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八年元宵節過後,繁華落幕,遼王還想出門。


    可是眼見葫蘆娃要一個接一個呱呱落地,寧貴妃說什麽也不讓兒子出遠門了。


    因為寧貴妃的反對,這一年他幾乎都宅在沈陽城裏,不得不把許多心思放在娃娃身上。


    遼王帶娃,事必躬親,不要太監,甚至不要宮女,整天忙得不亦樂乎。


    三個葫蘆娃陸續落地後,也沒讓找乳母,遼王的意思還是誰的孩子誰喂養,一直要喂到三歲,喂到兒子不想吃為止。


    三個老婆以為遼王是疼愛孩子,誰想到這遼王的另一個小陰謀,利用漫長的哺乳期,防止三人繼續懷孕!


    但是,帶孩子時間一長,遼王自己也有點吃不消。以前隻覺得犁地累,現在才發現伺候莊稼更累。


    他隻好有什麽事就使喚老娘這個,使喚老娘那個,把寧貴妃這個年輕的奶奶累個半死。


    遼王覺得,他自己現在才十八歲,也才勉強成年哩,有寧貴妃在的時候,他也想撒撒嬌,偷偷懶……


    寧貴妃這時真化身為鄰家任勞任怨的老奶奶,整天忙個不停。小魯王和小含山也長大了,學會幫著搭把手,不是蛤蟆銜癩蜍,就是癩蜍銜蛤蟆,多少能幫著能照應一下三個小家夥。


    遇到一些大事,遼王有時候還是忍不住要管,想到各個項目現場轉一轉。


    已經接管遼王府軍務的朱大能就勸他說:“王爺,現在各個項目都有合格的經理了,你何必還要像項目經理一樣到處跑哩!”


    遼王一想,也是這麽個事,這幾年抓農墾、抓建軍、抓軍工、抓打仗、抓基建……都是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親自抓,他這個當老總的確實很辛苦,現在是該適當歇一歇了。


    你看,以前由於財力緊張,遼王府行宮的綠化一直沒有弄,裝修也很寒磣。從去年開始,遼王府日子好過了些,不用他小老人家發話,張信這家夥都開始主動作為,大有作為,在院子裏整些花花草草。別墅也開始進行逐棟逐棟地精裝修,連地板都是從南洋拉回來的真正柚木,好一個奢華了得。


    寧貴妃剛住進行宮時,隻是隨口說了一下:“這院子裏要是有荷花就好了。”


    張信馬上心領神會,讓人在行宮周圍設計了一處叫作荷塘月色的池塘園景,還專門派人從山東、北平甚至江南,采集了多批蓮子和藕種,第二年夏天就讓寧貴妃看到了江南荷田田,甚至還有一處供遼王垂釣的釣魚台。


    但是什麽事兒都不管,遼王有時也不大習慣。


    新年伊始,他就給自己設了一個真正的秘書處,由解縉推薦的一個前來曆練的禮部主事夏吉為秘書長,又從近幾年內地投奔遼東的落第秀才中招了幾個真正能幹事的秘書,專門協調和各都司、各辦事處之間的工作,傳達遼王最新指示,及時匯總項目進度。


    李嚴被他從駐沈辦調了回來,奉命成立了一個督察辦,專門跟蹤遼王王令落實情況。


    方孝孺奉命在沈陽城繼續擴充經曆司,一口氣增設了稅務經曆、商務經曆、工業經曆、軍火經曆、農墾經曆、水利經曆、交通經曆、衛生經曆、教育經曆、治安經曆等十來個衙門,相當於後世的政府各部門,具體指導遼東各行各業工作。


    這一係列動作下來,整個大遼東都高速流暢地運轉起來。哪怕是被易信剛剛納入大明的奴兒幹城,也是每月一報,有話長說,無話報個平安。


    大遼東雖大,同時開展的項目雖多,遼王總能及時掌握最新情況。


    這時,遼王感覺當老大的感覺還真是好!


    這才是有事秘書幹的日子。


    二月二龍抬頭,遼王還是召開了一個小範圍的經濟工作會議,把方孝孺、蹇義、鐵炫、鐵燿等幾個辦事處主任,還有負責遼陽的郭鎮,負責廣寧的韓木召了過來,提出新的小目標,布置新的工作任務。


    “各位,去年整個大遼東的人口雖然突破了三百萬人,遼東農業稅首次突破八十萬兩,商業稅也達到一百二十萬兩,加上雜七雜八的收入,整個財政收入達到三百萬兩,聽起來還不錯。”


    在這次會議上,遼王先是對上一年的成績輕描淡寫地肯定了一下。


    很快,他便話風一轉,說道:“但是,因為要支持新王之國、開挖運河、同時開發鬆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保障大寧都司軍糧,擴編軍隊,研發生產武器,組建海軍,準備遠征帖木兒帝國……這些收入還是入不敷出,隻夠軍費開支。”


    鐵炫馬上說道:“殿下,好多項目是遼東在替朝廷在出錢哩!我們應該上報戶部,找朝廷要回來。”


    遼王笑了笑道:“朝廷沒有忘記我們遼東,建設海軍的五十萬兩經費就是朝廷給的。有了這五十萬兩,遼東去年總算勉強保持了一年收支平衡。至於開迎春晚會和春節遊遊園活動,還有你們的俸?、獎金、津貼,確實是動用我自己在遼沈昌公司的分紅……”


    方孝孺馬上打斷了遼王的訴苦:“殿下所慮長遠,當前遼東雖然投入巨大,但每一分付出都是值得的。隻是當前投入全由遼王補貼,我們做臣子的也寢食難安。臣願意捐出半年俸?,與王爺共度艱難。”


    方孝孺現在也很會說話,學會了向遼王表忠心、拍馬屁。


    他來遼東一年多來,可是真真切切看到遼王親力親為,幹了不少實事,也都是些大事。


    他還聽張石、沈莊等人議論過,遼王這幾年建城修壩,建廠開河,拓荒屯田,都是固定資產投資,累計不下一千萬兩銀子,不出三年這些投入都會回來的,不出五年都會翻倍地收益。這是什麽概念?要超過大明內地全年的稅收嗎?


    而且,這些事都是應天朝堂上吵上半年也完成不了事情。


    如果讓朝廷落實這些事情,老朱不得再印他兩千萬錠寶鈔,官員們又得變相集體降薪,屁股硌出痔瘡來?


    方孝孺這一表態,其他項目經理家底本來就比方孝孺厚,也是紛紛表態,要捐出各自俸?,和遼王共克時艱。


    遼王淡淡一笑:“感謝各位體諒,不過本王有一觀點,隻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為了避免今年遼東出現財政赤字,我給大家訂了一個小目標,今年遼東的財政收入要達到五百萬兩以上!”


    大家一聽,不禁都嚇了一跳。這都快趕上內地十四省財政總收入的一半了,還是小目標?


    遼王繼續說道:


    “我還要強調一點,隻知道收農業稅的官員不是好官員,刮地皮的官府不是好官府。”


    “我要求你們,既要保障完成五百萬兩銀子的稅收任務,還要保證農業稅在財政收入中的比例不得超過四成。如果完不成,本王恐怕要讓你們顏麵掃地,打你們屁股!”


    方孝孺等幾個項目經理聽後大驚失色。


    這遼王有時候像春天裏的細雨,有時候又像秋天的狂風,性子轉換得太快,真是不好琢磨。


    遼王繼續淡定地說道:


    “你們不要擔心。稅收這個事情讓張信專門負責,起草一個《遼東稅收章程》。”


    “今後,遼東要靠征收商業稅過日子,也就是工商戶每年要交營業稅,貨物生產、交易要交增值稅,房產、車輛交易要交契稅,貨物進出口要交關稅。”


    “去年因為要經營南洋,內地貿易有所下降,今年要重新抓一抓。去年僅白酒一項,隻在遼東銷售,稅收就達到了二十萬兩,今年怎麽也要達到五十萬兩。”


    “所以稅收不是問題,你們幾個,配合執行就是了。這就是工業立遼、商業富遼。”


    會後,遼王讓夏吉秘書長拿出一個事先擬好的軍令狀,一字排開,讓各位項目經理簽字,把稅收任務層層分解下去。


    其中,沈陽、金州各一百二十萬兩,長春六十萬兩,錦州、廣寧、遼陽各四十萬兩……


    金州辦事處主任鐵燿一看自己那份軍令狀,綠眼快急成紅眼了,看樣子有點想哭。


    隻聽他說道:“殿下,金州起步太晚,人口跟不上沈陽,田產、工廠也沒有沈陽多,怎麽也讓金州和沈陽一樣繳納一百二十萬兩啊?”


    遼王鄙視地看了他一眼,說道:“虧你還是個有商賈基因的回回,你看哪個地方有你金州碼頭多、商船大?全遼東的大宗貨物都要經你金州進出口,每年何止一千萬兩!你要是沒有信心,我換其他人接替你。”


    海外貿易每年的利潤都在百分百以上,就是按百分之十收取關稅,那也是一個讓大家都能接受的龐大數字。


    經遼王這麽一提醒,鐵燿馬上說道:“臣保證完成任務。”


    遼王又說道:“臣個屁,你不過是個臨時工。給我幹好了,我找朝廷給你要一個正式的名分。”


    這一管雞血打下去,鐵燿馬上更加精神抖擻,豪情萬丈。


    是啊,鐵燿不過是跟著他哥哥鐵炫沾了遼王的光,撈了個好差使而已,到現在還不算個正式的體製內官員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