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市城之戰進行得如火如荼。


    李承乾這邊並不能占據絕對優勢。


    接連鏖戰三天。


    也未能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此刻高麗軍中,爆發出了驚人的士氣。


    這源自於淵蓋蘇文的動員。


    讓所有高麗士兵都明白,這次大戰,乃是高麗存亡之戰。


    若敗,則高麗亡。


    因此,高麗士兵的士氣,憑空上漲三成。


    此時對於李承乾來說,其實並不算好。


    雖然戰場上取得了勢均力敵的局勢,實則在後續作戰上,唐軍是有劣勢的。


    這涉及到了戰場上的輪換。


    高麗有更加充足的士兵,可以開辟更多的戰場,且在多數情況下,都是以數量優勢麵對唐軍。


    按照如今正常的發展,如果一直維持這樣的局麵。


    最後李承乾將不得不黯然撤兵。


    當然,這是在侯君集跟李勣的軍隊,沒有抵達安市城前。


    “殿下,侯君集與李勣兩路大軍,已接近安市城不足兩百裏地。”


    賀蘭楚石高興的過來匯報情況。


    他不行,可他丈人行啊。


    如果他丈人在此刻大放光彩,那麽他的地位,亦是會跟著水漲船高。


    “傳孤太子教令,命其立即合圍安市城。”


    李承乾平靜的下達命令。


    其實如果炸藥包盡出的話,在付出一定代價的情況下,李承乾此刻已然可以攻破安市城。


    但他沒這樣做,不僅是為了磨煉兵力。


    更多的是等待侯君集跟李勣的到來。


    這些天雖然損失也不小,可幾乎大多數的損失,都來源於投降的高麗兵。


    本身唐軍的數量也就兩萬五,其中主力部隊,是當初的遼東城高麗守軍,其次則是這段時間四處攻城,所被強製征召過來的高麗兵。


    讓李勣跟侯君集參戰,不是說為了給他們功勞。


    而是要把他們拉進這場戰爭中。


    因為隻有讓他們參與,李承乾才能跟其產生交互,才會有機會,去奪取李勣的兵權。


    一路打到平壤去,看似聲勢如日中天,卻也會失去奪取李勣兵權的機會。


    ——


    安市城。


    淵蓋蘇文眉頭緊皺。


    “北部兩路唐軍已然逼近,諸位覺得,應該要如何麵對。”


    對於安市城來說,現在可謂是最為危險的時候了。


    原本對決大唐太子,對方還沒使用雷火的情況下,都沒有形成徹底的壓製。


    如今屋漏偏逢連夜雨,北部唐軍也已經逼近過來。


    一旦北部防線告破,那就意味著整個局勢的崩盤。


    “我們應該抽調足夠多的兵力,是應對北邊過來的唐軍。”


    “據我所知,北部唐軍並未有雷火這等攻城之物。”


    “所以我們可以鑄建防禦工事,派遣更多的民夫過去,打造堡壘,阻礙唐軍的進攻。”


    “如果父親同意,那麽我可以親率軍隊,勢必阻擋唐軍。”


    說話的人很自信,他是淵蓋蘇文的次子淵男建。


    在戰場上曾經立下很多功勞,於軍事方麵,亦是淵蓋蘇文的主要領兵將領。


    聽到這話,淵男產,淵蓋蘇文第三子也附和道:“二哥必定能擋住唐軍。”


    長子淵男生聞言,眼神陰鷙。


    三兄弟中。


    兩個弟弟幾乎是聯合起來,對付他這個大哥。


    最為主要的是,兩個弟弟手裏掌控了大量的兵權,這是他最忌憚的。


    想到這裏,淵男生目光微微偏轉,看向一名統領,眼神示意。


    感受到莫離支的示意,這名統領當即開口道:“此次北部領軍,是滅高昌國,吐穀渾,大唐名將侯君集,亦是此次唐軍主力。”


    “大莫離支閣下,雖說此番大唐太子的聲勢,要遠勝唐軍主力,但在實際上的兵將,作戰經驗上,顯然是唐軍主力更勝一籌。”


    “大唐太子之所以能這般強勢,依靠的並非是他手下的兵力,而是所掌控的雷火攻城器械。”


    “而之所以我等不能盡破大唐太子的軍隊,乃是因為現在跟我們對戰的軍隊,非是唐軍,實則乃是我高麗遼東城之守軍。”


    說到這裏,統領微微一頓。


    周邊人的目光,頓時變得有些難看。


    尤其是淵蓋蘇文。


    這話裏頭的意思,無非是在說,打了這麽多天的戰,死了這麽多人。


    結果是高麗人打高麗人。


    真他娘的憋屈。


    要知道,遼東城作為東部首府,臨近大唐。


    其兵力的戰鬥力,也是高麗軍隊中,最為頂尖的精銳。


    這裏頭,最沒臉的,就是淵峻嶽了。


    作為曾經的東部大人,遼東城就是被他所丟棄的。


    那些正在跟高麗作戰的高麗士兵,當初都是他的下屬啊。


    現在成了他的敵人。


    不過目前也沒有人怪他,就當初那樣的情況。


    第一次麵對大唐太子的雷火,哪怕是大莫離支淵蓋蘇文,也不見得能夠比他做得更好。


    “溫沙門,你說這番話,是幾個意思。”


    “是覺得我不能抵擋住唐軍嗎。”


    淵男建憤怒的質問道。


    他感覺自己被輕視了。


    而他也明白,這是大哥的人。


    溫沙門,高麗普通世家,但卻有很高的軍事天賦,亦是安市城原來的負責人,相當於城主。


    也是楊萬春的原型。


    楊萬春,就是新羅後裔,杜撰射瞎了李世民眼睛的那個人。


    楊萬春是出自於明代《唐書誌傳通俗演義》中的人物,原本是作為講述安市城之戰,寫了楊萬春是安市城城主,借安市城的堅固城防和自身的軍事謀略,成功抵禦了唐軍的進攻,使唐軍久攻不下。


    最終李世民因氣溫降低、物資短缺等原因決定班師回朝,梁萬春登上城樓為李世民送行。


    明朝時期,朝鮮爆發壬辰倭亂,明朝出兵救援,當時明軍將領吳宗道與朝鮮官員尹根壽交流時提到了《唐書誌傳通俗演義》中安市城主叫梁萬春,另一名朝鮮官員李時發也從明軍那裏讀到了該書,由此梁萬春的名字開始在朝鮮流傳。


    傳入朝鮮後,因韓語頭音規則,‘梁’字被念成‘yang’,於是逐漸出現了楊萬春的漢字寫法。


    再到後來,朝鮮家,又把楊萬春跟跟朝鮮傳說裏,唐太宗中箭眇目綁定在一起,這就衍生了李世民攻打安市城,被射瞎了一隻眼睛的說法。


    最初,朝鮮人也隻是當個來看。


    後來,到了20世紀初,麵臨亡國滅種危機的朝鮮半島掀起了“愛國啟蒙運動”,以樸殷植、申采浩為代表的啟蒙家大力宣傳朝鮮古代的“輝煌曆史”,力圖喚醒朝鮮人的民族主義.


    他們將楊萬春當做真實人物,將其射瞎唐太宗的傳說當做真實曆史事件,作為建構“韓國魂”與韓國民族主義的重要曆史資源,使得該傳說在朝鮮半島廣泛流傳並被大眾所接受。


    這就是為什麽後世的新羅後裔,認定楊萬春射瞎了李世民眼睛,是為真實曆史的原因所在了。


    真要說起來,溫沙門,就是楊萬春。


    真實曆史上,他確實在安市城之戰中,立下了不少功勞。


    也是淵蓋蘇文長子的堅定支持者。


    此刻,溫沙門麵對淵男建的質問,是一點麵子都不給。


    “沒錯,唐軍主力何其強大,即便是我高麗最為頂尖的精銳,都不能與之抗衡。”


    “那些隨同唐軍主力的兵將,皆為百戰之兵,破滅多少國家。”


    “侯君集更是大唐最為頂尖的名將,縱觀我高麗,能與之對比的,也隻有大莫離支閣下了。”


    “二公子是哪裏來的自信,在沒有城牆的堅固防禦下,能抵擋住大唐最為精銳的軍隊衝擊。”


    溫沙門雖然說話難聽,但話糙理不糙。


    這個時候,包括淵蓋蘇文的眾人才想起,這北麵來的兩路唐軍,才是此番攻打他們高麗的主力軍隊。


    隻是因為大唐太子氣勢太盛,給高麗的壓力最大,以至於勝過了他們的風頭。


    淵蓋蘇文也不得不感謝溫沙門的提醒。


    因為包括他自己,都把心思花在了對付大唐太子上,下意識的忽略了這個事情。


    “溫將軍說得沒錯,此番北麵唐軍,確實不可輕視,甚至於比之大唐太子還要重視。”


    “如果大唐太子沒有那雷火,是必然不能攻破遼東城的。”


    淵蓋蘇文發話了,認可了溫沙門的說法。


    隻是隨後又道:“那溫將軍覺得,應該讓誰去對抗北麵唐軍。”


    溫沙門還沒開口。


    淵峻嶽站了出來:“請大莫離支閣下,再給我一次將功贖罪的機會。”


    “北麵唐軍若想來安市城,必將是從我的屍骨上踏過來。”


    淵峻嶽迫切的想要證明自己。


    之所以這麽急切的站出來,其實還有一個原因,他對於大唐太子的雷火,已經有了心裏陰影。


    如果去對付大唐太子,恐怕還沒開始,就已經怕了三分。


    這個事情他自己心裏也明白,所以幹脆的選擇去抵抗北麵唐軍。


    他們沒有雷火,雖然很勉強,但終歸還是跟曾經一樣的打法。


    淵蓋蘇文微微沉吟,問道:“如今兵力有限,唐軍主力本就強盛,峻嶽覺得需要多少兵力,才可以抵擋。”


    淵峻嶽思索一番後道:“唐軍主力有八萬兵力,屬下需要十萬兵力才能阻擋。”


    淵蓋蘇文皺眉道:“我如何給你調動十萬兵力。”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總共二十二萬兵力,大部分都要用來對抗大唐太子。


    淵蓋蘇文還想要活捉大唐太子呢,要是給了淵峻嶽十萬兵力,僅剩十二萬兵力,怎麽去打大唐太子。


    就算是勉強打敗了,大唐太子也能從容退走,不存在會被活捉。


    淵峻嶽略微沉默一番後說道:“請大莫離支給我三萬兵力,外加三十萬民夫。”


    淵蓋蘇文眉頭一挑:“你是想練新兵,去對抗唐軍主力?”


    淵男建嗤笑道:“淵峻嶽,我看你是昏了頭,就算是父親大人給你三十萬民夫又能如何,你有這麽多軍備嗎。”


    “難道你要這些民夫們,拿著鋤頭去跟唐軍主力硬碰硬嗎。”


    “用鋤頭去砸破唐軍的甲胄,你真是好想法啊。”


    淵男建之所以針對淵峻嶽,因為淵峻嶽跟大哥淵男生關係很好,算是半個大哥的人。


    淵男生雖然自己沒有親自掌控兵權,但作為莫離支,又是淵蓋蘇文的長子,他也是有很多重量級的支持者。


    淵蓋蘇文本身的意思,也是要讓淵男生來繼承自己的大莫離支位。


    或者說,成為新的高麗王。


    淵峻嶽回道:“我既然這麽說了,自然有我的把握。”


    淵蓋蘇文沒有嗬斥次子對其的嘲笑,這也算是權力平衡。


    “願聞其詳。”


    淵峻嶽講述道:“軍備確實是最大的問題,但其實還是有些辦法可以進行處理的。”


    “如今我們跟唐軍正在大規模的交戰,每天都會有大量的死傷。”


    “這些殘破的甲胄,武器,都可以用來進行裝備民夫,形成戰力。”


    “大莫離支閣下,或許我們可以安排出一支新的軍隊,每天等到晚上的時候,就偷偷潛伏到戰場上去,去摸取軍備,而後送到我那邊,用來對抗唐軍主力。”


    正常來說,打掃戰場,很少會在當天就進行,除非是軍備吃急,不得不這樣做。


    畢竟持續一整天的戰爭結束後,都已經筋疲力盡了,不可能說拖著屍體走。


    回收軍備,很多時候都是看戰場的區域進行。


    摸屍體這樣的事情,很容易會打破雙方默契,就跟洛水盟誓,白袍渡江差不多。


    當然,這也是看對戰的是什麽人。


    高麗雖然有自己的語言文字體係,但文化的體現上,是跟中原王朝有著莫大的關聯。


    所以雙方的戰爭情況,基本上也維持了這個默契。


    現在,淵峻嶽就是要打破這個默契,先下手為強,趁著唐軍沒有反應過來,先搞一批軍備。


    有了足夠的軍備,他的新兵就能有最為基礎的戰鬥力。


    淵峻嶽的目的其實已經很清楚了,那就是完全依靠人數的優勢,用高麗百姓的性命去填補唐軍主力的攻勢。


    這可是三十萬人,哪怕是三十萬頭豬,也夠唐軍主力殺很久的了吧。


    在如今這樣的局麵下,隻要能完成這個任務,死再多人,也是值得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見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見春秋並收藏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