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蕩平海內再造盛世的帝王50
妖妃易孕體質,絕嗣男主狠狠寵 作者:漫三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年後,天下一派繁華盛景。
京都各國的使節的隊伍絡繹不絕,萬裏之外的國家都攜帶著厚禮入朝。
九月十三,天朗氣清。
李晏和桑姬相攜而立,受各國使節朝拜,四夷賓服,萬國來賀,由北至南,從東至西,凡人力所能到之處,俱為國朝臣屬,天子當為天下之主。
宴會一直持續到深夜才散。
有心人注意到了桑姬的站位,心中不免憂慮,昨日朝拜是對天子的朝拜,並沒有召見內命婦,可皇後仍然站在了天子的身邊,這個含義不一般。
當年的天後也是如此。
羅直在三年前已經致仕,現在的朝堂官員都是天子一手提拔,不可能再發生六年前的場景,百官一點招呼都不打,就直接跑到東華門外跪諫。
有朝臣跑到豐王府中,和豐王談起此事。
當年天後臨朝,最大的受害人是你們宗室啊,險些被屠殺一空,所以作為皇帝的長輩,又是唯一在京中的藩王,你不該入宮去勸勸皇帝?
老豐王在四年前已經去世,如今的豐王的是他的長子。
豐王隻一味地勸朝臣喝茶,不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又以養病為由閉門謝客。
自家人知自家事,父王去世後,豐王沒有去封地,不是因為陛下和豐王府關係親近,完全是因為……他的好文采。
豐王背著手慢悠悠走去了書房,瞧著長孫寫出的戲本,指點道:“這裏寫得太過肉麻,未免會讓人懷疑有誇大之嫌,應該寫的含蓄些。”
長孫哀歎著繼續改手中的戲本。
豐王道:“我年紀大了,以後豐王府的富貴就要靠你了。”
李晏想要桑姬留有賢名,因此有了豐王府的富貴,豐王不可能進宮去勸李晏疏遠桑姬,那是在自掘墳墓。
至於桑姬會不會是第二個天後?
唉,隻能期望不是吧。
*
六年前,桑姬孕期時說的話,李晏從不曾忘卻。
當年的他曾無數次質問自己,他喜歡桑姬是出於一時興趣嗎?會不會再過幾年就會遇到更合他心意的女子?
當時的答案是不知道,他一向是愛之欲其生的性子,所以對桑姬所有的好都可能不是因為太愛桑姬,而隻是因為他的性子。
現在的答案仍然是不知道。
他不知道下一個六年是不是還這麽熾熱地愛著桑姬,但他知道不會再有第二個女子讓他如此費盡心思了。
就算有一天他不愛了,桑姬也會活得很好,因為他想將自己最珍視的東西分享給桑姬。
對一位帝王來說,他能給心愛女子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麽?
不顧帝王尊嚴的低聲討好、空置六宮、皇後之位、立她的孩子為太子、拔擢她的家人……
這些都不是,這些隻是帝王的附屬之物,真正的切身之本隻有皇權。
李晏想與桑姬分享他的帝王權柄,直至如今,這場愛情的賭桌上才真正有了讓李晏傷筋動骨的賭注。
如果桑姬有一日生出了異心,那麽擁有著權力的桑姬是可能將他囚禁、另立新君,李晏會淪為階下囚,性命不保。
這世間,皇太後永遠比皇後輕鬆,前者不用擔心皇帝會給自己換一個娘,後者卻要一直擔心皇帝想換一個妻子。
如果幾年後,太子長大,桑姬也這麽想了呢?
就算李晏自信他可以鎮壓桑姬和太子的叛亂,但是一開始就將禍患扼殺在苗頭中,這豈不是更好?
可是——
這樣的話,我不愛桑桑時,桑桑仍然沒有保障啊,我對你分享我的權柄,他日我不愛你了,你仍然能握住取我性命的刀,如此,桑桑有了真正的保障。
李晏是明君,可就是如此,他更該知曉權力的魔力,他通曉人心,將朝中官員玩弄於掌心之上,各地諸將手握大軍卻都不敢生出絲毫反叛之心。
這樣的人,是最知曉權力的貴重,可是,他還是選擇了分享。
他不信人心,不相信自己會幾十年如一日的愛著桑桑,他不相信情愛中的海誓山盟,他更相信實際到手的利益。
這些不相信讓他選擇了這麽做。
*
如今各地的鎮守太監七成以上都是在桑姬麵前侍奉過的,宮內太監邁入前朝的方式就是侍奉皇後-被陛下看中-派出去做鎮守太監。
可以說,他們天然就是皇後一黨,站在皇後的身邊。
隻是因為帝後感情甚篤,起居都在一處,侍者常常混用,宮外的朝臣卻沒能發現這其中的端倪。
李晏做這些做得太過自然,桑姬後知後覺發現這一點,她去問了李晏,李晏直白地承認了他的打算。
桑姬愕然:“陛下心憂天下,您登基以來勵精圖治,耗費數年才能有如今的盛世,現在怎麽能因為喜愛我,就將天下、將您的身後名做為賭注呢?”
李晏將天下的權柄給予她,近乎在說等他死後,桑姬就是這天下之主。
可是桑姬並不認為自己有治理國家的能力,她知曉天後的事跡,平心而論,她並沒有天後選賢任能的本事,也沒有那一份看透人心的本領。
她能如此輕鬆地拿到權柄,是因為李晏太強,能夠壓下所有的反對聲,不著痕跡地設置好一切,是因為李晏太愛她,所以為她鋪平了道路。
李晏道:“桑桑有這一份自知之明,就足夠了。”
桑姬居後位數年,凡有所請,李晏全無不允,這樣的她,每日都有無數人向她求情,可是桑姬從來沒有因此求過李晏一件事。
沒有因為和內命婦、宗室女眷相處得好,就包庇她們的夫婿、子侄的錯事,求皇帝不要處罰她們。
反而對朝中有能力的大臣多有維護,在李晏盛怒之時勸他不要因為朝臣言語冒犯就處罰他們,全然不顧朝臣曾上書指責桑姬插手前朝事。
因為此,桑姬也可以說是曆朝最不威風的皇後。
既然皇後如此看重能力,那我們還討好你做什麽?
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去做,沒能力的人做了也沒用,內命婦奉承皇後的心也淡了,雖說還是敬著,卻全然沒有諂媚討好之意。
椒房殿安靜得不像是一位寵後居住的宮殿,沒有宗室女眷和內命婦絡繹不絕地求見,獻上珍寶,小心討好,求皇後說情。
能夠拒絕別人的奉承,這已經是一件極為難得的事情了,尤其在他人都這麽做的情況下。
桑姬道:“可治理國家需要的不隻是這個,曆朝君主誰登基時不想要做一代明君呢?不過是沒有能力罷了。”
“分不清忠奸,無法辨認謊言和真實,最後隻能是讓天下受過。”
“陛下手腕高超,能整肅吏治,可妾身做不到,妾身不清楚這其中的界限在哪裏。”
桑姬和李晏在冷戰,這一次,兩人足有半月沒有說話,李晏照常處理政事,完全沒有退步的意思。
豐王匆匆入宮,想勸勸皇帝,主要是您既不想換皇後,又不想讓後宮進人,還舍不得對皇後發火,搞得這些日子宗室和朝臣深受其苦,誰都不想每天麵對一位心情不好的皇帝啊。
“皇後勸孤召回各地鎮守太監,不該和她商量朝堂的事情,你說孤該答應嗎?”
豐王:……啊這,還有這等好事啊?
隻是對著皇帝冷冰冰的目光,豐王隻能唯唯諾諾地說不該這樣。
豐王萬萬沒想到皇後竟然真的是賢後,這樣的事跡就該被大肆宣揚,可惜……皇帝不滿意皇後的做法,更不會允許他寫下這等事情。
免得皇後被這種事跡限製,日後不好插手朝政。
京都各國的使節的隊伍絡繹不絕,萬裏之外的國家都攜帶著厚禮入朝。
九月十三,天朗氣清。
李晏和桑姬相攜而立,受各國使節朝拜,四夷賓服,萬國來賀,由北至南,從東至西,凡人力所能到之處,俱為國朝臣屬,天子當為天下之主。
宴會一直持續到深夜才散。
有心人注意到了桑姬的站位,心中不免憂慮,昨日朝拜是對天子的朝拜,並沒有召見內命婦,可皇後仍然站在了天子的身邊,這個含義不一般。
當年的天後也是如此。
羅直在三年前已經致仕,現在的朝堂官員都是天子一手提拔,不可能再發生六年前的場景,百官一點招呼都不打,就直接跑到東華門外跪諫。
有朝臣跑到豐王府中,和豐王談起此事。
當年天後臨朝,最大的受害人是你們宗室啊,險些被屠殺一空,所以作為皇帝的長輩,又是唯一在京中的藩王,你不該入宮去勸勸皇帝?
老豐王在四年前已經去世,如今的豐王的是他的長子。
豐王隻一味地勸朝臣喝茶,不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又以養病為由閉門謝客。
自家人知自家事,父王去世後,豐王沒有去封地,不是因為陛下和豐王府關係親近,完全是因為……他的好文采。
豐王背著手慢悠悠走去了書房,瞧著長孫寫出的戲本,指點道:“這裏寫得太過肉麻,未免會讓人懷疑有誇大之嫌,應該寫的含蓄些。”
長孫哀歎著繼續改手中的戲本。
豐王道:“我年紀大了,以後豐王府的富貴就要靠你了。”
李晏想要桑姬留有賢名,因此有了豐王府的富貴,豐王不可能進宮去勸李晏疏遠桑姬,那是在自掘墳墓。
至於桑姬會不會是第二個天後?
唉,隻能期望不是吧。
*
六年前,桑姬孕期時說的話,李晏從不曾忘卻。
當年的他曾無數次質問自己,他喜歡桑姬是出於一時興趣嗎?會不會再過幾年就會遇到更合他心意的女子?
當時的答案是不知道,他一向是愛之欲其生的性子,所以對桑姬所有的好都可能不是因為太愛桑姬,而隻是因為他的性子。
現在的答案仍然是不知道。
他不知道下一個六年是不是還這麽熾熱地愛著桑姬,但他知道不會再有第二個女子讓他如此費盡心思了。
就算有一天他不愛了,桑姬也會活得很好,因為他想將自己最珍視的東西分享給桑姬。
對一位帝王來說,他能給心愛女子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麽?
不顧帝王尊嚴的低聲討好、空置六宮、皇後之位、立她的孩子為太子、拔擢她的家人……
這些都不是,這些隻是帝王的附屬之物,真正的切身之本隻有皇權。
李晏想與桑姬分享他的帝王權柄,直至如今,這場愛情的賭桌上才真正有了讓李晏傷筋動骨的賭注。
如果桑姬有一日生出了異心,那麽擁有著權力的桑姬是可能將他囚禁、另立新君,李晏會淪為階下囚,性命不保。
這世間,皇太後永遠比皇後輕鬆,前者不用擔心皇帝會給自己換一個娘,後者卻要一直擔心皇帝想換一個妻子。
如果幾年後,太子長大,桑姬也這麽想了呢?
就算李晏自信他可以鎮壓桑姬和太子的叛亂,但是一開始就將禍患扼殺在苗頭中,這豈不是更好?
可是——
這樣的話,我不愛桑桑時,桑桑仍然沒有保障啊,我對你分享我的權柄,他日我不愛你了,你仍然能握住取我性命的刀,如此,桑桑有了真正的保障。
李晏是明君,可就是如此,他更該知曉權力的魔力,他通曉人心,將朝中官員玩弄於掌心之上,各地諸將手握大軍卻都不敢生出絲毫反叛之心。
這樣的人,是最知曉權力的貴重,可是,他還是選擇了分享。
他不信人心,不相信自己會幾十年如一日的愛著桑桑,他不相信情愛中的海誓山盟,他更相信實際到手的利益。
這些不相信讓他選擇了這麽做。
*
如今各地的鎮守太監七成以上都是在桑姬麵前侍奉過的,宮內太監邁入前朝的方式就是侍奉皇後-被陛下看中-派出去做鎮守太監。
可以說,他們天然就是皇後一黨,站在皇後的身邊。
隻是因為帝後感情甚篤,起居都在一處,侍者常常混用,宮外的朝臣卻沒能發現這其中的端倪。
李晏做這些做得太過自然,桑姬後知後覺發現這一點,她去問了李晏,李晏直白地承認了他的打算。
桑姬愕然:“陛下心憂天下,您登基以來勵精圖治,耗費數年才能有如今的盛世,現在怎麽能因為喜愛我,就將天下、將您的身後名做為賭注呢?”
李晏將天下的權柄給予她,近乎在說等他死後,桑姬就是這天下之主。
可是桑姬並不認為自己有治理國家的能力,她知曉天後的事跡,平心而論,她並沒有天後選賢任能的本事,也沒有那一份看透人心的本領。
她能如此輕鬆地拿到權柄,是因為李晏太強,能夠壓下所有的反對聲,不著痕跡地設置好一切,是因為李晏太愛她,所以為她鋪平了道路。
李晏道:“桑桑有這一份自知之明,就足夠了。”
桑姬居後位數年,凡有所請,李晏全無不允,這樣的她,每日都有無數人向她求情,可是桑姬從來沒有因此求過李晏一件事。
沒有因為和內命婦、宗室女眷相處得好,就包庇她們的夫婿、子侄的錯事,求皇帝不要處罰她們。
反而對朝中有能力的大臣多有維護,在李晏盛怒之時勸他不要因為朝臣言語冒犯就處罰他們,全然不顧朝臣曾上書指責桑姬插手前朝事。
因為此,桑姬也可以說是曆朝最不威風的皇後。
既然皇後如此看重能力,那我們還討好你做什麽?
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去做,沒能力的人做了也沒用,內命婦奉承皇後的心也淡了,雖說還是敬著,卻全然沒有諂媚討好之意。
椒房殿安靜得不像是一位寵後居住的宮殿,沒有宗室女眷和內命婦絡繹不絕地求見,獻上珍寶,小心討好,求皇後說情。
能夠拒絕別人的奉承,這已經是一件極為難得的事情了,尤其在他人都這麽做的情況下。
桑姬道:“可治理國家需要的不隻是這個,曆朝君主誰登基時不想要做一代明君呢?不過是沒有能力罷了。”
“分不清忠奸,無法辨認謊言和真實,最後隻能是讓天下受過。”
“陛下手腕高超,能整肅吏治,可妾身做不到,妾身不清楚這其中的界限在哪裏。”
桑姬和李晏在冷戰,這一次,兩人足有半月沒有說話,李晏照常處理政事,完全沒有退步的意思。
豐王匆匆入宮,想勸勸皇帝,主要是您既不想換皇後,又不想讓後宮進人,還舍不得對皇後發火,搞得這些日子宗室和朝臣深受其苦,誰都不想每天麵對一位心情不好的皇帝啊。
“皇後勸孤召回各地鎮守太監,不該和她商量朝堂的事情,你說孤該答應嗎?”
豐王:……啊這,還有這等好事啊?
隻是對著皇帝冷冰冰的目光,豐王隻能唯唯諾諾地說不該這樣。
豐王萬萬沒想到皇後竟然真的是賢後,這樣的事跡就該被大肆宣揚,可惜……皇帝不滿意皇後的做法,更不會允許他寫下這等事情。
免得皇後被這種事跡限製,日後不好插手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