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劉邦確實適合坐朝堂。\"


    秦銘的話,使得贏政心裏踏實了不少。


    時代輪回,帝權不斷變遷。


    如今大統大秦,盡管自己能顛覆命運的安排,但不可能萬古長青,存在永恒的朝堂。


    實話實說,贏政對以後可能的報複心懷恐懼,在秦國後的政權,真的會對自己發動攻勢。


    至於報複那些秦國毀滅他國有國家之恨。


    但劉邦不同,他沒有衝動行事反而冷靜思考,這點嬴政是非常認同的。


    與楚霸王那種豪賭式的妄想、無視所有,放火毀盡鹹陽宮殿,還殺盡無數的秦國無辜者的做法截然相反。


    這樣的人不配做 ** ,劉邦得到這個位置也就不足為奇了…… ...


    繼續往下,秦銘講到:\"談及劉邦本人時,


    我想談談我的見解。''


    \"''嘿,我同意你的觀點.''


    劉邦具備膽氣與願景、聰明機敏、混身的叛逆與機詐,他說話油腔滑調,同時又能包容寬仁,


    講原則重兄弟,有彈性也善於識人任事。不過人也並非完美無缺,知錯能改善,容易改變立場。


    他並不精明算計或是掩藏心思,情緒都顯露在臉上,行動隨心而走,自由隨性和沒有掩飾。


    看不出任何亂世佞雄和**的模樣,實際上就是一個活脫脫有血有肉的老百姓。''


    他的力量源於他的意誌力與膽量、識人才,承認並改正過錯,


    從善如流、賞罰公允。還有他那油滑小民的獨特魅力。''


    還有後來他成為西漢皇帝的這段過程。


    劉''霸並沒有純粹殘殺功臣,


    也不是暴君。誅殺韓信這類大事並非出自其手,


    除了一兩個異姓王外,


    並沒有牽連到其他人如此之廣,


    很多人與其為敵,


    但他最後也有選擇饒恕一些。''


    ‘總之,我覺得劉邦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典型形象,這也是史書描寫的巧妙所帶來的一種結果!''''


    贏政點點頭,感歎道,


    \"你的評價真是非常高。講了許多,雖有些他的微瑕之處,


    但總體都是讚許的。”


    \"甚至是朕也認為他不是一個糟粕的人。''


    嬴政對秦銘對於劉邦的評述略感吃驚,似乎劉邦的形象遠超他這獨步千古的曆史偉人。


    然而,嬴政深知,僅從個人角度來看,劉邦確實展現出很多優秀之處,但相對他的偉大,這些成就仍然有所不足。


    如同先前,劉邦雖有抱負卻不失豪邁大氣;而秦銘對於自身,則如一首宏偉的壯舉史詩,難以超越。然而,在另一方麵——劉邦,他展現出了些許拘謹和狹隘。


    此刻,嬴政內心溢滿了讚許之情。無論將來出現多麽壯麗輝煌的事跡也難及一統江山並建立帝國之基的秦始皇。


    嬴政突然記起了一件事,他詢問秦銘道:“這評論你是基於現代人的見解還是你個人的認知?”


    回答是:基於後者。


    好奇心使驅使他再次追問,“那麽你又如何評估劉邦這位人物?你覺得他的本性是什麽樣子的呢?”


    稍加思索之後,秦銘回答說:“我相信劉邦是個極為熱愛自由並且追求浪漫的人。在決定生死存亡或權位之時選擇浪漫而隨性是他最顯著的表現。”他借用了一句著名的歌詞來描繪:“原諒我此生不羈地追求自由。”這句話形象地道出了劉邦對待生活的態度——放飛靈魂。


    聽見這番解釋後,嬴政輕聲重複了歌詞,然後又追問其含義。


    “你能詳細解釋一下你的理解嗎?”秦銘耐心的回答:“審視劉邦一生的活動,在他對每一個人,每一個事件都有深情且真摯的關注與回應。無論是報恩施義亦或報複,每一個字都流露出情感的濃稠。他在楚漢相爭期間展現了非凡的寬容,哪怕雍齒在背後背叛他也允諾封爵。即便是他的宿敵項羽族裏的項伯,劉邦也不吝為其更名以示尊重。更有那個曾經逃遁的將軍韓信,一句提議便能改變命運走向將軍高位。”


    “如果沒有他的副手蕭何提出建言,劉邦甚至連儒家階級製度也不會推行,並且這製度確實有利於提升他的 ** 權威。而他一生沒有規則、無懼成見,也無所束縛。秦銘認為他是曆代曆史上獨一無二的君王。”


    聆聽了秦銘對劉邦的見解後,嬴政連番點頭表示讚同。“即便他不和朕一路同行,他的生平事跡仍舊值得欽佩。”


    “展現了身為一位領袖應當有的豁達與瀟灑。”


    “將帝國托付給一個如他這樣充滿詩意的理想主義者,的確要比托給那些隻知武力的武夫如霸王更好。” 嬴政對過去的敗北記憶仍然刻骨銘心。


    對他而言,秦國的失利歸咎於霸王項羽實乃是一種恥辱,盡管項羽戰功顯赫,但他僅是徒有一身力量的普通戰士。對帝國的成就微足道,無法匹配 ** 所應有的高度。其他繼承人們對此也感同身受。特別是長子扶蘇竟對劉邦生起了仰慕之意,內心甚至幻想自己也能成為像他這般浪漫自由的人。


    然而命運的枷鎖讓他深陷皇宮貴族的生活裏,使得這類夢想終成泡影。


    這一輩子也難成就李白那份灑脫與放逸的事業,劉禹錫的最後,秦銘為他吟誦了悲世文。\"孩童跟隨學吟,年老 ** 卻落下辛酸淚。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豐功偉業,西楚霸王的雄壯叛逆,淮陰侯韓信的豪傑英氣,智者張良的智謀策略,如今已成過眼雲煙。他們在過去的時空裏已獲得永存,而現在,還將帶著牽絆走向未知。


    回想起那盧綰小時候的笑容,青澀時代與張耳一同漫步的日子,最終都將在曆史如未央宮中的流雲裏淡去吧。”


    \"妙極,妙絕!\"


    贏政忍不住讚歎起來,“僅寥寥數語便道出英雄暮年的淒涼,回溯往昔世界的變幻與波折!”


    \"秦銘之才實是全麵,無論是武功,術法,知識,乃至文學創作,均無出其右。他乃世間難得一見的奇才!\"


    嬴政對其讚譽不斷,越來越認識到秦銘的能力和影響力。他越深入了解,就越發信服世上竟有如此才華出眾的人物存在,能得到秦國的認同是他們的榮幸!


    贏政突然轉頭看著扶蘇:“扶蘇,當初朕讓你常與秦銘互動,你是否有做到?”


    扶蘇急忙俯身為禮:“父王,我確實疏忽了,敬請原諒。”


    在皇宮裏的聽風院裏,確實,扶蘇經常與秦銘互動,但在秦銘搬去詔天府之後,這樣的交集逐漸減弱了。秦銘常常待在某個地方,整天都忙碌著,或是偶然出門,一出門就不知人影。


    因此扶蘇並沒有按照他的指示,完成讓秦銘常來的任務。盡管兩人關係尚可算是友好,可以算是一般的密友罷了。


    秦銘以誠懇道:“陛下,實在因為我平日太忙招待客人的時間並不多,請陛下莫怪扶蘇公子。”


    臉上顯露出感激之意的扶蘇。


    贏政其實隻是想提醒一下,並無意真的責備扶蘇。現在又有秦銘的勸說,就沒有再進行過多指責的話語了。


    “最後再問問,有關上次討論的楚漢之戰及焚書坑儒的事情。這事件自我們的第一次見麵起,被提及相關。然而,直至於今,我還不知為何會實施焚書坑儒。這是一個如何展開的過程?”


    對這樣的事他感覺自己做得到。


    但是盡管這樣做了,他卻並不殘忍無情,其中必然有著特定的理由。同時聽到秦銘提起多次,


    似乎人們對這件事情褒貶不同,甚至不少人對這件事的理解不深或者持有異議?


    所以他決定問清楚秦銘。


    基於文章的內容生成了這篇類似風格的文章,請確認一下是否滿意或需要調整。


    秦銘整裝待發,這才緩緩開口:“先皇在征服六國後,即刻整合了文字、單位標準、以及財政工具。目標明確在於緩和六個國度間的差異。


    然而陛下是否曾考慮過這個問題?你們可能忽略了關鍵一點。”


    贏政深思熟慮,疑惑不解:“倒是尚可。六國的統一化運作,大幅提升了國家的一體性。”他問,“莫非我的處理方式錯了?”


    秦銘輕擺頭:“你所采用的方式當然是對的,不過你未能注意到深層因素。”


    這令贏政陷入更多疑感:“深層次的因素?”


    “是這樣的,語言文字、計量方式與經濟工具的差異本質,都是由文化的異質性引致。這種文化的不同,直觀表現為思想觀念的差異。


    而不是思想的轉變,並非僅憑武力能解決的。”


    他的話如石破天驚,贏政終於豁然開朗:“確如其然。”


    贏政理所應當明白了,但麵對無具體的敵體挑戰這個問題,則感到難以找到答案。


    接著,“曆史規律指出,在你統一國家八年之後的一天。一場特殊的宴席為先皇揭開了答案。”


    那是一個春日,在鹹陽舉辦的盛大宴會上,秦朝副相周青臣頌揚了先皇的偉大事跡。


    事情看似平凡,但恰逢周青臣讚揚之際,學者淳於越站出,責怪他過於迎合奉承。接著,借著周青臣之言,開始借機發表議論,指責你推行了郡縣製度的不合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自稱穿越者,祖龍跪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偉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偉棟並收藏大秦:自稱穿越者,祖龍跪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