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火速破案,然後尷尬收場
官場修仙,好官不好當 作者:六月榴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案情確實如羅慶全所料,很快告破。
兩條重要線索都把這件駭人聽聞的槍擊案,指向了西陵市。
首先是槍械來源,這把64式手槍的槍號上能查得到,這是六年前西陵市誌歸縣下屬一家派出所丟失的槍。
派出所幹警丟槍了,這是個了不得的大事。
輕一點的處理也要上報縣局,並組織大批警力在案發地搜索,搜索無果後必須進一步上報市局。
丟槍的派出所所長起碼也要被一個警告處分,丟槍的警察最起碼也要被一個記過處分。
但,很奇怪的是,丟槍的派出所領導隻是被市局口頭警告了,丟槍的警察倒是被記過處分了。
然後,這位警察在隨後不到三年的時間裏,就從一名普通警察晉升成為一名副科級的派出所所長。
那可是在98年,一般的縣局一把手局長也才是正科級。
所以,這裏麵奇怪的晉升邏輯立刻引起了專案組的注意,把這條線索納入到重要線索之中。
另一條線索是次要線索,就是在追查在火車站寄存處寄存包裹的人。
因為這種小物件寄存的行為本身就有點違反常識。
要知道,在火車站這種人流量特別大的地方,寄存費用是很高的,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手包,一個小時的寄存費用也要五角錢呢。
兩天二十四元的寄存費,這在當時,一般人真舍不得。
畢竟,就是一個兩三斤重的小包裹,隨身帶著也沒什麽不方便的。
所以,這種反常現象一定會引起寄存處收件人員的注意。
果然,專案組在總部派來的畫像專家的幫助下,根據收件人員的記憶描述,很快就畫出這個寄存包裹的人像來。
並且,畫像專家根據槍手的描述,就是對那個塞手牌給他的人的外貌描述,畫出了一張戴著口罩的嫌疑人畫像。
兩張畫像經過比對,特別是眼睛的位置、形狀進行細致的比對之後,專家確認,這是同一個人。
有了畫像,有了具體的懷疑對象,現在查起來就很簡單了。
很快,畫像上的嫌疑人身份就被確定下來,是那位丟槍副所長的侄兒。
然後就是一連串的抓捕審訊,最終,槍擊案件的背後黑手露了出來,果然是朱啟明。
不過此時的朱啟明已經到了雲南,麵對專案組這種聲勢浩大的調查偵破的動作,他知道,就自己那點反偵察手段,根本不是對手。
所以,出境逃亡就成為了他的首選。
等專案組追查到雲南的時候,朱啟明已經成功進入了緬甸,這樁案子的處理也就很棘手了。
必須要給上級領導一個清晰的交代,否則,不要說別人了,就是餘書記的日子也不好過。
真以為“黨領導一切”是隨便上牆的!
所以,餘書記也遇到了和萬長風當時同樣的難題:輕重拿捏的尺度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一把水平尺,這個書記的水平如何,一目了然。
和萬書記當時的困境不同,餘書記遇到的並不是什麽老革命,隻是一個地方派係,還是比較弱勢的地方派係。
所以,餘書記可以徐徐圖之,把節奏掌握在自己手裏。
第一個被餘書記清除掉的幹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是省審計局的王堯局長,而是西陵市委副書記趙啟東。
省委給出的理由很奇怪,是“政治立場不清晰、領導能力低下”這兩個很少用到的理由。
這其中味道,讓人有些頗費思量。
第二個自然是省審計局的王堯局長了,處理理由同樣有“政治立場不清晰”,但更關鍵的一條,似乎是“沒有黨性原則”。
這兩人的處理理由,在幾個省委常委心中,其實就像明鏡一樣,餘書記就是在指著羅副書記鼻子罵呢!
這是在催促他盡快站出來承擔責任,不然的話,“政治立場不清晰”這一條就不能安在你羅慶全身上嗎?
羅書記的應對策略很簡單,隔三岔五地就去給餘書記匯報工作;而且,他匯報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向餘書記承認錯誤。
反正,羅副書記的姿態放到了很低很低的地步,除了沒有向組織公開承認錯誤之外,什麽錯誤都向餘書記承認了。
他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向餘書記表態,從今往後,他唯餘書記馬首是瞻。
因為他很清楚,一名馬上就是正部級省長的高官,本身就是一種資源,不利用就是浪費。
羅慶全認為,自己和餘書記之間,遠遠沒到這種勢同水火的地步。
但,他不知道的是,對這種原則問題,餘書記從來是半步不讓的。
說一句難聽的話,真的羅慶全如果是在私事上得罪了餘書記,餘書記看在他如此誠懇的份上,還真就原諒了他。
不過,現在餘書記在對羅慶全問題的處理上,手段也不多,除了向上級組織部門說明情況之外,能做的不多。
就這樣,等待結果的日子對雙方來說,都是煎熬。
而劉廣林也在今生有幸享受了一把被打黑槍的待遇,怎麽說呢,這待遇真不一樣。
他在西陵市的聲望本來就很高,現在更是遠遠超出了徐子健市長,成為西陵市僅次於孫字綱書記的第二人。
甚至已經有小道消息傳了出來,西陵市出去缺的市委副書記,省委有意讓劉廣林出任,而且傳得有鼻子有眼的。
說是羅慶全副書記親口在常委會上提出的。
為此,薑海潮還真的打來電話,詢問劉廣林自己的意願。
劉廣林又不傻,當然不幹嘛!
說一句大實話,他都嫌自己現在的職位高了,在忙著打基礎呢!
真的讓自己當了黨委的副書記,又要開始搞務虛工作,丟掉了宜都市的建設成果不說,離自己做實事的理想也越來越遠。
係統可不管你怎麽幹,你不務實就沒有功德值,那不是要了老命嗎!
所以,劉廣林義正詞嚴地拒絕了,並且從官場升遷的普遍規律上分析給薑海潮聽,說這是敵人的又一次陰謀。
和上次的威逼不同,這次不過換了個“利誘”的花招,骨子裏頭還是在爭鬥。
薑海潮幹了這麽多年的組工,當然很清楚這其中的門道。
兩條重要線索都把這件駭人聽聞的槍擊案,指向了西陵市。
首先是槍械來源,這把64式手槍的槍號上能查得到,這是六年前西陵市誌歸縣下屬一家派出所丟失的槍。
派出所幹警丟槍了,這是個了不得的大事。
輕一點的處理也要上報縣局,並組織大批警力在案發地搜索,搜索無果後必須進一步上報市局。
丟槍的派出所所長起碼也要被一個警告處分,丟槍的警察最起碼也要被一個記過處分。
但,很奇怪的是,丟槍的派出所領導隻是被市局口頭警告了,丟槍的警察倒是被記過處分了。
然後,這位警察在隨後不到三年的時間裏,就從一名普通警察晉升成為一名副科級的派出所所長。
那可是在98年,一般的縣局一把手局長也才是正科級。
所以,這裏麵奇怪的晉升邏輯立刻引起了專案組的注意,把這條線索納入到重要線索之中。
另一條線索是次要線索,就是在追查在火車站寄存處寄存包裹的人。
因為這種小物件寄存的行為本身就有點違反常識。
要知道,在火車站這種人流量特別大的地方,寄存費用是很高的,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手包,一個小時的寄存費用也要五角錢呢。
兩天二十四元的寄存費,這在當時,一般人真舍不得。
畢竟,就是一個兩三斤重的小包裹,隨身帶著也沒什麽不方便的。
所以,這種反常現象一定會引起寄存處收件人員的注意。
果然,專案組在總部派來的畫像專家的幫助下,根據收件人員的記憶描述,很快就畫出這個寄存包裹的人像來。
並且,畫像專家根據槍手的描述,就是對那個塞手牌給他的人的外貌描述,畫出了一張戴著口罩的嫌疑人畫像。
兩張畫像經過比對,特別是眼睛的位置、形狀進行細致的比對之後,專家確認,這是同一個人。
有了畫像,有了具體的懷疑對象,現在查起來就很簡單了。
很快,畫像上的嫌疑人身份就被確定下來,是那位丟槍副所長的侄兒。
然後就是一連串的抓捕審訊,最終,槍擊案件的背後黑手露了出來,果然是朱啟明。
不過此時的朱啟明已經到了雲南,麵對專案組這種聲勢浩大的調查偵破的動作,他知道,就自己那點反偵察手段,根本不是對手。
所以,出境逃亡就成為了他的首選。
等專案組追查到雲南的時候,朱啟明已經成功進入了緬甸,這樁案子的處理也就很棘手了。
必須要給上級領導一個清晰的交代,否則,不要說別人了,就是餘書記的日子也不好過。
真以為“黨領導一切”是隨便上牆的!
所以,餘書記也遇到了和萬長風當時同樣的難題:輕重拿捏的尺度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一把水平尺,這個書記的水平如何,一目了然。
和萬書記當時的困境不同,餘書記遇到的並不是什麽老革命,隻是一個地方派係,還是比較弱勢的地方派係。
所以,餘書記可以徐徐圖之,把節奏掌握在自己手裏。
第一個被餘書記清除掉的幹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是省審計局的王堯局長,而是西陵市委副書記趙啟東。
省委給出的理由很奇怪,是“政治立場不清晰、領導能力低下”這兩個很少用到的理由。
這其中味道,讓人有些頗費思量。
第二個自然是省審計局的王堯局長了,處理理由同樣有“政治立場不清晰”,但更關鍵的一條,似乎是“沒有黨性原則”。
這兩人的處理理由,在幾個省委常委心中,其實就像明鏡一樣,餘書記就是在指著羅副書記鼻子罵呢!
這是在催促他盡快站出來承擔責任,不然的話,“政治立場不清晰”這一條就不能安在你羅慶全身上嗎?
羅書記的應對策略很簡單,隔三岔五地就去給餘書記匯報工作;而且,他匯報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向餘書記承認錯誤。
反正,羅副書記的姿態放到了很低很低的地步,除了沒有向組織公開承認錯誤之外,什麽錯誤都向餘書記承認了。
他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向餘書記表態,從今往後,他唯餘書記馬首是瞻。
因為他很清楚,一名馬上就是正部級省長的高官,本身就是一種資源,不利用就是浪費。
羅慶全認為,自己和餘書記之間,遠遠沒到這種勢同水火的地步。
但,他不知道的是,對這種原則問題,餘書記從來是半步不讓的。
說一句難聽的話,真的羅慶全如果是在私事上得罪了餘書記,餘書記看在他如此誠懇的份上,還真就原諒了他。
不過,現在餘書記在對羅慶全問題的處理上,手段也不多,除了向上級組織部門說明情況之外,能做的不多。
就這樣,等待結果的日子對雙方來說,都是煎熬。
而劉廣林也在今生有幸享受了一把被打黑槍的待遇,怎麽說呢,這待遇真不一樣。
他在西陵市的聲望本來就很高,現在更是遠遠超出了徐子健市長,成為西陵市僅次於孫字綱書記的第二人。
甚至已經有小道消息傳了出來,西陵市出去缺的市委副書記,省委有意讓劉廣林出任,而且傳得有鼻子有眼的。
說是羅慶全副書記親口在常委會上提出的。
為此,薑海潮還真的打來電話,詢問劉廣林自己的意願。
劉廣林又不傻,當然不幹嘛!
說一句大實話,他都嫌自己現在的職位高了,在忙著打基礎呢!
真的讓自己當了黨委的副書記,又要開始搞務虛工作,丟掉了宜都市的建設成果不說,離自己做實事的理想也越來越遠。
係統可不管你怎麽幹,你不務實就沒有功德值,那不是要了老命嗎!
所以,劉廣林義正詞嚴地拒絕了,並且從官場升遷的普遍規律上分析給薑海潮聽,說這是敵人的又一次陰謀。
和上次的威逼不同,這次不過換了個“利誘”的花招,骨子裏頭還是在爭鬥。
薑海潮幹了這麽多年的組工,當然很清楚這其中的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