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四月,大明朝堂已經漸漸穩定下來。
遼王覺得待在京城無事,準備回遼東。
燕、周二位嫡親藩王卻派了世子進京看望老朱。
都說爺孫隔代親,老朱也不例外,拉著兩個孫子噓寒問暖一番。
人老奸,馬老滑。
沒聊幾句,老朱就從兩個孫子嘴裏套了不少東西,也看穿了燕、周二王的小心思。這兩個兒子原來是想利用孫子打親情牌,為各自立為儲君增加一份勝算。
他於是專門把遼王召到床頭商議禪位之事。
“兒啊,你不是讓郭英殺了劉三吾麽?”
“是啊!”
“那朕要禪位於你的消息怎麽還是傳了出去?”
“那隻能到地下問劉三吾了。也許不是劉三吾傳出去的。”
“你到底願不願意接下這千鈞重擔?”
“允炆立為儲君已經詔告天下,何必多生事端?”
“老四和老五派高熾、有燉來看望朕。這哪是來看望朕的,分明是替他們老爹來打探皇位到底要傳給誰的!”
“與其讓朱家子孫相互猜忌,還不如早點把皇位傳給允炆吧。”
“朕也曾請高僧為你測算過,說你參透天機太多,如果為君,必遭天譴,有損陽壽。朕已經有六個兒子先我而去了,不想讓你又走到朕的前麵。”
“我覺得也是,當個長壽王爺比短命皇帝要劃算。”
“那好吧,朕擇日禪位給允炆。”
遼王也不知道老朱閑得蛋痛,找的哪位高僧算的命,但好歹給了老朱一個台階,不至於逼迫自己太緊。
對於遼王來說,他現在真的還隻想當一個有錢又長壽的王爺,也算是人生大贏家了。
到了四月底,交趾虞江大捷和歸化大捷等一係列好消息陸續傳到京城,老朱的身體明顯又好了許多。
端午節這天,老朱親自臨朝,突然宣布禪位,由太孫朱允炆正式登基為帝,準備次年改年號為建文。
龍袍都是現成的,本來是為遼王準備的,隻是因為遼王一再推辭,老朱就打算給朱允炆穿,反正這叔侄倆身材大小都差不多。
老朱同時封遼王為攝政王,以皇太叔之尊,坐朝輔政,不必行君臣之禮。
初登帝位的朱允炆也極為謙恭,隻是接過了象征皇權的皇帝寶印,仍住在以前的太子東宮,大小事宜都先請示攝政遼王,再報告太上皇。
時間一長,遼王總覺得有些尷尬。
他雖然和朱允炆是叔侄關係,可畢竟是同歲啊。金鑾殿龍椅邊上一坐,兩個腦袋一般大。時間長了,這不是讓朝臣們長期在兩個太陽之間首鼠兩端麽?
話再說回來,周公也好,慕容恪也好,雖說一顆公心,輔佐侄兒,哪個不受猜忌?特別是那雄才大略的多爾袞,幫助侄兒打下大好江山,死後卻落個掘墳拋屍的下場。
他可不想當那個被秋後算賬的多爾袞……
到了五月下旬,遼王覺得再坐在朝堂之上聽政,不倫不類,建文帝不尷尬,自己還感覺尷尬哩。
他現在真不知道如何稱呼朱允炆,哪怕勉強喊聲“陛下”,有時候還覺得有點為難。
於是他主動提出來,讓建文帝放手施政。
“陛下啊,這京城局勢已經明顯穩定了下來,我也有些累了,想帶明珠四處轉轉。”
“皇叔,您可千萬別走,這朝廷大事還是要您決斷啊。”
“方孝孺還是比較能幹的。我建議,就以他為首,組建一個內閣,輔佐你處理朝政吧。這段時間,我四處轉轉,也不走遠。你真有什麽決斷不了的,再派人通知我不遲。”
“那皇叔你千萬要保重好身體。小事我先試著學習處理,遇到大事再向您請教。”
得到建文帝的同意後,遼王突然想起來明珠跟著自己到京城還有一項重要任務:考察珠寶行業。
於是他又問了小老婆明珠最近的考察活動情況。
“明珠啊,你這段時間逛了幾家玉石店啊?”
“逛了兩家。”
“逛了幾家金銀首飾店啊?”
“三家。”
“相中合適的工匠沒有?”
“好像沒有。”
“我的明大老板,遼王府上下都要靠你的珠寶公司吃飯哩。你還得多向明月學習學習,盡快熟悉公司業務,沒事的時候多考察京城和江南的珠寶行業。”
“我又不認識路!萬一被人拐了去怎麽辦?”
“好吧,你不就是想讓我陪你去考察嘛。走,咱們先到揚州去,那裏的有錢人多。”
隨後一段時間,遼王就帶著明珠和一幫沒見過世麵的警衛們在江南遊山玩水,時而上名山大川訪佛問道,時而進揚州、蘇州,吃喝玩樂,順便考察考察江南的珠寶市場行情,逍遙得像個神仙似的。
到了晚上,遼王自然還要和亦步亦趨、跟著南下的明珠陰陽雙修。
不久之後,他就和明珠修出了正果,讓明珠也如願以償地懷上了二胎。
實事求是的講,在三個老婆之中,遼王平時受明珠照顧最多,對她在生活上、心裏上最依賴。
明珠雖然文化功底最低,悟性最差,卻最是任勞任怨的一個,正是應了漢家那句“女子無才便是德”,是男人心中標準的賢淑端莊。
如果按後世標準看,那也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入得了繡房。
你看那明月雖是聰慧,上得了廳堂,入得了繡房,就是進不了廚房,做的飯能毒死人。
至於郭愛嘛,整天小鳥依人,又有些矜持,也就是上得了廳堂,其他的不提也罷。
不過,明珠也有不地道的地方,帶了個叫海珠的侍女,說是海蘭察的妹妹,三番五次讓遼王收了她。
哪有老婆給老公拉皮條的?
這也不能怪明珠,遼王始終堅持不要太監服侍人,身邊的飲食起居又不方便交給其他男人,總不能讓已經有了身孕的明珠還給他梳洗、寬衣和捶背吧?
可是如果讓海珠那丫頭來服侍自己吧,遼王覺得這丫頭本來發育得比三個老婆都好,大熱天的又穿得那麽薄、那麽少,總讓自己感到一陣窒息和眩暈感……
他有時候和明珠、海珠一起打個三缺一麻將,摸到二餅時總會有意無意地朝海珠胸前多看兩眼,心裏總會浮想翩翩:“到底是手裏的二餅好摸呢,還是對麵的或者旁邊的二餅好摸?”
他有時候不得不塗一下清涼油,有時候還裝模作樣地掐一下自己的大腿,提醒自己:“淡定、淡定。”
然而,這並沒有什麽卵用。
海珠膽子變得越來越大,每當為遼王梳洗的時候,就會在他耳邊嗬氣如蘭,說著小話:“王爺,你覺得舒服嗎?”
有時候她還借故左顧右盼之機,把豐滿的上半身再往遼王身上蹭兩下,七蹭八蹭,終於把遼王蹭出鼻血來了……
一天,遼王一行坐船到了長江邊上的丹徒金山寺,遼王就興致勃勃地給大家講起了這金山寺的由來:
這裏不僅有一個棒打鴛鴦、令人討厭的法海老和尚,還有白蛇和許仙的那段淒美愛情故事……
晚上海珠給遼王梳洗的時候,不知是因為受到明珠的唆使,還是遼王白天故事的暗示,洗著洗著,就化身一隻勇敢的蛇妖,纏在了遼王的身上,再也下不來了……
遼王承認,他並不是謫仙人,而是一個凡夫俗子,會犯普通男人都會犯的錯誤。
當然,以他目前的地位,根本不是什麽錯誤,反而是皆大歡喜。
回到應天後,遼王像做錯事的小孩子,小心翼翼地向寧貴妃報告,又收了一房媳婦。
寧貴妃高興得合不攏嘴,按照慣例,送給海珠一個牛頭鹿角金步搖,還真是非常符合海珠馴鹿部落的習慣。
遼王覺得待在京城無事,準備回遼東。
燕、周二位嫡親藩王卻派了世子進京看望老朱。
都說爺孫隔代親,老朱也不例外,拉著兩個孫子噓寒問暖一番。
人老奸,馬老滑。
沒聊幾句,老朱就從兩個孫子嘴裏套了不少東西,也看穿了燕、周二王的小心思。這兩個兒子原來是想利用孫子打親情牌,為各自立為儲君增加一份勝算。
他於是專門把遼王召到床頭商議禪位之事。
“兒啊,你不是讓郭英殺了劉三吾麽?”
“是啊!”
“那朕要禪位於你的消息怎麽還是傳了出去?”
“那隻能到地下問劉三吾了。也許不是劉三吾傳出去的。”
“你到底願不願意接下這千鈞重擔?”
“允炆立為儲君已經詔告天下,何必多生事端?”
“老四和老五派高熾、有燉來看望朕。這哪是來看望朕的,分明是替他們老爹來打探皇位到底要傳給誰的!”
“與其讓朱家子孫相互猜忌,還不如早點把皇位傳給允炆吧。”
“朕也曾請高僧為你測算過,說你參透天機太多,如果為君,必遭天譴,有損陽壽。朕已經有六個兒子先我而去了,不想讓你又走到朕的前麵。”
“我覺得也是,當個長壽王爺比短命皇帝要劃算。”
“那好吧,朕擇日禪位給允炆。”
遼王也不知道老朱閑得蛋痛,找的哪位高僧算的命,但好歹給了老朱一個台階,不至於逼迫自己太緊。
對於遼王來說,他現在真的還隻想當一個有錢又長壽的王爺,也算是人生大贏家了。
到了四月底,交趾虞江大捷和歸化大捷等一係列好消息陸續傳到京城,老朱的身體明顯又好了許多。
端午節這天,老朱親自臨朝,突然宣布禪位,由太孫朱允炆正式登基為帝,準備次年改年號為建文。
龍袍都是現成的,本來是為遼王準備的,隻是因為遼王一再推辭,老朱就打算給朱允炆穿,反正這叔侄倆身材大小都差不多。
老朱同時封遼王為攝政王,以皇太叔之尊,坐朝輔政,不必行君臣之禮。
初登帝位的朱允炆也極為謙恭,隻是接過了象征皇權的皇帝寶印,仍住在以前的太子東宮,大小事宜都先請示攝政遼王,再報告太上皇。
時間一長,遼王總覺得有些尷尬。
他雖然和朱允炆是叔侄關係,可畢竟是同歲啊。金鑾殿龍椅邊上一坐,兩個腦袋一般大。時間長了,這不是讓朝臣們長期在兩個太陽之間首鼠兩端麽?
話再說回來,周公也好,慕容恪也好,雖說一顆公心,輔佐侄兒,哪個不受猜忌?特別是那雄才大略的多爾袞,幫助侄兒打下大好江山,死後卻落個掘墳拋屍的下場。
他可不想當那個被秋後算賬的多爾袞……
到了五月下旬,遼王覺得再坐在朝堂之上聽政,不倫不類,建文帝不尷尬,自己還感覺尷尬哩。
他現在真不知道如何稱呼朱允炆,哪怕勉強喊聲“陛下”,有時候還覺得有點為難。
於是他主動提出來,讓建文帝放手施政。
“陛下啊,這京城局勢已經明顯穩定了下來,我也有些累了,想帶明珠四處轉轉。”
“皇叔,您可千萬別走,這朝廷大事還是要您決斷啊。”
“方孝孺還是比較能幹的。我建議,就以他為首,組建一個內閣,輔佐你處理朝政吧。這段時間,我四處轉轉,也不走遠。你真有什麽決斷不了的,再派人通知我不遲。”
“那皇叔你千萬要保重好身體。小事我先試著學習處理,遇到大事再向您請教。”
得到建文帝的同意後,遼王突然想起來明珠跟著自己到京城還有一項重要任務:考察珠寶行業。
於是他又問了小老婆明珠最近的考察活動情況。
“明珠啊,你這段時間逛了幾家玉石店啊?”
“逛了兩家。”
“逛了幾家金銀首飾店啊?”
“三家。”
“相中合適的工匠沒有?”
“好像沒有。”
“我的明大老板,遼王府上下都要靠你的珠寶公司吃飯哩。你還得多向明月學習學習,盡快熟悉公司業務,沒事的時候多考察京城和江南的珠寶行業。”
“我又不認識路!萬一被人拐了去怎麽辦?”
“好吧,你不就是想讓我陪你去考察嘛。走,咱們先到揚州去,那裏的有錢人多。”
隨後一段時間,遼王就帶著明珠和一幫沒見過世麵的警衛們在江南遊山玩水,時而上名山大川訪佛問道,時而進揚州、蘇州,吃喝玩樂,順便考察考察江南的珠寶市場行情,逍遙得像個神仙似的。
到了晚上,遼王自然還要和亦步亦趨、跟著南下的明珠陰陽雙修。
不久之後,他就和明珠修出了正果,讓明珠也如願以償地懷上了二胎。
實事求是的講,在三個老婆之中,遼王平時受明珠照顧最多,對她在生活上、心裏上最依賴。
明珠雖然文化功底最低,悟性最差,卻最是任勞任怨的一個,正是應了漢家那句“女子無才便是德”,是男人心中標準的賢淑端莊。
如果按後世標準看,那也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入得了繡房。
你看那明月雖是聰慧,上得了廳堂,入得了繡房,就是進不了廚房,做的飯能毒死人。
至於郭愛嘛,整天小鳥依人,又有些矜持,也就是上得了廳堂,其他的不提也罷。
不過,明珠也有不地道的地方,帶了個叫海珠的侍女,說是海蘭察的妹妹,三番五次讓遼王收了她。
哪有老婆給老公拉皮條的?
這也不能怪明珠,遼王始終堅持不要太監服侍人,身邊的飲食起居又不方便交給其他男人,總不能讓已經有了身孕的明珠還給他梳洗、寬衣和捶背吧?
可是如果讓海珠那丫頭來服侍自己吧,遼王覺得這丫頭本來發育得比三個老婆都好,大熱天的又穿得那麽薄、那麽少,總讓自己感到一陣窒息和眩暈感……
他有時候和明珠、海珠一起打個三缺一麻將,摸到二餅時總會有意無意地朝海珠胸前多看兩眼,心裏總會浮想翩翩:“到底是手裏的二餅好摸呢,還是對麵的或者旁邊的二餅好摸?”
他有時候不得不塗一下清涼油,有時候還裝模作樣地掐一下自己的大腿,提醒自己:“淡定、淡定。”
然而,這並沒有什麽卵用。
海珠膽子變得越來越大,每當為遼王梳洗的時候,就會在他耳邊嗬氣如蘭,說著小話:“王爺,你覺得舒服嗎?”
有時候她還借故左顧右盼之機,把豐滿的上半身再往遼王身上蹭兩下,七蹭八蹭,終於把遼王蹭出鼻血來了……
一天,遼王一行坐船到了長江邊上的丹徒金山寺,遼王就興致勃勃地給大家講起了這金山寺的由來:
這裏不僅有一個棒打鴛鴦、令人討厭的法海老和尚,還有白蛇和許仙的那段淒美愛情故事……
晚上海珠給遼王梳洗的時候,不知是因為受到明珠的唆使,還是遼王白天故事的暗示,洗著洗著,就化身一隻勇敢的蛇妖,纏在了遼王的身上,再也下不來了……
遼王承認,他並不是謫仙人,而是一個凡夫俗子,會犯普通男人都會犯的錯誤。
當然,以他目前的地位,根本不是什麽錯誤,反而是皆大歡喜。
回到應天後,遼王像做錯事的小孩子,小心翼翼地向寧貴妃報告,又收了一房媳婦。
寧貴妃高興得合不攏嘴,按照慣例,送給海珠一個牛頭鹿角金步搖,還真是非常符合海珠馴鹿部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