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安寧眨巴眨巴眼。
“地宮寶藏?”
她從地宮逃出皇城一事並未瞞著自家人,是以江漢之與雁長空都知道,萬壽殿底下有個地宮。
地宮裏的寶藏雖然驚人,但他們誰也沒有本事拿走,因此,聽了雁安寧的經曆,江漢之與雁長空隻覺慶幸,慶幸有這麽一個暗道,能讓雁安寧順利脫身。
可他們不敢想,卻有人敢想。
百裏囂在給梁州的求親信中說得明白,以他對盜墓賊的了解,那夥人習慣狡兔三窟,地宮外麵的入口絕非隻有一個。
因此,他讓留在京中的幾名私衛暗中查探,竟真的讓他們找到了另一個入口。
“那個入口就在城郊,”江漢之道,“百裏囂拿到這消息就轉手給了我們。”
雁安寧難得有些發愣,喃喃自語:“難怪他說,要送你們一份大禮。”
那個地宮本是無主之物,若按江湖規矩,誰有能耐搬走就是誰的。
城東坊市那間通往地宮的院子已被蘇青冉發現,雖說蘇青冉不知地宮一事,而入口又藏在池水底下,但若非必要,誰都不會再去那裏。
雁安寧想不到的是,百裏囂竟會找到第二個入口。
他本可以偷偷把地宮的寶藏運走,但他偏偏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雁家。
江漢之道:“你哥接到那封信,惱了好幾日。”
用雁長空的原話來說就是:“我們雁家不賣女兒。”
雁安寧聽了江漢之的轉述,怔了半晌,噗嗤一下,笑出聲來。
“百裏囂這麽大方?”她問,“那麽多金銀珠寶,我見了都動心,他真的說給就給?”
江漢之見她一副置身事外的樣子,不免無奈。
別的姑娘家說起終身大事,要麽害羞,要麽回避,他這外孫女倒好,提起金銀珠寶,兩眼發光。
“你哥不想貪他便宜。”江漢之道。
雁安寧撇嘴:“這怎麽叫貪,我和百裏囂同時發現地宮,這叫見者有份。”
江漢之用複雜的目光看她一眼。
雁安寧回以疑惑的眼神。
江漢之歎口氣,道:“百裏囂在信裏也是這麽寫的,他說地宮裏的寶藏不算聘禮,就算我們不要,他把寶藏搬出來以後,也會分你一半。”
“那你們還是要吧。”雁安寧道,“搬寶藏的活兒不能隻讓西南軍做,不然咱們就真是白撿便宜了。”
江漢之見她應得坦坦蕩蕩,哭笑不得:“你在這事兒上,倒是比長空想得開。”
“因為我和我哥不一樣,”雁安寧道,“我無論嫁給誰,他都不會放心。”
她能體諒雁長空的心情,如今雁家隻剩下他們兄妹二人,做哥哥的怎會隨便將妹妹托付給旁人。
雁長空與百裏囂相處不過寥寥幾日,他能心平氣和與對方相處,全是看在雁安寧的份上。
他當然希望妹妹能尋得良人,但他再怎麽信任雁安寧和江漢之的眼光,在妹妹的終身大事上,難免顧慮甚多。
雁安寧的婚事本就經曆了許多坎坷,雁長空實在不想她再吃苦頭。
江漢之道:“你哥本想親自來趟西南,但青州軍一路北進,打下了好些城池,長空為免生亂,隻能坐鎮梁州。”
“青州軍?”雁安寧問,“不是青雲兩州的叛軍麽?”
“已經沒有雲州軍了,”江漢之感慨道,“史一誌是個狠角色,他借蘭嘯天的名義,將投降的金吾衛和雲州軍重新整編,全部冠以青州軍之名,如今已是一股不小的勢力。”
“京城的新王呢?”雁安寧打聽,“我聽說石守淵已迎陳王入京,準備即位,他們就眼睜睜看著青州軍生亂?”
“陳王自顧不暇,”江漢之自北麵來,知道的消息比雁安寧更多,“留王與晉王聽說陳王要當皇帝,已在封地集結了大量私兵,看樣子是想造反。”
雁安寧沉默須臾,喟然一歎:“這也在預料之中。”
石守淵要迎陳王進京,就不該太早漏出風聲,最好能將另外兩名藩王誘出封地,再作打算。
但藩王不是傻子,北邊又有青州軍叛亂,石守淵大概無心迂回,索性立了新帝再說。
“我南下之時,京城一帶還算平靜,但藩王封地附近的城池百業凋敝,人心惶惶,我來的路上,見到不少人拖家帶口,棄城而逃。”
可若真打起來,又能逃到哪兒去呢?
北邊已亂,中部的京城成為眾矢之的,留王在東,晉王在西,無論逃到哪兒,似乎都避不開戰火。
雁安寧想到這兒,既是慶幸,又是嗔怪:“路上這麽亂,外公你就不該過來。”
梁州有幾萬雁家軍守著,不說固若金湯,起碼能保江漢之無恙。
江漢之撫撫長須:“你哥派了精兵送我,你別看史一誌心狠,他可沒有蘭嘯天的腦子,青州軍打下的城池防備鬆懈,隻要繞開就沒事,比咱們出京那陣順利多了。”
雁安寧板著臉:“那也不能為了我,專程跑這一趟。”
江漢之搖搖頭:“倒也不是全為了你。”
“為了百裏囂也不行。”雁安寧賭氣。
江漢之失笑:“聽你這口氣,是不想應這門親事了?”
雁安寧麵上一僵,冷靜道:“他又不在,這事以後再說。”
江漢之指指她,笑道:“口是心非。”
他臉色一整,又道:“陳王性子溫和,卻難免軟弱,換作太平盛世,做個守成之君亦無不可,但當今這局勢,容不得心慈手軟,不出半年,世上恐怕再無大衍。”
雁安寧聽他說起當今時局,心中微沉,一股蒼涼自心頭驀然而升。
江漢之見狀,反而豁達地笑笑:“時局如此,傷感無用。”
雁安寧搖頭:“我也說不清是什麽滋味。”
她看向江漢之,輕聲開口:“外公,我從小就有一個疑問,你曆經三朝,你眼中的朝廷到底是什麽呢?”
“地宮寶藏?”
她從地宮逃出皇城一事並未瞞著自家人,是以江漢之與雁長空都知道,萬壽殿底下有個地宮。
地宮裏的寶藏雖然驚人,但他們誰也沒有本事拿走,因此,聽了雁安寧的經曆,江漢之與雁長空隻覺慶幸,慶幸有這麽一個暗道,能讓雁安寧順利脫身。
可他們不敢想,卻有人敢想。
百裏囂在給梁州的求親信中說得明白,以他對盜墓賊的了解,那夥人習慣狡兔三窟,地宮外麵的入口絕非隻有一個。
因此,他讓留在京中的幾名私衛暗中查探,竟真的讓他們找到了另一個入口。
“那個入口就在城郊,”江漢之道,“百裏囂拿到這消息就轉手給了我們。”
雁安寧難得有些發愣,喃喃自語:“難怪他說,要送你們一份大禮。”
那個地宮本是無主之物,若按江湖規矩,誰有能耐搬走就是誰的。
城東坊市那間通往地宮的院子已被蘇青冉發現,雖說蘇青冉不知地宮一事,而入口又藏在池水底下,但若非必要,誰都不會再去那裏。
雁安寧想不到的是,百裏囂竟會找到第二個入口。
他本可以偷偷把地宮的寶藏運走,但他偏偏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雁家。
江漢之道:“你哥接到那封信,惱了好幾日。”
用雁長空的原話來說就是:“我們雁家不賣女兒。”
雁安寧聽了江漢之的轉述,怔了半晌,噗嗤一下,笑出聲來。
“百裏囂這麽大方?”她問,“那麽多金銀珠寶,我見了都動心,他真的說給就給?”
江漢之見她一副置身事外的樣子,不免無奈。
別的姑娘家說起終身大事,要麽害羞,要麽回避,他這外孫女倒好,提起金銀珠寶,兩眼發光。
“你哥不想貪他便宜。”江漢之道。
雁安寧撇嘴:“這怎麽叫貪,我和百裏囂同時發現地宮,這叫見者有份。”
江漢之用複雜的目光看她一眼。
雁安寧回以疑惑的眼神。
江漢之歎口氣,道:“百裏囂在信裏也是這麽寫的,他說地宮裏的寶藏不算聘禮,就算我們不要,他把寶藏搬出來以後,也會分你一半。”
“那你們還是要吧。”雁安寧道,“搬寶藏的活兒不能隻讓西南軍做,不然咱們就真是白撿便宜了。”
江漢之見她應得坦坦蕩蕩,哭笑不得:“你在這事兒上,倒是比長空想得開。”
“因為我和我哥不一樣,”雁安寧道,“我無論嫁給誰,他都不會放心。”
她能體諒雁長空的心情,如今雁家隻剩下他們兄妹二人,做哥哥的怎會隨便將妹妹托付給旁人。
雁長空與百裏囂相處不過寥寥幾日,他能心平氣和與對方相處,全是看在雁安寧的份上。
他當然希望妹妹能尋得良人,但他再怎麽信任雁安寧和江漢之的眼光,在妹妹的終身大事上,難免顧慮甚多。
雁安寧的婚事本就經曆了許多坎坷,雁長空實在不想她再吃苦頭。
江漢之道:“你哥本想親自來趟西南,但青州軍一路北進,打下了好些城池,長空為免生亂,隻能坐鎮梁州。”
“青州軍?”雁安寧問,“不是青雲兩州的叛軍麽?”
“已經沒有雲州軍了,”江漢之感慨道,“史一誌是個狠角色,他借蘭嘯天的名義,將投降的金吾衛和雲州軍重新整編,全部冠以青州軍之名,如今已是一股不小的勢力。”
“京城的新王呢?”雁安寧打聽,“我聽說石守淵已迎陳王入京,準備即位,他們就眼睜睜看著青州軍生亂?”
“陳王自顧不暇,”江漢之自北麵來,知道的消息比雁安寧更多,“留王與晉王聽說陳王要當皇帝,已在封地集結了大量私兵,看樣子是想造反。”
雁安寧沉默須臾,喟然一歎:“這也在預料之中。”
石守淵要迎陳王進京,就不該太早漏出風聲,最好能將另外兩名藩王誘出封地,再作打算。
但藩王不是傻子,北邊又有青州軍叛亂,石守淵大概無心迂回,索性立了新帝再說。
“我南下之時,京城一帶還算平靜,但藩王封地附近的城池百業凋敝,人心惶惶,我來的路上,見到不少人拖家帶口,棄城而逃。”
可若真打起來,又能逃到哪兒去呢?
北邊已亂,中部的京城成為眾矢之的,留王在東,晉王在西,無論逃到哪兒,似乎都避不開戰火。
雁安寧想到這兒,既是慶幸,又是嗔怪:“路上這麽亂,外公你就不該過來。”
梁州有幾萬雁家軍守著,不說固若金湯,起碼能保江漢之無恙。
江漢之撫撫長須:“你哥派了精兵送我,你別看史一誌心狠,他可沒有蘭嘯天的腦子,青州軍打下的城池防備鬆懈,隻要繞開就沒事,比咱們出京那陣順利多了。”
雁安寧板著臉:“那也不能為了我,專程跑這一趟。”
江漢之搖搖頭:“倒也不是全為了你。”
“為了百裏囂也不行。”雁安寧賭氣。
江漢之失笑:“聽你這口氣,是不想應這門親事了?”
雁安寧麵上一僵,冷靜道:“他又不在,這事以後再說。”
江漢之指指她,笑道:“口是心非。”
他臉色一整,又道:“陳王性子溫和,卻難免軟弱,換作太平盛世,做個守成之君亦無不可,但當今這局勢,容不得心慈手軟,不出半年,世上恐怕再無大衍。”
雁安寧聽他說起當今時局,心中微沉,一股蒼涼自心頭驀然而升。
江漢之見狀,反而豁達地笑笑:“時局如此,傷感無用。”
雁安寧搖頭:“我也說不清是什麽滋味。”
她看向江漢之,輕聲開口:“外公,我從小就有一個疑問,你曆經三朝,你眼中的朝廷到底是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