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王這兩天眼皮子直跳,總覺得老朱正憋著一肚子壞水,準備對他放什麽大招。
但是,他現在也沒有辦法,一切還是以賺錢為中心,賺錢才是硬道理。之國好幾年了,遼東賬麵上的收入還是個負數,之國的原始資金早就花光了,好多投資還沒見到影兒。
到了九月十二日,老朱果然派人到遼王府駐京辦,提前通知遼王以及黃湜,明日朝會,廷議西域善後章程。
遼王心道:“該來的還是來了。”
他隻好拿出先前準備好的章程,指導黃湜又修改完善一番,讓他明日當朝提出就行了,自己則躲在幕後指揮。
此時的遼王又像極了一隻洞悉朝堂鬥爭的千年老妖。
九月十三日大朝一開始,老朱就開門見山地說道:“遼王,最近諸番使節接連進京,西域情勢你早已了然於胸。這西域是戰是和,是棄是守,你還是要拿個章程。”
然而,大殿裏半天沒有聽到遼王應旨的回音。
明初大臣們上朝的奉天殿也叫金鑾殿,比後來永樂遷都到北京的大得多,有中學操場那麽大,可以容納一兩千人在裏麵做廣播體操。
不過大殿之中也有許多柱子撐著,防止樓塌了,剛好給許多不好好上朝的混子們當成了打瞌睡的藏身之所。
老朱和朝臣們最初以為遼王也躲在某個柱子後麵打瞌睡,於是四處張望,把那些柱子都掃視了一遍,這才發現遼王竟然不假曠朝了。
老朱暗自惱火,又不好公開發作,還得裝出很自然的樣子,給自己找台階,往下爬。
隻聽他說道:“朕年紀大了,突然忘了,遼王這幾日接見番邦使節累了,昨日已經向朕告了假。黃湜,你跟著遼王多年,熟知遼王方略。如果朕說要放棄西域,你遼王府可有怨言?”
黃湜連忙答道:“回陛下,臣聽說前些時候廷議,朝中大臣的意見是棄。其實遼王讓西寧侯率一萬人馬駐守在天山至今,就是一種態度。遼王本意和諸位大臣並不矛盾,大家都是要穩中求進。以大明目前的國力,不宜四麵出擊,到處樹敵,不急於立即收複全部西域。”
見黃湜也和起了稀泥,老朱不由緊皺眉頭,說道:“不四麵出擊,不是不出擊。不急於收複西域,不是不收複西域。黃湜,此次讓你負責陝甘屯田,既是遼王舉薦,也朕的旨意。你也要敢於為朝廷分憂才是。”
老朱雖說是泥腿子出身,言談之間竟然也充滿了辯證思維,講得頭頭是道。
黃湜見老朱表了態,才慢慢整理思路說道:“前些時候,湘王曾請教遼王說,湖廣有些富家子弟遊手好閑,賭博鬥雞,輸了就賣光家產,不知道如何處置。遼王當時就說,此等敗家子,純屬崽賣爺田心不疼,應當扒光褲子,廷杖遊街。”
說完,他手中竟然還拿著一根小木棍作揮舞狀,張牙舞爪。
百官一看,不由菊花一緊,這個黃湜也跟著遼王學壞了,動不動就要打屁股,還要遊街。
老朱揮了揮手,讓黃湜趕緊說正事,不要賣關子。
黃湜不以為意,回答道:
“臣也是由湘王所遇之事,想到此次收複半部西域之不易。”
“此次經營西域,朝廷雖未下達國詔戰書,也是陛下坐鎮京師運籌謀劃,太子生前親臨西北調度,秦、晉、燕、肅、遼五大塞王護衛和京軍精銳浴血奮戰,經年所得。”
“創業艱難百戰多,每一寸大明疆土,都是大明將士鮮血換來的,來之不易。所以臣也以為,輕言棄西域者,如同敗家子,當廷杖遊街。”
黃湜說著說著,開始給老朱戴起了高帽子。
老朱心裏十分受用,還是大氣地笑道:“今日廷議,但說無妨,言者無罪。無論是言棄言守,朕均不追究。你也不要危言聳聽。”
黃湜又說道:“遼王曾教導學生,苟利國家生死以,豈以福禍避趨之。西域善後,功在千秋,利及子孫。即使陛下治罪,諸位大臣責怪,臣也要壯膽直言。”
老朱麵露喜色,知道這黃湜肯定是有了遼王的授意,就說道:“不要囉嗦,朕就知道你有方略,趕快給朕細細說來。”
這時,一些大臣開始對自稱為遼王學生的黃湜投以鄙夷的眼神來。
黃湜卻受之坦然,視若無睹,就在大殿之上大膽講解起來:
“臣以為,經營西域,是戰是和,無非兵、馬、錢、糧四件事情。是棄是守,也是兵、馬、錢、糧四件事情。以當今大明國力,經營西域,宜在守成。”
“遼王離開西域時,已留下一萬精兵,又和回鶻、蒙古諸部商議,戰時可募二至三萬番兵,攻伐不足,守成有餘,足以應對帖木兒十萬來犯之敵。”
“遼王又在離開天山時,讓西寧侯將所俘獲帖木兒戰馬五千餘匹,送往河西山丹放養。龜茲的郭驥、西海的宋瑛,迪化的宋晟諸部尚有戰馬八千。如果定下留守之計後,也可暫時挑選其中三千匹送往天山各地放養繁殖。”
“所以,臣認為,駐守西域,兵馬一事不足為慮。”
戶部侍郎傅友文禁不住插話:
“這放養馬匹也要人,也要錢糧草料。大明開國以來,鼓勵百姓放牧,在廬州等地設立馬廠,凡為朝廷繁育一馬可免五十畝田賦。”
“目前,五戶百姓尚且難養一馬,三年賠兩駒比比皆是,廬州馬廠已經名存實亡。”
“現在又要在域外萬裏放牧,動輒萬計,一旦遇到幹旱、雪災、狼群甚至是瘟疫、戰亂等變故,難免會雞飛蛋打。”
“到時候,誰負得起這個責任?”
黃湜答道:
“傅侍郎所慮極是。大明禦邊,首在馬政,馬政之行首在用人。蒙古人天生擅長養馬,一人養馬勝過十個漢人,正如漢人種田,一個人勝過十個蒙古人。”
“太仆寺主掌馬政,上至卿丞,下至吏役,多為漢人,長居內地,不懂馬政,故事倍而功半。廬州等地馬廠養馬之人多為內地漢民,也不懂養馬,不懂育馬,更不懂醫馬、馴馬,倒賠在所難免。”
“如今大明天威布於塞外,願為陛下執鞭放牧者不在少數。比如遼東之火真、薛台,西域之安克帖木兒、仆固雄。朝廷如果能不分畛域、族群,量才使用,馬政當然會事半而功倍。”
這時有不少大將開始頷首稱是,黃湜所舉的例子還是十分恰當的,但是為什麽以前怎麽沒有人注意到呢?
黃湜又攤開早已準備好的西域地圖,揮舞起手中的小棍棍,學起遼王當初講解海軍章程的範兒,圖文並茂地繼續說道:
“馬政二在保障。朝廷隻需派出大員,於河西山丹、天山巴裏、青海西寧等草原勘定四界,另駐兵一百,以防盜匪。”
“遼王和楚、蜀二王,江南沈家,山西晉商,還有直隸徽商均願效力朝廷,出資提供獸醫、馬僮、仆役,建設馬廄、房屋、柵欄,購買草料、工具、雜物,承擔治病、繁育、照料之責,不需費朝廷一銀一糧。”
“隻是朝廷須與出資人立約為據,無論王府或商人,必須如約提供相應馬匹,朝廷同時批以鹽引,同時允許商人享受牧羊、經營鹽茶、布匹、絲綢之利……”
但是,他現在也沒有辦法,一切還是以賺錢為中心,賺錢才是硬道理。之國好幾年了,遼東賬麵上的收入還是個負數,之國的原始資金早就花光了,好多投資還沒見到影兒。
到了九月十二日,老朱果然派人到遼王府駐京辦,提前通知遼王以及黃湜,明日朝會,廷議西域善後章程。
遼王心道:“該來的還是來了。”
他隻好拿出先前準備好的章程,指導黃湜又修改完善一番,讓他明日當朝提出就行了,自己則躲在幕後指揮。
此時的遼王又像極了一隻洞悉朝堂鬥爭的千年老妖。
九月十三日大朝一開始,老朱就開門見山地說道:“遼王,最近諸番使節接連進京,西域情勢你早已了然於胸。這西域是戰是和,是棄是守,你還是要拿個章程。”
然而,大殿裏半天沒有聽到遼王應旨的回音。
明初大臣們上朝的奉天殿也叫金鑾殿,比後來永樂遷都到北京的大得多,有中學操場那麽大,可以容納一兩千人在裏麵做廣播體操。
不過大殿之中也有許多柱子撐著,防止樓塌了,剛好給許多不好好上朝的混子們當成了打瞌睡的藏身之所。
老朱和朝臣們最初以為遼王也躲在某個柱子後麵打瞌睡,於是四處張望,把那些柱子都掃視了一遍,這才發現遼王竟然不假曠朝了。
老朱暗自惱火,又不好公開發作,還得裝出很自然的樣子,給自己找台階,往下爬。
隻聽他說道:“朕年紀大了,突然忘了,遼王這幾日接見番邦使節累了,昨日已經向朕告了假。黃湜,你跟著遼王多年,熟知遼王方略。如果朕說要放棄西域,你遼王府可有怨言?”
黃湜連忙答道:“回陛下,臣聽說前些時候廷議,朝中大臣的意見是棄。其實遼王讓西寧侯率一萬人馬駐守在天山至今,就是一種態度。遼王本意和諸位大臣並不矛盾,大家都是要穩中求進。以大明目前的國力,不宜四麵出擊,到處樹敵,不急於立即收複全部西域。”
見黃湜也和起了稀泥,老朱不由緊皺眉頭,說道:“不四麵出擊,不是不出擊。不急於收複西域,不是不收複西域。黃湜,此次讓你負責陝甘屯田,既是遼王舉薦,也朕的旨意。你也要敢於為朝廷分憂才是。”
老朱雖說是泥腿子出身,言談之間竟然也充滿了辯證思維,講得頭頭是道。
黃湜見老朱表了態,才慢慢整理思路說道:“前些時候,湘王曾請教遼王說,湖廣有些富家子弟遊手好閑,賭博鬥雞,輸了就賣光家產,不知道如何處置。遼王當時就說,此等敗家子,純屬崽賣爺田心不疼,應當扒光褲子,廷杖遊街。”
說完,他手中竟然還拿著一根小木棍作揮舞狀,張牙舞爪。
百官一看,不由菊花一緊,這個黃湜也跟著遼王學壞了,動不動就要打屁股,還要遊街。
老朱揮了揮手,讓黃湜趕緊說正事,不要賣關子。
黃湜不以為意,回答道:
“臣也是由湘王所遇之事,想到此次收複半部西域之不易。”
“此次經營西域,朝廷雖未下達國詔戰書,也是陛下坐鎮京師運籌謀劃,太子生前親臨西北調度,秦、晉、燕、肅、遼五大塞王護衛和京軍精銳浴血奮戰,經年所得。”
“創業艱難百戰多,每一寸大明疆土,都是大明將士鮮血換來的,來之不易。所以臣也以為,輕言棄西域者,如同敗家子,當廷杖遊街。”
黃湜說著說著,開始給老朱戴起了高帽子。
老朱心裏十分受用,還是大氣地笑道:“今日廷議,但說無妨,言者無罪。無論是言棄言守,朕均不追究。你也不要危言聳聽。”
黃湜又說道:“遼王曾教導學生,苟利國家生死以,豈以福禍避趨之。西域善後,功在千秋,利及子孫。即使陛下治罪,諸位大臣責怪,臣也要壯膽直言。”
老朱麵露喜色,知道這黃湜肯定是有了遼王的授意,就說道:“不要囉嗦,朕就知道你有方略,趕快給朕細細說來。”
這時,一些大臣開始對自稱為遼王學生的黃湜投以鄙夷的眼神來。
黃湜卻受之坦然,視若無睹,就在大殿之上大膽講解起來:
“臣以為,經營西域,是戰是和,無非兵、馬、錢、糧四件事情。是棄是守,也是兵、馬、錢、糧四件事情。以當今大明國力,經營西域,宜在守成。”
“遼王離開西域時,已留下一萬精兵,又和回鶻、蒙古諸部商議,戰時可募二至三萬番兵,攻伐不足,守成有餘,足以應對帖木兒十萬來犯之敵。”
“遼王又在離開天山時,讓西寧侯將所俘獲帖木兒戰馬五千餘匹,送往河西山丹放養。龜茲的郭驥、西海的宋瑛,迪化的宋晟諸部尚有戰馬八千。如果定下留守之計後,也可暫時挑選其中三千匹送往天山各地放養繁殖。”
“所以,臣認為,駐守西域,兵馬一事不足為慮。”
戶部侍郎傅友文禁不住插話:
“這放養馬匹也要人,也要錢糧草料。大明開國以來,鼓勵百姓放牧,在廬州等地設立馬廠,凡為朝廷繁育一馬可免五十畝田賦。”
“目前,五戶百姓尚且難養一馬,三年賠兩駒比比皆是,廬州馬廠已經名存實亡。”
“現在又要在域外萬裏放牧,動輒萬計,一旦遇到幹旱、雪災、狼群甚至是瘟疫、戰亂等變故,難免會雞飛蛋打。”
“到時候,誰負得起這個責任?”
黃湜答道:
“傅侍郎所慮極是。大明禦邊,首在馬政,馬政之行首在用人。蒙古人天生擅長養馬,一人養馬勝過十個漢人,正如漢人種田,一個人勝過十個蒙古人。”
“太仆寺主掌馬政,上至卿丞,下至吏役,多為漢人,長居內地,不懂馬政,故事倍而功半。廬州等地馬廠養馬之人多為內地漢民,也不懂養馬,不懂育馬,更不懂醫馬、馴馬,倒賠在所難免。”
“如今大明天威布於塞外,願為陛下執鞭放牧者不在少數。比如遼東之火真、薛台,西域之安克帖木兒、仆固雄。朝廷如果能不分畛域、族群,量才使用,馬政當然會事半而功倍。”
這時有不少大將開始頷首稱是,黃湜所舉的例子還是十分恰當的,但是為什麽以前怎麽沒有人注意到呢?
黃湜又攤開早已準備好的西域地圖,揮舞起手中的小棍棍,學起遼王當初講解海軍章程的範兒,圖文並茂地繼續說道:
“馬政二在保障。朝廷隻需派出大員,於河西山丹、天山巴裏、青海西寧等草原勘定四界,另駐兵一百,以防盜匪。”
“遼王和楚、蜀二王,江南沈家,山西晉商,還有直隸徽商均願效力朝廷,出資提供獸醫、馬僮、仆役,建設馬廄、房屋、柵欄,購買草料、工具、雜物,承擔治病、繁育、照料之責,不需費朝廷一銀一糧。”
“隻是朝廷須與出資人立約為據,無論王府或商人,必須如約提供相應馬匹,朝廷同時批以鹽引,同時允許商人享受牧羊、經營鹽茶、布匹、絲綢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