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與革命》譯者附記〔1〕
這一篇文字,還是一九三一年,即海納死後的七十五周年,登在二月二十一日的一種德文的日報上的,後由高衝陽造〔2〕日譯,收入《海納研究》中,今即據以重譯在這裏。由這樣的簡短的文字,自然不足以深知道詩人的生平,但我以為至少可以明白(一)一向被我們看作戀愛詩人的海納,還有革命底的一麵;(二)德國對於文學的壓迫,向來就沒有放鬆過,寇爾茲〔3〕和希特拉〔4〕,隻是末期的變本加厲的人;(三)但海納還是永久存在,而且更加燦爛,而那時官準的一群“作者”卻連姓名也“在沒有記起之前,就已忘卻了。”〔5〕這對於讀者,或者還可以說是有些意義的罷。一九三三年九月十日,譯訖並記。
※※※
〔1〕本篇連同德國o.毗哈《海納與革命》的譯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十一月《現代》月刊第四卷第一期。
海納(h.heine,1797—1856),通譯海涅,德國詩人和政論家。
著有政論《論德國宗教和哲學的曆史》,長詩《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等。
〔2〕高衝陽造日本藝術理論家。著有《馬克思、恩格斯藝術論》、《歐洲文藝的曆史展望》等。
〔3〕寇爾茲(w.kulz,1875—1948)二十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的德國社會民主黨國會議員,曾任內務總長。
〔4〕希特拉(a.hitler,1889—1945)通譯希特勒,德國納粹黨頭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禍首之一。一九三三年初任內閣總理後實行法西斯統治,焚毀進步書籍,海涅的著作即在查禁之列。
〔5〕這裏引文中的話,出於《海納與革命》一文的第二節。
這一篇文字,還是一九三一年,即海納死後的七十五周年,登在二月二十一日的一種德文的日報上的,後由高衝陽造〔2〕日譯,收入《海納研究》中,今即據以重譯在這裏。由這樣的簡短的文字,自然不足以深知道詩人的生平,但我以為至少可以明白(一)一向被我們看作戀愛詩人的海納,還有革命底的一麵;(二)德國對於文學的壓迫,向來就沒有放鬆過,寇爾茲〔3〕和希特拉〔4〕,隻是末期的變本加厲的人;(三)但海納還是永久存在,而且更加燦爛,而那時官準的一群“作者”卻連姓名也“在沒有記起之前,就已忘卻了。”〔5〕這對於讀者,或者還可以說是有些意義的罷。一九三三年九月十日,譯訖並記。
※※※
〔1〕本篇連同德國o.毗哈《海納與革命》的譯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十一月《現代》月刊第四卷第一期。
海納(h.heine,1797—1856),通譯海涅,德國詩人和政論家。
著有政論《論德國宗教和哲學的曆史》,長詩《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等。
〔2〕高衝陽造日本藝術理論家。著有《馬克思、恩格斯藝術論》、《歐洲文藝的曆史展望》等。
〔3〕寇爾茲(w.kulz,1875—1948)二十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的德國社會民主黨國會議員,曾任內務總長。
〔4〕希特拉(a.hitler,1889—1945)通譯希特勒,德國納粹黨頭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禍首之一。一九三三年初任內閣總理後實行法西斯統治,焚毀進步書籍,海涅的著作即在查禁之列。
〔5〕這裏引文中的話,出於《海納與革命》一文的第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