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隻有八成的勝算嗎。


    如果李承乾聽到,隻會是哈哈一笑。


    從離開長安城的那天起,每遠一步,就多一成。


    當他抵達洛陽的時候。


    這勝算,已然是十成。


    神武宮中。


    比起往日裏,要多了幾分奢華的氣息。


    畢竟之前的神武宮,沒有一個宮女仆從。


    今日起,太子的身邊,便多了二十個新羅婢。


    這些婢女,都是新羅女王,通過最為嚴苛的選拔,也都是新羅貴族之後,甚至還有不少嫡女。


    給大唐太子當婢女,這是何等的榮耀。


    榮華富貴,已經算不得什麽了。


    能夠成為大唐太子的身邊人,對於家族的權勢,那是完全不同的。


    新羅,說到底,還是大唐的屬國。


    這暗中的影響,是方方麵麵的。


    比如商業。


    大唐是天下萬國的商業之最,沒有之一。


    而對於商業,大唐這邊也有著許多規矩。


    若家中有女子,為大唐太子身邊婢女,普通官員聽著,怎麽著也要通融一二。


    大部分情況下,是沒有什麽用的。


    可萬一呢。


    當然,商業貿易隻是很小的一部分體現。


    更多的,還是在各類政治資源上。


    總之是,好處多多。


    說不好聽點,就算是新羅被大唐太子所吞並了,這唐軍到了新羅,聽著誰家中婢女在伺候太子,誰還敢造次啊。


    “殿下真的要發兵攻打新羅嗎。”


    金勝曼穿著衣裳,聲音嫵媚的問道。


    昨夜風雨,又是幹柴烈火,不免要多親近幾分,膽子也大了許多。


    李承乾在新羅婢女的伺候下穿衣。


    笑道:“你覺得呢。”


    金勝曼略微遲疑,而後道:“新羅早已是腐朽不堪,官員貪腐,政治渾濁,正當是改天換日之際。”


    高麗貴族的處境,她是知道的。


    可這跟她又有什麽關係呢。


    聖骨血脈,就剩下她跟姐姐了,而那些新羅貴族,全是她的對頭。


    若是新羅真的變得跟高麗這樣,才是好呢。


    這意味著所有頑固的貴族,都會消失,所有的權力,都會被集中起來。


    況且她現在已經搭上了大唐太子的船,巴不得所有貴族全部死絕。


    “倒也不能太過絕對,畢竟有些人家,也許是善良的呢。”


    “屆時,誰有罪,誰又無罪,就看你這邊,如何對待了。”


    對付新羅,李承乾就沒打算一網打盡了,幹個八九成,留個一兩成的差不多。


    之所以這樣選擇,也是考慮到大唐那邊的影響。


    若總是擺出一副要把天下世家貴族都趕盡殺絕的樣子,這給自己設立的阻礙,也太過於大了。


    在這個時代,知識被禁錮在一定的階層,治理天下,就沒有辦法離開文官。


    打掉五姓七望後,權力就會被集中起來。


    再把投行卷廢除,真正的拿回選官權,讓即便是寒門學子,也真的能踏入朝堂。


    這世家的沒落,自然而然的就上來了。


    世家再大,又怎麽比得上天下人。


    譬如錢家。


    那一免死金牌。


    流傳明朝,又到後世,因果傳承,誰又能說得清呢。


    李承乾也不知道,在他死後,這世道會變成什麽樣子,誰又能說,建立千古不變的製度。


    “謝殿下。”


    金勝曼笑顏如花。


    她得到了她想要的承諾。


    這意味著,當新羅被大唐太子所統治後,她就得到了真正的權力。


    借助唐軍,成為新的女王。


    這是她所想的。


    隻是能否如願,誰又知道呢。


    ——


    年關臨近,然新羅邊關並不安寧。


    高麗新羅邊關有盜匪出沒。


    在新羅不斷推脫下,唐軍於這冰天雪地裏集結,直接邁過邊境,強行進入新羅國內。


    不存在反抗,畢竟新羅女王都要聽從大唐太子的命令。


    當地的官員將領,又哪裏敢去對抗。


    堂而皇之的,新羅邊關十餘座城池,就這麽被唐軍給監管了。


    消息傳到新羅王都金城。


    金德曼臉都要氣綠了。


    “難道他們就這麽眼睜睜的看著唐軍過來?”


    這是對放棄抵抗地方官員將領的質問。


    金庾信跟毗曇對視一眼,頗為無奈。


    毗曇歎氣道:“大王,各地官員,在沒有得命令下,哪裏敢去招惹唐軍啊。”


    “況且他們也不敢把唐軍關在城門外。”


    金德曼看向金庾信。


    金庾信微微低頭,有些羞愧的回道:“將士們回信,唐軍是以協助清剿匪盜的名義,接管各個城池,他們不敢擅自做主,也沒想到唐軍會直接出動上萬兵力。”


    這就是很無奈的事情,按照名義上說,大唐是新羅宗主國,在沒有得到明確命令的情況下,誰敢去阻攔啊。


    其實金庾信有些話沒說,軍中是有些血性軍官,對唐軍進行了阻攔。


    可唐軍那邊果斷得很,直接就把人給抓了。


    當著新羅將士們的麵,就這麽把軍隊的將軍拿下,偏偏將士們根本不敢反抗。


    隻是一句話,阻擾者,殺無赦。


    就把所有人都嚇住了。


    況且唐軍是以治安為由,誰也說不出什麽反對的道理來。


    金德曼的麵色,一下子就陰沉了下來。


    大唐太子,實在是太過分了。


    可她又能怎麽辦呢。


    如今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隻能是任憑宰割。


    “百濟那邊的事情,可是有消息了。”


    金德曼強壓怒火,轉移話題問道。


    聊關於大唐太子的事,實在是沒有意義。


    毗曇說道:“大王,金春秋已經回信,說百濟王對於大王的想法非常支持,已經答應跟大王暗中合盟。”


    “並且已經派遣使者前往倭國了。”


    “想來倭國那邊,定是會同意的,隻是可能要付出一些代價。”


    金德曼問道:“什麽代價?”


    毗曇頓了頓,說道:“五百名能造海船的工匠,倭國軍隊的糧草供應,還有大唐太子手中的霹靂火。”


    “另外,倭國兵馬所劫掠之錢財,當歸倭國所有。”


    金德曼隻是稍微考慮了一下後,就同意了下來。


    對於新羅來說,解決大唐太子的麻煩,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按照目前這情況,若大唐太子打贏了百濟,新羅基本上沒有活路可言了。


    ——


    貞觀十七年,十二初。


    一道征討檄文,發到了新羅


    《討新羅檄文》


    大唐太子昭告四海:新羅逆臣,久懷不軌,今其罪彰,天怒人怨,當興王師以伐之。


    新羅者,受大唐恩澤,封土賜爵,本應感恩戴德,為藩屏之忠屬。然其包藏禍心,暗自屯兵積糧,背信棄義,毀棄往昔之盟誓。


    今有新羅女王之妹舉告,新羅善德女王陽奉陰違,與諸般反唐勢力暗通款曲,圖謀不軌,欲亂我大唐在海東之布局,其心可誅,此為大逆之罪。


    今大唐太子,承繼天命,秉持正義,必當蕩平新羅之亂,還東方以太平,揚我大唐之天威,令叛逆之徒伏誅,使忠順之理昭昭於世。


    金德曼看到這篇檄文,整個人都懵了。


    嘶吼道:“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她沒想到,大唐太子會這麽強硬,直接就要發兵新羅。


    “根據探查回來的情報,是大王之妹金勝曼,向大唐太子舉告我新羅聯合百濟,準備暗中加害大唐太子。”


    毗曇的聲音都在發抖。


    他很清楚,這意味著什麽。


    金庾信也是臉色鐵青。


    金德曼質問道:“她是受到大唐太子脅迫了嗎?”


    到了這時候,其實說這些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但她還是想爭取下,至少能把這事,上告到大唐朝廷去。


    也許大唐皇帝會製止大唐太子的行為。


    毗曇聲音有些難受,回道:“非也,據說是金勝曼入了大唐太子的寢宮,而後沒幾日,大唐太子就發了檄文。”


    這就是典型的賠了夫人又折兵。


    原本金德曼指望金勝曼迷惑麻痹大唐太子,卻知道這麽一去,不僅人是大唐太子的了,還順帶把新羅給賣了。


    “現在我們該怎麽辦,備兵防唐嗎?”


    金德曼感覺到渾身有些無力,說話間,目光落在金庾信身上。


    金庾信是她最為器重的新羅大將軍。


    然而這次,金庾信卻遲疑了。


    他是新羅最厲害,最有名望的大將軍不假。


    可他那裏有信心,去跟唐軍對陣。


    要是有這實力,也不至於被高麗一直壓著打了。


    如今麵對的是,滅了高麗的唐軍,金庾信實在是沒有信心。


    “臣覺得,不可妄動刀兵。”


    “這等事情,肯是大唐太子被迷惑了,有小人作祟,我等應該先行請得大唐太子的諒解。”


    “不管大唐太子有什麽要求,都要全部答應下來。”


    “或許.還能避免此番大戰。”


    毗曇提議說道。


    唐軍要是攻打新羅,那是真的麻煩。


    “好,那誰去大唐太子談和。”


    金德曼隨即問道。


    現在隻能是談和。


    這詞說得好聽,實際上就是直接投降。


    毗曇卻在此時不言語了,隻是抬頭看了一眼大王,而後就低下頭。


    金德曼哪裏還不明白,這是要讓自己去呢。


    這是很無奈的選擇。


    如果不是金德曼親自去,大唐太子會諒解嗎。


    檄文都已經發了。


    不想打仗,那就隻能是投降。


    金德曼在遲疑,不知道要不要幹脆直接聯合百濟,直接起兵對抗大唐太子。


    可轉念一想,新羅的兵力跟百濟的兵力,哪怕是加上倭國協助,就真的能打贏大唐太子嗎。


    大唐太子手裏,可是有霹靂火的。


    城池的城防在其麵前,如履平地,毫無作用。


    “好,我去。”


    金德曼很快就做出了決定。


    ——


    李承乾發的檄文,自然不隻是發給新羅。


    神武宮旁邊的造紙印刷廠,已經直接印刷了數千份到處發。


    比起在東宮,在這裏可就要自由太多了。


    工廠集群隻需要一道命令下去,整個高麗的所有工匠,都被強行集中起來。


    學徒更不是不用擔心,招聘發出去,多的是人報名。


    在高麗,包吃包住給工錢,誰還能不願意呢。


    別說高麗了,大唐內也是趨之若鶯。


    李承乾直接就召集了數萬人在工廠裏。


    按照之前在東宮的模塊化,進行各式各樣的生產。


    當然,火藥廠也繼續建設起來。


    還是原來的配方,向可領隊。


    下令對高麗境內所有硝石進行收集,並且把硝石列為管製品。


    現在各個工廠的規模,可是大得多了。


    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就業,對於高麗戰後恢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長安城。


    七天時間,檄文就到了李世民的手裏。


    對於太子的任何狀況,李世民這邊都是特殊安排對待,軍情的傳遞都是最高六百裏加急。


    “太子這麽快就對新羅動手了,比朕想的還要快一些。”


    “原本以為,怎麽著也是要到明年去了。”


    “終歸是有些沉不住氣啊。”


    “倒是這新羅,看樣子當真是有勾結百濟叛亂。”


    君臣議事上,李世民開口說道。


    在太子這件事上,跟五姓七望不同,房玄齡等人,都是會參與的。


    房玄齡也有些無奈。


    他先前還說,太子不能師出有名,這下子是啪啪打臉了。


    誰能想到,新羅女王的妹妹,竟然就這麽直接投靠了太子,還作為證人,指證新羅女王。


    這下子,太子發兵新羅,就是名正言順了。


    “也許明年年底之前,太子便能一統遼東。”


    房玄齡開口說道。


    這番話,讓i李世民眉頭微微皺起。


    他不想太子的勢力,成長得太快了。


    新羅跟百濟,雖說比高麗要差一些。


    然而兩國的人口,都是上百萬。


    在太子一統遼東後,手裏頭的兵力,恐怕會超過二十萬。


    二十萬兵力,加上整個遼東地盤,李世民都要感覺到忌憚。


    這是深深的危險,可能會嚴重的影響到皇權。


    所以現在李世民就要考慮,怎麽來壓製太子了。


    問題在於,他不可能說在這個時候,去拖太子的後腿。


    兼並新羅百濟,一統遼東,納入大唐版圖,這肯定是個好事情。


    幾番思索過後,李世民最終還是決定先支持太子。


    雖說是二十萬兵力,但想把這二十萬兵力都帶到大唐來,也是不太可能的。


    遼東之地雖富饒,但比之大唐遠矣。


    這裏頭關乎後勤就是個大問題,遼東儲備,尤其是在戰爭後,根本沒有足夠的糧食支持大規模行軍。


    而太子也不可能一輩子都待在遼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見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見春秋並收藏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