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扶額,道:“看起來是被家中捧著長大的、還沒出閣的姑娘。”


    嫁人後沒受過委屈,不知道怎麽討好夫家人,自己受不得一點委屈,聊天都是要人哄著的,需要斟酌著言語別讓皇後不痛快。


    豐王長子咂舌,道:“陛下這麽喜歡她,那性子應該是溫婉嬌怯的吧?”


    被長輩寵著長大姑娘有的溫柔、有的潑辣,這性子又不一。


    郡主冷笑了一聲,揚長而去。


    徒留豐王長子在風中淩亂,不是啊,陛下,這和說好的不一樣!說好的四德兼備、六行兼修、活脫脫是《女則》變成的女子呢?


    豐王長子想起自己書房中剛剛寫就的賦論,那是皇帝命他寫出來誇讚桑姬有孕卻拒辭皇後的賦論,他深吸了一口氣,安慰自己沒關係,他這都是按照陛下的要求寫的。


    他的良心一點都不痛!


    豐王長子沒辦法,皇帝立誌要讓桑姬在後世留下無可挑剔的美名,完美符合這世間女子的道德形象,力圖要讓後世提起桑姬隻能誇讚,說上一句不好都要被人質疑他的道德水準。


    至於桑姬真實是什麽性子,後人又怎麽配評價他的皇後呢?


    豐王長子隻能苦中作樂地想,起碼他以後不用憂愁怎麽寫了,隻要照著女則寫就好了,左右都是憑空編造。


    總之就是聖人來了,也得說上一句賢德。


    *


    次年三月,舉辦立後大典,百官朝拜皇後。


    兩年後,北軍徹底覆滅北戎,俘虜北戎末帝,送至京城,皇帝和百官舉行大典,用北戎末帝的頭顱祭告宗廟。


    從京都向北眺望而去,在草原深處的城池內,相同的時刻,北軍斬殺了俘虜的所有北戎宗室。


    時隔一百五十三年,國朝的鐵騎再次在草原上馳騁,無所拘束。


    國朝最大的邊患被除,天下歸心,所有人都明白——盛世將至。


    五個月後,皇帝正式下令滅佛。


    九年前,惠通大師在鎮國寺中看到的未來,此刻終於正式被寫入了史書中,所幸他早已離世,不用親身經曆這種場景了。


    天下各地的寺廟被搗毀,寺廟中的錢財絡繹不絕地送入京城,佃戶被授予田產,二十三萬九千五百一十三名奴隸全被恢複為自由身,同樣被授予了田產。


    曾經惠通大師拒絕提倡薄葬,如今各地僧人的屍身都不能保存完好了,黎庶見陛下滅佛之心如此堅定,知曉不會再有僧人可以對他們隨意打罰處死了。


    有人大著膽子和人相約去僧人的墓園中,以求扒開棺木得到幾身厚衣裳。


    去歲冬日他的家中又被凍死了三人,冬日無物可以保暖啊,幸好如今已經是夏日了。


    陛下強令所有僧人全部流放至北疆,徹底斬斷他們和當地官府的聯係,各地有幫助僧人隱瞞的官員被判處九族抄斬。


    在下達滅佛命令後的三個月裏,各地的佛寺都被毀了大半,有的佛寺起兵反抗,他們有人、有錢而且和當地的勳貴聯係緊密,當然可以用兵馬反抗朝廷。


    李晏對此早有預料,他將北軍分成三路,支援各地郡縣,但凡有叛亂者,立斬不誤。


    北軍取得大勝,需要獎賞。


    李晏不掌兵,他需要底層士卒的忠心效忠。


    而佛寺,就是最好的禮物。


    當第一批良田被分到北軍士卒的手中時,朝臣知曉滅佛一事已經不可轉圜。


    不滅佛,北軍的刀就要滅他們了,總是需要人給土地的啊。


    桑姬站在湖邊,攏著身上的披風,道:“陛下想要任命宦官?”


    李晏道:“我在猶豫,桑桑,滅佛吐出來的土地有一部分都被各地世家吞了。”


    福全屏住呼吸等待皇後的回答,他知道自己的前途就在皇後的一念之間,這兩年,李晏有意無意地和桑姬商量前朝的事情,桑姬慢慢也知曉了前朝官員的性情。


    此時,桑姬笑著道:“陛下需要耳目,任用宦官也不是不可以,隻是不能讓宦官處置官員,他們隻有對陛下匯報各地官員動態的權力。”


    李晏心中早有了成算,聽到桑姬說得和他想的不謀而合,心中大悅,看來他的計劃能提前進行了。


    “桑桑,我想派福全去南方。”


    桑姬詫異,道:“陛下,這是妾身的身邊人,怎麽能插手前朝的事情呢?”


    李晏攬住她,她的桑桑總是這樣,當聊起前朝的事情時,就會刻意喚他陛下,從來不會仗著兩人的關係為身邊人求官,他的桑桑怎麽這麽好啊。


    如果桑桑不是賢後,古往今來又有什麽人配稱為賢後呢?是那些為親眷求高官的人嗎?


    皇帝思及方才寧國公主入宮求他賜正二品官給她的夫婿,麵上不免露出厭惡之色,朝堂高官中要都是這種貨色,他又憑什麽尊重朝堂官員?


    李晏一朝,終無高官因陛下所愛而立,俱因有功、有才而立,李晏成為了後世史家向往的明主。


    李晏貼著桑姬的耳邊道:“桑桑,以後你身邊的總管太監都會被安排去做各地的鎮守太監。”


    桑姬推開李晏,仔細端詳著李晏麵上的神情,確定他不是在開玩笑,詫異道:“陛下,您不怕妾身再現天後舊事嘛……”


    更多的話她已經無法說出,因為李晏含著笑瞧著她。


    李晏是真的不在意啊,可是為什麽?為什麽一定要這麽做?


    無論桑姬如何想,福全都被李晏派了出去,負責監察南邊滅佛的情況。


    如此,宮內各處對桑姬更加上心,隻求能得桑姬的青眼。


    *


    大長公主抱著太子,道:“他比前兩日更重了些。”


    桑姬道:“是呢,他這兩日皮得厲害,陛下正準備給他開蒙呢。”


    太子是國之儲君,大長公主不好插手他的學業,此時隻能笑著附和兩句。


    桑姬讓人將孩子抱下去,道:“姑祖母今日進宮是為了什麽?”


    她看出大長公主今日進宮是有事相求。


    大長公主猶豫著說出了來意:“我信了一輩子的佛,突然間陛下就不讓我信了,前朝的事我不敢說什麽,隻是這佛教不隻有惠通大師那一支,也有奉行苦修的僧人。”


    “惠通大師的弟子智空就是奉行苦修的人,至今已苦修三十年,京都中不少人知道此事。”


    桑姬答應了見智空,李晏滅佛也隻是滅一時,不能真的將佛教從人的心中鏟除,或許等他們百年後,佛教還是會卷土重來。


    如果以後佛教奉行苦修,那不失為一件好事。


    桑姬和智空談完,將他引薦給了皇帝。


    皇帝不關心佛家教義,他給智空提了明確的要求,僧人必須得到朝廷批準才能出家——嚴格限製僧人的數量。


    拜入佛門後,必須斬斷塵緣,和原有親眷斷絕關係,不得娶妻生子,隻能在寺廟中講佛,不得去達官顯貴家中講授佛法——避免僧人和當地豪強勾結。


    不得買賣良田,不得穿錦繡等等,李晏給了許多的限令。


    智空大師聽得麵色慘白,卻知道沒有拒絕的餘地。


    要不然按照皇帝的要求對佛經釋義,要不然就等著天下的佛教典籍通通被銷毀一空。


    這場滅佛運動銷毀了多少佛教經典,後人不得而知,他們隻能從隻言片語中探尋智空大師之前的佛教。


    但往往結果不能如意,他們至今不能知曉那個在國朝繁盛了兩百年的佛教究竟是如何修行的?又秉持著什麽樣的教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妖妃易孕體質,絕嗣男主狠狠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三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三七並收藏妖妃易孕體質,絕嗣男主狠狠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