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從落馬摔斷的是腿,不是腦子。”


    “他在高麗這麽幹,要大唐的世家們怎麽想?”


    “難道他覺得,掌控了高麗,就能把大唐所有世家,都不放在眼裏嗎。”


    “這是要氣死朕嗎!!!”


    長安城,大內。


    太極宮後殿。


    李世民大發雷霆,胡子都吹起來了。


    旁邊張阿難也隻能是低頭。


    下邊隻有長孫無忌。


    聞言,長孫無忌苦笑道:“也許是高麗那些貴族,做得太過分了,這才讓太子雷霆震怒。”


    李世民聞言眼睛一瞪:“你就不要給他說好話了。”


    “謀反的事情都能幹出來,還有什麽是他不敢做的。”


    長孫無忌之所以是淩煙閣第一功臣,因為除了功績外,他還是觀音婢,長孫皇後的哥哥。


    李世民三個嫡子的舅舅,跟李世民之間,是真正的一家人,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


    李承乾謀反的事情,最終李世民還是跟長孫無忌說了。


    畢竟就現在這情況,太子都要造反了,如此一看,謀反好像就算不得多大的事情。


    李世民知道,長孫無忌是太子黨人。


    東宮那些地窖裏製冰的器具,還有曾經合作冰肆,以及投資煤礦廠,都有長孫無忌的參與。


    原本李世民還懷疑,長孫無忌是不是也參與到太子謀反中去。


    後來查證過,長孫無忌對此確實不知情,也就放心了。


    今日早上,李世民得到消息,五姓七望的家主,都跑到清河郡去,給清河崔家老爺子過大壽。


    對於五姓七望,李世民從來就沒有放鬆過,自然早就安排了細作。


    所以很清楚的知道,五姓七望這次的主要目的,不是過壽,而是要聯手對付太子,助力魏王奪嫡。


    本來李世民對太子還很生氣,一聽到這消息,心裏又不爽了。


    不管怎麽說,太子都是他的長子,曾經觀音婢最為疼愛的長子。


    他對太子的感情,也是真實的。


    孩子犯錯,父親可以教訓。


    但外人要對付自己的孩子,哪個做父親的會願意呢。


    更何況,他跟五姓七望本來就是對頭。


    這些年,五姓七望插足朝廷權勢,他也不斷打壓,隻是暫且無法奈何。


    所以李世民立即召長孫無忌入宮商議。


    “陛下,太子其實也不想這麽做的,有時候,是有些誤會。”


    “況且現在高麗的官員,都是咱們送去的漢人,太子那邊也有消息,對於國子監的學子,都會特別優待。”


    “太子的心裏,還是有陛下的。”


    長孫無忌很無奈,事到如今,也隻能是盡力安撫陛下。


    其實他也很無奈的。


    原本因為陛下調查太子謀反的事情,長孫無忌為了自己的前途考慮,也不想魏王奪嫡,都準備去扶持晉王。


    誰知道太子這邊突然就爆發出這麽大的軍事能力,不僅拿下了高麗,還奪取了李道宗的兵權。


    如今在高麗,坐擁大軍十數萬。


    加上有霹靂火那等攻城神器,使得陛下這邊都忌憚起來,別說廢太子的事情了,都不敢過於刺激太子。


    要是太子在高麗起兵造反,對於大唐,對於陛下,都是不小的打擊。


    高麗地形複雜險要,先前淵蓋蘇文就憑此抵抗大唐。


    現在太子占了那等地方,又有霹靂火,如果起兵造反,大唐要派遣多少兵力,才能拿下?


    麵對霹靂火,唐軍能不能贏,都是個未知數。


    再發動東征,勞民傷財不說,如果輸了,那可就真尷尬了。


    且這仗一旦打起來,陛下的臉麵,也算是徹底丟光了。


    糾結的長孫無忌,突然又覺得或許還是支持太子比較好。


    “太子就是太過任性了。”


    “沒吃過虧,心高氣傲。”


    “如今才取得一些小小成就,就目空一切,囂張跋扈,霸道至極。”


    “須知這治大國,如烹小鮮,殺人不是本事,隱忍才是本事。”


    “朕看他,早晚要吃個大虧,才能明白這些道理。”


    李世民罵了一頓後,氣也消了不少。


    總的來說,在心裏頭對於太子,李世民還是很滿意的。


    尤其是五姓七望的害怕,讓李世民心頭很有些爽感。


    這些世家大族,也是知道怕的呀,還以為什麽都不怕呢。


    長孫無忌隻好道:“等太子治理一段時間高麗,定然就能明白陛下的苦衷了。”


    李世民點點頭:“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如此也好,讓他在高麗去折騰,總好過折騰大唐,也更能明白為君之道。”


    對於太子,李世民心中還是比較認可的。


    即便是到現在,已經發現太子謀反的事情,也沒有說要廢太子。


    先前李世民也遲疑過,想過。


    可終究是自己的親骨肉,況且這謀反的事情,不是還沒發生嗎。


    也是太子人在高麗,讓李世民最初盛怒的時候,顧及太子起兵造反,把事情按住了。


    後來冷靜一想,太子有謀反的舉動,也許跟這幾年,自己對青雀的寵愛,有所關係,不能把過錯全部都推到太子的身上。


    畢竟,自己當初也是謀反過來的,對於現在太子的情況,頗有幾分感同身受。


    加上高麗大捷的消息,李世民也就沒那麽生氣了。


    站在理智的角度來考慮,太子也確實是大唐最為合適的繼承人。


    文,能搞煤炭廠這樣的經濟,解決百姓就業,給國庫帶來更多的賦稅。


    武,能改進明光鎧的工藝,造霹靂火,立下不世軍功。


    農,心有大唐百姓,當初造曲轅犁,福澤萬民,還加封了農澤聖睿太子。


    文治武功,自古以來,能與之相對比的太子,幾乎沒有。


    可謂是千古第一太子。


    李世民自小就讀史書,非常清楚國家的繼承者優秀與否,對於大唐有多麽重要。


    生氣的同時,又為太子感到驕傲。


    “陛下,前些日子,臣收到一些消息。”


    “是關於倭國的。”


    “太子揚言要借道新羅,再攻百濟。”


    “百濟那邊已經派遣了使者前往倭國,似是要聯合倭國,對付太子。”


    長孫無忌是尚書右仆射,分管兵部,情報也是其中一塊。


    百濟一直跟高麗苟且,聯合夾擊新羅,自然情報這塊早就已經在進行了。


    李世民沒有太過在意,道:“倭國頂多派遣些戰艦來,能有個幾萬兵力不得了了。”


    “百濟即便是聯合倭國,頂多是勉強應對太子的攻勢。”


    “太子有霹靂火,高麗尚且對付不了,更何況百濟高麗。”


    “朕聽說太子在高麗還建了一支五萬兵的神武軍,其中就有三萬高麗人。”


    “雖說太子對付高麗貴族這些事,有些不妥當,使得高麗全境陷入戰爭,但通過這次後,太子想必能徹底掌控高麗。”


    太子在高麗幹的那些事,尤其是審判所有高麗貴族,看似現在有些艱難,但明眼人都能看到,隻要功成,整個高麗的民心,都將會徹底歸於太子。


    隻是這樣的情況,並不適合在大唐進行,不然李世民都想搞一搞了。


    大唐的世家太多,根深蒂固,且錯綜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


    軍中將領,朝廷百官,多為世家子弟。


    李世民要是跟太子這樣去做,估摸著就會步上隋煬帝後路了。


    長孫無忌作揖道:“陛下,臣不是擔心太子殿下對付不了百濟倭國。”


    “臣是擔心新羅啊。”


    “雖說新羅先前一直臣服於我大唐,可太子要是把百濟打下來,兩邊夾著新羅,這讓新羅如何不擔心受怕。”


    “且太子恐怕最後,也不會說放過新羅。”


    “看太子如今這意思,是要一統整個遼東地區,將高麗,新羅,百濟,皆歸入我大唐疆域。”


    “隻是太子畢竟年輕,身邊也沒個能出謀劃策的,若是造新羅背叛,怕是會吃虧。”


    曆史上就沒有什麽新鮮事。


    新羅雖說先前親近大唐,但早前也不是說對大唐有多麽忠心。


    在國家利益麵前,忠誠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長孫無忌能看出來,李世民自然也能看出來。


    隻是太子能不能看出來,就不知道了。


    李世民道:“金德曼一介女子,能當上新羅王,也是有幾分本事的。”


    “你說得對,太子畢竟年輕,要是中了鬼蜮伎倆,還真容易陰溝裏翻船。”


    “這樣吧,你派人傳信,不要以朕的名義,告誡太子關於防備新羅之事,不可輕易相信。”


    說到這裏,李世民微微一頓,道:“太子生性頑固,也許不會重視。”


    “你再告訴他,若是不可為,可返回登州,畢竟,他還是大唐的太子。”


    “再下文書,調趙節為登州刺史,封漢王為登州都督。”


    李世民也算是為了太子的後路煞費苦心了。


    趙節跟漢王李元昌,都是正宗的太子黨。


    有他們在登州,太子即便是失利,至少不會淪落到敵人手中。


    再怎麽說,李世民都不舍得太子有性命之憂。


    ——


    高麗。


    全境戰爭說起來很誇張,其實就是蘇定方各處剿滅叛亂之軍。


    實際上對於唐軍,高麗各地,也沒多大的反抗能力。


    就是高麗地區這麽大,跑起來很麻煩而已。


    李承乾不覺得有啥,反正就當是練兵了。


    主要作戰的兵力,原本就是高麗的兵,可不舍得上漢人。


    實際上就現在來說,軍心已經徹底在李承乾手裏了。


    哪怕隻是短短的一個月,高麗士兵的心,就已經對大唐太子徹底臣服。


    沒辦法,大唐太子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雖說隻有神武軍才有固定俸祿,還有一大堆福利待遇。


    但比起先前,高麗士兵的生活,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漢人欺負高麗人的事情,在軍隊裏也不能說完全杜絕,在所難免。


    但律法這塊,也是秉公執行。


    對於唐軍中的律法官來說,手下的這些漢人,先前也隻是民夫,跟高麗士兵沒什麽區別。


    這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軍法的公正。


    蘇定方,薛仁貴,裴行儉,陳雲超,李德謇等人,也是比較明白軍法的重要性。


    也許賀蘭楚石稍差一些,卻也無傷大雅。


    況且現在賀蘭楚石急著提高自己在太子心中的地位,丈人都已經被免職,抓回長安去了。


    沒了依靠,隻能是靠自己。


    這讓他也沒了胡作非為的資本,行事上,也變得小心翼翼許多。


    說起來,現在的賀蘭楚石也算是撿回了一條命。


    早前李承乾是打算幹掉他的,隻是局勢變化太快,現在下手沒有什麽必要。


    賀蘭楚石能力是差了點,但也是出身名門,放在如今高麗這地方,比之大多數人超出太多。


    隻要是認真行事,李承乾也不是說非要弄死他。


    謀反這事,到現在已經算不得啥了。


    最著急的,大概是淵蓋蘇文等人了。


    麵對大唐太子的步步緊逼,淵蓋蘇文藏身之處越來越少。


    雖說又聚集了一批人馬,可說要去跟唐軍正麵對決,那是白搭。


    現在的淵蓋蘇文,已經到了高麗的北部邊境,人跡罕至,天寒地凍之地,在這裏遙控指揮高麗貴族們進行對大唐太子統治的反抗。


    可是目前效果很差勁。


    “這些賤民,真是狗見不得骨頭,大唐太子不過是給了他們些許好處,就忘記了高麗對他們的恩情嗎。”


    “一個個的,就跟昏了頭樣,連自己的國家都不顧了,還去維護大唐太子。”


    淵男生氣得發抖。


    他按照父親的意思,對於唐軍占領的城池進行策反。


    畢竟唐軍就那麽多人,不可能說把兵力派遣都每個城池去。


    實際上唐軍每攻占一處地方,基本上都不會留下什麽太多的兵力。


    這就讓淵蓋蘇文看到了可趁之機。


    倘若這些城池反複叛亂,足克讓唐軍疲於奔命。


    可現在的事實是,淵男生以高麗太子的名義,悄摸摸的繞道後方,想要策反,卻被百姓發現。


    這些百姓,還要把他們的行蹤,上報給唐軍。


    甚至是城中那些守軍,都要來抓捕他立功。


    最開始的時候,淵男生隻是覺得運氣不好,一座小城是這樣的情況很正常。


    可隨著第二座城,第三座,第四座,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這就讓淵男生感覺很是有些氣急敗壞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見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見春秋並收藏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