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已是臨近祭祀大典的日子了,照因書院上下都忙碌異常,籌備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岑姊簫作為院長,更是事事親力親為,帶領著書院的師生們,以及城中招募來的能工巧匠們,夜以繼日地忙碌著,恨不得一個人掰成兩個人用。隻見岑姊簫身著一襲素色長衫,衣袂飄飄,在籌備現場來回穿梭,指揮若定,哪裏需要就去哪裏,仿佛不知疲倦一般。一會走到正在搭建高台的工匠們麵前,細細叮囑安全事宜:“一定要注意安全,這些木材都要檢查仔細了,千萬不能出差錯!”


    工匠們紛紛點頭稱是,表示明白。


    岑姊簫又走到正在排練祭祀舞蹈的學生們麵前,看著她們略顯生疏的動作,領舞的賀雲雀耐心地指導道:“動作要舒緩,要體現出莊重和肅穆,你們要記住,這不是普通的舞蹈,而是敬畏天地、祈求福祉的神聖儀式。”


    學子們聽了,神情也嚴肅起來,更加認真地練習起來。


    岑姊簫的臉上始終帶著一抹溫和的笑容,但眼神中卻透著堅定與專注,每一個細節都不容有失。書院的師生們在她的感染下,也都鼓足了幹勁。


    年輕的學子們搬運著沉重的物資,額頭布滿汗珠卻毫無怨言;有的搬著幾案,有的抬著香爐,還有的抱著成捆的祭祀用品,一個個都累得氣喘籲籲,卻沒有人叫苦叫累。


    老師們則在一旁精心設計著典禮的流程和布置,反複斟酌每一個環節,力求將這場皇家祭祀辦得盡善盡美。有的拿著圖紙低聲討論,有的拿著毛筆在紙上勾勾畫畫,還有的則拿著各種道具比劃著,每個人都一絲不苟,精益求精。


    能工巧匠們更是各顯神通,木匠們精心雕琢著精美的木雕,每一刀都蘊含著他們的心血;有的雕刻著龍鳳呈祥的圖案,有的雕刻著吉祥如意的文字,還有的則雕刻著各種奇珍異獸,每一件作品都栩栩如生,巧奪天工。


    繡娘們飛針走線,繡出絢麗多彩的綢緞,為大典增添了幾分華麗;她們有的繡著金絲鳳凰,有的繡著五彩祥雲,還有的繡著各種花鳥魚蟲,每一針每一線都充滿了虔誠和敬畏。整個籌備現場充滿了忙碌而有序的氛圍,大家都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著。


    臨康城桔園街的一座老舊的院落裏,晨曦透過破舊的窗欞灑入屋內,照在桌上粗糙的飯食上。一位身著粗布短褂和長褲的年輕人,正大口嚼著鹹菜,把盤子裏剩下的餅渣都撥拉進了稀粥碗裏,幾口狼吞虎咽地吃完,抹了抹嘴,便朝房裏喊了一聲:“娘,記得把餅吃完,您自己千萬別餓著。”


    “小科,把餅帶上吃,娘吃不了那麽多。”房間裏傳來一位中年婦女的聲音。話還沒說完,她便走出房門,來到年輕人身旁,伸手就要去幫他把餅打包塞進身上的包裹裏。


    年輕人名叫劉小科,是這家不富裕的人家裏唯一的頂梁柱。他見狀,連忙阻止了娘的動作,說道:“娘,您別擔心,岑院長這次招募臨康的工匠去做活計,不但有飯吃能吃飽,還有菜有肉呢,我飯量小吃不了多少,到時候也帶回來給娘嚐嚐!另外,照因書院規定,每天的活兒,幹多少,就結算多少的工錢,絕不拖欠!”


    “真的?那可真是太好了!”小科娘的眼睛一亮。


    “可不是嘛!您問隔壁的張嬸兒就知道了,她當家的不是個石匠嘛,去裕洋江的碼頭幹了三天的活兒,照因書院就給他結算了四百多文錢呢!想想之前咱們一個月也不定能掙這麽多錢。”劉小科說著,拍了拍身上的包裹,“所以這次無論多辛苦,我都要去把這個錢給掙了,然後我就帶娘去普濟堂,好好醫治下您的腿病。”


    小科娘聽了,眼眶一下就紅了,看著自己孩子這麽孝順,心裏是一半心疼,一半感動。想當初,小科剛出生的時候,他爹還希望這孩子將來能夠做官光宗耀祖,所以取名為劉小科,科舉的“科”。可是誰曾想,這孩子從小對讀書就絲毫沒有興趣,完全讀不進去,氣得他爹吹胡子瞪眼也沒用。


    後來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小科認識了住在城西逃難至此的王老師傅。王老師傅終身未娶,見小科人懂禮數,也懂得照顧長輩,便時不時的就做些小玩具給小科玩。可時間久了,小科居然就照著老師傅做的那些東西,自己動手仿製。王老師傅有次來接小科去玩,看見了小科仿製的那些東西,深感驚訝,便對小科的爹娘說,此子將來若是好好引導教育,必成大器,便收了小科為徒。


    當時的小科爹娘也沒想那麽多,心想至少這孩子有了門謀生的手藝,至少餓不死,便索性答應了。


    “哎,也不知道你這孩子,將來會怎麽樣……”小科娘歎了口氣,伸手幫小科整理了一下衣領,“在外頭可要多長點心眼,別傻乎乎的被人騙了都不知道。”


    “娘,您就放心吧,我聰明著呢,誰敢騙我?”劉小科說著,拍了拍胸脯,自信滿滿,“再說了,岑院長是什麽人啊,那可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出了名的大善人,跟著她這樣的大人物做事,不會有錯的?”


    “就你小子嘴甜!”小科娘被逗笑了,輕輕推了小科一把,“好了,趕緊去吧,別誤了時辰。”


    “哎!”劉小科應了一聲,轉身朝門外走去。


    劉小科一路小跑,來到城門口的集合地點。放眼望去,已經有百十號人聚集在這裏,有年過半百的老者,也有像他這樣的年輕人,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期待和興奮。


    這次照因書院招募工匠,聽說工錢給的十分豐厚,小科二話不說就報了名。他知道,這能幫助他們母子倆改善生活,也能為治好他娘腿疾,攢上一筆錢。


    “小科,你也來了!”這時,一個粗獷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劉小科抬頭一看,是隔壁王嬸的兒子,彭二林,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是個泥瓦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主播變身古代書院院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延昭09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延昭097並收藏女主播變身古代書院院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