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皇後的解釋後,秦皇心中瞬間好多了不少,其實道理他都明白,就是過不去心裏那道坎。
對於那些兄弟姐妹還好,就是對於那些侄兒侄女實在是有些難受。
畢竟當時的監斬官就是他,當初的太上皇下令滿門抄斬時,就是命令他負責此事。
幾百顆至親人頭呱呱落地,那血腥的場麵至今難以忘卻。
尤其是那些侄兒侄女臨死之時的呼喊。
“叔叔,你………你為什麽要殺安安啊,安安那麽乖,也沒有不聽話啊。”
安安是他二皇兄最小的女兒,雖然他們不是一母同胞,但是關係也算要好,他也時常去他府中,時間長了就與安安熟了起來,甚至於安安跟他的關係比跟他父親都親。
畢竟當時的二皇子已經被加封為親王,而秦皇隻是一個皇子而已。
二皇子忙於政務就忽視了女兒的存在,再加上他又不止一個孩子。
所以秦皇於安安關係十分要好,親如父女,讓身為親生父親的二皇子都十分嫉妒。
記得有一次,安安發高燒,嘴裏一直念叨的都是三皇叔。
以至於二皇子連夜把秦皇給請來了,秦皇也陪了安安一夜,直至翌日安安退了燒,他才離去。
秦皇諸多皇子中排行第三。
當初負責監斬的秦皇曾經想過暗中偷梁換柱,用一名死囚易容成安安,從而瞞天過海把她救下來,然這一切都被太上皇給發現了,給明令製止了。
法不容情,必須做到一視同仁,不能因為你和誰關係好,就救下他,這對於他人來說何其不公。
還有一方麵就是當初的一些世家也是隨行的監斬人員,他們也絕對不會讓此事發生。
直到安安人頭落地的時候,眼睛都是睜得大大的,她臨死也沒有想到對她疼愛有加的三皇叔真的會殺她。
當時那一幕,使得秦皇當時差點兒暈倒,以至於後來大病了三天。
經曆此事後,秦皇心中最後的柔軟就開始消散了,對於誰都是十分狠辣無情,哪怕是自己的兒子。
“陛下,事情已經過去多年了,您應該從中釋懷過去了。”
“哎,往事如煙,曆曆在目啊。”
“如果安安還活著,想必此時應該早就已經嫁為人婦,相夫教子了。”
“是朕毀了她的一切,毀了她的未來,朕不配做她的三皇叔。”
“哎,陛下您應該放心了,畢竟如今的大秦還需要您,您無需如此,大秦不能亂啊。”
“朕何嚐不知,這麽多年來一直強撐著,但是朕心中的痛誰人又知啊。”
“陛下,臣妾懂啊,臣妾懂你啊。”
“朕知道你懂朕,朕今日才和你說這麽多。”
“朕的願望有二。”
“第一就是希望大秦能夠解決掉所有內憂。”
“第二就是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繼承人,好把皇位傳給他,朕好去皇陵向祖宗請罪啊。”
“本來朕一直把長空當做接班人來培養,他的文治武功都是十分不錯。”
“甚至朕還為他鋪路,讓鎮北侯林戰收他為徒,更是把吏部尚書之女嫁給他,他身後更是有你端木家撐腰,皇位簡直就是為他量身定做啊。”
“但是奈何他的性子啊,實在是太耿直了,眼睛裏是一點兒沙子都融不進去啊。”
“以他的性子如何鬥得過那些居心叵測文武大臣。”
“那些人都是朝堂之上摸爬滾打多年老油條,每個人都有幾十個心眼子啊。”
“為人也不夠圓滑啊,朕實在是放心把大秦交給他。”
“本以為把他送到軍中曆練多年能夠有些長進,但是奈何啊。”
“軍中傳來的消息都是靖王殿下每每戰役都是身先士卒,勇猛無敵,直衝敵軍大營斬將奪帥……………”
“他不知道自己是大秦的靖王嗎?”
“他不知道自己乃是朕的皇長子嗎?”
“他可是朕親自預定的接班人啊。但凡他要是出了事,那朕這些年來的辛苦付出不是都白費了嗎?”
“他知道朕的良苦用心,但是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如此啊,心性耿直之人,不懂為君之道。”
“再說了你啥時候見過三軍統帥衝在最前方,統帥者最先保證的就是自己的安全,畢竟大軍還需要他來執掌,他倒好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是主帥。”
“如今的鎮北關雖然林戰名義上是統帥,但是鎮北軍上下對於長空的命令都是令行禁止,深信不疑。”
“好不誇張說,就算是長空讓他們造反,他們估計都會聽從。”
皇後臉色微變道:“陛下,長空絕沒有此心,無論是為臣為子他都是盡心盡責啊。”
秦皇笑道:“你緊張什麽,朕隻是說說而已。”
“再說了朕把他送到鎮北軍的目的了,就是為了讓他掌控那二十萬鎮北軍,畢竟鎮北軍已經在林戰手裏太長時間了。”
“就算是他沒有異心,誰知道他的兒子們有沒有呢。”
“如果長空要是敢造反,那麽朕高興還來不及呢,怎麽會處罰他呢,說明這孩子學會了融會貫通,不在是原來那麽死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但是朕直接會下令加封他為太子之位。”
“哎,但是長空的性子已經注定了他不適合為王,隻適合為臣啊。”
“朕給了他無數的機會啊,但是他一次也沒有抓住。”
“朕知道他,他也是聰穎之人,就是不屑於此啊,不喜歡那些暗箭傷人,不喜歡那些太不上台麵的法子啊。”
“在他心中就是光明正大,勇往直前,這就是朕的大兒子靖王秦長空。”
“朕賜予他靖王之位,讓他坐鎮鎮北關,執掌鎮北軍,就是為了朕百年後,他能有個安穩之所,能夠安享晚年啊,不至於被奸人所害。”
“那麽二皇子呢?”皇後問道。
“老二嘛。”秦皇若有所思看了一眼皇後。
“這個小子心思沉重,善於隱藏自己,無論做什麽都不會把自己推到前來。”
“他要是為君,也隻能是那種陰刻之君。”
“再說了他武力實在是太差勁了。”
“不是朕心中的理想型。”
“朕想要的是一個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的皇帝。”
“畢竟我大秦曆代都是馬上皇帝。”
對於那些兄弟姐妹還好,就是對於那些侄兒侄女實在是有些難受。
畢竟當時的監斬官就是他,當初的太上皇下令滿門抄斬時,就是命令他負責此事。
幾百顆至親人頭呱呱落地,那血腥的場麵至今難以忘卻。
尤其是那些侄兒侄女臨死之時的呼喊。
“叔叔,你………你為什麽要殺安安啊,安安那麽乖,也沒有不聽話啊。”
安安是他二皇兄最小的女兒,雖然他們不是一母同胞,但是關係也算要好,他也時常去他府中,時間長了就與安安熟了起來,甚至於安安跟他的關係比跟他父親都親。
畢竟當時的二皇子已經被加封為親王,而秦皇隻是一個皇子而已。
二皇子忙於政務就忽視了女兒的存在,再加上他又不止一個孩子。
所以秦皇於安安關係十分要好,親如父女,讓身為親生父親的二皇子都十分嫉妒。
記得有一次,安安發高燒,嘴裏一直念叨的都是三皇叔。
以至於二皇子連夜把秦皇給請來了,秦皇也陪了安安一夜,直至翌日安安退了燒,他才離去。
秦皇諸多皇子中排行第三。
當初負責監斬的秦皇曾經想過暗中偷梁換柱,用一名死囚易容成安安,從而瞞天過海把她救下來,然這一切都被太上皇給發現了,給明令製止了。
法不容情,必須做到一視同仁,不能因為你和誰關係好,就救下他,這對於他人來說何其不公。
還有一方麵就是當初的一些世家也是隨行的監斬人員,他們也絕對不會讓此事發生。
直到安安人頭落地的時候,眼睛都是睜得大大的,她臨死也沒有想到對她疼愛有加的三皇叔真的會殺她。
當時那一幕,使得秦皇當時差點兒暈倒,以至於後來大病了三天。
經曆此事後,秦皇心中最後的柔軟就開始消散了,對於誰都是十分狠辣無情,哪怕是自己的兒子。
“陛下,事情已經過去多年了,您應該從中釋懷過去了。”
“哎,往事如煙,曆曆在目啊。”
“如果安安還活著,想必此時應該早就已經嫁為人婦,相夫教子了。”
“是朕毀了她的一切,毀了她的未來,朕不配做她的三皇叔。”
“哎,陛下您應該放心了,畢竟如今的大秦還需要您,您無需如此,大秦不能亂啊。”
“朕何嚐不知,這麽多年來一直強撐著,但是朕心中的痛誰人又知啊。”
“陛下,臣妾懂啊,臣妾懂你啊。”
“朕知道你懂朕,朕今日才和你說這麽多。”
“朕的願望有二。”
“第一就是希望大秦能夠解決掉所有內憂。”
“第二就是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繼承人,好把皇位傳給他,朕好去皇陵向祖宗請罪啊。”
“本來朕一直把長空當做接班人來培養,他的文治武功都是十分不錯。”
“甚至朕還為他鋪路,讓鎮北侯林戰收他為徒,更是把吏部尚書之女嫁給他,他身後更是有你端木家撐腰,皇位簡直就是為他量身定做啊。”
“但是奈何他的性子啊,實在是太耿直了,眼睛裏是一點兒沙子都融不進去啊。”
“以他的性子如何鬥得過那些居心叵測文武大臣。”
“那些人都是朝堂之上摸爬滾打多年老油條,每個人都有幾十個心眼子啊。”
“為人也不夠圓滑啊,朕實在是放心把大秦交給他。”
“本以為把他送到軍中曆練多年能夠有些長進,但是奈何啊。”
“軍中傳來的消息都是靖王殿下每每戰役都是身先士卒,勇猛無敵,直衝敵軍大營斬將奪帥……………”
“他不知道自己是大秦的靖王嗎?”
“他不知道自己乃是朕的皇長子嗎?”
“他可是朕親自預定的接班人啊。但凡他要是出了事,那朕這些年來的辛苦付出不是都白費了嗎?”
“他知道朕的良苦用心,但是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如此啊,心性耿直之人,不懂為君之道。”
“再說了你啥時候見過三軍統帥衝在最前方,統帥者最先保證的就是自己的安全,畢竟大軍還需要他來執掌,他倒好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是主帥。”
“如今的鎮北關雖然林戰名義上是統帥,但是鎮北軍上下對於長空的命令都是令行禁止,深信不疑。”
“好不誇張說,就算是長空讓他們造反,他們估計都會聽從。”
皇後臉色微變道:“陛下,長空絕沒有此心,無論是為臣為子他都是盡心盡責啊。”
秦皇笑道:“你緊張什麽,朕隻是說說而已。”
“再說了朕把他送到鎮北軍的目的了,就是為了讓他掌控那二十萬鎮北軍,畢竟鎮北軍已經在林戰手裏太長時間了。”
“就算是他沒有異心,誰知道他的兒子們有沒有呢。”
“如果長空要是敢造反,那麽朕高興還來不及呢,怎麽會處罰他呢,說明這孩子學會了融會貫通,不在是原來那麽死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但是朕直接會下令加封他為太子之位。”
“哎,但是長空的性子已經注定了他不適合為王,隻適合為臣啊。”
“朕給了他無數的機會啊,但是他一次也沒有抓住。”
“朕知道他,他也是聰穎之人,就是不屑於此啊,不喜歡那些暗箭傷人,不喜歡那些太不上台麵的法子啊。”
“在他心中就是光明正大,勇往直前,這就是朕的大兒子靖王秦長空。”
“朕賜予他靖王之位,讓他坐鎮鎮北關,執掌鎮北軍,就是為了朕百年後,他能有個安穩之所,能夠安享晚年啊,不至於被奸人所害。”
“那麽二皇子呢?”皇後問道。
“老二嘛。”秦皇若有所思看了一眼皇後。
“這個小子心思沉重,善於隱藏自己,無論做什麽都不會把自己推到前來。”
“他要是為君,也隻能是那種陰刻之君。”
“再說了他武力實在是太差勁了。”
“不是朕心中的理想型。”
“朕想要的是一個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的皇帝。”
“畢竟我大秦曆代都是馬上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