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為殿下效死!”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或許這句話,最能體現出薛仁貴此刻的感受了。


    從普普通通的農家子,到今日太子賜下隨身座騎,如此恩情,讓薛仁貴渾身都在顫抖。


    李承乾沒有再多說什麽。


    把薛仁貴拉了起來,拍了拍肩膀。


    “孤相信,你還會有更多更大的表現。”


    “是,殿下。”


    薛仁貴麵色潮紅,心裏萬般話,不知怎麽說出口。


    ——


    初戰大捷,這使得李承乾全軍士氣大漲。


    尤其是那些高麗投降過來的俘虜們,比唐軍還要激動。


    自從投降唐軍後,高麗俘虜們的心情就很忐忑。


    可是這樣的忐忑,很快就結束了。


    因為唐軍的夥食,竟然比在高麗當兵還要好。


    最主要的是,大唐太子並沒有特意的針對他們,雖然上司基本上都是漢人,但不管是誰,都要遵守軍中的嚴格紀律。


    尤其是在上官對下屬霸淩這塊,李承乾是嚴格禁止杜絕的。


    這年頭沒有什麽民族概念,高麗士兵一番感受下來,發現比之前當兵還要好。


    再加上李承乾搞的審判會,打擊高麗貴族,覆滅高麗地主鄉紳,讓已經被大唐占據疆域裏的百姓,過上了看得見的好日子,這就使得高麗士兵,更加收心了。


    當然,最主要的是,大唐太子掌控著神罰一樣的手段。


    在大多數人看來,李承乾已然是聖人降世。


    而如今,即便沒有使用雷火,大唐騎兵完勝高麗騎兵。


    這對於即將到來的大戰,自是大振軍心。


    另一邊。


    淵蓋蘇文聽聞消息後,差點當初吐血。


    這可是他最為仰仗精銳的騎兵啊。


    大唐騎兵,是如今這個時代最強的騎兵,但是高麗的騎兵,卻也差不了多少。


    大唐最強甲胄便是明光鎧。


    而這明光鎧,並非是大唐設計出來的,而是由隋朝沿用曾經的甲胄款式打造出來。


    在隋朝三征高麗時,高麗就得到了不少明光鎧的戰利品。


    隋朝覆滅後,趁著中原內亂,高麗方麵大肆招攬中原工匠,其中就有不少能打造明光鎧的工匠。


    此後,高麗就一直潛心打造明光鎧。


    數量上,自然不能跟大唐相提並論,包括質量上也有少許差距。


    畢竟大唐的明光鎧,一直都在升級改進,高麗人口地域,經濟有限,便也差了少許。


    不過即便如此,淵蓋蘇文的手裏,也有七八千套鐵甲了。


    “五千騎,整整五千騎啊。”


    “現在才回來五百騎不到,你想幹嘛,想讓我高麗亡國乎?”


    淵蓋蘇文氣得整個人都在發抖。


    他對這次的初戰非常重視,也是要告訴所有人,大唐太子如果沒有雷火,什麽都不是。


    高麗在野戰上,完全不懼唐軍。


    可是現在的情況,卻似乎是在說明,高麗騎兵哪怕跟唐軍騎兵軍備相差無幾,比之唐軍騎兵,也相差甚遠。


    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大莫離支,是唐軍中,有一白袍猛將,皆不能擋,這才”


    高麗騎兵統領想要解釋兩句。


    可淵蓋蘇文卻不想聽這些:“夠了。”


    “難道我們高麗,就沒有能與之對抗的猛將了嗎。”


    “難道你們的戰馬,不會聽從手中韁繩的命令,連逃.撤退都不會了嗎。”


    “你可知道,為了這五千騎,我耗費了多少心血。”


    “今天全都毀在你手裏了。”


    說到這裏,淵蓋蘇文氣急敗壞,一把抽過身邊侍衛的長劍,就要把這心腹將領,當場格殺。


    這心腹將領也是心中羞愧,竟然跪在地上,引頸就戮。


    畢竟大莫離支說的這些話都沒有錯。


    他的騎兵團,是整個高麗軍隊中,待遇最好的騎兵軍團了。


    此次出現這麽大的戰敗,他的責任重大,不可推脫,唯有一死了之。


    同時也有些憋屈。


    因為唐軍那猛將,真不是人啊,硬生生這麽闖了進來。


    是他的將士訓練不刻苦嗎。


    是他平時太過鬆懈嗎。


    都不是。


    曾經的他,在其他戰場上,也是戰功赫赫,亦是所向無敵。


    可這唐軍猛將,當真是擋不住啊。


    非戰之罪也。


    回想起來,他的安排是沒有問題的。


    問題在於唐軍。


    如果他三千騎能壓過敵方中軍,如果側翼再過堅持會,又怎會崩潰。


    隻在於,戰力相差過大。


    此時,他也有些小小的疑惑。


    怎麽這利刃,還未落下。


    淵蓋蘇文高舉利劍,遲遲不肯落下。


    心中也無語了。


    他不想殺。


    這是他的心腹將領,不管是個人軍事能力,還是騎術方麵,放在高麗,都是頂尖的。


    否則也不會被他看中,一步步提拔上來。


    按理說,他這麽高舉利劍,難道不應該左右規勸嗎。


    怎的都不說話了?


    頓時,這讓淵蓋蘇文有些下不來台。


    真沒眼力見,沒看見我手都舉酸了嗎。


    氣氛一時有些尷尬。


    還好淵蓋蘇文的弟弟,淵淨土反應了過來。


    “大哥,不能殺啊。”


    “還請大哥暫且繞過金勇信一命,此次大意,卻是死罪,然如今大敵當前,可給一戴罪立功之機會。”


    淵淨土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可好歹也是給了一個台階下來。


    淵蓋蘇文冷哼一聲,高舉的利劍終於揮下,落在金勇信的肩膀上,順勢斬斷了他一截頭發。


    “今日,這頭顱暫且寄於你之臂膀上,行以發代首之刑。”


    這算是淵蓋蘇文最後的倔強了。


    聽到這裏,金勇信送了口氣,自己這條命,終歸是活下來了。


    ——


    雖說高麗兵多,可他將少啊。


    對此李承乾根本不慌。


    蘇定方,薛仁貴,裴行儉這等曆史名將,那都是用赫赫戰功堆積出來的。


    尤其是蘇定方,早就已經是身經百戰,隻差表現的機會了。


    李承乾也逐漸放權給他。


    雖是坐鎮軍中,實際上蘇定方是前線第一指揮官。


    李承乾根本不用擔心他的忠誠問題。


    蘇定方是落魄的寒門,也不存在跟其他世家大族有所勾結。


    薛仁貴就更不用說了。


    人心會變,但利益不變。


    李承乾從來不會相信什麽永遠的朋友,但在利益的保障下,忠心就不存在變質的可能。


    還能有誰,比他這個大唐太子,更加具有優勢嗎。


    “殿下,侯君集那邊來信,他們聽聞了消息,已經從東北方向過來,隨時可聽從太子教令。”


    蘇定方過來進行匯報。


    安市城囤積了這麽多的大軍,幾乎把高麗各個地方的糧倉都給清空了。


    侯君集跟李勣兩路唐軍,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抵抗。


    隻是拿下的城池,也就剩下一些老弱病殘,連守軍都寥寥無幾,見到唐軍就知道投降。


    這樣的小城沒有任何意義,因為糧食都被運走了。


    也就李承乾還能下手從地主手裏挖一些出來。


    隻是侯君集跟李勣不敢這樣做,先前侯君集就吃過這個虧。


    聽說太子大軍正在準備進攻安市城,侯君集跟李勣自然是行軍趕來相助。


    其實他們也很想見識下,神乎其神的霹靂火到底是怎樣的。


    “傳信給他們,即刻起,立即對安市城北部方向行軍,路遇敵軍,直接進攻,孤當跟他們,在安市城內匯合。”


    李承乾是很眼饞侯君集跟李勣手裏的兵權,不過現在還不是跟侯君集翻臉的時候。


    如果後麵事不可為,起兵造反,侯君集這塊還挺重要。


    但是李勣的話,就沒多大關係了。


    要先想辦法吞了他的兵權才行。


    現在李承乾手裏高麗兵太多了,在數量上,已經大大的壓製過了漢人。


    這可並非什麽好事,即便說高麗兵目前來看還算忠心,但有句話說得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沒有經過漢化的高麗人,隻能算是異族。


    早些年二鳳也是吃過虧的。


    目前來說,李承乾是以漢人帶領高麗士兵,形成權力架構,這其中的平衡,就需要一些分寸了。


    “是,殿下。”


    蘇定方領命,隨後有些遲疑的問道:“關於侯君集那邊,臣覺得,也許殿下可以多防備著些。”


    雖然對於太子跟侯君集之間的貓膩,蘇定方並不是很清楚。


    但能想到,從前太子跟侯君集,必然是合作的關係。


    可是現在,太子如此勢大,侯君集那邊很容易生出一些其他的想法。


    能背叛陛下的人,為什麽就不會背叛太子呢。


    李承乾點點頭:“孤心中有數。”


    對於侯君集,李承乾也清楚,不可能說跟蘇定方這樣去信賴他。


    因為侯君集已經成勢了,在軍隊中,也有相當大的威望。


    所率領的軍隊,其中大部分都是他的親信。


    但就暫時來說,利益方麵,還是比較同步的。


    當然,並不排除侯君集會有背叛的可能。


    比如二鳳如果想策反太子這邊的人,侯君集無疑是最好的突破口。


    隻是就現在來說,暫時雙方還算穩定的。


    ——


    安市城南部。


    李勣,侯君集開始合兵,向安市城逼近。


    現在他們也清楚,這次的安市城之間,就是決定高麗勝負的時候。


    一旦高麗失敗,就是直接亡國了。


    淵蓋蘇文已經沒有多餘的兵力了。


    軍營中。


    李勣麵色沉重的看向手中密詔。


    看完後,隨即把密詔藏進了袖口裏。


    這是從長安來的密詔。


    約莫八日前發出。


    乃是陛下親筆所寫。


    密詔裏,給了他一個任務,在必要時刻,可遵詔敕,罷免侯君集行軍大總管之職,奪其兵權。


    還有一個交代。


    太子不能再繼續拿兵權了。


    “原來如此。”


    “我說侯君集,為何對太子奪取李道宗兵權之事,如此不上心。”


    “原來,他早就已經暗中投靠了太子。”


    “陛下在這個時候給我發密詔,想來也是這段時間,長安發生了不少事情。”


    李勣心中喃喃。


    他也不是政治小白,當時在長安城中,太子魏王奪嫡之事,自然也是了解,隻是未曾參與進去罷了。


    現在太子勢大,顯然是引發了陛下忌憚。


    在太子東征這段時間,陛下可能發現了什麽。


    最為主要的是,太子如此野心很大,很有當年陛下的風範啊。


    也難怪陛下會有些忌憚了。


    對此,李勣也沒有太多其他的想法。


    他是忠誠的皇帝近臣。


    哪怕是說太子是未來的皇帝,但他不管怎樣,都會站在現在陛下這邊。


    就像是當年對李密那樣一般忠誠。


    此刻,李勣腦子裏正在思索著,要怎麽去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務。


    對於罷免侯君集大總管的官職,收其兵權,李勣並不覺得困難。


    別看侯君集下邊人多,但大多數都是忠於大唐,忠於陛下。


    看到陛下密詔,自會景從。


    真正會跟隨侯君集的,不過幾千人。


    暗中行動,輕易就能拿下侯君集。


    唯獨太子那邊,可真是不好弄啊。


    現在的太子,太過於強勢,陛下又沒有給他什麽明確能抗拒太子的命令。


    一旦太子強行奪他兵權,這個問題,可是非常麻煩的。


    哪怕是知道了,當初太子是設下鴻門宴,奪了李道宗的兵權。


    可在安市城破城後,如果太子設宴邀約,他敢不參加嗎。


    不參加,那就是藐視太子。


    參加,就有可能被太子奪取兵權。


    良久,李勣嘴角露出苦笑,他是真想不到破局的辦法。


    ——


    貞觀十七年,九月二十八日。


    蘇定方率領的唐軍,終於跟淵蓋蘇文發生了第一次大規模的軍團戰。


    此次正麵戰場上,雙方均是投入了數萬人。


    將近十萬人規模的大軍團作戰,是烏壓壓一片。


    雙方的將士們,絞殺在一起。


    漫山遍野,目光所致,皆在廝殺。


    從天光破曉,到日落西山。


    留下的是滿地的屍體。


    唐軍的,高麗的。


    血液堆積在一起,把整個大地都染紅,許多地方都形成的小小的血泊。


    李承乾沒有第一時間使用火藥。


    現在投擲炸藥包可能會帶來不少收益,然而伴隨而來的問題也會很大。


    一旦高麗士兵適應了炸藥包的動靜,後麵想要徹底攻克安市城,隻會帶來更大的損失。


    這需要一個契機。


    在合適的時候,使用炸藥包一舉奠定戰局。


    而這個契機,需要大量的將士去拚殺。


    戰爭,哪有不死人的呢。


    ps:昨天沒請假缺更,這兩天會補回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見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見春秋並收藏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