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關於浮橋的設計爭端
女主播變身古代書院院長 作者:楊延昭097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小科一夜未睡好,也不知是亢奮,還是擔憂。
第二天一早,他拿著那塊木質身份牌,按照指示來到城北的清風渡口。
江風輕拂,帶來陣陣水波的輕吟,渡口人聲鼎沸,幾百號人馬不停蹄地來回穿梭,搬運木材的號子聲,敲敲打打的叮當聲,監工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吵得他腦袋嗡嗡作響。
“這是要打仗了嗎?”劉小科自言自語道。他還是頭一回見到如此大的陣仗,一時間有些看花了眼。
一個身穿短打,腰間別著錘子的小夥計,扛著兩捆粗壯的麻繩從他身邊經過,差點把他撞個趔趄。
“喂,你小子,眼睛長後腦上了?這裏都在忙呢,大大小小器械工具,材料物件兒,小心著點?”那小夥計語氣急躁的提醒著初來乍到的劉小科。
“對,對不起,我,我是新來的……”劉小科被他的氣勢弄得結結巴巴,連連道歉。
“新來的就趕緊幹活去,別在這兒杵著,多幹點,多掙點!”小夥計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轉身又投入到熱火朝天的工作中。
劉小科這才注意到,渡口邊上停泊著上百艘大大小小的船隻,在晨曦初破的光暈下,江麵上呈現出一幅生動繁忙的畫卷。大小船隻,從精致的小舢板到艨艟巨艦,密密麻麻地布滿了江麵,猶如繁星點點,鑲嵌在流動的銀帶之上。其中最大的一艘樓船上,掛著一麵繡著“照因書院”的旗幟,旗幟在江風中獵獵作響。
一路快步前進的劉小科,剛走到一個營帳邊上,就聽到一陣激烈的爭吵聲從船艙裏傳出來。
“我說你這方案不行!你看這裏,這裏,還有這裏,都太脆弱了,根本承受不住那麽大的重量!”一個尖銳的聲音大聲說道。
“胡說八道!我的設計圖可是經過精密計算的,怎麽可能會有問題?倒是你的方案,華而不實,中看不中用!”另一個聲音也不甘示弱地反駁道。
劉小科好奇地探頭往營帳裏看去,隻見裏麵擺放著一張巨大的桌子,桌子上鋪滿了各種圖紙和工具。兩名身穿照因書院特式校服的學生,正指著桌子上的一張圖紙爭得麵紅耳赤,唾沫星子亂飛。
其中一人身材瘦削,戴著一頂黑色帽子,頭發亂糟糟的。另一人則是位嬌小可人的小姑娘。
“我說你這設計圖,完全就是紙上談兵!你也不看看這清風渡的水流有多湍急,風力有多大,就你這,建好了也是豆腐渣工程,還沒等建好,就被衝垮了!”瘦子指著圖紙,唾沫星子噴了壯漢一臉。
“你小子懂個啥!姑奶奶從小就泡水裏的,我老子從小也是幹這個的時候,你懂個籃子!”那小丫頭也不甘示弱,一把推開瘦子,指著自己的鼻子吼道,“我告訴你,姑奶奶我可是跟著我爹造過戰船的人,你少在這兒對我指手畫腳的!”
“你……”瘦子被他的氣勢嚇了一跳,但還是不服氣地梗著脖子說道,“就算你造過戰船又怎麽樣?這浮橋可不是戰船,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更複雜,你……”
劉小科的目光在兩人身上來回掃視,最後落在了那個嬌小身影的小姑娘臉上。圓嘟嘟的小臉,因為爭吵而微微泛紅,兩道秀眉緊緊蹙起,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瞪得滾圓,但這絲毫不損她的嬌俏,反而更添了幾分可愛。
“阿瑤?”劉小科試探著喊了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不確定。
聽到這個名字,小姑娘先是一愣,隨即難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上下打量著眼前的年輕人,像是要把他看穿一般。
“你,你是……劉小科?!”阿瑤驚呼出聲,語氣中充滿了驚喜和難以置信。
被認出來了!劉小科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是我,沒想到你還記得我。”
“當然記得!小時候咱們還一起在王師傅那裏學過手藝呢!”阿瑤快步走到劉小科身邊,興奮地說道,“你怎麽會在這裏?這些年你都去哪裏了?”
當年王老師傅膝下無子,為躲避戰亂至此,見他倆聰慧,有天賦,收了他們兩個徒弟,他們二人感情好得如同親兄妹。後來王老師傅離開,他被父母強行接回了老家,從此便與阿瑤斷了聯係。沒想到,多年後竟會在這清風渡口重逢。
此時,劉小科的目光被桌上的一疊圖紙吸引,湊上前去仔細觀察。圖紙上,一座寬大的浮橋躍然紙上,橋身由無數粗大的木梁搭建而成,設計精巧,氣勢恢宏。隻是……劉小科皺了皺眉,腦海中浮現出之前在王老師傅那裏見過的各種關於橋梁的設計圖,心中隱隱覺得這圖紙似乎存在一些問題。
“這根承重梁的榫卯結構太過簡單,恐怕難以承受整座橋的重量。”劉小科指著圖紙上一處細節,忍不住開口說道,“而且,這裏沒有考慮到清風渡水流的衝擊力,一旦汛期來臨,橋墩很容易被衝垮。特別現在正值七八月份,未知因素太多。”
這時,帳裏的人都驚訝地看著這個突然冒出來的陌生人。那瘦削的年輕人上下打量了劉小科一番,語氣不善道:“你小子誰啊?哪來的野小子,敢來指手畫腳?”
劉小科並不惱怒,他耐心地解釋道:“這位小哥,我並非有意打擾,隻是看到圖紙上的一些細節,覺得有些不妥,所以才鬥膽提出自己的看法。清風渡水流湍急,風力強勁,建造浮橋並非易事,若是忽略了這些細節,恐怕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劉小科並非誇誇其談之輩,他自幼跟隨王老師傅學習各類工藝手藝,對於橋梁建造也頗有研究。他結合清風渡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將圖紙上存在的問題一一指出,並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
“你看,這裏可以采用更加穩固的三角形結構,增加橋梁的穩定性。還有這裏,可以利用水流的衝擊力,設計一個巧妙的泄流引流裝置……”劉小科一邊說,一邊拿起桌上的炭筆,在圖紙上勾勾畫畫,不一會兒,原本的設計圖就被他修改得麵目一新。
他的見解新穎獨特,邏輯清晰,令在場的人刮目相看,尤其是那位嬌小可人的阿瑤,看向他的眼神充滿了欣賞。
“你小子,有兩下子啊!”先前還一臉不屑的瘦削年輕人,此時也不得不佩服劉小科的才華,“沒想到,你年紀輕輕,對橋梁建造還有這般見解。對了,這位兄台,剛剛在下多有失禮,還請見諒,最近事情過於繁雜,腦子也弄得不清醒了。”
“噢,對了,忘記自我介紹了,在下姓胡,叫我胡哲就行。”
“過獎了,胡兄台,我隻是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說出來而已。”劉小科謙虛地笑了笑,目光不經意間與阿瑤的眼神相遇,四目相對,時間仿佛靜止了一般。
“你說的這些,確實有些道理……”沉默了片刻,胡哲終於開口了,語氣中少了之前的傲慢,多了幾分認真,“可是,我們現在時間緊迫,根本沒有時間重新設計方案。”
“況且,再過幾日,西項的使臣就要抵達京城了,這三座座浮橋可是東海祭祀大典的關鍵,耽誤不得啊!太後是下了懿旨的。”
聽到這裏,劉小科心中一動,一個大膽的想法湧上心頭。
第二天一早,他拿著那塊木質身份牌,按照指示來到城北的清風渡口。
江風輕拂,帶來陣陣水波的輕吟,渡口人聲鼎沸,幾百號人馬不停蹄地來回穿梭,搬運木材的號子聲,敲敲打打的叮當聲,監工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吵得他腦袋嗡嗡作響。
“這是要打仗了嗎?”劉小科自言自語道。他還是頭一回見到如此大的陣仗,一時間有些看花了眼。
一個身穿短打,腰間別著錘子的小夥計,扛著兩捆粗壯的麻繩從他身邊經過,差點把他撞個趔趄。
“喂,你小子,眼睛長後腦上了?這裏都在忙呢,大大小小器械工具,材料物件兒,小心著點?”那小夥計語氣急躁的提醒著初來乍到的劉小科。
“對,對不起,我,我是新來的……”劉小科被他的氣勢弄得結結巴巴,連連道歉。
“新來的就趕緊幹活去,別在這兒杵著,多幹點,多掙點!”小夥計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轉身又投入到熱火朝天的工作中。
劉小科這才注意到,渡口邊上停泊著上百艘大大小小的船隻,在晨曦初破的光暈下,江麵上呈現出一幅生動繁忙的畫卷。大小船隻,從精致的小舢板到艨艟巨艦,密密麻麻地布滿了江麵,猶如繁星點點,鑲嵌在流動的銀帶之上。其中最大的一艘樓船上,掛著一麵繡著“照因書院”的旗幟,旗幟在江風中獵獵作響。
一路快步前進的劉小科,剛走到一個營帳邊上,就聽到一陣激烈的爭吵聲從船艙裏傳出來。
“我說你這方案不行!你看這裏,這裏,還有這裏,都太脆弱了,根本承受不住那麽大的重量!”一個尖銳的聲音大聲說道。
“胡說八道!我的設計圖可是經過精密計算的,怎麽可能會有問題?倒是你的方案,華而不實,中看不中用!”另一個聲音也不甘示弱地反駁道。
劉小科好奇地探頭往營帳裏看去,隻見裏麵擺放著一張巨大的桌子,桌子上鋪滿了各種圖紙和工具。兩名身穿照因書院特式校服的學生,正指著桌子上的一張圖紙爭得麵紅耳赤,唾沫星子亂飛。
其中一人身材瘦削,戴著一頂黑色帽子,頭發亂糟糟的。另一人則是位嬌小可人的小姑娘。
“我說你這設計圖,完全就是紙上談兵!你也不看看這清風渡的水流有多湍急,風力有多大,就你這,建好了也是豆腐渣工程,還沒等建好,就被衝垮了!”瘦子指著圖紙,唾沫星子噴了壯漢一臉。
“你小子懂個啥!姑奶奶從小就泡水裏的,我老子從小也是幹這個的時候,你懂個籃子!”那小丫頭也不甘示弱,一把推開瘦子,指著自己的鼻子吼道,“我告訴你,姑奶奶我可是跟著我爹造過戰船的人,你少在這兒對我指手畫腳的!”
“你……”瘦子被他的氣勢嚇了一跳,但還是不服氣地梗著脖子說道,“就算你造過戰船又怎麽樣?這浮橋可不是戰船,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更複雜,你……”
劉小科的目光在兩人身上來回掃視,最後落在了那個嬌小身影的小姑娘臉上。圓嘟嘟的小臉,因為爭吵而微微泛紅,兩道秀眉緊緊蹙起,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瞪得滾圓,但這絲毫不損她的嬌俏,反而更添了幾分可愛。
“阿瑤?”劉小科試探著喊了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不確定。
聽到這個名字,小姑娘先是一愣,隨即難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上下打量著眼前的年輕人,像是要把他看穿一般。
“你,你是……劉小科?!”阿瑤驚呼出聲,語氣中充滿了驚喜和難以置信。
被認出來了!劉小科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是我,沒想到你還記得我。”
“當然記得!小時候咱們還一起在王師傅那裏學過手藝呢!”阿瑤快步走到劉小科身邊,興奮地說道,“你怎麽會在這裏?這些年你都去哪裏了?”
當年王老師傅膝下無子,為躲避戰亂至此,見他倆聰慧,有天賦,收了他們兩個徒弟,他們二人感情好得如同親兄妹。後來王老師傅離開,他被父母強行接回了老家,從此便與阿瑤斷了聯係。沒想到,多年後竟會在這清風渡口重逢。
此時,劉小科的目光被桌上的一疊圖紙吸引,湊上前去仔細觀察。圖紙上,一座寬大的浮橋躍然紙上,橋身由無數粗大的木梁搭建而成,設計精巧,氣勢恢宏。隻是……劉小科皺了皺眉,腦海中浮現出之前在王老師傅那裏見過的各種關於橋梁的設計圖,心中隱隱覺得這圖紙似乎存在一些問題。
“這根承重梁的榫卯結構太過簡單,恐怕難以承受整座橋的重量。”劉小科指著圖紙上一處細節,忍不住開口說道,“而且,這裏沒有考慮到清風渡水流的衝擊力,一旦汛期來臨,橋墩很容易被衝垮。特別現在正值七八月份,未知因素太多。”
這時,帳裏的人都驚訝地看著這個突然冒出來的陌生人。那瘦削的年輕人上下打量了劉小科一番,語氣不善道:“你小子誰啊?哪來的野小子,敢來指手畫腳?”
劉小科並不惱怒,他耐心地解釋道:“這位小哥,我並非有意打擾,隻是看到圖紙上的一些細節,覺得有些不妥,所以才鬥膽提出自己的看法。清風渡水流湍急,風力強勁,建造浮橋並非易事,若是忽略了這些細節,恐怕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劉小科並非誇誇其談之輩,他自幼跟隨王老師傅學習各類工藝手藝,對於橋梁建造也頗有研究。他結合清風渡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將圖紙上存在的問題一一指出,並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
“你看,這裏可以采用更加穩固的三角形結構,增加橋梁的穩定性。還有這裏,可以利用水流的衝擊力,設計一個巧妙的泄流引流裝置……”劉小科一邊說,一邊拿起桌上的炭筆,在圖紙上勾勾畫畫,不一會兒,原本的設計圖就被他修改得麵目一新。
他的見解新穎獨特,邏輯清晰,令在場的人刮目相看,尤其是那位嬌小可人的阿瑤,看向他的眼神充滿了欣賞。
“你小子,有兩下子啊!”先前還一臉不屑的瘦削年輕人,此時也不得不佩服劉小科的才華,“沒想到,你年紀輕輕,對橋梁建造還有這般見解。對了,這位兄台,剛剛在下多有失禮,還請見諒,最近事情過於繁雜,腦子也弄得不清醒了。”
“噢,對了,忘記自我介紹了,在下姓胡,叫我胡哲就行。”
“過獎了,胡兄台,我隻是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說出來而已。”劉小科謙虛地笑了笑,目光不經意間與阿瑤的眼神相遇,四目相對,時間仿佛靜止了一般。
“你說的這些,確實有些道理……”沉默了片刻,胡哲終於開口了,語氣中少了之前的傲慢,多了幾分認真,“可是,我們現在時間緊迫,根本沒有時間重新設計方案。”
“況且,再過幾日,西項的使臣就要抵達京城了,這三座座浮橋可是東海祭祀大典的關鍵,耽誤不得啊!太後是下了懿旨的。”
聽到這裏,劉小科心中一動,一個大膽的想法湧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