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受到那一箭之威力驚嚇的學生隊伍在麵對真正攜帶利刃的士卒時失去了先前的抵抗意誌。


    在這群士卒中夾雜著陸希文以及他的屬下的存在更是加重了這股氛圍。


    陸希文此時來到中心地帶,雖沒有下馬,而是以傲人的姿態看著這批與同學有關的人士,同時也在用這種方式回應他所見的一切。


    他的到來與手下人一同扭轉了戰場格局,在這之後的每一瞬間似乎都有新的變化,讓緊張的局麵更為緊迫。


    原本接近瘋狂狀態下的學生隊列被這股新來的力量 ** 產生了數次想撤退的動作,而對他們來說,真正的威脅並非普通士兵,他們深知錦衣衛在朝中的角色並不簡單,是權力象征而非普通人所能抵擋的角色。


    起初這場鬥爭的目標是為了徹底清除錦衣衛這股特殊勢力,可他們都很明白,要實現如此目標並非易事,更別提他們所代表的不是平民,不是普通的官員子弟。


    現在當這股全麵倚重帝權的武裝力量,在光天化日之下舉起利刃時,所展現出來的殺伐與自我毀滅的氣息,讓人感到害怕、甚至敬畏。


    那些可能潛在其中的人立刻收斂行為,在這些穿著豪華錦衣、乘坐駿馬的強大士兵的監視下,他們的動作明顯停滯。


    盡管這次行動還沒有實現目標,但他們畢竟是有利益相關的群體,大明正處於這樣的社會環境下,並不誕生出那些深深對大明不滿甚至準備反叛的人,或許可以換一種說法:這些極度怨憤之人,有的已經在朱元璋的大範圍軍事擴張中被滅絕,而那些被壓迫逃亡到更偏遠地區的,也遠離了這裏。


    以上文字保持原文的主要思想,並進行了相應的情節、人物和場景細節轉換以保證中文語境連貫性,並且增加了適當的描述,以期符合讀者的中文閱讀習慣。


    同時,為了使語言風格符合古語風格,對原文進行了一定的古漢語詞句轉換與調整。


    確實,學生和他們背後的力量都意識到這一實情。


    因此,為了加強自己的一臂之力,學生們在第一時間便祈請出了儒家聖賢——孔子的靈位。


    目的是以這樣的方式,試圖給予自身多些勇氣。


    實際上,這種方法讓他們在表象層麵上暫時遏製了衙門的影響力。


    然而,一旦對立方換成了身著錦衣衛服裝的人士,這種孔子庇護的力量便會大大減弱。


    府衙的行為往往需要遵循正式規則,有著體麵的原因,這是公開的規範,必須遵照執行。


    然而對於錦衣衛來說,則不必背負這樣的繁文縟節,隻需要一份數出名單即可完成他們的任務,無需繁瑣的流程或理由支撐。


    更何況從視覺衝擊來看,錦衣衛手持的春刀、魚鱗鎧與選配精致駿馬的搭配,無論外觀多麽令人震撼,在手無寸鐵的學生眼裏,甚至是規模稍大的蒙古軍也會因它們的氣勢而心生怯意。


    相較於帶著魂刀出行的衙役,錦衣衛在實力和威嚴上全方位展現壓製力。


    因此,在徐允恭敬辭外出應對此事時,胡軻沒有絲毫阻擋的想法,反而給予了一種支持。


    根據當時從情報獲得的情況看來,徐允恭的計劃幾近無可爭議的勝局,幾乎不存在翻盤的疑點。


    但是,當天色轉暗,天空雨勢漸微的同時,手中的茶湯逐漸變涼,周圍的聲音變得稀疏起來。


    胡軻平靜的思考環境逐漸恢複正常狀態,而冷卻下來的茶水讓他的大腦重新找回平靜的狀態。


    在再次收集並匯集完全身的精力之後,他忽然察覺到了一件不尋常的事情,那就是按照行規來推算,盡管不應天府不能當著孔子靈牌的麵前攻擊這些學生,但在從貢院出發直接走向洪武門,卻應該遇到不可逾越的阻力。


    要知道,自明朝上一次重大戰爭結束後,至今未到十年。


    這意味著目前的府衙,充滿了經過戰場考驗,並有戰功在身的各種高級 ** 和官員。


    如果一位應天府丞隻是一名深諳筆墨、善於利用人脈的老文官,因為自己的資曆和強硬背景才獲得此職位,在調度資源的方麵立下了不少功勞,在突發衝突下感到無所適從,這是合理的現象,因為他並非軍事專家,總是有一部分不善於的領域。


    而事實上,不應天府僅一人腦力是不合常理的,龐大的機構不可能在如此關健時期展現出如此低效和無用的存在。


    在如此風雨交加的天氣,應天府不是無法應對,而是不願行動或是在幕後另有籌劃。


    換句話說,當前的局麵表明,在應天府背後,似乎有人故意為之。


    換而言之,對於這場突然來臨的巨大混亂狀況下,盡管不應天府可能並非無力應對或者不知如何行動(畢竟他們是有能力且願意采取措施),但他們卻在選擇置身事外,不願承擔相應的責任與角色,甚至可能還有其他原因驅動下的不作為態度隱藏在這背後的動因之中。


    在這個錯綜複雜的利益格局中,他們的位置是有能力影響局麵的群體之一。


    此時,在胡軻的臉頰上劃過一排冰涼的汗水,表明情況已經異常明確:有人精心設計了一個大坑,正等著那些自認為找到解決之道的權貴們跳入。


    皇宮外的一切動態不僅僅是牽動著現場眾人的心,也讓正坐於上書房中的明成祖和徐達緊密關注著。


    在一段不那麽令人愉快的交流後結束,兩人離開了棋桌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此後一段時間內,兩人未曾交談,朱元璋隨手拿起案上公文開始了審閱,而徐達見到短時間內皇帝無暇顧及,便合上眼睛,開始小睡。


    這種習慣在君主與臣相之間久經磨合,雖稍顯僭越,但卻是君臣雙方彼此的默許與體諒。


    這份和諧終因宮門外傳來的信息被打破。


    “對這個問題,你的看法呢?”


    接下一張公文後,朱元璋展開讀過,順勢將其遞給徐達,道:“這樣的決定,並不太為安全。”


    徐達雖然對文書中提出的建議並不完全滿意,但在言辭之間並未過於焦急。


    相反,他原本皺起的眉頭在此時稍微緩和了一些。


    \"如果你的看法,允恭這次主動解決難題的優缺點,哪一項更多?\"


    見到徐達展現出鐵板一塊的模樣,朱元璋立即拋出一個新問題。


    顯然,在這個問題上,朱元璋已經知曉,那些諫官們已經達到了何種程度,對他這位皇帝而言,這些都無足輕重。


    整個朝局的態勢,對於此刻已握有多重權力、掌控局麵的朱元璋而言,不過是眾多牌中一張。


    此刻,就像漁夫看著魚群在自己捕捉範圍內跳躍遊走,他所擔憂的僅限娛樂,其他的則可不必掛懷。


    “無非是一場空談,有利或有弊,此時並不足以損害大明的根基,亦不會成為對允恭人生的重大挫折。


    希望在這事過後,能給予允恭更多的實戰曆練機會,至少暫時不要讓他在這個政局動蕩中不斷受挫。”


    站立起來的徐達,朝著皇帝行禮,表達他的尊重。


    然而這份禮儀並非濃烈,而是從容且帶有一絲隨心而至的味道。


    “正如我常說的,你是低估了自己的兒子了。”


    在這個時刻,朱元璋逐漸收攏著手中的批件,然後從容不迫地將其放在了應有的位置。


    作為明代的至高君主,他首先拿起桌麵上的茶盞潤了潤喉嚨,隨後,他在完成這個動作後,才起身繞至書桌另一側來到徐達麵前。


    \"咱以前跟你說過很多次,別輕視那些年輕人,記得嗎?回想咱們年少輕狂的時代,不過隻是一群識字不多、放牛為生的孩子,別說什麽文才、韜略和治國有道,甚至連自己名字都會寫的,就已經在咱們中算智力突出的一個了。


    \"


    當朱元璋的腳步緩緩接近徐達時,當他的話語落地後,兩人之間隻剩下了短短三步的距離。


    這正是他成為吳王以來保留至今的習慣:作為上級,總會用一種特別的方式維持與他人的間隔。


    朱元璋的出身並不算高,但一路走來,他知道,為了維護一個決定性的威信,不管站的是誰麵前的人,都無法完全平等對視。


    “咱們這群什麽也不會的普通人,經過個人的努力,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實屬不易,更何況是像徐允恭那樣從小就享有我最高級教育培養的孩子呢?他怎麽可能不是個未來的精英?”


    講完之後,朱元璋的眼神不像先前一樣銳利,而是帶著一份柔和,對徐達有了更多的關懷之情。


    “陛下的道理雖有道理所在,可是縱觀曆史古籍,在每一次大的 ** 之後,功臣們的子孫們能勝過前代的確實不多,偶一兩人在特定時局影響下或許能夠有所成就,但並不是天賦超常使然。


    更如開皇年間楊玄感,小時候便是智囊人才,在能力上似乎繼承了父親的風采,最終卻因才華被牽連成被萬人唾棄的叛亂頭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不一樣的大明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番昌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番昌宏並收藏大明:不一樣的大明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