,無暇窺視我大明,也不敢輕視我大明。”
“但是遼東從海路出擊帖木兒汗國,缺少精通天象的人才,這個需要朝廷支持……”
書呆子黃湜在朝堂上講得口沫橫飛、頭頭是道,左右同僚也大受啟發,深以為然。
這時突然一個聲音冒了出來:“從海路威脅帖木兒汗國,確實讓人防不勝防,手段類似倭寇犯我浙西。寇可往,我亦可往。但寇可為,我堂堂天朝上國不可為。大明剛剛與帖木兒締結和約,怎能做此出爾反爾之事!”
眾人循聲看去,是署理禮部事務的左侍郎朱同。
黃湜沒有作聲,高高在上的老朱卻忍不住了,抄了一個硯台就朝朱同砸了過去。
老朱真不愧是練過的,手起硯落,直中目標,登時把朱同砸得頭破血流,又把滿朝文武嚇得目瞪口呆。
大家不由腹誹起來,剛剛不是說好的言者無罪嗎?
不過也怪這個朱同,迂腐到罷了,剛才皇帝不是提醒了不要插話?
活該!
過了半晌,老朱又對黃湜吩咐道:“繼續。”
大明掌管天象的有兩個部門,一是個回回司天監,一個是漢人主導的司天監。但是會回司天監的水平更高一些。黃湜本來是想按遼王事先交待,把回回司天監給挖空的,但是經過這個小插曲,竟然把這麽重要的事情給忘了。
他努力定了定神,繼續說道:
“西域善後關鍵在於統一事權。西域遠在萬裏之外,目前隻有一萬兵力,又分遼東軍、河西軍,還有歸順回鶻、蒙古、突厥諸部,現由西寧侯宋晟以甘肅總兵官的身份臨時節製天山諸軍。”
“宋晟都督久鎮西涼,素有威名,目前尚可應付,可惜已經年老。待日後改派他人為將,恐怕難以同時調動遼東軍、河西軍以及蕃胡各部,協調軍糧、馬匹、器械各項事宜。”
“如果帖木兒軍大舉來犯,西域向朝廷報告不及,朝廷救援不及,統軍大將又無專斷事權,諸將掣肘,恐怕難以應對。”
“遼王以為,大明既然新開辟這數千裏疆土,應在天山南北要衝迪化新設立西域都司,統一掌管西域軍民及外交事務,方便便宜行事,機斷專行。”
“西域都司下轄龜茲、迪化二衛分鎮天山南北,另設哈密、吐魯番、庭州、巴裏城、姑墨、疏勒等羈縻衛,逢戰聽征。遼王護衛逐步撤回遼東休整,另將遼東蓋州、義州兩衛裁撤合並,挑選六千精銳前往天山南北接防,逐步充實西域邊防。”
“隻是如此以來,又恐有唐藩鎮割據之虞,臣鬥膽再設一藩王鎮守,成立天山中護衛,與西域都司互相牽製。鎮守兵將,三、五年一輪換,最好不過。”
黃湜一邊講解,一邊也學著遼王在西域地圖上指指點點,圖文並茂,倒是讓滿朝文武聽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停地點頭稱是。
經營西域前半篇文章遼王寫好了,後半篇也由遼王列好了提綱。大家還有什麽話說呢?
老朱也聽明白了,這個章程肯定又是遼王的主意,估計這家夥早就準備好了,一心想回遼東,故意不給自己。
他思索了一會,對黃湜說道:“遼王這幾日忙著籌劃這善後章程,勞累過度,今日沒有上朝。子澄先生,你回去轉告遼王,這個章程,朕很滿意。讓他安心休養,休養好了,就按章程所說,給朕推薦幾個落實章程的人選。”
黃湜一聽,暗暗為遼王叫苦。這是要繼續留住遼王的節奏啊。遼王一直擔心被老朱留在朝中輔政,結果越是怕什麽越是來什麽。
其實皇帝要遼王落實的人選名單,遼王也提前給他說了,但是看這情形,還是再拖一拖再說吧,不能把這名單立即報上去,顯得整個朝堂甚至皇帝都在遼王的算計之中。
這個遼王殿下啊,其智如妖,不僅算到了廷議之中會得罪人,也會跑題,皇帝會發火,甚至連自己人也算計,讓自己為他得罪朝中大臣背鍋。
不過要治理大明江山,還真得要遼王這樣的主。自己為了大明,為了遼王,就當一次炊事員行軍吧,專門替人背黑鍋的那種。
黃湜反問道:“敢問唐尚書,太仆寺歸兵部管理,往年到各群牧所均有核驗,是否查出以次充好,虛報冒領?”
兵部尚書唐鐸被問得膽戰心驚,太仆寺可是當今安慶公主的老公歐陽倫在掌管,誰敢查他的老底?
他隻好把含糊搪塞道:“說來慚愧,兵部曆年都有貪瀆之輩。臣失職,所以才有此一問。”
正聽得津津有味的老朱不耐煩了,說道:“諸位臣工先靜心聽子澄先生講解。莫要打岔。”
他現在也覺得黃湜講的很有道理,稱呼上開始直呼黃湜的字,而非名,敬重之意溢於言表。
黃湜繼續說道:
“核驗馬匹,一靠契約約束,二靠績效考核。”
“臣以為,馬政主要涉及朝廷衙門、邊軍都司衛所和出資人三方利害。朝廷隻須與出資人在契約中言明,每年交割戰馬之前,牧場一律不得對外開放,馬匹不得對外私售,待邊軍衛所擇優挑選後,太仆寺再現場核銷。”
“戰馬優劣事關邊軍士兵性命、將佐前途,邊軍都司衛所一般不會允許馬廠以次充好。太仆寺官員也不必因檢驗不出馬匹優劣大傷腦筋,出資人也不會因弄虛作假賄賂檢驗官員。”
“契約也須寫入績效考核指標,約定各出資人,必須以相當數量內地田地、房產、商號作抵押。如果遇到違約情形,及時以上述田產充公,朝廷也不會因此遭受損失。”
“戶部以太仆寺和邊軍共同核驗馬匹數量為據,批準下年鹽引,或增或減,以示獎懲,是為績效考核。”
聽到這裏,老朱不由擊掌道:
“這個主意好!漢唐以來,莫不以馬政為要。可惜,太仆寺諸卿、丞、牧監屍位素餐已久,貪瀆輩出,誤朕太甚、誤朕太久!”
“朕將取自蒙元的好幾個馬廠交給這幫人打理,原有十萬馬匹。二十多年過去了,這馬匹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剩下不到三萬匹。以至全國軍馬不到十萬之數,不及漢唐十分之一,甚至不及北宋一半!”
“大明每次北伐,都得到處購買馬匹,甚至連琉球國的馬匹都買來了。就這,還是不能與蒙古鐵騎爭鋒,不能畢其功於一役。這都是因太仆寺你們這幫蛀蟲。如果依往年績效,太仆寺及諸牧監不設也罷。刑部尚書何在?”
朝中百官心中一聽,估計老朱又要磨刀霍霍,刀口向內,斷腕去毒,不由個個嚇得直打哆嗦。
黃湜也心中暗暗叫苦,怪不得遼王不願意上朝言事。
原來但凡要革除積弊舊習,都是要得罪人的。倘若今日兵部太仆寺被血洗,估計自己以後也別想站在這朝堂之上了。
老朱殺的是太仆寺諸官,駁的是兵部和吏部的麵子,自己和遼王得罪的卻是這些官員的七大姑、八大姨,他們都站在這朝堂上,特別是這太仆寺卿歐陽倫可是娶了安慶公主的駙馬爺啊!
一念及此,黃湜不待刑部尚書錢唐出列,趕緊勸阻道:“陛下,今日廷議,隻議西域善後之事,臣還有話要說。”
暴怒的老朱一聽也是這麽回事,隻好壓住怒火,讓黃湜繼續說下去。
黃湜擦了擦汗,繼續說道:
“臣以上說的隻是兵馬,如要守住西域還要錢糧。此事遼王離開西域時也有安排。”
“郭驥留守的龜茲,富有鐵礦,隻需工部再派出些工匠,可解決當地駐軍打造屯墾農具和部分兵器之需。此外,遼王已派輪台侯徐德在河西和天山負責屯墾。陛下再派宋忠、宋有才二位指揮在河湟穀地和隴南屯墾,可為西域軍糧補充。”
“隻是帖木兒軍火器眾多,西域駐軍難以單獨與之相抗衡。遼王已將全部遼東大炮留在天山,並讓遼王府軍械工匠按時往西域輸送火銃和彈藥。”
“但是,天山遠離遼東萬裏,運輸太費,成本太高。遼王的意思是,可以每年利用遼海水師護送商船下南洋、西洋之機,每次搭載一到兩營遼東精銳,從海路威脅帖木兒汗國千裏海疆。再扶持藍帳汗國王子巴拉克即汗位,由其率領藍帳汗國從北麵牽製帖木兒,使其不得首尾兼顧,無暇窺視我大明,也不敢輕視我大明。”
“但是遼東從海路出擊帖木兒汗國,缺少精通天象的人才,這個需要朝廷支持……”
書呆子黃湜在朝堂上講得口沫橫飛、頭頭是道,左右同僚也大受啟發,深以為然。
這時突然一個聲音冒了出來:“從海路威脅帖木兒汗國,確實讓人防不勝防,手段類似倭寇犯我浙西。寇可往,我亦可往。但寇可為,我堂堂天朝上國不可為。大明剛剛與帖木兒締結和約,怎能做此出爾反爾之事!”
眾人循聲看去,是署理禮部事務的左侍郎朱同。
黃湜沒有作聲,高高在上的老朱卻忍不住了,抄了一個硯台就朝朱同砸了過去。
老朱真不愧是練過的,手起硯落,直中目標,登時把朱同砸得頭破血流,又把滿朝文武嚇得目瞪口呆。
大家不由腹誹起來,剛剛不是說好的言者無罪嗎?
不過也怪這個朱同,迂腐到罷了,剛才皇帝不是提醒了不要插話?
活該!
過了半晌,老朱又對黃湜吩咐道:“繼續。”
大明掌管天象的有兩個部門,一是個回回司天監,一個是漢人主導的司天監。但是會回司天監的水平更高一些。黃湜本來是想按遼王事先交待,把回回司天監給挖空的,但是經過這個小插曲,竟然把這麽重要的事情給忘了。
他努力定了定神,繼續說道:
“西域善後關鍵在於統一事權。西域遠在萬裏之外,目前隻有一萬兵力,又分遼東軍、河西軍,還有歸順回鶻、蒙古、突厥諸部,現由西寧侯宋晟以甘肅總兵官的身份臨時節製天山諸軍。”
“宋晟都督久鎮西涼,素有威名,目前尚可應付,可惜已經年老。待日後改派他人為將,恐怕難以同時調動遼東軍、河西軍以及蕃胡各部,協調軍糧、馬匹、器械各項事宜。”
“如果帖木兒軍大舉來犯,西域向朝廷報告不及,朝廷救援不及,統軍大將又無專斷事權,諸將掣肘,恐怕難以應對。”
“遼王以為,大明既然新開辟這數千裏疆土,應在天山南北要衝迪化新設立西域都司,統一掌管西域軍民及外交事務,方便便宜行事,機斷專行。”
“西域都司下轄龜茲、迪化二衛分鎮天山南北,另設哈密、吐魯番、庭州、巴裏城、姑墨、疏勒等羈縻衛,逢戰聽征。遼王護衛逐步撤回遼東休整,另將遼東蓋州、義州兩衛裁撤合並,挑選六千精銳前往天山南北接防,逐步充實西域邊防。”
“隻是如此以來,又恐有唐藩鎮割據之虞,臣鬥膽再設一藩王鎮守,成立天山中護衛,與西域都司互相牽製。鎮守兵將,三、五年一輪換,最好不過。”
黃湜一邊講解,一邊也學著遼王在西域地圖上指指點點,圖文並茂,倒是讓滿朝文武聽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停地點頭稱是。
經營西域前半篇文章遼王寫好了,後半篇也由遼王列好了提綱。大家還有什麽話說呢?
老朱也聽明白了,這個章程肯定又是遼王的主意,估計這家夥早就準備好了,一心想回遼東,故意不給自己。
他思索了一會,對黃湜說道:“遼王這幾日忙著籌劃這善後章程,勞累過度,今日沒有上朝。子澄先生,你回去轉告遼王,這個章程,朕很滿意。讓他安心休養,休養好了,就按章程所說,給朕推薦幾個落實章程的人選。”
黃湜一聽,暗暗為遼王叫苦。這是要繼續留住遼王的節奏啊。遼王一直擔心被老朱留在朝中輔政,結果越是怕什麽越是來什麽。
其實皇帝要遼王落實的人選名單,遼王也提前給他說了,但是看這情形,還是再拖一拖再說吧,不能把這名單立即報上去,顯得整個朝堂甚至皇帝都在遼王的算計之中。
這個遼王殿下啊,其智如妖,不僅算到了廷議之中會得罪人,也會跑題,皇帝會發火,甚至連自己人也算計,讓自己為他得罪朝中大臣背鍋。
不過要治理大明江山,還真得要遼王這樣的主。自己為了大明,為了遼王,就當一次炊事員行軍吧,專門替人背黑鍋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