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神武宮。


    李承乾召開朝會。


    然而朝廷上,卻隻有寥寥幾人。


    蘇定方,賀蘭楚石,陳雲超,李德謇,李象。


    還有李道宗。


    不是李承乾不把李道宗放回去,實在是高麗這邊太缺人了。


    李承乾釜底抽薪,直接解散了所有的高麗官員。


    而高麗貴族,基本上也已經被全麵打倒了。


    但在這樣的情況下,文官幾乎上就完全缺失了。


    雖說招了不少大唐來的學子,任職地方官員,實則缺口還是相當之大。


    許多大唐來的學子,人都沒有到神武宮,還隻是到遼東城,就已經被直接進行任命,第二天就上崗,一點休息的餘地都沒有。


    漢人官員跟高麗百姓之間,本身就有溝通困難的問題。


    語言不同的情況下,教育問題也是重中之重。


    雖說造紙印刷工廠那邊,不斷在拓印大量的簡體字拚音版的千字文,作為啟蒙書籍,可對於高麗百姓來說,又哪是這麽簡單的事情。


    聽起來好像容易,實則做起來的時候,哪哪都是事。


    好在是暫且來說,高麗這邊百姓都算是比較安定,畢竟大唐太子給了他們不少田地,還有就業崗位,比起從前,自然就滿足許多。


    然長久以往,肯定是要出事的。


    治理地方,顯然武官這塊是靠不住的,大多數武官自己都大字不識,一些判案,也是鬧出大量的笑話。


    這些情況,李承乾很清楚,但確實沒有辦法立即得到解決,隻能是一步步慢慢來。


    麾下幾人,是既當將軍,又當宰相,大小事務一把抓。


    權力大,可也得是累個半死。


    所以李道宗就不能放了,包括他麾下的那些部下,一個個官複原職不說,基本上都進行了升官。


    隻是原本的部下,都被替換成了高麗人。


    因為先前的部下也都升官了。


    “太子殿下,如今高麗全境已然平定,雖說淵蓋蘇文還沒有抓到,但已是無傷大雅。”


    “臣建議,太子殿下可上書陛下,去掉高麗國號,並入我大唐疆域,列為十一道之遼東道。”


    “如此,亦是能使得民心安定,對於遠道而來的學子,也能感受到安心。”


    李道宗建議說道。


    改名是勢在必行的事情,這樣大唐跟高麗之間,也不存在間隔了。


    兩邊百姓,都是大唐百姓。


    過來任職踏上仕途的學子,也不會有那種異國之感。


    這個名義,還是有很大用處的。


    李承乾點點頭。


    “好,即刻擬文書上奏陛下,改高麗為遼東道,為大唐天下十一道之地。”


    聽太子這麽說,李道宗安心不少。


    現在的他,也沒有太多想法要回去,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在心裏很多方麵,對於太子都比較認可。


    說到底,太子是嫡長子,是大唐未來的皇帝。


    現在的太子如此優秀,他這個宗室名將,也不說存在什麽太大抵觸。


    陛下那邊,到現在也沒說要昭告天下廢太子。


    那麽太子就是國之儲君。


    “好了,現在說說新羅的事情。”


    “蘇將軍,你先來說,後麵要如何安排。”


    李承乾說完後,蘇定方拱手作揖,介紹如今軍隊的情況。


    “臣如今已經準備了八萬精銳,糧草十萬石,足夠大軍兩月所需。”


    “因前些日子,新羅盜匪之事,邊關十三城,已被我軍所掌控,無關卡之險,可直接通往新羅王都金城。”


    “隻是根據現在的情報來看,新羅軍隊對於我方,並未有太多抵抗意圖,昨日新羅王都已經傳信來,新羅女王將會在年關之前,向太子殿下請罪。”


    “臣建議,可以其勾結叛亂之罪,先行幽禁新羅女王,而後直接以新羅女王的名義,對新羅各城池下令,全麵對我軍投降。”


    “新羅所聚集之兵力,糧草,盡數當歸我軍掌控,一舉吞並新羅之地。”


    蘇定方淡淡的說道,吞並新羅對於他來說,是真沒什麽好驕傲的。


    現在的新羅,完全是不抵抗的狀態。


    最為險要的邊關重地,唐軍過去後,說給就給了,沒有了險要關隘的阻擋,唐軍能長驅直入新羅王都。


    從現在的局勢來看,新羅至少在明麵上,不存在叛亂。


    這會讓唐軍輕鬆許多。


    ——


    年關將至,長安城更為熱鬧起來。


    高麗戰事的順利,對於長安百姓來說,也是十分值得驕傲的事情。


    太子跟皇帝之間的矛盾,自然是屬於皇家機密。


    大臣們心中知曉,可沒有誰敢胡說。


    即便是知道一些隱秘的,也不敢去大肆宣揚,真的傳了開來,那可是汙蔑聖人之大罪,等同謀逆。


    所以在長安城中,歌頌太子的聲音比比皆是。


    聽得魏王李泰心中鬱悶不已,卻也不能去說些什麽。


    ‘可惡,太子就不能早點起兵造反嗎。’


    此刻的魏王,心裏念叨著,讓太子早日造反,這樣他就能名正言順的成為新太子了。


    隻是很多時候,越是期盼的事情,越是容易得到相反的結果。


    “魏王,侯君集被放出來了。”


    柴令武趕到魏王府,來匯報新的消息。


    本就心情不好的魏王,更鬱悶了。


    “父皇這是什麽意思,為什麽要把侯君集放出來?”


    “他可是跟太子勾結謀反的。”


    “難道父皇要把太子謀反的事情,就這麽揭過去嗎!”


    李泰頗有些咬牙切齒。


    柴令武分析道:“也許是為了安定太子。”


    “前些日兵部那邊有情報傳來,太子發檄文要征討新羅不臣,年後就要發兵新羅。”


    “看如今這情況,太子定然是奔著一統整個遼東地區,吞並新羅百濟之地。”


    “屆時,太子手中的兵力,至少能達二十萬之數,加之高麗天險,哪怕是陛下,都要多忌憚幾分,從江山社稷來說,不敢輕易逼太子起兵造反。”


    李泰有些生氣:“新羅百濟,是兩個蠢貨嗎,就不知道聯合起來對付太子?”


    “他們先前對抗高麗的勇氣去拿了,這要是被太子得逞,那豈非是要更為囂張。”


    “不行,不能讓太子這般順利,得想些辦法,阻礙他。”


    李泰也很清楚,一旦整個遼東,新羅百濟被太子拿下後,意味著什麽。


    從軍功的角度來看,這等於是給大唐開辟了三道之地。


    現在隻是滅了個高麗,長安的百姓就為其歡呼,要是把新羅跟百濟也一並滅了,這聲望還得了。


    柴令武苦笑道;“這又如何使得啊。”


    “若魏王動手,則陛下知曉了,該是如何看待魏王。”


    “魏王切莫忘記了,如今長安城中,晉王掌左右金吾衛,李勣曾是他的長史,兩人關係頗深,還有同安大公主在後麵幫襯。”


    “且聽說,長孫大公子跟晉王亦是相交莫逆。”


    此番回來後,柴令武就開始收集長安的情況。


    晉王這邊,自然是不可能忽視的。


    隻是這一探查,就發現晉王異軍突起,突然間就有了與魏王匹敵的實力。


    別看魏王黨聲勢浩大,可真正能在長安城拿出手的,還真沒幾個。


    這最後能依靠的,算來算去,還是隻有房玄齡。


    其他人,根本影響不到朝廷政治中心。


    “稚奴現在,這般風光了?”


    李泰一驚,不由開口說道。


    先前心思一直在太子身上,經過柴令武一提醒,這才發覺晉王也在長安城紮下了根基。


    這可是又多了個競爭對手。


    柴令武道:“可不是嗎。”


    “尤其是長孫司徒那邊,一直跟魏王不對付,若是太子那邊無望,依我看,便是想要推舉晉王。”


    “長孫司徒是淩煙閣第一功臣,在陛下心中份量很重,若他開口,難道陛下不會有所想法。”


    李泰罵道:“這個老東西,都是外甥,憑什麽就是要跟我作對。”


    “支持太子也就罷了,現在又跑過去支持稚奴。”


    說起來,長孫無忌,同樣是李泰的親舅舅。


    若是長孫無忌跟同安大長公主,都幫著晉王那邊,僅僅隻是房玄齡,那結果還真是不好說。


    李泰一下子就感覺到了壓力。


    想了想,吩咐道:“這樣,你明日下帖給晉王,安排個酒樓,我找他聊聊,看他是什麽想法。”


    柴令武有些遲疑:“這好吧。”


    其實他覺得沒什麽必要,爭奪皇位這等事情,是威脅幾句,就能搞定的嗎。


    隻是既然魏王說了,那他照辦也就是了。


    看似是魏王最為風光,聲勢最大。


    實際上這麽一算下來,太子名正言順,晉王異軍突起,反而是魏王成功奪嫡的幾率被降低了。


    ——


    東宮。


    看似特鬧的東宮,卻讓蘇玉兒感覺到很是冷清。


    自從跟太子大婚之後,每年年關,都是在一起過的。


    今年太子不回來了,這讓她感覺到很是不習慣。


    舉頭望月,心思惆悵。


    “姐姐為什麽不去高麗陪著太子呢。”


    狄奧多西這個羅馬公主,出了個主意。


    現在的狄奧多西,漢話已經說得很溜了,雖說聽上去還有些奇怪別扭,但基本的交流,已經不成問題。


    “殿下是在打仗,我等過去,豈非是耽擱了殿下的要事,還需分心照看,若分了心神,可就不好了。”


    蘇玉兒解釋道。


    狄奧多西雖然一直沒有被冊封為太子側妃,但已然是跟太子有過夫妻之實。


    這些日子相處下來,蘇玉兒也將其當成了妹妹看待。


    畢竟不管從哪個角度看,狄奧多西都不會有什麽利益衝突。


    “這又什麽關係。”


    “在我們羅馬,妻子跟著丈夫去打仗,這並非是多麽難看見的事情。”


    “女人都可以當皇帝呢,同樣也能騎馬上陣殺敵。”


    狄奧多西不在乎的說道。


    之所以想太子妃去,也是她也想跟著去。


    太子造出來的霹靂火,可是在高麗響徹天下,如果羅馬也能有霹靂火的話,那麽就不會懼怕阿拉伯帝國入侵了。


    經過漫長一年的時間,拜占庭的信件,也終於是來到了長安。


    阿拉伯帝國忌憚大唐太子,可能會直接幹預中東局勢,所以原本打算直接進攻拜占庭的計劃暫且擱置,很多兵力被調來,用來防備大唐。


    這讓現在的羅馬得以喘息。


    信件裏,兩個羅馬皇帝,都狠狠的誇讚了狄奧多西的智慧,勇敢,還有功勞。


    這讓狄奧多西也感覺到了自己的價值。


    隻是現在的局勢,狄奧多西也稍微了解一些,知道太子跟大唐皇帝之間,似乎有些矛盾。


    她也是懂得政治鬥爭的,皇室的事情,不管是羅馬還是大唐,基本上的情況差不多。


    “不要說這個事情了,我們就在長安,等太子回來吧。”


    蘇玉兒輕輕搖頭說道。


    再是天真,蘇玉兒也明白,她不可能離開長安,陛下那邊,大概也是不會同意的。


    不算是人質,主要是作為太子跟陛下之間的緩衝。


    要是她這個太子妃也跟著去了,豈非是意味著太子要跟陛下徹底鬧翻,再也不回長安了?


    哪怕隻是起個表率的作用,蘇玉兒也不可能離開。


    “好吧,姐姐。”


    狄奧多西很是明白自身的定位,現在的她,隻能是依附在太子之下。


    因為除了太子,本來就不可能有人會來幫助他。


    即便太子沒有直接給她幫助,但能住在東宮,本就是代表一種默認。


    在大唐太子如今軍功蓋世的情況下,當他露出有意介入中東局勢的可能,這就涉及到了國際震蕩。


    當然,最主要的是。


    在天竺地區,戒日王已經在幫助大唐太子,讓波斯末代皇帝伊嗣埃三世,成功得到了大唐使團的庇佑。


    這對於阿拉伯帝國來說,才是最為關鍵的地方。


    阿拉伯帝國的通緝,從某種程度上說,已經被大唐單方麵給解除了。


    這個因素,也是導致阿拉伯帝國把西部戰場的兵力,往東部調動的主要原因所在。


    大唐太子的強勢,霸道,還有無所匹敵的戰績。


    讓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感覺到深深的忌憚。


    另一邊。


    新羅女王也再次來到了神武宮,向大唐太子請罪。


    隻是此刻,大殿前方,她的妹妹金勝曼也在這裏。


    這幾乎就是公堂對質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見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見春秋並收藏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