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韭望著雁安寧,興奮道:“之前那眼神,感覺就像在山裏遇見了野獸,你不知道它在哪兒,但它一定在。”
在山裏遇見了野獸?
雁安寧此生唯一遇到野獸的經曆就是在梁州。
她不知阿韭說的感覺是不是那樣,當時她盡管藏在高處,一顆心仍然提到了嗓子眼。
她不確定狼王會不會發現他們的存在,隻能盡量分散自己的視線,不讓狼王察覺有人盯著它們。
那夜過得極長,極慢,她害怕失去狼群的形蹤,又慶幸它們最終消失。
“鬧市之中,誰會像野獸一樣?”雁安寧笑著說。
話音未落,她驀地一頓。
真沒有嗎?
當然不是。
她那日才遇見一人,那人的目光,就像狼。
雁安寧的心口突突跳了兩下,她掀開車窗簾,朝外望去。
她們早已離開鬧市,筆直的大道兩旁槐樹參天,今春一場大雪,樹上新芽未發,光禿禿的樹枝龍蟠虯結,從她眼前一晃而過。
雁安寧回身坐正,對自己笑笑。
想什麽呢?
就算真碰見了那人,她最多向他點點頭,算是打過招呼。
她不知那人名姓,看其行事章程,絕非易與之輩,若在過去,她不介意與之結識,但如今,她沒有這份閑情逸致。
兩日後,她便要進宮。
父兄困在梁州,外公負傷靜養,她所能倚賴的,唯有自己。
……
永壽三年三月十二,宮裏來人接走了雁安寧。
沒有鳳冠霞帔,沒有十裏紅妝,宮中派來的不過幾名內監,一輛馬車。
沉雲疊在天邊,眼看又要落雪。
馬車行至宮城外,宮人催促雁安寧下車,換上一頂四人抬的小轎。
皇宮內苑,除了皇帝,其餘人非特許不可走馬,不得行車,雁安寧坐在轎中,聽著外麵鴉雀無聲,像是闖入一座無人幽穀。
抬轎的宮人沉默地前行,青色的轎簾如水波晃動。
行了大約小半個時辰,前方忽然響起一聲喝問:“來者何人?”
雁安寧隻覺轎身重重一震,轎子落地,外麵的宮人齊聲高呼:“參見皇後娘娘!”
皇後娘娘。
後宮之中,權勢最大,地位最高之人。
雁安寧立即出轎。
漫長的宮道上,一架金碧輝煌的步輦停在前方,四周宮人環侍,兩側跟著朝廷命婦若幹。
步輦四麵掛著雲鳳霓鸞的青金錦緞,上飾寶銀幨帷,透過帷幕縫隙,可見一名宮裝女子端坐其中。
雁安寧向著步輦,跪倒在地:“雁氏安寧,參見皇後。”
雁氏?
雁安寧的身份一出,在場命婦無不驚訝。
她們的夫君都是朝中高官,對於雁大將軍的女兒要入宮一事,比民間百姓知道得更為詳細。
為此,有夫人對著自家女兒慶幸:多虧你父親不是武將,否則……
否則便要如雁安寧一般,當爹的吃了敗仗,做女兒的就得進宮。
進宮當娘娘當然不見得是壞事,但皇帝納雁安寧顯然不是出於喜愛。
自古以來,武將最易受到皇帝猜忌,尤其是沒打過仗的皇帝。武將在外戍邊,大多將妻兒老小留在京城,以安帝心。
雁家也不例外。
雁安寧自十五歲起,便獨自守在京中雁府,一連三載。
隨著梁州失利,北縉大軍遲遲不退,皇帝對雁家軍日益不滿,他本想下旨問罪,讓雁家父子卸職待命,是金吾衛大將軍蘭嘯天勸住了他。
“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陛下不如給他們改過立功的機會。”蘭嘯天道,“雁家父子極為疼愛他們家的掌上明珠,陛下何不納雁氏女入宮,他們必會感念皇恩浩蕩,為陛下拚死效力。”
這話說得冠冕堂皇,但聰明人一聽就懂,納妃隻是個幌子,蘭嘯天是在攛掇皇帝將雁氏女作為人質,逼雁家父子死守梁州。
朝堂上的事,各家有各家的考量,自從江漢之死諫不成,其他官員便各個縮頭,不再議論此事。
命婦們前日才聽說宮中下了聖旨,沒想到今天就在宮裏遇見了這位雁氏女。
雁安寧在京中向來不怎麽露臉,偶爾被人說起,得到的評價往往隻有四個字:平平無奇。
今日一見,模樣倒是出乎意料的標致,若不進宮,單憑這張臉就能覓得一位好夫婿。
不過眼下不是說這些的時候,明眼人發現,皇後與這位雁婕妤之間,似乎氣氛不對。
隻見雁安寧跪在步輦前方,輦中的段皇後一動未動。
兩人一高一低,一坐一跪,隔著帷幕靜靜相對。
冷風一陣又一陣吹過,步輦旁的京兆尹夫人隻覺鼻子癢癢,她忍著噴嚏,暗自在心中嘀咕。
今日段皇後宣她們進宮商議陛下的壽宴如何操辦,方才還與她們言笑晏晏,怎的這會兒突然安靜。
瞧這雁婕妤的舉止也無不妥,實在要說哪裏不對,也就是剛才轉角之前,兩邊隊伍都沒瞧見對方,雁安寧的轎子走得太急,險些衝撞了皇後的鳳駕。
想到這兒,京兆尹夫人忽然打了個激靈。
這條路直通皇後所住的鳳陽宮,雁氏女今日入宮,怎麽會突然出現在這兒,又恰好與她們撞上?
京兆尹掌管京畿要務,有點兒風吹草動都要琢磨半宿,京兆尹夫人受丈夫熏陶,遇到事情也愛多想。
這仔細一琢磨,就更不對勁兒。
雙方靜對許久,段皇後終於開口:“雁婕妤未時入宮,為何此時還未安頓?”
京兆尹夫人聽了,偷偷瞧了眼天色,現在未時過半,從宮門到這兒,的確要走這樣遠的路程,但還是那句話,一個剛入宮的妃嬪,不老老實實去自己的住處,跑到皇後這裏來做什麽?
雁安寧聽見皇後發問,目光動了動,輕聲道:“臣妾初次進宮,不識宮中道路,有幸得遇皇後鳳駕,請容臣妾一拜。”
說完,她雙手交疊,平舉至頂,端端正正向皇後行了個大禮。
命婦們瞧著她伏在地上的身影,個個心中閃念。
雁安寧身為坐轎之人,又是頭一回進宮,不識路情有可原,但話說回來,她不認得,難道抬轎引路的宮人也不認得?他們既知這是通往鳳陽宮的道路,又怎敢貿然前往?
雁安寧剛剛入宮,與這些宮人素昧平生,自然支使不動他們,她也沒必要自找麻煩,跑到皇後這兒來招惹是非。
那麽幕後到底是誰在使壞?她讓雁安寧衝撞皇後的步輦,目的又是為何?
——沒錯,各家命婦已然確定,今日使壞之人定是女子。
理由很簡單,這裏是後宮,後宮看似花團錦簇,不知藏了多少勾心鬥角,埋了多少幽魂野鬼。
這些命婦也許不像京兆尹夫人那樣愛琢磨,但她們常年浸淫內宅,誰沒見過幾樁陷害與被陷害的齷齪事。
京兆尹夫人隻覺身上涼嗖嗖的,隻想趕快離開宮城,回府衙等夫君下值。
府衙臨近金吾衛駐所,那裏血氣方剛的小夥子多,能鎮一鎮陰氣。
京兆尹夫人同情地看著雁安寧,就聽段皇後在雁安寧回完話後,平靜道:“既如此,本宮的確怪不得你。”
說完,她未再多言,朝隨侍的宮人吩咐了一句,步輦繼續前行,留下雁安寧幾人跪在路邊。
在山裏遇見了野獸?
雁安寧此生唯一遇到野獸的經曆就是在梁州。
她不知阿韭說的感覺是不是那樣,當時她盡管藏在高處,一顆心仍然提到了嗓子眼。
她不確定狼王會不會發現他們的存在,隻能盡量分散自己的視線,不讓狼王察覺有人盯著它們。
那夜過得極長,極慢,她害怕失去狼群的形蹤,又慶幸它們最終消失。
“鬧市之中,誰會像野獸一樣?”雁安寧笑著說。
話音未落,她驀地一頓。
真沒有嗎?
當然不是。
她那日才遇見一人,那人的目光,就像狼。
雁安寧的心口突突跳了兩下,她掀開車窗簾,朝外望去。
她們早已離開鬧市,筆直的大道兩旁槐樹參天,今春一場大雪,樹上新芽未發,光禿禿的樹枝龍蟠虯結,從她眼前一晃而過。
雁安寧回身坐正,對自己笑笑。
想什麽呢?
就算真碰見了那人,她最多向他點點頭,算是打過招呼。
她不知那人名姓,看其行事章程,絕非易與之輩,若在過去,她不介意與之結識,但如今,她沒有這份閑情逸致。
兩日後,她便要進宮。
父兄困在梁州,外公負傷靜養,她所能倚賴的,唯有自己。
……
永壽三年三月十二,宮裏來人接走了雁安寧。
沒有鳳冠霞帔,沒有十裏紅妝,宮中派來的不過幾名內監,一輛馬車。
沉雲疊在天邊,眼看又要落雪。
馬車行至宮城外,宮人催促雁安寧下車,換上一頂四人抬的小轎。
皇宮內苑,除了皇帝,其餘人非特許不可走馬,不得行車,雁安寧坐在轎中,聽著外麵鴉雀無聲,像是闖入一座無人幽穀。
抬轎的宮人沉默地前行,青色的轎簾如水波晃動。
行了大約小半個時辰,前方忽然響起一聲喝問:“來者何人?”
雁安寧隻覺轎身重重一震,轎子落地,外麵的宮人齊聲高呼:“參見皇後娘娘!”
皇後娘娘。
後宮之中,權勢最大,地位最高之人。
雁安寧立即出轎。
漫長的宮道上,一架金碧輝煌的步輦停在前方,四周宮人環侍,兩側跟著朝廷命婦若幹。
步輦四麵掛著雲鳳霓鸞的青金錦緞,上飾寶銀幨帷,透過帷幕縫隙,可見一名宮裝女子端坐其中。
雁安寧向著步輦,跪倒在地:“雁氏安寧,參見皇後。”
雁氏?
雁安寧的身份一出,在場命婦無不驚訝。
她們的夫君都是朝中高官,對於雁大將軍的女兒要入宮一事,比民間百姓知道得更為詳細。
為此,有夫人對著自家女兒慶幸:多虧你父親不是武將,否則……
否則便要如雁安寧一般,當爹的吃了敗仗,做女兒的就得進宮。
進宮當娘娘當然不見得是壞事,但皇帝納雁安寧顯然不是出於喜愛。
自古以來,武將最易受到皇帝猜忌,尤其是沒打過仗的皇帝。武將在外戍邊,大多將妻兒老小留在京城,以安帝心。
雁家也不例外。
雁安寧自十五歲起,便獨自守在京中雁府,一連三載。
隨著梁州失利,北縉大軍遲遲不退,皇帝對雁家軍日益不滿,他本想下旨問罪,讓雁家父子卸職待命,是金吾衛大將軍蘭嘯天勸住了他。
“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陛下不如給他們改過立功的機會。”蘭嘯天道,“雁家父子極為疼愛他們家的掌上明珠,陛下何不納雁氏女入宮,他們必會感念皇恩浩蕩,為陛下拚死效力。”
這話說得冠冕堂皇,但聰明人一聽就懂,納妃隻是個幌子,蘭嘯天是在攛掇皇帝將雁氏女作為人質,逼雁家父子死守梁州。
朝堂上的事,各家有各家的考量,自從江漢之死諫不成,其他官員便各個縮頭,不再議論此事。
命婦們前日才聽說宮中下了聖旨,沒想到今天就在宮裏遇見了這位雁氏女。
雁安寧在京中向來不怎麽露臉,偶爾被人說起,得到的評價往往隻有四個字:平平無奇。
今日一見,模樣倒是出乎意料的標致,若不進宮,單憑這張臉就能覓得一位好夫婿。
不過眼下不是說這些的時候,明眼人發現,皇後與這位雁婕妤之間,似乎氣氛不對。
隻見雁安寧跪在步輦前方,輦中的段皇後一動未動。
兩人一高一低,一坐一跪,隔著帷幕靜靜相對。
冷風一陣又一陣吹過,步輦旁的京兆尹夫人隻覺鼻子癢癢,她忍著噴嚏,暗自在心中嘀咕。
今日段皇後宣她們進宮商議陛下的壽宴如何操辦,方才還與她們言笑晏晏,怎的這會兒突然安靜。
瞧這雁婕妤的舉止也無不妥,實在要說哪裏不對,也就是剛才轉角之前,兩邊隊伍都沒瞧見對方,雁安寧的轎子走得太急,險些衝撞了皇後的鳳駕。
想到這兒,京兆尹夫人忽然打了個激靈。
這條路直通皇後所住的鳳陽宮,雁氏女今日入宮,怎麽會突然出現在這兒,又恰好與她們撞上?
京兆尹掌管京畿要務,有點兒風吹草動都要琢磨半宿,京兆尹夫人受丈夫熏陶,遇到事情也愛多想。
這仔細一琢磨,就更不對勁兒。
雙方靜對許久,段皇後終於開口:“雁婕妤未時入宮,為何此時還未安頓?”
京兆尹夫人聽了,偷偷瞧了眼天色,現在未時過半,從宮門到這兒,的確要走這樣遠的路程,但還是那句話,一個剛入宮的妃嬪,不老老實實去自己的住處,跑到皇後這裏來做什麽?
雁安寧聽見皇後發問,目光動了動,輕聲道:“臣妾初次進宮,不識宮中道路,有幸得遇皇後鳳駕,請容臣妾一拜。”
說完,她雙手交疊,平舉至頂,端端正正向皇後行了個大禮。
命婦們瞧著她伏在地上的身影,個個心中閃念。
雁安寧身為坐轎之人,又是頭一回進宮,不識路情有可原,但話說回來,她不認得,難道抬轎引路的宮人也不認得?他們既知這是通往鳳陽宮的道路,又怎敢貿然前往?
雁安寧剛剛入宮,與這些宮人素昧平生,自然支使不動他們,她也沒必要自找麻煩,跑到皇後這兒來招惹是非。
那麽幕後到底是誰在使壞?她讓雁安寧衝撞皇後的步輦,目的又是為何?
——沒錯,各家命婦已然確定,今日使壞之人定是女子。
理由很簡單,這裏是後宮,後宮看似花團錦簇,不知藏了多少勾心鬥角,埋了多少幽魂野鬼。
這些命婦也許不像京兆尹夫人那樣愛琢磨,但她們常年浸淫內宅,誰沒見過幾樁陷害與被陷害的齷齪事。
京兆尹夫人隻覺身上涼嗖嗖的,隻想趕快離開宮城,回府衙等夫君下值。
府衙臨近金吾衛駐所,那裏血氣方剛的小夥子多,能鎮一鎮陰氣。
京兆尹夫人同情地看著雁安寧,就聽段皇後在雁安寧回完話後,平靜道:“既如此,本宮的確怪不得你。”
說完,她未再多言,朝隨侍的宮人吩咐了一句,步輦繼續前行,留下雁安寧幾人跪在路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