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曆史,凡女強人者,必涉足皇權。大多都具有:性格強,能力優,處事決,手段多,心夠狠,命夠長,話題多,影響大等特點。


    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東漢時期的“六後臨朝”,誕生了幾位臨朝理政的女權人。作為東漢“六後臨朝”的第五人,竇妙在這個時期,所麵對的局勢已經比較的複雜了。整個東漢的國祚走到這個時候,已經是疲態盡顯了。


    作為漢桓帝劉誌的第三位皇後,她的上位,完全是因為自己的貴族身份,而非皇帝的寵愛。竇妙來自於,扶風平陵(今天陝西鹹陽一帶)竇氏。和東漢六後臨朝的第一人,漢章帝的章德皇後同宗,都是東漢的貴族竇氏,祖上竇融是東漢的開國功臣之一。


    雖然,在漢和帝時期,章德皇後被拉下了馬。竇氏一族,遭到了牽連被打壓。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離開了權力的核心圈。但是,竇氏家族的根基,夠廣夠深,並沒有被徹底毀壞。經過幾代人之後,便再次崛起了。


    竇妙的父親竇武,是東漢初年名臣竇融的玄孫。其家族背景顯赫,竇武的父親竇奉,曾擔任定襄太守一職,在當地頗有政績,備受百姓愛戴。


    竇武自年輕時起,便以擅長研習經術且具備高尚的德行而聲名遠揚。他對於儒家經典的理解深刻而獨到,常常能在學術研討中,提出令人深思的見解。


    曾經,竇武在廣袤無垠的大澤中教授門生,那裏風景優美,湖水波光粼粼,周圍綠樹成蔭。然而,竇武一心專注於傳道授業,絲毫不為外界的喧囂所幹擾。


    他在教學之時,從不談論時政,並非對國家大事漠不關心,而是深知學術的純粹與獨立之重要性。他希望門生們能夠先紮實地掌握知識,培養良好的品德,日後再以所學去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


    在當時,關西一帶的學者和民眾,對竇武的敬仰之情溢於言表。他的學說和品德,成為了眾人效仿的楷模,不少學子不遠千裏前來求學,隻為能聆聽他的教誨。


    竇武的名聲,之所以能在關西顯著傳播,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學術造詣,更是由於他那高潔的品行和對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


    得益於自己父親的名聲,以及竇氏一族的影響力,竇妙成功地踏入了漢桓帝的後宮,成為眾多妃嬪中的一員。


    然而,關於竇妙個人的學識水平,曆史並沒有給出確切的記載。但是,通過對東漢時期,選拔皇後的曆史傳統,以及竇妙後來執政時的表現進行分析。可以推斷出,竇妙本人可能具有相當出色的學識,並擁有姣好的容顏。


    在那個時代,選拔皇後不僅僅看重外貌,更注重其品德,才智和文化修養。竇妙能夠進入後宮並最終登上後位,說明她在這些方麵,必定有過人之處。


    而且,竇妙在臨朝稱製期間,展現出一定的政治智慧和決策能力,這也暗示著她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和培養。此外,古代社會對於女性的容貌要求較高,尤其是皇室成員。竇妙能被選為皇後,其外貌想必也是出眾的。綜合以上因素,可以推測竇妙不僅具備一定的學識,還有著相對美麗的容貌。


    在竇妙入宮之前,漢桓帝就已經立過兩任皇後了。第一任皇後梁女瑩去世之後,漢桓帝立了自己寵愛的貴人鄧猛女為皇後。


    自從鄧猛女登上皇後之位,起初或許還能謹守本分,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開始仰仗著這無比尊貴的地位,漸漸地變得驕橫霸道起來。她行事愈發肆無忌憚,仿佛整個宮廷都要對她唯命是從。


    在宮廷之中,她與劉誌寵妃郭貴人等人之間的爭鬥從未停歇。她們相互讒毀攻訐,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鄧猛女憑借著皇後的權勢,常常對郭貴人等,進行打壓和排擠。而郭貴人也不甘示弱,憑借著皇帝的寵愛,想方設法在皇帝麵前,詆毀鄧猛女。她們之間的明爭暗鬥,使得宮廷內部充滿了緊張和不安的氣氛。


    公元165 年二月的一天,鄧猛女在宮中酗酒,酒精的作用,讓她失去了理智,行為更加張狂放縱,甚至行凶傷人。


    此事傳到了劉誌耳中,劉誌怒不可遏,他無法容忍鄧猛女如此無法無天的行徑。於是,劉誌果斷地將其打入暴室,這是一個充滿了苦難和折磨的地方。並且,下達了讓她自殺的命令,以正宮廷綱紀。


    也差不多在這個時間,出身貴族的竇妙,被選入掖庭。竇妙能夠入選,不僅依靠自身的條件,也可能與家族的地位和影響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此時此刻,麵對空置的皇後之位,各方勢力又陷入了爭奪


    鄧猛女自殺事件之後,漢桓帝劉誌心中便萌生出了,立寵妃田聖為皇後的想法。然而,這一決定,卻遭遇了群臣強烈的反對。


    司隸校尉應奉,懷著滿腔的憂慮上書,言辭懇切地引用了西漢趙飛燕,滅絕皇嗣的慘痛例子加以反對。


    要知道,趙飛燕在西漢時期,憑借著自身的美貌與手段獲得恩寵,卻做出了滅絕皇嗣這般令人發指的惡行,最終導致了漢室血脈的凋零和王朝的動蕩。應奉以此警示劉誌,不可重蹈覆轍。


    與此同時,太尉陳蕃,也挺身而出,堅決反對立田聖為後。陳蕃以田聖出身卑微為由,據理力爭。他深知,皇後之位,關係到宮廷的秩序和國家的穩定,出身卑微的田聖,難以承擔起這一重任。並且,陳蕃還提議冊立出身世家的貴人竇妙為皇後。


    於是,劉誌與陳蕃等大臣,就立後事宜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陳蕃等大臣態度堅決,毫不退讓,非要將自己的觀點陳述到底。而劉誌也不肯輕易妥協,雙方僵持不下,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但最終,劉誌在陳蕃等大臣的強大壓力之下,爭不過這些堅決的大臣。他縱然心有不甘,卻也無可奈何。不得已之下,隻好於同年冬十月辛巳,立竇妙為皇後。


    這一場立後的風波,不僅反映了宮廷內部的權力鬥爭,也揭示了東漢時期大臣們,對於皇後人選的重視以及對於王朝穩定的關切。


    當然,從這件事情當中,也不難看出,竇妙這個人剛入宮沒多久,就能登上皇後之位。靠的可不是她自身的能力,或者皇帝對她的寵愛,而是她那高貴的出身背景。另外,這也是各方勢力,各個政治團體之間,相互妥協與權衡利弊後的結果。


    不過,竇妙雖然因為政治因素,順利成為了皇後。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她始終沒有進入漢桓帝的內心。可以說,漢桓帝對於她是十分排斥的。首先,漢桓帝對她還沒有相對的了解和喜愛。其次,漢桓帝立竇妙為皇後。像是一種被迫的政治妥協,並不是心甘情願的。


    所以,盡管竇妙登上了皇後的尊貴之位,但她卻很少能夠受到漢桓帝的寵幸。在那幽深的宮廷之中,竇妙常常獨守空閨,滿懷的期待化作無盡的失落。


    漢桓帝的心思,全然不在竇妙身上,他最寵幸的依舊是田聖等人。田聖等人,憑借著自身的魅力與手段,將漢桓帝的目光緊緊吸引。


    她們或許有著傾國傾城的容貌,或許有著能言善辯的巧嘴,又或許有著別具一格的才藝,總之,她們在漢桓帝的心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


    比如,在宮廷的宴會上,漢桓帝的目光,總是不自覺地追隨田聖等人的身影,對她們的一顰一笑都格外關注,賞賜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而竇妙隻能在一旁,默默看著這一切,心中的苦澀無人能懂。


    這種不公平的待遇,使得竇妙在宮廷中的地位愈發尷尬。她雖有著皇後的名號,卻無法享受到應有的寵愛和尊重,隻能在這看似繁華實則冰冷的宮廷中,獨自承受著寂寞與孤獨。


    這一切的遭遇,都讓竇妙的內心多有不滿。不過,礙於漢桓帝,竇妙當下也是隻能默默承受,並且將這些委屈全部記在了心裏。隨著這種不甘的情緒慢慢的積累,竇妙的怨恨也慢慢的變得深沉。


    而竇妙本人,並沒有這仁德的寬廣胸懷。對於和自己爭風吃醋,全然不將自己這個皇後放在心裏的人,竇妙應該是恨的牙癢癢。而這些人,自然也成為了竇妙日後報複泄憤的對象。


    公元 167 年的寒冷冬天,漢桓帝不幸臥病在床,身體每況愈下。在病情的折磨下,他做出了一個引人矚目的決定,擢升田聖等九名采女為貴人。這一舉動,無疑在宮廷中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波瀾。


    同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漢桓帝終究沒能抵禦住病魔的侵襲,與世長辭。他的離去給宮廷帶來了巨大的震動和不確定性。


    而竇妙,這位以忌妒殘忍著稱的人物,心中早已積怒於田聖等人。她的忌妒或許源於宮廷中複雜的權力爭鬥,或許是出於對自身地位的擔憂。


    在漢桓帝的靈柩尚在前殿,那莊嚴肅穆的氛圍,尚未消散之時。竇妙便迫不及待地,將田聖殺害。她的這一行為,不僅彰顯了她的殘忍決絕,更是對宮廷禮儀和人倫道德的公然踐踏。


    這種宮廷內部的爭鬥和殺戮,在許多朝代都屢見不鮮。後宮的權力和地位的爭奪,往往殘酷而無情,人性的醜惡在這一刻被無限放大。竇妙的行為,隻是這漫長曆史長河中,眾多權力鬥爭的一個縮影。


    解決田聖之後,竇妙內心的怨結還是沒有完全解開。心中的怒火並未平息,竟又萌生出要將漢桓帝的所有貴人,都置於死地的可怕念頭。她的這一想法,猶如一場風暴,在宮廷中掀起了驚濤駭浪,讓眾人惶恐不安。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中常侍管霸、蘇康挺身而出,苦苦勸諫竇妙。他們言辭懇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試圖讓竇妙打消這一極端且殘忍的念頭。


    管霸列舉了過往朝代中,因過度殺戮而導致王朝衰落的例子,蘇康則從人性和道德的角度,闡述了這種行為將會帶來的惡果。他們的勸諫聲在宮廷中回蕩,充滿了焦急與憂慮。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竇妙最終就此作罷。然而,這一事件卻為管霸和蘇康,埋下了禍根。因為他們的勸諫,忤逆了竇妙的意願,讓竇妙心中對他們產生了深深的怨恨。


    不久之後,竇妙尋得機會,毫不猶豫地下令將管霸、蘇康這兩名宦官,殘忍屠殺。從曆史的長河來看,宦官在宮廷中的地位,往往十分微妙,他們既可能因得寵而權勢滔天,也可能因得罪權貴而性命不保。管霸和蘇康的遭遇,正是這種複雜宮廷鬥爭的一個典型寫照。


    漢桓帝劉誌駕崩之後,令人唏噓的是,竟沒有任何子嗣得以存活下來,這一狀況使得皇位的傳承陷入了僵局,也讓朝廷內外,彌漫著緊張與不安的氣氛。


    公元 167 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竇妙因其特殊的身份,被尊為皇太後,瞬間站在了權力的核心位置。由於漢桓帝無子,這一棘手的狀況,皇位的繼承問題,迫在眉睫。


    竇妙的父親城門校尉竇武,深知此事關係重大,於是召來侍禦史,河間人劉儵,共同商討對策。


    竇武麵色凝重,目光中透露出焦慮與急切,向劉儵仔細詢問河間國中王子,列侯中的優秀者。劉儵經過深思熟慮,權衡各方因素,最終推舉了,解瀆亭侯劉宏。


    他向竇武詳細闡述了推舉劉宏的理由,從劉宏的品德修養到治理才能,一一列舉,力證其為合適的皇位繼承人。


    竇武聽後,不敢有絲毫怠慢,趕忙入宮將這一情況,報告給自己的女兒太後竇妙。竇妙在宮中仔細傾聽父親的陳述,反複思量,最終認可了這一選擇。


    於是,竇妙果斷作出決定,派遣代理光祿大夫劉儵持符節,率領威風凜凜的左右羽林軍,奔赴河間迎接劉宏繼位。


    當然,此時身為皇太後的竇妙,成為了東漢最高權力的實際掌控者。她也將開啟自己的女權人生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建曆史女權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史嗑郎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史嗑郎王並收藏封建曆史女權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