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指揮,現在的帖木兒軍已經沒有了當年在西域對抗大明時的頑強,損失不到三分之二,就會潰散。”
“張指揮,我發現他們有時候傷亡還不到二分之一時,就沒心思打了。”
張石成功接出孫玉所部人馬後,再次包圍了克爾曼城外的帖木兒步兵,準備強攻,啃下這塊硬骨頭。
這時,孫玉等幾個曾經參加過遼王西征的骨幹卻委婉表達了不同意見。
這些基層骨幹已經通過再次和帖木兒軍連續交戰,敏銳發現了帖木兒軍武器裝備雖然在升級,戰鬥意誌卻在下滑的變化情況。
張石分析,帖木兒上次估計是被遼王打慘了,四十個核心蒙古部落已經無法為他持續提供充足的優質兵源,不得不從被征服的各族部落中強征士兵。這些被強征的士兵們自然不想死心塌地地為帖木兒賣命。
他又找來幾個俘虜進行訊問,發現情況和自己的猜想差不多,而且皮埃爾此次帶來的步兵中竟然有不少人是印度兵,少部分是突厥兵。
他聽遼王說過,印度兵的戰力之神奇可是有曆史淵源的。雅利安人、馬其頓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好像誰到了他們那裏,都可以稱孤道寡,踩他們一腳。
為了減少強攻帶來的損失,張石讓白成帶了幾個俘虜前去勸降包圍圈內的敵軍。
僅僅半個時辰後,白成就和被圍的敵軍談好了條件,成功地帶著三千多個部落降兵從陣地裏走了出來,個個興高采烈,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是凱旋哩。
一千印度降兵的條件很簡單,保住性命,然後回到家鄉種地去。
八百突厥降兵都是世代以當雇傭兵為生的土庫曼人,他們的條件是加入大明軍隊,然後繼續吃糧打仗。
有數百其他部落降兵,人少勢單,隻求保住性命就行。
還有一千降兵竟然是契丹人,他們本是西遼的後裔。
西遼被蒙古人滅亡後,部分契丹人逃到了克爾曼,繼續打著大遼的旗號搞了個小朝廷,史稱後西遼政權。
這部分契丹人後來也慢慢回教化,融合到當地部落中去,不過從長相上看,和當地回回還是有明顯的區別。
這些人很想回到東方故土。
對於俘虜們的要求,張石都慷慨地予以滿足。隻要投降,什麽都好說。
回營途中,張石想起還有一連步兵部署在城東南方向。
那裏剛好是皮埃爾援軍最先突破的方向。
他雖然對這連人馬不抱太大的希望,還是讓馬三寶帶一千騎兵前去查看情況。
畢竟不放棄、不拋棄是遼東軍的傳統,也是凝聚軍心士氣的關鍵所在。
而且那個帶隊的馬歡還是遼東元老馬雲的小兒子,把他弄丟了,遼王那裏麵子過不去。
到了半夜,馬三寶竟然把這連人馬給完整帶回來了。
原來扼守克爾曼東南方向隘口的步兵連長馬歡,不僅深得其父防守戰術的精髓,又曾經當過遼王的護衛,跟著遼王學了不少東西。
撤退時,他見霍國騎兵不靠譜,先行跑路,遠處又是黑壓壓的帖木兒騎兵,就知道突圍無望了。
他索性忍痛丟下戰馬輜重,指揮兄弟們轉身向身後一座更高的山坡上轉移。
剛好馬歡手下都是處州兵,喜歡防守,也擅長防守。當天,敵軍步兵一連發動五輪進攻,都被明軍用手榴彈組成的大禮包給砸了下去。
雖說此時明軍的手榴彈比抗倭時期黃涯洞造出來的“兩片雷”先進不了多少,也是生鐵鑄就,但由於是第一次投入戰場,還是給毫無準備的帖木兒軍炸得魂飛魄散。
次日一早,處州兵又一個反衝鋒,殺回原來的陣地,拚起了刺刀,刀刀要命,刀刀見紅,把帖木兒步兵殺得四處逃散。
等皮埃爾又派了一千步兵前來增援時,處州兵已經將原來的陣地進一步加固,殺得敵軍寸步難行。
處州兵擅守,真是名不虛傳,激戰兩日,斃傷敵軍上千人,自身傷亡隻有十多人。這個傷亡交換比還是很劃算的,按遼王的說法,這叫完勝。
但是馬歡因為戰馬被奪,又擔心中途會遇上帖木兒騎兵,也不敢冒險突圍回大營,隻好繼續固守待援,最終等來了馬三寶的騎兵來接應。
處州兵個個興高采烈,看來遼東軍不放棄、不拋棄的傳統是真的!
十月二十九日,張石在消滅兩萬多皮埃爾援軍主力後,欺負敵軍已經膽寒,不敢出城,再次派出騎兵四處抄掠,專門摧毀周圍的驛站,破壞帖木兒帝國的通商基礎。
他讓人再次將奄奄一息的米蘭沙抬到克爾曼城下,羞辱守軍,逼其出戰。
此時無論是皮埃爾,還是那顏,都被明軍打破了膽。
但眼見城下的米蘭沙快要咽氣,他們隻得派人和張石談判,請求用金銀贖回米蘭沙。
這時張石也學著遼王訛人的樣子,張嘴就要三十萬兩白銀,沒想到來使眼睛眨都沒眨,便同意了。
現在克爾曼城內有的是錢,光去年米蘭沙攻滅霍爾木茲國,可是搶了價值兩百多萬兩的金銀珠寶哩。
帖木兒汗國雖說是靠貿易富國,更靠搶劫強軍。
十一月一日,皮埃爾派人送來了三十萬兩銀子。
張石頓時心生悔意,感覺自己當時嘴巴張得太小了,自己天天學習遼王,終究沒學會他訛人的精華。
不過,皮埃爾來使還是給了他一個加碼的機會:另行贖回米蘭沙的佩刀,並請明軍撤軍。
張石本來就要撤軍的,於是厚著臉皮試著提出了附加條件:贖回米蘭沙的佩刀要十萬兩銀子,如果要想讓明軍撤軍得加錢,再加三十萬兩銀子。
皮埃爾也沒有皺眉頭,讓人又給明軍送上價值四十萬兩的金銀珠寶。裏麵有些珍珠、寶石,還是按中東產地算的價格,如果按送到大明的價格計算,恐怕還不是這個價錢。
張石這才意識到,中東出土豪原來是有傳統的!
唉,還是後世太窮了,限製了他的想象!
十一月三日,張石終於結束了懲罰行動,帶著至少價值七十萬兩銀子的金銀珠寶,心滿意足地開始班師南下。
後來他見到了見多識廣的沈莊,問道:“這些東西拿回國內,能值八十萬兩吧?”
沈莊把珠寶箱子扒拉了一下,說道:“這樣,你把這些東西都給我,我給你一百萬兩的銀票……”
張石最終沒有和沈莊作交易,一切繳獲要歸公的原則還是要堅持的。
“張指揮,我發現他們有時候傷亡還不到二分之一時,就沒心思打了。”
張石成功接出孫玉所部人馬後,再次包圍了克爾曼城外的帖木兒步兵,準備強攻,啃下這塊硬骨頭。
這時,孫玉等幾個曾經參加過遼王西征的骨幹卻委婉表達了不同意見。
這些基層骨幹已經通過再次和帖木兒軍連續交戰,敏銳發現了帖木兒軍武器裝備雖然在升級,戰鬥意誌卻在下滑的變化情況。
張石分析,帖木兒上次估計是被遼王打慘了,四十個核心蒙古部落已經無法為他持續提供充足的優質兵源,不得不從被征服的各族部落中強征士兵。這些被強征的士兵們自然不想死心塌地地為帖木兒賣命。
他又找來幾個俘虜進行訊問,發現情況和自己的猜想差不多,而且皮埃爾此次帶來的步兵中竟然有不少人是印度兵,少部分是突厥兵。
他聽遼王說過,印度兵的戰力之神奇可是有曆史淵源的。雅利安人、馬其頓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好像誰到了他們那裏,都可以稱孤道寡,踩他們一腳。
為了減少強攻帶來的損失,張石讓白成帶了幾個俘虜前去勸降包圍圈內的敵軍。
僅僅半個時辰後,白成就和被圍的敵軍談好了條件,成功地帶著三千多個部落降兵從陣地裏走了出來,個個興高采烈,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是凱旋哩。
一千印度降兵的條件很簡單,保住性命,然後回到家鄉種地去。
八百突厥降兵都是世代以當雇傭兵為生的土庫曼人,他們的條件是加入大明軍隊,然後繼續吃糧打仗。
有數百其他部落降兵,人少勢單,隻求保住性命就行。
還有一千降兵竟然是契丹人,他們本是西遼的後裔。
西遼被蒙古人滅亡後,部分契丹人逃到了克爾曼,繼續打著大遼的旗號搞了個小朝廷,史稱後西遼政權。
這部分契丹人後來也慢慢回教化,融合到當地部落中去,不過從長相上看,和當地回回還是有明顯的區別。
這些人很想回到東方故土。
對於俘虜們的要求,張石都慷慨地予以滿足。隻要投降,什麽都好說。
回營途中,張石想起還有一連步兵部署在城東南方向。
那裏剛好是皮埃爾援軍最先突破的方向。
他雖然對這連人馬不抱太大的希望,還是讓馬三寶帶一千騎兵前去查看情況。
畢竟不放棄、不拋棄是遼東軍的傳統,也是凝聚軍心士氣的關鍵所在。
而且那個帶隊的馬歡還是遼東元老馬雲的小兒子,把他弄丟了,遼王那裏麵子過不去。
到了半夜,馬三寶竟然把這連人馬給完整帶回來了。
原來扼守克爾曼東南方向隘口的步兵連長馬歡,不僅深得其父防守戰術的精髓,又曾經當過遼王的護衛,跟著遼王學了不少東西。
撤退時,他見霍國騎兵不靠譜,先行跑路,遠處又是黑壓壓的帖木兒騎兵,就知道突圍無望了。
他索性忍痛丟下戰馬輜重,指揮兄弟們轉身向身後一座更高的山坡上轉移。
剛好馬歡手下都是處州兵,喜歡防守,也擅長防守。當天,敵軍步兵一連發動五輪進攻,都被明軍用手榴彈組成的大禮包給砸了下去。
雖說此時明軍的手榴彈比抗倭時期黃涯洞造出來的“兩片雷”先進不了多少,也是生鐵鑄就,但由於是第一次投入戰場,還是給毫無準備的帖木兒軍炸得魂飛魄散。
次日一早,處州兵又一個反衝鋒,殺回原來的陣地,拚起了刺刀,刀刀要命,刀刀見紅,把帖木兒步兵殺得四處逃散。
等皮埃爾又派了一千步兵前來增援時,處州兵已經將原來的陣地進一步加固,殺得敵軍寸步難行。
處州兵擅守,真是名不虛傳,激戰兩日,斃傷敵軍上千人,自身傷亡隻有十多人。這個傷亡交換比還是很劃算的,按遼王的說法,這叫完勝。
但是馬歡因為戰馬被奪,又擔心中途會遇上帖木兒騎兵,也不敢冒險突圍回大營,隻好繼續固守待援,最終等來了馬三寶的騎兵來接應。
處州兵個個興高采烈,看來遼東軍不放棄、不拋棄的傳統是真的!
十月二十九日,張石在消滅兩萬多皮埃爾援軍主力後,欺負敵軍已經膽寒,不敢出城,再次派出騎兵四處抄掠,專門摧毀周圍的驛站,破壞帖木兒帝國的通商基礎。
他讓人再次將奄奄一息的米蘭沙抬到克爾曼城下,羞辱守軍,逼其出戰。
此時無論是皮埃爾,還是那顏,都被明軍打破了膽。
但眼見城下的米蘭沙快要咽氣,他們隻得派人和張石談判,請求用金銀贖回米蘭沙。
這時張石也學著遼王訛人的樣子,張嘴就要三十萬兩白銀,沒想到來使眼睛眨都沒眨,便同意了。
現在克爾曼城內有的是錢,光去年米蘭沙攻滅霍爾木茲國,可是搶了價值兩百多萬兩的金銀珠寶哩。
帖木兒汗國雖說是靠貿易富國,更靠搶劫強軍。
十一月一日,皮埃爾派人送來了三十萬兩銀子。
張石頓時心生悔意,感覺自己當時嘴巴張得太小了,自己天天學習遼王,終究沒學會他訛人的精華。
不過,皮埃爾來使還是給了他一個加碼的機會:另行贖回米蘭沙的佩刀,並請明軍撤軍。
張石本來就要撤軍的,於是厚著臉皮試著提出了附加條件:贖回米蘭沙的佩刀要十萬兩銀子,如果要想讓明軍撤軍得加錢,再加三十萬兩銀子。
皮埃爾也沒有皺眉頭,讓人又給明軍送上價值四十萬兩的金銀珠寶。裏麵有些珍珠、寶石,還是按中東產地算的價格,如果按送到大明的價格計算,恐怕還不是這個價錢。
張石這才意識到,中東出土豪原來是有傳統的!
唉,還是後世太窮了,限製了他的想象!
十一月三日,張石終於結束了懲罰行動,帶著至少價值七十萬兩銀子的金銀珠寶,心滿意足地開始班師南下。
後來他見到了見多識廣的沈莊,問道:“這些東西拿回國內,能值八十萬兩吧?”
沈莊把珠寶箱子扒拉了一下,說道:“這樣,你把這些東西都給我,我給你一百萬兩的銀票……”
張石最終沒有和沈莊作交易,一切繳獲要歸公的原則還是要堅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