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拉磨大王
女穿男:農家子的科舉青雲路 作者:裳星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出正月的第三天,秦木橋帶著倆兒子去騾馬市買了一頭三歲大的毛驢。
他們先去看了耕牛,一頭正值壯年的牛要價二十兩,耕牛的買賣還有死亡都要接受官府監督,萬一養不好,牛有什麽三長兩短,說不定他們還會受到牽連。
聽聞此事後,秦木橋暫時歇了買牛的想法。
太貴了呀!
再看毛驢,價格在六兩到十兩之間浮動,他們花了一百文錢,請專門相驢的牙人幫忙挑了一頭剛滿三歲的母驢,講完價也不過八兩二錢銀。
足足比耕牛便宜一大半。
那牙人還道:“這頭驢也到了配種的時候,你們若是想要給驢配種生小驢,就到毛嶺找老順,那是我爹,家裏養了十好幾頭驢。”
秦木橋連忙記下:“到毛嶺找老順,行,我記住了,這毛驢配了種,還能拉地不?”
牙人道:“你要想給驢配種,今年三月到五月都能配,母驢懷上崽,前一個月盡量多休息,等到一個月後,照樣能幹活。不過毛驢帶崽足有一年時間,六七個月以後就要少幹活了。”
秦木橋快速算賬,五月份地裏大部分活都能幹完,四月底給驢配種,明年家裏不就多一頭小驢了?
下半年家裏不種水稻,都種豆子,這活他們父子幾人也能幹。
這麽一算,買驢是劃算!
秦木橋欣然謝過牙人,付了錢,在書契上畫押,這便算完成了交易。
父子三人牽著毛驢回家,八兩銀,是家裏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支出。毛驢足有大半人高,體重有兩三百斤,頭大耳長,性情確實溫順。
秦春富勸道:“爹,走一晌午了,要不你騎驢,我牽著你回去吧!”
“那咋行?不把驢給壓壞了啊!”秦木橋對驢很是心疼,好好的驢萬一騎壞了咋辦。
秦冬財哭笑不得:“爹,驢還得拉犁套子呢,咋能你騎上去就累壞?”
這倒也是。
可秦木橋就是不肯騎,回到家看見大孫子,才叫道:“虎頭,過來,騎驢身上讓阿爺瞧瞧!”
秦家買驢的事很快就傳遍村裏,青牛村雖然名字裏帶牛,可那是因為屯田的時候官府出借青牛和糧種,才得了這個名字。
來這裏屯田的都是家裏沒啥錢的,過不下去了,才來這裏闖一闖。
這麽多年,村裏一頭牛都沒有,驢倒是有兩頭。
左鄰右舍都來看熱鬧,虎頭被他爹扶著騎驢身上,牽著在院子裏走兩圈,他激動的直叫喊:“爹!我好高啊!”
貓娃子在屋裏看見了,也鬧著要出去騎驢。
可外頭還冷著,趙草兒好說歹說才把他哄住,“兒子,咱們不騎,驢是咱家的,等天暖和了任你騎。”
貓娃子又哭鬧起來。
秦石頭無奈,隻能脫了自己的棉衣,讓給貓娃子穿:“嬸娘,我厚衣服給他穿,你就帶他去坐一下,別待久,應該也沒啥。”
這下貓娃子不鬧了,喜極而泣,催著趙草兒抱他去。
貓娃子體弱多病,比秦石頭大一歲,個頭還不如他高,穿著本來就大的棉衣更不合身。
他坐驢背上被牽著走了一圈,很快就又回到屋裏。
這次不僅不鬧,反而脫下衣服還給秦石頭:“三弟,你也去騎!”
秦石頭內心感動不已,一個冬天,他算是把這熊孩子給掰回來一半了。
天天變著法講故事,好感度都拉到八十六了。
還別說,院子裏的黑毛驢瞧著還真像阿凡提騎的驢,長頭大耳,還怪呆萌。
秦木橋用盆給毛驢抓了一些幹草,又把平時喂雞鴨的麩皮和起端來喂它,毛驢吃的可香了。
秦木橋還專門請教村裏養驢的人家,詢問該怎麽飼養。
買一頭驢,家裏足足熱鬧小半個月。秦家父子三人給買驢修了窩棚,就在院子裏,幾個小孩子閑著沒事就愛逗它,給它喂食。
大人們給驢上了套,用飯驢拉磨拉東西都是一把好手,尤其是拉磨,自從家裏買了驢,磨豆腐都比從前快了。
貓娃子尤其喜歡這頭驢,聽故事得來的靈感,非要給驢起個名字。
起什麽好呢,就叫拉磨大王。
秦石頭聽到的時候差點把飯噴出來,這幾天講西遊記,剛好講到金角大王銀角大王。
給驢起拉磨大王倒也沒錯。
大人也都在笑,“一頭驢,給它起名字做甚?它又聽不懂!”
貓娃子不服氣:“就叫拉磨大王,就叫拉磨大王嘛!”
全家估計就他一個孩子能這樣鬧騰。
其他人要麽不敢,要麽不好意思。
鄭氏也讓著他:“行行行,你說叫什麽就叫什麽。”
孩子叫著玩,大人又不會當真。
時間一久,大家習慣了家裏有驢幫手,不給起個名字就驢來驢去地喊著,實在別扭,也跟著貓娃子叫起“拉磨大王”來。
四個字太繞口,秦家人一省,就剩下“大王”倆字。
一大清早,秦石頭剛從睡夢中醒來,外頭天還黑著呢,他聽見他爹拉開驢棚的木門:“大王,出來幹活咯!”
驢“啊”地叫一聲,吃一口秦春富手裏的麩皮,哼哧哼哧走到磨盤前開始拉磨。
木架和石頭在打架,發出吱呀吱呀頗具和諧韻律的聲響。
灶屋裏開始生火準備熬豆漿,一股淡淡的豆香氣從外麵飄進來,天色漸變,晨光熹微,這個小家徹底活了過來,洗漱的聲音,走動的聲音,低聲交談的聲音,混合在一起,對秦石頭來說就是最美好的交響曲。
這是家。
他有家了。
窮是窮了點,可日子總會好起來的。
秦石頭看一眼雙手舉過頭頂睡的正香的弟弟,小心掀開被子,穿衣起床,推門出去洗漱,想趁清早大腦清醒再把書背上幾遍。
秦家人對他的早起見慣不怪,王麗梅等他洗漱完遞來一碗濃香的豆漿,再吃一個煮雞蛋,秦石頭回屋拿起《名物蒙求》,認真地大聲讀起來。
他讀書不喜歡默讀,就喜歡大聲讀,一來是培養語感,二來呢,他發現家裏人喜歡聽他讀書。
這樣的家裏能供出一個讀書的孩子來,又何嚐不是一種幸事呢。
他們先去看了耕牛,一頭正值壯年的牛要價二十兩,耕牛的買賣還有死亡都要接受官府監督,萬一養不好,牛有什麽三長兩短,說不定他們還會受到牽連。
聽聞此事後,秦木橋暫時歇了買牛的想法。
太貴了呀!
再看毛驢,價格在六兩到十兩之間浮動,他們花了一百文錢,請專門相驢的牙人幫忙挑了一頭剛滿三歲的母驢,講完價也不過八兩二錢銀。
足足比耕牛便宜一大半。
那牙人還道:“這頭驢也到了配種的時候,你們若是想要給驢配種生小驢,就到毛嶺找老順,那是我爹,家裏養了十好幾頭驢。”
秦木橋連忙記下:“到毛嶺找老順,行,我記住了,這毛驢配了種,還能拉地不?”
牙人道:“你要想給驢配種,今年三月到五月都能配,母驢懷上崽,前一個月盡量多休息,等到一個月後,照樣能幹活。不過毛驢帶崽足有一年時間,六七個月以後就要少幹活了。”
秦木橋快速算賬,五月份地裏大部分活都能幹完,四月底給驢配種,明年家裏不就多一頭小驢了?
下半年家裏不種水稻,都種豆子,這活他們父子幾人也能幹。
這麽一算,買驢是劃算!
秦木橋欣然謝過牙人,付了錢,在書契上畫押,這便算完成了交易。
父子三人牽著毛驢回家,八兩銀,是家裏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支出。毛驢足有大半人高,體重有兩三百斤,頭大耳長,性情確實溫順。
秦春富勸道:“爹,走一晌午了,要不你騎驢,我牽著你回去吧!”
“那咋行?不把驢給壓壞了啊!”秦木橋對驢很是心疼,好好的驢萬一騎壞了咋辦。
秦冬財哭笑不得:“爹,驢還得拉犁套子呢,咋能你騎上去就累壞?”
這倒也是。
可秦木橋就是不肯騎,回到家看見大孫子,才叫道:“虎頭,過來,騎驢身上讓阿爺瞧瞧!”
秦家買驢的事很快就傳遍村裏,青牛村雖然名字裏帶牛,可那是因為屯田的時候官府出借青牛和糧種,才得了這個名字。
來這裏屯田的都是家裏沒啥錢的,過不下去了,才來這裏闖一闖。
這麽多年,村裏一頭牛都沒有,驢倒是有兩頭。
左鄰右舍都來看熱鬧,虎頭被他爹扶著騎驢身上,牽著在院子裏走兩圈,他激動的直叫喊:“爹!我好高啊!”
貓娃子在屋裏看見了,也鬧著要出去騎驢。
可外頭還冷著,趙草兒好說歹說才把他哄住,“兒子,咱們不騎,驢是咱家的,等天暖和了任你騎。”
貓娃子又哭鬧起來。
秦石頭無奈,隻能脫了自己的棉衣,讓給貓娃子穿:“嬸娘,我厚衣服給他穿,你就帶他去坐一下,別待久,應該也沒啥。”
這下貓娃子不鬧了,喜極而泣,催著趙草兒抱他去。
貓娃子體弱多病,比秦石頭大一歲,個頭還不如他高,穿著本來就大的棉衣更不合身。
他坐驢背上被牽著走了一圈,很快就又回到屋裏。
這次不僅不鬧,反而脫下衣服還給秦石頭:“三弟,你也去騎!”
秦石頭內心感動不已,一個冬天,他算是把這熊孩子給掰回來一半了。
天天變著法講故事,好感度都拉到八十六了。
還別說,院子裏的黑毛驢瞧著還真像阿凡提騎的驢,長頭大耳,還怪呆萌。
秦木橋用盆給毛驢抓了一些幹草,又把平時喂雞鴨的麩皮和起端來喂它,毛驢吃的可香了。
秦木橋還專門請教村裏養驢的人家,詢問該怎麽飼養。
買一頭驢,家裏足足熱鬧小半個月。秦家父子三人給買驢修了窩棚,就在院子裏,幾個小孩子閑著沒事就愛逗它,給它喂食。
大人們給驢上了套,用飯驢拉磨拉東西都是一把好手,尤其是拉磨,自從家裏買了驢,磨豆腐都比從前快了。
貓娃子尤其喜歡這頭驢,聽故事得來的靈感,非要給驢起個名字。
起什麽好呢,就叫拉磨大王。
秦石頭聽到的時候差點把飯噴出來,這幾天講西遊記,剛好講到金角大王銀角大王。
給驢起拉磨大王倒也沒錯。
大人也都在笑,“一頭驢,給它起名字做甚?它又聽不懂!”
貓娃子不服氣:“就叫拉磨大王,就叫拉磨大王嘛!”
全家估計就他一個孩子能這樣鬧騰。
其他人要麽不敢,要麽不好意思。
鄭氏也讓著他:“行行行,你說叫什麽就叫什麽。”
孩子叫著玩,大人又不會當真。
時間一久,大家習慣了家裏有驢幫手,不給起個名字就驢來驢去地喊著,實在別扭,也跟著貓娃子叫起“拉磨大王”來。
四個字太繞口,秦家人一省,就剩下“大王”倆字。
一大清早,秦石頭剛從睡夢中醒來,外頭天還黑著呢,他聽見他爹拉開驢棚的木門:“大王,出來幹活咯!”
驢“啊”地叫一聲,吃一口秦春富手裏的麩皮,哼哧哼哧走到磨盤前開始拉磨。
木架和石頭在打架,發出吱呀吱呀頗具和諧韻律的聲響。
灶屋裏開始生火準備熬豆漿,一股淡淡的豆香氣從外麵飄進來,天色漸變,晨光熹微,這個小家徹底活了過來,洗漱的聲音,走動的聲音,低聲交談的聲音,混合在一起,對秦石頭來說就是最美好的交響曲。
這是家。
他有家了。
窮是窮了點,可日子總會好起來的。
秦石頭看一眼雙手舉過頭頂睡的正香的弟弟,小心掀開被子,穿衣起床,推門出去洗漱,想趁清早大腦清醒再把書背上幾遍。
秦家人對他的早起見慣不怪,王麗梅等他洗漱完遞來一碗濃香的豆漿,再吃一個煮雞蛋,秦石頭回屋拿起《名物蒙求》,認真地大聲讀起來。
他讀書不喜歡默讀,就喜歡大聲讀,一來是培養語感,二來呢,他發現家裏人喜歡聽他讀書。
這樣的家裏能供出一個讀書的孩子來,又何嚐不是一種幸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