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試的考官又叫“簾官”,根據職能不同,分為“內簾官”和“外簾官”。考場內的主考和同考是“內簾官”,負責考場外的監臨、提調、監視、彌封、謄錄等,則稱之為“外簾官”。


    今年院試的內簾官,學政素之問是主考,另有六名同考,同考的身份選擇,通常是儒官、家居進士、教官或者休致官員等。他們主要負責出題、閱卷以及綜合評定考生名次。


    因此想在院試中押題,難度則更上一層樓


    主考官加同考共七人,出題誰說了算,出什麽題,全都不可估測。


    不過院試比起縣試府試來說,考的內容要少一些。


    院試考兩場,考試時間也很短,通常兩天之內就能完成。


    秦扶清檢查通關後,就會臨時分到考場編號,拿著木牌找對應的號舍。排號的原則是隨機分配,這也是為了避免考生提前串通作弊。


    這次他的運氣不錯,號舍像是新建沒幾年的,比老號舍要寬敞一些,離茅房近,但又不會近到聞臭味。


    秦扶清很滿意,這是好的開始。


    從在考場外等待,到順利找到號舍坐下,足足用了一個多時辰。


    此時天已經亮了,秦扶清也得以看清附近號舍的考生,他左右兩邊的人年紀都比他要大,左邊那個年輕些,三十來歲,右邊那個已經兩鬢斑白,彎腰駝背了。


    院試的錄取率並不算高,有些縣三年可能才出十幾個秀才,可每年參加院試的人,起碼有一兩百人。


    換算下來,院試的錄取率在百分之十左右。


    十個人中,隻有一個人能考上秀才,從秀才再考舉人、考進士,又要刷下多少人呢?


    如此想來,科舉比後世的高考還要殘酷一些,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將功成萬骨枯。


    秦扶清默默把號舍收拾好,把自己要用的筆墨硯拿出來備用,其他東西放入考籃。


    來考場之前他已經吃過早飯,就不必現在動用幹糧。


    待到全部考生入場,坐定,外簾官巡視檢查,再次確認學子的考生信息,做保的廩生認保之後,才開始發考卷。


    考卷單獨一份卷起來,用紅線綁緊。加上一張草紙,一張答題紙,也是薄薄一份。


    秦扶清解開紅繩,將其放入考籃。答完卷後,還要用這紅繩重新將考卷封起。


    隨後他展開試卷,開始查看考題。


    院試第一場考試,有四道題。


    分別是四書文、五經文、論、策各一篇。


    從院試開始,就很少有考詩詞創作了。


    這也是科舉重心的體現。科舉主要目的是為國家選拔治理政務的人才,更加側重考生對儒家經典的理解、治國理政的見解,以及行文的邏輯和規範。


    詩詞雖然能夠展現考生才華,可在治國安邦方麵的作用相對有限。另一方麵,判斷詩詞的好壞沒有客觀的評判標準,相對不公平。


    如此一來,詩詞創作就逐漸退出科舉的曆史舞台重心。


    秦扶清活動活動手腕,算熱身。沒有詩詞題,就意味著要寫很多字……


    他先看第一道四書題:“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這道題目出自於《中庸》,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在無人看見的地方也會謹慎警惕,在無人聽到的地方也會格外戒懼。因為不好的念頭會在隱晦之處和細微之時顯露出來,所以君子才要更嚴格地要求自己,防微杜漸。


    從字麵意思來看,強調君子慎獨,論的是“君子”,考題很簡單,四書隻有四本書,加起來也才幾萬字,凡是能考院試的,估計沒幾個解不出來這一題的。


    而且這一題,有著非常明顯的素之問的風格。


    科舉從隋唐開始,到如今,全國那麽多縣,考一場又一場,四書就那麽多字,選什麽句子都該考過。為了提升難度,很多考官都會截取兩句不同的句子放一起,這叫截搭,如此一來,四書題變得千奇百怪,花樣百出,解題也相應變難。


    這樣一看,素之問的出題風格真是良心送分題。


    以秦扶清的功底,解這樣的題得心應手。他磨好墨,沒有在草紙上浪費時間,院試隻有兩天,中午就要放第二道題了。


    先在心裏打好草稿,待胸有成竹後,秦扶清這才落筆書寫,如行雲流水一般,一篇四書文解題,不得少於三百字,答題卷上用紅線做封,不得超過這條線。


    秦扶清深諳適可而止的道理,既沒有太深入發散,非要找出此題別的深意,也沒有完全落於俗套。論做君子,秦扶清可謂是身體力行,言行一致,畢竟還沒挨過陰暗的毒打,足夠理想主義,寫起要做什麽樣的君子,更是得心應手。


    洋洋灑灑寫了六百多字,秦扶清滿意收手。


    待墨幹後,才用鎮紙壓好,以免墨漬暈染,影響考試結果。


    答完題,他撐著下巴小憩片刻。考場是安靜的,可又算不上鴉雀無聲,偶爾能聽見有人低聲自言自語,又或是翻卷紙,還有人驚呼,八成是把墨弄染了。


    這一切都和秦扶清無關。


    待到晌午,開始放第二道五經題。


    題目為:“湯武革命,稽於眾。”


    看清這道題,秦扶清啞然失笑,這道五經題就是明顯的截搭題。


    前半句出於《周易》:“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後半句則出自《尚書》:“稽於眾,舍己從人。”


    前者的意思是說商湯周武推翻暴虐的夏桀而建立商周,是順應天意民心的結果。


    後者的意思為凡事都要考察群眾的意見,放棄自己不正確的意見,聽從正確的意見。


    這二者雖然出自不同,可都表達了爭取民心的重要性。


    秦扶清笑,則是因為把革命和群眾放一起,讓他想起某種思想。


    稍微一思考,秦扶清便想出解題思路。以常人的腦回路來說,解這道題可能會很簡單,可秦扶清平時關心朝政之事,隻要了解朝廷的動向,便能明白,這道題的目的旨在歌功頌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穿男:農家子的科舉青雲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裳星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裳星河並收藏女穿男:農家子的科舉青雲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