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王主持的軍事會議也是開了好久。


    諸將吵吵嚷嚷半天,最後還是遼王一錘定音,宣布了一個讓諸將又大吃一驚的龐大行動方案:征倭和征帖木兒汗國並舉!


    對於帖木兒的圖謀,遼王並不感到意外。


    曆史上的帖木兒真是對大明圖謀已久,所圖甚遠,在其病死之前,他的大軍實際上已經翻越天山,兵鋒直指哈密。


    大明竟然渾然不覺!如果不是帖木兒病死東征途中,當時正在爆發內戰的華夏恐怕又將麵臨一場劫難。


    所以他非常讚成張石的意見,帖木兒汗國必須要予以適時打壓,絕對不能讓他進一步坐大做強!


    至於征倭,遼王並不是因為把後世的厭倭情緒帶到了大明,也不是因為在南下途中受到倭寇襲擾,馬上就睚眥必報,感情用事,而是著眼於方便今後從海路經營三江流域。


    後世的教訓極其深刻,自從張少帥在中東路之戰中吃了敗仗後,吉、黑兩省便成了內陸省,發展一直受到沒有出海口的限製,如同被老毛子掐住了蛋蛋,動彈不得。老毛子被西方群毆,過不下去了,把搶我們的海參崴港口又借給我們用,好多人好像撿了個天大的便宜,還彈冠相慶。


    所以,他決定派出一支偏師順手協助朝鮮對倭寇進行有限懲罰,不以占領國土為目的,但是可以有效威懾倭寇,掩護從海路經營遼北。


    當然,等到遼東實力再翻一番,他又騰出手來後,也不介意對倭寇來個犁庭掃穴,他們真的是人類文明一大禍害,世界和平之毒瘤……


    這是遼王的決策考量。


    遼王的戰略決策明顯是從後世穿越開掛的技能,但是又不能對大家明說。


    他還得耐心對大家解釋道:


    “倭寇實在可惡,但就是一個潑皮無賴,構不成對大明的威脅,犯不著對倭寇興師動眾。”


    “而且,海軍剛剛成立,兵力很有限,我們這次隻以有限兵力對倭國進行打擊,對倭國進行戰略威懾,免得海軍主力南下之後,偷襲大明東南沿海。”


    “待征倭得手後,征倭兵力迅速南下,接替主力經營南洋,並不影響北海艦隊主力遠征西洋。”


    “我計劃,兩天後,徐司馬帶領部分浙江水師官兵,組成護航艦隊,率領新接收的“杭州號”等三艘戰艦,南下應天,護送南洋諸國使節歸國,爾後迅速返回江浙沿海,並占領澎湖列島,恢複澎湖巡檢司,防範倭寇,並視情進占澎湖列島對麵的台灣島。”


    “三天後,劉江率領由“長春號”等四艘戰艦和“呼倫湖號”、“貝爾湖號”補給艦組成的東征艦隊,搭載一營步兵,配合朝鮮水師征倭,攻占馬島。”


    “東征艦隊配合朝鮮水師征倭得手後,再一分為二。其中,徐勇率領一艘戰艦和“呼倫湖號”補給艦返回朝鮮巨濟島,拉上被朝鮮水師解救的五百國內百姓北上海參崴,搶在港口封凍之前,給堅守雙城衛的兄弟們再運送一批人員和過冬物資。”


    “劉江帶領其餘艦隻沿倭國海岸線南下,遇到港口碼頭和倭船就攻擊,搗毀倭寇進犯大明的軍事基礎,然後直下南洋與北海艦隊主力會合,擇港駐守,保護明軍在南洋的補給基地和貿易線。”


    “十天後,張石和柳升帶領由“廣寧號”、“沈陽號”等十艘大中型主力戰艦、兩艘馬船、四艘補給船組成遠征艦隊,搭栽四營人馬,迅速南下南洋,協助南洋諸國剿滅南洋海盜,調停諸國糾紛。”


    “遠征艦隊到達南洋後,不得允許任何一國獨大,也不過分插手各國內政。”


    “你們的主要目的是,視情在周邊海島建立明軍補給基地和船廠,待劉江所屬人馬到達南洋接防後,再經獅子國直趨波斯灣,懲罰帖木兒汗國勾結木拉夷刺殺大明親王,竊取大明機密。”


    “你們還有一個任務,順便掩護沈家經營南洋和西洋……”


    大家一聽,眼前好像又出現當年遼王之國之初出兵遼東半島時“全都要”的霸氣來,無不歡欣鼓舞。


    唯一讓人嫉妒的是,張石參謀長毫無懸念地出任了這次遠征帖木兒汗國的主帥。


    但是,誰讓他一直是遼王的心腹呢?


    洪武二十七年九月二十日,張石如願以償帶領北海艦隊主力浩浩蕩蕩南下。


    其中包括“沈陽號”和“廣寧號”兩艘大型戰艦,“錦州號”、“遼陽號”等八艘中型軍艦,“鏡泊湖號”、“興凱湖號”兩艘馬船,“天池號”等四艘補給艦,還有一批小型戰艦。


    軍艦上都懸掛著海軍旗,隻是在遼東軍旗圖案略作改動,將日月中間的雙刀換成了了兩朵白色浪花。


    由兩營步兵和兩營騎兵的海軍陸戰隊隨艦南下,軍旗上麵繡著以五星紅旗為背景的海豹。真正的陸軍隻有一個車兵營隨征。


    柳升毫無懸念地作為張石的副手,協助這次遠征,負責指揮海上作戰。


    養豐、劉江等幾位優秀海軍將領盡數南下,馬三寶、王景宏、楊信等一批太監也作為海軍中堅力量南下,近三百多名包括作戰、情報、導航參謀,軍醫、獸醫和造船工匠等隨行保障,一批燃燒彈、地雷、手榴彈、艦炮等新式武器投入實戰。


    白忠雖然沒能參加遠征,但是他的兒子白成率領的回回騎兵營搭上遠征軍的末班車。


    馬雲的兒子馬歡和葉望的孫子葉猛也踏上遠去的戰艦。


    考慮到沿途宗教習慣,原先明軍在征戰西域時招募的幾個優秀回回營、連長也被遼王派到遠征大軍。


    遼王還答應張石,等旅順船廠在建的“洪武號”巨型戰艦完工後,再派一個迫擊炮營隨船南下,加入遠征軍序列……


    有了大明海軍的保駕護航,沈家這次也派出了十餘艘排水量在一千噸到一千三百噸的大型商船組成的船隊隨北海艦隊主力南下貿易,同時擔負部分隨軍保障任務,其中有兩艘是迅疾如風的飛剪式帆船。


    行前,遼王照例交待張石一番:


    “遠征軍作戰目的是打通和一個叫霍爾木茲酋長國的聯係,以該國為根據地,相機攻擊帖木兒汗國腹地,旨在破壞帖木兒汗國經濟基礎,摧毀其稱霸潛力,而非徹底消滅該國。”


    “因為幾個體量適中的汗國在中亞相互製衡,才最符合大明的長遠利益。”


    “同時,遠征艦隊可以視情在南洋和西洋建立一係列後勤補給和貿易中轉基地外,但不得以占領他國領土為目的。”


    “至於南洋諸國,不可不管,也不可全管,對當地政權,要聽其言、觀其行,盡量扶植對大明忠誠的勢力。”


    按照遼王的要求,還沒渡完蜜月的沈莊又被抓了公差,受命和沈二公子沈至、郭鑒、藍斌等人帶領一支龐大的商隊,在南洋建立一個世界香料貿易中心,還要和獅子國建立長期貿易關係,以便往來船隻休整,購買稀缺的烏茲鋼。


    如果可能的話,商隊還要隨遠征軍在波斯灣一個叫米斯卡的地方再建立一個香料貿易中心,控製波斯灣的香料貿易……


    大家一聽,咱這遼王殿下才是所慮極遠,所圖極大,他不僅要經營南洋,還要經營西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