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經濟會議結束後,遼王開始在家裏一邊帶娃,一邊運籌帷幄,時不時的來一個動作,專門搞抓大放小的那種。


    為了進一步刺激遼東商品經濟的發展,廣開稅源,他開始大規模的招商引資,並對遼沈昌集團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以前隻授權給沈家或郭家經營的項目,也進一步向內地商人放開。即使剛剛進入遼東的浙江、福建、廣東、江西、山東、四川和湖廣商人也從中分得一些項目。


    一些小型工廠從遼沈昌集團或遼王府剝離出來,銷售權和生產權一起轉讓給有實力的商人。


    徽商有著經營文房四寶的豐富經驗,就直接承接了建造紙廠、印刷廠新項目的生產和銷售權。浙商也拿下了紡紗廠的生產和銷售權。。


    各地商人到遼東經商辦廠的積極性大為提高,遼王府因此回籠了上近兩百萬兩的現銀。


    遼王不需要再親自到京城帶貨,各地商人已經爭著把遼東商品銷往內地。


    特別是江西商人像回收站,什麽遼東產品都收,反正江西人,半天下,他們的貿易路子野得很。


    這流入遼東的銀子又是嘩嘩的。


    與此同時,遼王府又重點發展了一些有前景的項目。


    大遼東的深山老林裏,有數不盡的名貴中藥材,別說人參、鹿茸,光是用於大明士兵治療跌打損傷、止血化瘀的刺五加、月見草、紅景天,都有很大的需求量。


    對於中藥產業,遼王自然是和愛搗鼓中草藥的周王進行合作,進行藥材收購、加工、銷售的生意。


    周王這個奇葩,當王爺很業餘,行醫很專業,遼王甚至想把他挖到遼東來開藥廠。


    而且遼王還帶來了後世的中成藥概念,把好多中藥製成了在後世很普通的幹粉衝劑,源源不斷銷往內地和遼北的深山老林,換回來的不僅僅是真金白銀和貂皮,還有大家對遼東醫療水平的認可。


    一些富貴人家就是衝著遼東的醫院和中藥,才移民到遼東的。


    辣椒運到四川和湖廣一帶後,出人意料地大受歡迎,提前五百年催生了辣格調的川菜和湘菜係列,蜀王、楚王和湘王都主動派人到遼東,請求和遼王府合作。


    千穿萬穿,吃喝不穿, 幾位太平王爺都看出來了,這項利潤並不亞於胡椒剛剛傳到中原時。


    遼王自然也不會拒絕,光是辣椒一項收入,就能保證西遼河幾個據點的軍費開支,何樂而不為?


    讓人遺憾的是,目前的辣椒品種不是單一,而是唯一,盡是些比較辣人的小米辣,無論遼東還是直隸、江浙都還不習慣這個口味。


    如果想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還得再想想辦法,找到更多的辣椒品種。


    當然也有一些商人唯利是圖,販賣禁運物資,破壞了遼東的市場秩序,也給遼東帶來安全隱患。


    遼王把解大才子的哥哥解綸從運河一線調回來,讓他出任商務經曆,專門查處不法商戶。


    解綸在運河一線曆練時間比較久,知道朵顏衛兀良哈部膽敢造反,雖說與原沈陽侯罕東鼓惑有直接關係,也與前幾年幾家晉商向見利忘義,偷偷向朵顏部出售鐵器等禁運物資有一定關係。朵顏衛沒有鐵器製造武器,借給他十個膽子,也不敢造反。


    他於是二話不說,派人將這幾家晉商給抓了起來。


    遼王知道後,趕緊讓人給解綸傳話:“罰個十萬兩銀子就行了,小示懲戒。”


    還有一些商家偷偷收購隻能由沈家專營的遼東三寶,被沈家舉報。遼王也是讓解綸出麵,讓這幾家和沈家私下協商,賠錢了事,沒有深究。


    連續出了幾檔子這樣的事情後,解綸表示不解,找到遼王,義正辭嚴要求遼王支持他的工作,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遼王不得不專門給商務經曆司全體人員給開了個會:


    “你們平時不僅要看到賊吃肉,也要看到賊挨打。”


    “咱們以後還要和內地各個商家長期合作,執法時千萬要注意優化營商環境,注意手段和策略。”


    “你們要牢牢記住,罰款不是目的,抓人也不是目的,更不能吃拿卡要,千萬別把他們給都嚇跑了……”


    “誰要是把商家給嚇走了,本王就把他給趕走。”


    為了招商引資,遼王真是把他在後世那些看不慣的東西都用上了……


    他現在很清醒,自己一向依仗的沈家現在把主要力量都帶到南洋去了,如果再把這些商人給嚇跑了,誰幫自己賺錢?難道還要自己親自到秦淮河拋頭露麵,搞王爺帶貨嗎?


    他小遼王其實也是要臉麵的人好不好!


    開春時,遼王讓夏吉的秘書處下發了重點修好“兩路一橋一壩一河”的紅頭文件。


    連續幾年在長白山默默無聞的盛庸接到新的命令,將包括寬甸六城在內的長白山東南地區防務全部移交給白忠的安東衛。


    他現在有了新的任務,就是帶領建州衛官兵修路,打通從長白山經圖們江原渤海國故地中京顯德府和東京龍原府,再到海參崴港口的陸路聯係,沿途還要在長白山頂和原渤海國顯德府、龍原府故地設立幾個衛所,加快長白山東北地區的開發進度。


    火真負責升級從開原到長春的道路,吳高負責升級從長春到天鵝城的道路,先把老天爺修的泥巴路變成石子路,為今後升級成水泥路作準備。


    蒯貴負責修建開原城附近的清河大鐵橋。


    這樣從沈陽到天鵝城的時間將大大縮減,可以進一步加快鬆花江流域的開發進度。


    盡管遼王府還沒有真正實現財富自由,但是經過幾年的努力,遼王已經本能地感覺到,離財富自由不遠了,大不了把大家在遼王府的分紅推遲幾年,先把基礎設施建設搞上去。


    在嚐到修建大夥房水庫的甜頭後,各個項目經理更是體會到了遼王所說的“生產狠狠抓,人心樂開花”的具體含義,對這個紅頭文件非常支持。


    去年遼東幹了那麽多大工程,大家都覺得今年搞個“兩路一橋一壩一河”工程,也不是什麽難事。


    隻是走了會修大壩的張石,修建大壩的任務自然落到了蒯富身上。蒯貴去修橋,軍械生產隻好扔給了戚祥。反正戚祥一直在負責炮兵建設,對軍械生產最熟悉。


    解縉和營國公郭英繼續去挖運河。這兩個人,一文一武,也算是珠聯璧合。


    遼王準備再給二人加點猛料,推進一下運河開挖進度。


    朱高熾和朱有燉這兩個便宜侄兒最近也被遼王變成了遼東工地上的保安隊長。


    自去年以來,二人打著跟著遼王學兵法的名義,一直留在遼東。他們先是隨遼王北上鬆花江,幫遼王修建了天鵝城,順便學習了不少修建軍營和棱堡等防禦工事的經驗。


    回到沈陽城後,二人又帶幾個手下參加了幾期沈陽中護衛的戰術研討班,收獲頗豐。


    沈陽中護衛的戰術研討班確實吸引人。


    張石手下那幫作戰參謀,一直在及時總結遼東軍的一係列鮮活的征戰戰例。


    他們今天以郭驥生擒勃羅哥為例,講解如何對敵開展斬首行動;明天以遼東軍四打吉祥城為例,講解如何攻堅;後天又以遼王親自指揮的迪化之戰為例,講解如何在相持中破局……


    不知不覺中,朱高熾和朱有燉也覺得自己提高了不少。


    遼王到雙遼巡視時,又帶兩個便宜侄兒到那裏體驗了一下紅藍對抗演習的各個項目,讓兩位親王世子和手下一幫軍官大開眼界。


    對於朱高熾來說,最重要的是,遼東真是秀色可餐之地。


    這裏不僅有他的相好,還有美食,住的還有暖氣,比破北平好多了。北平城雖然當過蒙元都城,但現在連沈陽城的人多都沒有。


    過了春節後,朱高熾在不知不覺中又胖了一大圈,騎馬都顯得有點費勁,還要讓人在後麵推一把,想放屁還得用手把兩半屁股使勁地掰一掰。


    遼王也覺得遼東雖好,也不能讓兩個便宜侄兒白吃白住啊,於是讓朱高熾帶人去保護解縉挖運河,順便去減減肥。


    他又讓朱有燉帶人保護盛庸去修路,順便采購些藥材,長白山裏不僅有人參,還有許多其他名貴藥材,拿到市麵上,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王爺,城裏作奸犯科的人越來越多了,幾乎每天都有人在打劫、打架。”


    方孝孺思想還是有點保守,老是抱怨沈陽城不斷上升的犯罪問題。


    遼王就用後世的眼光勸他:


    “這隻是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副產品。河西走廊可是沒有犯罪,可是那裏有幾個人,幾家煙火氣?想找隻會偷東西的老鼠都很難!兔子找親家還得跑幾百裏地。”


    “你要學習適應新形勢,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你讓李嚴把他們都流放到富錦城或興凱湖那裏進行勞動改造,剛好可彌補那裏的人力不足。”


    從此遼王府又多了一項創收產業:勞改農場,種出來的金燦燦的稻穀都是遼王府的。


    婉清她們發現,這朱植還真是遼東最大的地主老財!叫他黃世仁真是沒有叫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