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永恒的盟友。


    新羅親唐,也不是一開始就是的。


    早前新羅高麗聯合,對付百濟。


    後來高麗強大了,新羅聯合百濟對付高麗。


    再後來,高麗跟百濟一合計,要分吞新羅。


    新羅沒辦法,這才派遣使者,臣服大唐,請求大唐出兵攻打高麗。


    到現在,新羅背叛大唐,也沒有多少心理負擔。


    實際上哪怕是現在,新羅國內也有兩大政治勢力,親唐派跟反唐派。


    由於現在大唐太子的強盛,親唐派站不住了,成了清一色的反唐派。


    “好計策,完全可以雙管齊下。”


    “大唐太子這般跋扈,目中無人,也是應該得到一些教訓了。”


    “但我等首先,還是要按照大唐太子的吩咐行事,暗中聯合百濟,臨陣一擊,說不定還能俘虜大唐太子。”


    金春秋首先就對此肯定,而且越想越覺得靠譜。


    兩個計策,完全可以一起行動。


    甚至金春秋還打起了大唐太子霹靂火的想法。


    如果能俘虜大唐太子的話,那他們就能有霹靂火了。


    不得不說,前景遠大。


    況且就現在來說,成功幾率很高。


    按照現在的情況,大唐太子應該不會派遣出太多兵力,而他們有十萬兵力,外加聯合百濟,倭國。


    數十萬兵力,對付大唐太子幾萬兵,還怕不能贏?


    金德曼有些遲疑。


    沒敢直接下定決心。


    倒不是她對大唐有多忠心,而是一旦這樣做的話,一旦失敗,新羅可就要步上高麗的後路了。


    真能俘虜大唐太子嗎。


    要知道大唐可不是隻有一個太子,還有他們的皇帝在啊。


    屆時又來一次東征,大唐皇帝派遣數十萬兵力,又怎麽能抵擋。


    也許是看出了女王的遲疑。


    金庾信這個時候開口道:“大王,如果能打敗大唐太子,那麽我們就能把現在高麗的疆域,全部都搶過來。”


    “高麗如今各地皆反,隻要我們許諾恢複他們的貴族身份,就必然能得到他們的效忠。”


    “憑借我們的實力,自然不可能完全吃下高麗,但可以邀請百濟,倭國一同。”


    “唐軍主力現在已經班師回朝,大唐皇帝跟太子有所矛盾,短時間內,必然很難再次發動東征,這就是我們當的機會。”


    “當年高麗尚且能抵抗隋朝百萬大軍,若我新羅聯合百濟,倭國,為何不能抵擋大唐。”


    “有倭國之助,也能阻擾唐軍從海上行動。”


    金庾信是個很有軍事經驗的統帥,從戰爭的角度上看,三國聯合,再加上高麗如今的殘餘力量,隻要打敗了太子後,緊緊抱團,大唐也奈何不了他們。


    金德曼動搖了。


    金庾信是她最為依賴信任的大臣,他都這麽說了,自然是能辦的。


    想了想,金德曼下定決心道:“好,就以此行事。”


    ——


    長安城。


    相比離開時候的意氣風發,現在的魏王李泰,多了幾分狼狽之感。


    不過想到唐軍全都已經撤離高麗,李泰又期待了幾分。


    李世民也準備了慶祝宴會。


    畢竟不管怎麽說,高麗大捷是事實。


    況且李泰跟張亮,攻陷卑沙城,也是有功勞的。


    論功行賞,自然是少不了。


    隻是後邊李勣,張亮還沒回來,宴會還要等待一段時間,或許會安排在年關附近。


    李泰等人也隻有百騎先行抵達。


    入了皇宮。


    李世民沒有多說什麽,這個時候去對魏王說些什麽話,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反而是容易挑起他們兄弟之間的仇恨。


    如今太子的情況,變得很是複雜,這跟李世民的內心糾結,也有很大關係。


    在這樣的局勢下,說廢除太子是不可能的。


    太子還在高麗,從國家的角度出發,如今的高麗正在被大唐所統治,畢竟去當官的,都是漢人。


    李世民也不想把自己跟太子的矛盾鬧得人盡皆知。


    這讓回來後的李泰有些許沮喪。


    原本他還覺得,父皇應該斥責太子。


    結果什麽也沒有提。


    所以他也不好說太子的壞話。


    “魏王其實不用這麽擔憂,太子的野心,誰還能不知道呢。”


    “陛下之所以放任,是顧全大局。”


    “畢竟高麗這才拿下多久,總不能說就跟太子起爭執吧,撤兵回來,已經是最大的限度了。”


    “況且就我看來,隻要太子回到長安,那麽陛下自然就會懲戒太子。”


    “到了那個時候,就是魏王的機會了。”


    柴令武還是有幾分思路的,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魏王李泰聞言,想了想,問道:“如果太子一直不回來呢,那豈非父皇一直不能對太子動手?”


    柴令武自信一笑:“如果太子不回來,那他還是太子嗎。”


    “魏王覺得,就憑借高麗那些地方,太子就能跟陛下所對抗嗎。”


    “太子的霹靂火,確實是很厲害,攻城之神器,但我得到消息,陛下招了許多道士入宮,且指定是跟先前韋靈符有關的道統。”


    “霹靂火可不是太子造出來的,而是通過韋靈符的徒弟那裏得來的,這些傳承,懂得的自然也不隻是韋靈符一人,陛下造出霹靂火,乃是遲早之事。”


    “且跟製冰法那樣,太子所用之物,也就是那些,不消多時,朝廷也會有自己的霹靂火。”


    “高麗之所以如此慘敗,隻是因為那霹靂火沒人見過,戰馬與人俱驚,士氣潰散。”


    “我打聽過了,太子之所以這般順利拿下遼東城,不是說霹靂火造成了多大的傷亡,實際上遼東城那邊,根本沒有多少傷亡,遼東城的守將,完全是被嚇的。”


    “嚇到直接跑了,把整個遼東城,還有數萬高麗將士,完好無損的送到了太子手中。”


    柴令武智商上線,開始根據現有的情報,對整個戰局進行分析。


    其實很多東西,是經不起推敲的,隻要冷靜下來仔細思考,就能猜出個大概了。


    柴令武也算是魏王的心腹軍事,大智慧上差了一些,小聰明可從來沒少過,不然這麽多人巴結魏王,也不會是他成為李泰最為仰仗的軍師了。


    聽到柴令武這麽一頓分析,李泰喜上眉頭。


    對於霹靂火,他還是有些在意的,但在意的是,太子之位。


    思索了一番後,李泰問道:“太子要是一直不回來,陛下也一直不廢太子,又該如何。”


    柴令武笑道:“那是更好的事情了。”


    “太子不回長安,他還能是太子嗎。”


    “一年,兩年,三年,太子能在高麗幾年。”


    “如果沒有太子在,那這長安城,還能有比魏王更加高貴的嗎。”


    李泰一下子就反應了過來。


    是啊,如果太子不在長安,那這長安城,除了父皇,就是他最大了。


    朝廷百官,豈非都要入他魏王黨。


    想到這裏,魏王李泰忍不住嘴角上揚。


    ——


    崔盛玉也跟著回來了。


    這次,又到了他抉擇的時候。


    原本他是緊跟太子步伐,然而現在,太子的步子邁得太快,他已經跟不上了。


    就那些情分,能指望太子日後順利繼承大統,還會扶持他們崔家嗎。


    崔盛玉是個聰明人,其實心裏麵也很清楚,五姓七望跟皇權之間的矛盾。


    在太子身上所看到的,是比當今陛下,更為強勢的姿態。


    這樣的太子一旦登臨皇位,必然是要把所有的權力,都緊緊的握在手中。


    而太子在高麗的一些行為,在聽到消息後,更是讓崔盛玉感到害怕。


    那就是對付所有高麗貴族的手段。


    太子這麽做,明顯不是突然就想出來的,很明顯是經過了深思熟慮,才製定的這般計劃。


    那麽太子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這樣的方式,太子會不會用到五姓七望的身上來?


    如果太子這樣做的話,世家都要被徹底的顛覆了。


    崔盛玉已經感覺到,太子是那種不妥協的人,極其霸道。


    高麗如今,一片戰火。


    太子這是要剿滅所有反抗他的人。


    關鍵在於,這樣的行為,隻是針對於貴族,田地被均分出來,百姓們歡呼雀躍,反而使得現在太子得了高麗民心。


    崔盛玉仔細想過,如果在大唐,也是這樣的話。


    是不是世家就要顛覆,太子同樣能得到民心?


    一深思下去,崔盛玉就恐懼不已。


    真要是這樣,從此這大唐天下,還能有世家的存活之處嗎。


    五姓七望,家族傳承,文化累積。


    能想到這些的,不隻是崔盛玉一個。


    太子在高麗的所作所為,幾乎五姓七望,或是其他大的世家,都在進行討論。


    高麗的戰爭,本來就很受到關注。


    五姓七望的消息也很是靈通。


    就在此時。


    清河郡。


    大量的家族代表趕赴過來。


    是清河崔家,現任家主,舉行的一次大會。


    明麵上是崔家老爺子八十大壽。


    實則是對於如今的局勢進行商討。


    五姓七望各家家主,全都來了。


    前廳,熱鬧非凡。


    後院。


    五姓七望,七大家主,同聚一堂。


    隴西李、趙郡李、博陵崔、清河崔、範陽盧、滎陽鄭、太原王。


    這七人隨便一人,走在外麵,跺一跺腳,都能讓大地抖三抖。


    是真正站在名望巔峰之人。


    其所代表的隱藏人脈和資源,是普通人,包括普通的世家,一輩子都達不到的程度。


    “咱們有多久,沒這麽一起聚過了。”


    範陽盧感歎道。


    五姓七望,相互聯姻,互為連理,同氣連枝。


    七人也是有過同窗之誼的,打小就認識。


    隻是在成為家主後,就很難說隨意走動了。


    畢竟作為家主,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整個家族。


    “這還是要托太子的福啊。”


    太原王淡淡笑道。


    說到太子,幾人的神情嚴肅了一些。


    清河崔開口道:“太子在高麗所作所為,諸位如何看待?”


    趙郡李微微搖頭:“野性難馴,若任由妄為,神州大地,當是會生靈塗炭。”


    滎陽鄭道:“我讀史書,時常感歎始皇之霸道,如今,我在太子身上,看到了始皇的影子。”


    “若太子即位,會有我等的活路嗎?”


    清河崔沒有多說,隻是目光看向沉默的幾人。


    隴西李表態道:“為了家族,或有過錯,然不得以而為之。”.


    博陵崔:“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範陽盧歎息道:“為了家族,為了後嗣子孫,我等成為罪人又有何妨。”


    清河崔點點頭:“既是如此,那就不用多說了。”


    “太子在高麗,顧及不得大唐,這是我們的機會。”


    “從今往後,五姓七望,全力支持魏王奪嫡。”


    眾人點頭:“善。”


    曾經,有過一家一姓,可換天下的說法。


    今日,五姓七望聯合,助魏王奪嫡。


    雖說先前五姓七望也在支持魏王,但實際上支持的力度是很有限的。


    七大家族的核心資源,人脈,並未說完全參與到奪嫡之爭中。


    誰也不想說把所有的希望,都投入到一代的奪嫡裏。


    對於傳承多年的世家來說,更看重的是以後的機會。


    可是現在,太子的行為,讓他們真切的感受到了家族存亡。


    如果失敗,讓當今太子即位。


    把在對付高麗貴族的那一套,用在他們的身上,還談什麽以後,這次就徹底被結束了。


    當然,其實大家也清楚,太子肯定不會說是對付高麗貴族那麽徹底,直接。


    可這麽強勢霸道的太子,又怎麽會允許五姓七望這樣的龐然大物存在。


    即便能延續,也不可能有今日的榮光了。


    所以清河崔才邀請各大家主,聯合商議。


    會議持續很短,甚至連一炷香都沒有。


    短短幾句,表態一下,涉及七大世家的生死存亡大事,就這麽決定了。


    能當上家主位,自然沒有庸人。


    對於當前的政治局勢,看得尤為清晰。


    過來參加,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已經讚同此事。


    更多的是具備象征意義,表達態度。


    這時。


    曾經的高麗王都。


    現在的大唐太子神武宮。


    李承乾正騎著一匹新的寶馬,在校場中奔馳。


    他不知道。


    新羅在密謀對付他。


    大唐國內,五姓七望已經聯合起來,要全力支持魏王奪嫡。


    而李世民,也在因為太子的事情煩惱不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見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見春秋並收藏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