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141 年,對於大漢王朝而言,是一個具有重大曆史轉折意義的年份。這一年,漢景帝溘然長逝,結束了他的統治生涯。


    隨後,漢武帝劉徹,正式登上了皇位,開啟了屬於他的時代篇章。而在這一重大的權力交替之際,竇漪房被尊為太皇太後,其地位尊崇無比。


    當時,年輕而雄心勃勃的漢武帝,懷著對國家治理的新構想和滿腔熱情,積極推行建元新政。他渴望通過一係列的改革舉措,為大漢王朝帶來新的氣象和發展機遇。然而,竇漪房卻對漢武帝的新政,持有截然不同的態度。


    竇漪房向來不喜儒術,在她的觀念中,儒術所倡導的理念,與她所秉持的傳統觀念和治理方式相去甚遠。她認為漢武帝推行的建元新政,是對她長期以來所積累的權威的一種公然挑戰。這種挑戰,在竇太後眼中是不可容忍的。


    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竇太後采取了極為強硬的手段。她毫不猶豫地將新政成員趙綰、王臧全部誅殺,其手段之淩厲令人震驚。


    不僅如此,她還以其強大的影響力和權力,廢除了漢武帝所推行的全部新政。這一舉措,使得漢武帝的改革之路,在初始階段便遭遇了重大挫折。


    在封建王朝的權力架構中,老一輩的權威人物,往往難以輕易接受新一代君主的變革嚐試。漢武帝的新政,雖然暫時受挫,但這一經曆也為他日後更加成熟、更加策略性地推行改革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竇漪房這位在漢朝政治舞台上,頗具影響力的人物,一直尊崇黃老之學,然而她的這種尊崇,很大程度上,並非是出於對國家治理的深謀遠慮,而更多的是為了保護其個人權力。她將黃老之學視為鞏固自身地位的工具,而非造福國家的方略。


    同時,竇漪房對儒學,采取了極為嚴厲的排斥態度。她閉目塞聽,拒絕接受儒學中那些可能有助於國家進步,與發展的思想理念。在她的觀念中,儒學的興起,似乎意味著對她所依賴的權力體係的威脅。


    竇漪房的保守,可謂根深蒂固,她完全不能與時俱進。在時代的浪潮滾滾向前之時,她卻固執地堅守著舊有的觀念和治理方式。例如,當社會經濟發生變化,需要新的政策和製度來適應時,竇太後依然堅持沿用舊製,對新的思潮和改革舉措置若罔聞。


    在施政方麵,竇漪房的表現存在著嚴重的偏狹性、滯後性與後退性。她過度關注權力的集中和自身權威的維護,忽視了民生的需求和國家整體的發展。


    其最主要的影響和阻礙,有以下三點。


    一、在農業領域,由於對農民控製政策的逐步放鬆,引發了一係列嚴重的問題。許多農民為了逃避沉重的賦稅負擔,紛紛選擇脫離戶籍。他們離開原本登記在冊的居住地,四處流散,使得政府對農民的管理,陷入混亂,失去了有效的控製。


    這種情況的出現,絕非偶然。例如,在某些地區,由於賦稅過高,農民辛苦勞作一年,所得收成大部分都要上繳,導致他們的生活難以為繼,隻能選擇逃離。這直接不利於漢王朝的政權鞏固與加強。因為農民是國家的根基,失去了對農民的掌控,就意味著失去了穩定的稅收來源和充足的勞動力,無法為國家的軍事、建設等方麵提供有力的支持。國家的糧倉無法充實,軍隊的補給難以保障,這無疑給漢王朝的穩定和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二、在治理地主階級內部時,情況同樣不容樂觀。一些皇室貴胄、富商巨賈、地主官僚利用各種手段,使得自身勢力急劇膨脹。他們仗著手中的財富和權力,竟目無君上,胡作非為。他們肆意侵占土地,欺壓百姓,破壞了正常的社會秩序。


    有的皇室成員憑借尊貴的身份,公然違反國家法令,私設關卡,收取高額過路費。富商巨賈則通過壟斷市場,操縱物價,獲取巨額利潤。地主官僚勾結在一起,貪汙受賄,枉法裁判。這些行為極其嚴重地擾亂了國家的法製。


    比如在某地,一位地主官僚,為了霸占農民的良田,誣陷農民犯罪,將其投入獄中,最終強占了土地。這無疑是危及漢王朝政權鞏固的重大隱患。它不僅損害了百姓的利益,也削弱了國家的權威和公信力,使得民眾對朝廷失去信任,社會矛盾日益激化。


    三、在處理漢匈關係方麵,長期以來一再采取妥協與退讓的政策,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匈奴在這種寬鬆的外部環境中,日益強大,不斷擴張勢力範圍,對西漢邊境地區的侵擾,愈發頻繁和劇烈。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使得邊境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匈奴的鐵騎,一次次突破防線,深入內地,給西漢政權帶來了直接的威脅,甚至危及到了西漢政權的生死存亡。比如在某次戰役中,匈奴大軍長驅直入,掠奪了大量的人口和財物,使得邊境地區一片狼藉。


    以上三點,無論是對於西漢王朝的進一步發展,還是對於皇權的鞏固與加強,都是極其不利的。這種局麵顯然不符合封建帝製,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需要。


    故而新繼位的漢武帝,懷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決心為國家革除弊政。他深刻認識到,要改變現狀,必須尋找一種新的思想,來引領國家的發展。


    於是,漢武帝試圖用適合當時統治需要的儒學思想,取代黃老之學,使其成為西漢王朝的統治思想,以此來振興國家運勢,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和長治久安。


    鑒於此,漢武帝深知時不我待,在股肱之臣衛綰的全力輔助之下,毫不猶豫地立即著手革除弊政。他們以堅定的決心和無畏的勇氣,積極投入到這場關乎國家命運的變革之中。


    進而,漢武帝推行新政,正式拉開了由儒學代替黃老之學的宏大序幕。這一舉措並非易事,需要克服重重困難和阻力。


    為了推行新政,漢武帝精心選拔人才,趙綰被任命為禦史大夫,王臧被任命為郎中令。他們肩負重任,勇往直前。在他們的努力下,列侯就國除矣,這一決策有效地削弱了地方諸侯的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


    同時,以禮為服製的推行,規範了社會的等級秩序,促進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其目的在於以興太平,讓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朝中大臣也紛紛響應,漢武帝的改革號召,盡皆傾向儒者。就連竇漪房的侄子竇嬰,也轉變立場,與漢武帝的舅舅田蚡,共同輔佐漢武帝推行儒術。


    竇嬰原本在竇漪房的影響下,對黃老之學有所傾向,但在漢武帝的雄才大略和改革決心的感召下,毅然站到了改革的陣營。


    田蚡則憑借其在朝中的影響力,積極為推行儒術出謀劃策。他們的支持為漢武帝的新政推行,增添了強大的力量,使得改革的步伐更加堅定有力。


    漢武帝大力倡導儒家學說,試圖以此作為治國理政的核心思想,廣納儒生,積極籌備變革舊製。他的這一係列舉動,在竇漪房眼中,絕非僅僅是意識領域裏,單純的學術派別之爭。


    要知道,竇漪房長期秉持黃老之學,主張無為而治,漢武帝的改革,意味著對她所堅守的政治理念和治理方式的徹底顛覆。


    例如,漢武帝大規模起用儒家學者為官,賦予他們重要職權,這無疑是在打破竇漪房時期所建立的政治平衡。對於竇漪房而言,這是對她太後權威的嚴重挑戰,是對她多年來苦心經營的政治格局的巨大衝擊。


    然而,竇漪房深知此時不宜貿然出手,她選擇了韜光養晦以備反擊。她在暗中觀察漢武帝的一舉一動,精心謀劃應對之策。她利用自己在宮廷中的深厚根基和人脈關係,悄然布局,等待著時機成熟,給予漢武帝的改革,以沉重打擊。


    公元前 139 年,當時的政治局勢波譎雲詭。趙綰滿懷壯誌地上書武帝,直言道,切勿將政事稟奏給太皇太後。這一舉措,無疑是在挑戰竇太皇太後的權威。


    竇漪房得知此事後,怒不可遏。她憑借自己在宮廷中,多年積累的權力和敏銳的政治洞察力,暗中費盡心機地尋找趙綰及王臧的過錯。


    她嚴厲地責備武帝說:“他們這是要當第二個新垣平呀!”新垣平是此前因欺詐而被嚴懲的人物,竇漪房以此作比,足見其對趙綰和王臧的極度不滿與深深的警惕。


    隨後,禦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被無情地投入獄中。在那冰冷陰森的牢獄之中,他們麵對著巨大的壓力和絕望,最終選擇了以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一悲慘的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不僅如此,竇漪房的怒火,並未就此平息。她緊接著罷免了丞相竇嬰、太尉田鼢。竇嬰,曾為朝廷立下赫赫功勞,田鼢,也是權傾一時的重臣。然而,在竇漪房的強硬手段下,他們皆失去了高位。


    竇漪房將之換成,與自己所崇尚的“黃老之學”相符的心腹大臣。任命柏至侯許昌為丞相,武強侯莊青翟為禦史大夫。“黃老之學”強調無為而治,與武帝銳意進取,推行新政的理念大相徑庭。


    最終,武帝所推行的旨在革新政治、發展經濟、加強中央集權的新政,亦全部被廢除。這一場轟轟烈烈的建元新政,就這樣在趙綰、王臧的被迫獄中自殺,竇嬰、田蚡的罷職中,黯然宣告失敗。


    它不僅是一次政治改革的挫折,更是權力鬥爭的殘酷體現,反映了當時宮廷內部不同政治勢力之間的激烈較量,也為後來的政治發展埋下了伏筆。從曆史的長河來看,這次失敗的新政或許成為了武帝日後更加堅定推行改革的動力源泉。


    竇太後對政治的強力幹預,最終致使“建元新政”夭折。這一事件不僅讓漢武帝初期的改革努力付諸東流,也使得國家錯失了一次,可能實現重大發展的機遇。


    就這樣,在竇漪房的強勢之下,漢武帝早期的思想改革之路,宣告失敗。朝政的格局,再次回到了竇漪房掌握絕對權力的時代。所有的政治布局,還是按照文帝景帝時期的樣子。而年輕的漢武帝,也隻能在奶奶竇漪房的羽翼之下,繼續著自己的學習和成長之路。


    公元前 135 年的五月丁亥這一天,一生傳奇的竇太皇太後的生命,走到了盡頭,溘然長逝。


    竇太後,這位在西漢宮廷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物,她的離去無疑給當時的宮廷,帶來了巨大的震動。其一生曆經風雨,見證了無數的政治風雲變幻。


    竇太後逝世後,依照禮製,與漢文帝合葬於霸陵。霸陵,那是一座承載著帝後深厚情感與曆史記憶的陵墓,見證了他們生前的恩愛,與攜手共治天下的歲月。


    在她臨終之際,留下了一份遺詔。這份遺詔飽含著她對自己唯一還在人世的女兒,大長公主劉嫖的深深關愛與牽掛。


    她決定將自己東宮所有的金錢財富,都賜予劉嫖。這些金錢財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豐厚賜予,更承載著竇漪房對女兒的殷切期望和無盡的母愛。


    要知道,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竇太後的這一決定並非尋常。宮廷中的財富往往與權力,地位緊密相連,而她將如此眾多的財富,全部給予劉嫖,足以顯示出劉嫖在她心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母女之間深厚的情感紐帶。


    竇漪房的這一遺詔,在當時的宮廷和社會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和議論。有人稱讚她的母愛深沉,有人則對這一財富分配,持有不同的看法。但無論如何,竇漪房的這一決定,都成為了一段被後人銘記和探討的曆史往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建曆史女權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史嗑郎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史嗑郎王並收藏封建曆史女權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