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中秋節後,吳傑收到了遼王讓他“便宜行事”的指示。
他當時還沒鬧明白什麽是“便宜”,直到見到張輔邀請他一起撤回遼東,才知道遼王和朝廷鬧翻了。
“安陸侯,朝廷忘恩負義,咱們一起回遼東吧。”
“這……我好不容易整合好廣東、廣西和交趾三地水師,剛剛組建好南海艦隊,海南島的港口還沒有建好。如果現在拍屁股走人,前麵的努力恐怕都要打水漂了。”
“難道你忘了遼王殿下對你的知遇之恩?”
“我隻是覺得,交趾剛剛平定,還需要海軍的支援。”
“我想起來了,你現在是朝廷任命的南海艦隊司令,不再歸遼東管了。”
“張將軍不要笑話我了。遼王深明大義,讓我便宜行事,恐怕早就對此有考慮,讓我留守交趾。”
“好吧,人各有誌,不能強勉。但是我和其他兄弟們要回遼東,你不會反對吧?”
“不會的。我讓馬歡帶領最大的“天鵝城號”戰艦和幾艘補給艦跟你們回遼東吧。等交趾徹底平定,我會把其他軍艦也還給遼東的。”
當張輔邀請他一同退回遼東的時候,吳傑確實感到十分為難。
在經曆一陣內心痛苦鬥爭後,隻好讓張輔帶領主要艦隻撤離交趾,自己率其餘中、小艦隻仍然留在交趾下龍灣和海南島一帶。
即使如此,海軍官兵還是人心惶惶,有的家人在遼東,有的更相信遼王,有的覺得遼東的待遇更好,時不時有人找機會溜回了遼東。
不到一年的功夫,離開遼東這個平台後,吳傑的南海艦隊維修保養、彈藥補充、人員訓練都成了問題,最後隻剩下“金州號”和“遼陽號”兩艘中型軍艦充門麵,其餘都是義州號之類的小艦隻。
南海艦隊也就是風光了一年,又從深海大龍蝦變成了淺水小蝦米了。
遼王離京之後,建文帝很是驚慌了一陣子。
後來見太上皇並未過多斥責,遼王也隻是派人送來一首看似看破紅塵世事的《臨江仙》,遼東軍也未敢上門興師問罪,他慢慢穩住了心神,想起了自己的身份:大明天子,而天子是不受指責的。
沒過幾天,京城裏頭又鬧起了滿城風雨。
“大家聽說了沒有,新皇帝逼走了功高震主的遼王爺!”
“我還聽說,遼王爺的船走到丹徒就莫名其妙沉了。說不定就是新皇帝派人悄悄把那船鑿了個窟窿,想謀害遼王爺。”
“好在咱們遼王爺能神機妙算,又有夜行神器,早從陸路回到了遼東。”
“……”
駐守京城的京軍羽林前後兩衛有不少骨幹出自遼東軍,對遼王是相當的崇拜,聞訊後群情激昂,紛紛要求調回遼東。
建文帝隻好找來齊泰商量對策。
“齊泰,最近外麵都在傳言說朕謀害遼皇叔。朕聽說京軍不少原來的遼東千戶、百戶們也要出走啊?”
“陛下,那些傳言都是無稽之談。羽林衛有幾十位骨幹眼中隻有遼王,沒有陛下,特別是那個叫慕華的指揮僉事,職位最高,鬧得最凶。”
“你堂堂兵部侍郎就沒有辦法嗎?”
“臣建議先把慕華抓起來法辦。還有張輔目無朝廷,竟然未經請旨,擅自帶領遼東軍撤離交趾,回遼東了。臣建議褫奪張輔爵位,交兵部和吏部議處。”
“算了。連皇爺爺都忌憚遼皇叔,說遼東軍不過萬,過萬則天下無敵。你就不要把事兒惹大了。”
“臣隻想維護陛下龍威。”
“你記住,連朕的皇位都是遼皇叔讓的,哪有什麽威望可言?你和山壽還是交出幾個手下吧,給遼皇叔和遼東軍一個交代,就說丹徒沉船事件是這幾個人擅自作的主。”
“可是陛下……”
“如果再不主動平息事態,任憑京城議論下去,朕真成了那忘恩負義之輩,又如何樹立威望?”
“臣明白。”
沒過兩天,齊泰又向建文帝報告了一件事情。
“陛下,交趾都司指揮同知呂毅來報,稱交趾駐軍軍心不穩,安陸侯吳傑雖然沒有和張輔一同撤軍,但他手下的南海艦隊也是軍心不穩。”
“你有什麽好的對策?”
“臣以為,當前秋高氣爽,正適合大軍征伐。如果陛下能親征交趾,必定大大鼓舞交趾駐軍士氣,穩定軍心。正好也讓天下人看看,當今陛下是如何為大明開疆拓土的。”
“看來你早為朕做好親征準備了?”
“臣已經吩咐下去,讓工部工匠參照遼東軍的樣式,打造兩千支迅雷銃,另外從更加忠誠可靠的府軍衛和府軍後衛中抽調一批骨幹到羽林前後衛任職,大軍一個月內就可以整裝待發。”
“凡事豫則立,你這事辦得漂亮。”
“臣以為,沒有遼東軍,在陛下的親自指揮下,京軍精銳照樣可以穩定交趾局勢。”
“好,你選個時間,朕就依你的,禦駕親征交趾。從今天起,你齊泰就是交趾都司指揮使,全權負責南征一事。”
“謝陛下隆恩。”
齊泰終於搖身一變,成為正二品的封疆大吏。
為遼王鳴不平的京軍骨幹都被他清理出京軍。一個京軍千戶和兩名百戶成了倒黴鬼,被認定是私自揣摩聖意,弄壞了遼王的船隻,最終被砍掉了腦袋,傳送遼東,糊弄遼王。
八月底,當遼王和張玉在金州共商發展大計時,建文帝也在齊泰的慫恿下,開始籌備禦駕親征交趾。
盡管張輔在撤離之前,已經把交趾叛軍消滅得七七八八,交趾五衛也基本組建完畢,不需要他這個皇帝親征什麽,但是,他還是想在即位之初,就抖一抖精神,同時也想向朝臣們證明:遼王會的,朕也會。
一個月後,為了給駐守交趾的明軍打氣,同時也是給自己打氣,建文帝率領羽林前、後衛和府軍衛、府軍後衛共四衛京軍精銳,浩浩蕩蕩南征交趾。
此時交趾形勢比較平穩,建文帝在交趾呆了半個月,也就是象征性地接見了安陸侯吳傑等幾個將軍,和幾個地方豪族代表,並未剿滅一個叛軍。
但是皇帝陛下親臨,還是極大鼓舞了駐守在交趾的明軍官兵士氣,同時也徹底留住了正痛苦煎熬、左右為難的南海艦隊司令、安陸侯吳傑。
在受到建文帝的召見和勉勵後,吳傑最終答應,將率領南海艦隊,繼續協助交趾都司穩定交趾局勢。
他也像平安一樣,選擇了效忠建文皇帝。
他當時還沒鬧明白什麽是“便宜”,直到見到張輔邀請他一起撤回遼東,才知道遼王和朝廷鬧翻了。
“安陸侯,朝廷忘恩負義,咱們一起回遼東吧。”
“這……我好不容易整合好廣東、廣西和交趾三地水師,剛剛組建好南海艦隊,海南島的港口還沒有建好。如果現在拍屁股走人,前麵的努力恐怕都要打水漂了。”
“難道你忘了遼王殿下對你的知遇之恩?”
“我隻是覺得,交趾剛剛平定,還需要海軍的支援。”
“我想起來了,你現在是朝廷任命的南海艦隊司令,不再歸遼東管了。”
“張將軍不要笑話我了。遼王深明大義,讓我便宜行事,恐怕早就對此有考慮,讓我留守交趾。”
“好吧,人各有誌,不能強勉。但是我和其他兄弟們要回遼東,你不會反對吧?”
“不會的。我讓馬歡帶領最大的“天鵝城號”戰艦和幾艘補給艦跟你們回遼東吧。等交趾徹底平定,我會把其他軍艦也還給遼東的。”
當張輔邀請他一同退回遼東的時候,吳傑確實感到十分為難。
在經曆一陣內心痛苦鬥爭後,隻好讓張輔帶領主要艦隻撤離交趾,自己率其餘中、小艦隻仍然留在交趾下龍灣和海南島一帶。
即使如此,海軍官兵還是人心惶惶,有的家人在遼東,有的更相信遼王,有的覺得遼東的待遇更好,時不時有人找機會溜回了遼東。
不到一年的功夫,離開遼東這個平台後,吳傑的南海艦隊維修保養、彈藥補充、人員訓練都成了問題,最後隻剩下“金州號”和“遼陽號”兩艘中型軍艦充門麵,其餘都是義州號之類的小艦隻。
南海艦隊也就是風光了一年,又從深海大龍蝦變成了淺水小蝦米了。
遼王離京之後,建文帝很是驚慌了一陣子。
後來見太上皇並未過多斥責,遼王也隻是派人送來一首看似看破紅塵世事的《臨江仙》,遼東軍也未敢上門興師問罪,他慢慢穩住了心神,想起了自己的身份:大明天子,而天子是不受指責的。
沒過幾天,京城裏頭又鬧起了滿城風雨。
“大家聽說了沒有,新皇帝逼走了功高震主的遼王爺!”
“我還聽說,遼王爺的船走到丹徒就莫名其妙沉了。說不定就是新皇帝派人悄悄把那船鑿了個窟窿,想謀害遼王爺。”
“好在咱們遼王爺能神機妙算,又有夜行神器,早從陸路回到了遼東。”
“……”
駐守京城的京軍羽林前後兩衛有不少骨幹出自遼東軍,對遼王是相當的崇拜,聞訊後群情激昂,紛紛要求調回遼東。
建文帝隻好找來齊泰商量對策。
“齊泰,最近外麵都在傳言說朕謀害遼皇叔。朕聽說京軍不少原來的遼東千戶、百戶們也要出走啊?”
“陛下,那些傳言都是無稽之談。羽林衛有幾十位骨幹眼中隻有遼王,沒有陛下,特別是那個叫慕華的指揮僉事,職位最高,鬧得最凶。”
“你堂堂兵部侍郎就沒有辦法嗎?”
“臣建議先把慕華抓起來法辦。還有張輔目無朝廷,竟然未經請旨,擅自帶領遼東軍撤離交趾,回遼東了。臣建議褫奪張輔爵位,交兵部和吏部議處。”
“算了。連皇爺爺都忌憚遼皇叔,說遼東軍不過萬,過萬則天下無敵。你就不要把事兒惹大了。”
“臣隻想維護陛下龍威。”
“你記住,連朕的皇位都是遼皇叔讓的,哪有什麽威望可言?你和山壽還是交出幾個手下吧,給遼皇叔和遼東軍一個交代,就說丹徒沉船事件是這幾個人擅自作的主。”
“可是陛下……”
“如果再不主動平息事態,任憑京城議論下去,朕真成了那忘恩負義之輩,又如何樹立威望?”
“臣明白。”
沒過兩天,齊泰又向建文帝報告了一件事情。
“陛下,交趾都司指揮同知呂毅來報,稱交趾駐軍軍心不穩,安陸侯吳傑雖然沒有和張輔一同撤軍,但他手下的南海艦隊也是軍心不穩。”
“你有什麽好的對策?”
“臣以為,當前秋高氣爽,正適合大軍征伐。如果陛下能親征交趾,必定大大鼓舞交趾駐軍士氣,穩定軍心。正好也讓天下人看看,當今陛下是如何為大明開疆拓土的。”
“看來你早為朕做好親征準備了?”
“臣已經吩咐下去,讓工部工匠參照遼東軍的樣式,打造兩千支迅雷銃,另外從更加忠誠可靠的府軍衛和府軍後衛中抽調一批骨幹到羽林前後衛任職,大軍一個月內就可以整裝待發。”
“凡事豫則立,你這事辦得漂亮。”
“臣以為,沒有遼東軍,在陛下的親自指揮下,京軍精銳照樣可以穩定交趾局勢。”
“好,你選個時間,朕就依你的,禦駕親征交趾。從今天起,你齊泰就是交趾都司指揮使,全權負責南征一事。”
“謝陛下隆恩。”
齊泰終於搖身一變,成為正二品的封疆大吏。
為遼王鳴不平的京軍骨幹都被他清理出京軍。一個京軍千戶和兩名百戶成了倒黴鬼,被認定是私自揣摩聖意,弄壞了遼王的船隻,最終被砍掉了腦袋,傳送遼東,糊弄遼王。
八月底,當遼王和張玉在金州共商發展大計時,建文帝也在齊泰的慫恿下,開始籌備禦駕親征交趾。
盡管張輔在撤離之前,已經把交趾叛軍消滅得七七八八,交趾五衛也基本組建完畢,不需要他這個皇帝親征什麽,但是,他還是想在即位之初,就抖一抖精神,同時也想向朝臣們證明:遼王會的,朕也會。
一個月後,為了給駐守交趾的明軍打氣,同時也是給自己打氣,建文帝率領羽林前、後衛和府軍衛、府軍後衛共四衛京軍精銳,浩浩蕩蕩南征交趾。
此時交趾形勢比較平穩,建文帝在交趾呆了半個月,也就是象征性地接見了安陸侯吳傑等幾個將軍,和幾個地方豪族代表,並未剿滅一個叛軍。
但是皇帝陛下親臨,還是極大鼓舞了駐守在交趾的明軍官兵士氣,同時也徹底留住了正痛苦煎熬、左右為難的南海艦隊司令、安陸侯吳傑。
在受到建文帝的召見和勉勵後,吳傑最終答應,將率領南海艦隊,繼續協助交趾都司穩定交趾局勢。
他也像平安一樣,選擇了效忠建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