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戌如晉見趙武,聲稱:楚國新任令尹子木與自己交往不錯;宋為公國,爵位尊貴;30年前的弭兵盡管是失敗之作,但我們已有經驗;弭兵是先大夫華元的遺願;諸侯和睦是天下人翹首以盼的。趙武支持向戌,同意他充當中間人,並命其先前往楚國探探口風。眾望所歸弭兵,關乎國運的大事,趙武要拿到朝會上來與諸卿們一同商討。


    第二天,趙武召開國會,提出自己的主張。諸卿都在習慣性沉默,一言不發。這時,韓宣子首先站出來,力挺趙武:\"戰爭:戕害百姓之凶手,消耗國力之蛀蟲,諸侯之災難。既然現在有人提出要停止戰爭,盡管難度不小,我們一定要答應。


    我們不答應,楚國人就會答應,他們將會爭得更多人的支持。若楚子以保衛和平為名,號召眾多諸侯。晉國霸權難保!\"魏獻子能文能武,深表讚同;知盈與趙、韓交厚,亦不反對。盡管中行穆子、範獻子等人對這個意見不是很讚同,但上卿已經發話,兩位晚輩很知趣的繼續沉默。


    內閣會議順利通過!向戌抵達楚國,麵見楚康王與令尹子木,提出趙文子之意,楚康王聽從子木,答應晉國的要求。


    趙武派使臣往齊,遞交弭兵之國書。齊景公年幼,執政崔武子覺得趙武過於天真,本著一絲爭霸的野心和可能,便想拒絕,田文子苦口婆心的勸住崔杼,向使臣表示:\"願意追隨大國腳步,擁護弭兵。\"


    晉國使臣入秦,秦景公很幹脆就讚同了,並希望鞏固秦晉之好。會聚宋國晉、楚、齊、秦一致通過,大局已定。接著趙武差遣向戌,照會二三流小國,告知眾人:\"新一期的弭兵之盟將在宋都隆重開幕!\"前546年5月下旬,趙武在叔向的陪伴下先行來到宋國,宋平公在上卿司城樂喜的陪同下,領著右師華閱、左師向戌、司馬仲江、司徒華臣、司寇樂遄隆重歡迎趙武一行!宋國的盛情相待令趙武雄心勃勃。


    晉平公命知悼子前往宋國,協助趙武。正卿不辭勞苦率先親到抵宋,彰顯誠信;二卿一上大夫赴約,足顯重視。不久,鄭執政良霄,魯司徒叔孫豹、齊次卿慶封及大夫田須無,衛上卿石悼子都如約而至,邾悼公、滕成公兩位小國諸侯也來到宋都捧場。原晉國盟友盡皆匯集宋國。


    楚國方麵,令尹子木已抵達陳國,慎重起見,命子皙先到宋國確定同盟條款。而後,向戌入陳見子木。經過一番磋商,雙方基本達成一致。晉、楚領導人在宋國都城會晤,一個新的時代即將來臨!雙方都在宋都西門外駐紮,為防晉、楚再生不快,樂喜要求雙方不挖戰壕,互表誠意。


    趙武、屈建點頭稱是,隻命手下士卒搭起籬牆紮營。這一夜,大家都徹夜難寐,畢竟睡在隔壁的是血戰了近百年的世仇。荀盈半夜在營門口觀望了會:楚營似乎有異動。知伯大驚,回報趙武:\"楚營殺氣騰騰,隻怕是要見刀兵!\"趙武鎮定的回道:\"不怕,楚人要是圖謀不軌,我們就轉向宋城,這裏是宋國,他們能把我們怎麽樣?\"


    當晚雙方都隻是相互提防。第二晚,子木命楚軍將士外穿軟衣,內著甲胄,積極備戰。伯州犁聽說後立刻阻止子木:\"會盟以誠信,您這是幹什麽?\"子木故意調侃:\"如果殺死趙孟、知伯、羊舌大夫,晉必傷元氣,也不失為快事!\"


    伯州犁強烈反對:\"我們會盟諸侯,諸侯盼望我們能守約,我們卻失信於人。如果這樣,我們還如何讓諸侯歸附?\"子木說:\"晉、楚爭霸,不講信義是常事。唯利是圖而已,信義能有什麽用?\"


    楚軍的行動傳到了趙武的耳朵裏(伯州犁,伯宗之子),趙武問計於叔向。叔向很冷靜:\"按時會盟,沒什麽可怕的!其一:失信者,不足為懼;其二:子木英明,擅動幹戈的可能性不大;其三:即便您犧牲了,韓子必為政。寧死不失信,楚必失諸侯。


    如此晉國霸業就更穩固!為國而死,又有何不可?\"趙武從其言,昂首闊步,與智盈、叔向一並前往西門結盟。晉楚爭盟各國代表全部按時聚集於宋國,由樂喜、向戌兩位東道主主持。晉楚雙方首先設\"方明\",象征四方安定。其二,鑿坑。司盟指揮挖一方坑,用以埋藏犧牲、盟書;坑的北壁再掏一龕,用來擱置玉幣。


    其三,執牛耳。殺牛宰馬,並將牲牛的左耳割下,宋、魯、衛、陳、鄭、蔡等與盟者拿著牛耳。趙武、屈建共執牛耳。隨後取牛血在玉敦裏。當一切程序有條不紊的進行過後,終於到了最重要的環節--歃血結盟。雙方在過去兩年堅持不懈的接觸,也始終沒有就此事達成一致,向戌、趙武、子木都不做了主,大家有意在回避這個敏感的話題。


    弭兵之盟盟書明文規定:晉、楚並為霸主,雙方都要先於其餘諸侯歃血,但是兩強誰先誰後,則讓人犯難了!關乎國家榮譽,雙方不可避免的起爭執。趙武強調:\"晉為傳統霸主,凡會盟諸侯,晉國向來是第一個歃血!\"子木針鋒相對:\"既然晉、楚相匹敵,如果一直都由晉國先,那豈不是說楚不如晉?晉楚輪流做霸主已為定式,憑什麽說晉國是傳統霸主?\"晉、楚各執己見,互不相讓。


    就這樣僵持不下。看著趙武不願做出讓步,楚軍蠢蠢欲動,擺出要向趙武等人拚命的態勢。向戌站出來打圓場。為了不讓和平希望破滅,趙武做出了讓步:楚國先歃血。就這樣,楚國得到了歃血的批準,大會得以繼續進行。子木先一步走上前台歃血,次之為晉,然後是眾多與會諸侯。


    子木的小人得誌、趙武的君子風度,形成鮮明對比。春秋士人認為子木與當年出爾反爾的楚成王如出一轍。例如魯國的太史就記載:\"晉趙武先盟,楚子木次之……子木背信之故!\"伯州犁也指責子木:\"人以誠信立於天地,今令尹背誠棄信。不出三年必亡!\"


    盟成偃武


    晉、楚兩國終攜手,將盟書載於竹簡。向戌作為東道主,宣讀弭兵盟約:1、 晉楚為友邦,兩國及麾下諸侯不得發動戰爭;2、 晉、楚並為霸主,地位相當。其餘諸侯侍奉晉、楚要以相同的禮儀與標準,不分南北;3、 晉、楚皆有義務保護中、小諸侯的利益、財產、領土、人民;4、 除齊、秦,晉之從國必須朝聘於楚、楚之從國也必須朝聘於晉。宣讀完畢,將盟書人手一份發給與會諸侯代表。


    一份盟書放置在犧牲之上,填埋土坑。至此,弭兵之盟才算圓滿完成。在趙武、屈蕩的主持,在向戌、叔孫豹的協助下,第二次弭兵之盟順利達成。大家如釋重負。折疊訪問鄭國諸侯代表各自回國,趙武一行北上,與良霄同路,並順便去拜訪一下鄭國。


    畢竟是鄭國是趙武認為最容易出問題的火藥桶。鄭簡公倚重子展,與公孫舍之同出(同祖母)的子西、伯石、子皙與七穆之長的良霄矛盾日益升級。趙武抵達鄭國,鄭國君臣紛紛表示歡迎。鄭簡公設宴款待趙武於垂隴,七穆(子展、伯有、子西、子產、子大叔、二子石)紛紛前來助興。酒宴中,趙武邀請穆氏七宗的宗主一一賦詩活躍宴會氣氛,借以考察七穆為人。


    結果,公孫舍之、公孫夏、公孫僑、遊吉、印段、公孫段六人都得到趙武的讚賞。


    宴會結束後,趙武向大夫叔討教:鄭亂不遠矣!良霄驕奢無禮,恐難善終。穆氏除良氏外,其餘六族都可幾代為卿。未來的六卿必將由罕、駟、國、遊、豐、印六家壟斷。子產賢能,必能執政。子展位尊而謙,罕氏之祚將最長。


    諸侯朝晉


    依照弭兵之盟的條款,晉之從國有向楚國朝見的義務,反之,南方諸侯亦然。晉國取消了其從國朝聘之義務,但楚之盟友必要履行這個義務,畢竟這是一種象征。前545年,齊慶封獨自掌握朝政。二惠力量的增強使慶封如坐針氈,為壓倒反對派,慶封聽從田文子,鼓動齊景公去朝拜晉國,以獲得晉國的好感與支持。


    這年夏天,齊景公、陳哀公、蔡景公以及北燕、杞、胡、沈、白狄等國君前往晉國,朝聘晉平公。看著這些諸侯皆朝於晉,趙武則居於側。此時的趙武應該為自己身為大國上卿而驕傲。


    築城杞國


    公元前573年,杞桓公朝魯,季文子介紹晉悼公給杞桓公,桓公心動,硬將自己的愛女悼姒(姑且這麽稱呼。杞為姒姓,為悼公正妻,先秦女子用姓,居正室,取其夫諡,稱悼姒)嫁給悼公,悼姒得寵於晉,悼公任她為正妻。後悼姒又給悼公添嗣,悼公尊周禮,立嗣以嫡,此子即為晉平公。故平公立,悼姒為國母。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杞桓公薨,杞孝公立。杞不競於魯,孝公便跑到晉國哭訴。在悼姒強烈要求下,晉平公於公元前544年為舅家修城。6月,平公委任知悼子為總工程師和大夫女齊負責修繕淳於城為杞國的新都。霸主領導,齊、宋、魯、衛、鄭、曹、莒、滕、薛、小邾各派建築隊伍趕來,為三流小國服務。


    晉平公把荀盈和各國卿大夫看做蒙恬、張俊那樣的工程兵司令。結果,仲孫羯、高止、遊吉、公孫段、世叔儀等皆表示抗議,但抗議無效。平公的意氣用事,趙武勸也沒用,隻能希望多多犒勞諸侯,使大家的不滿降到最低,便派出使臣到各國,犒賞大家。


    在諸侯們的一致努力下,杞國工程順利竣工。杞文公還不依不饒:\"魯國總欺負我們!\"平公又命杞國派代表到魯國,與魯國結盟。平公母子把魯國折騰得夠嗆。可這又有什麽辦法呢,誰叫他家親戚是霸主?隻怨季文子多嘴,介紹了這麽親事。


    海納百川


    趙武執政時期,是春秋最風平浪靜的時代,大家都喜愛趙武的良性統治。趙武認為國家之治在於人才,要讓國家實現強盛,就必須提拔、重用人才。《韓非子》稱:趙武執政,為國家舉薦了46人擔任要務,皆為國之幹臣,且無一人被趙武納為家臣,其大公無私,堪稱千古之楷模。


    趙武任才不避親疏,如果德行不足,他就以身作則,予以教化。對於前往晉國投奔的人,趙武也一一妥善安置。作為霸主,用人不分國界,發揚春秋時的\"楚才晉用\"之傳統為\"天下之才為晉所用\"。於是,不少貴族在內部鬥爭失敗後,都把晉國看作是第一落腳地。


    在趙武、韓起執政時代,衛孫林父、石惡、秦公子針、齊烏餘、高豎、高強、鄭羽頡、公孫僑、豐卷、罕朔、楚國公子比、公子棄疾、許公子止等都把晉國視作第二家園。趙武海納百川的偉大胸襟,招賢納士,無疑充實了晉國人才庫。自此晉國將\"客大夫\"製度被定為國策。


    納士以為國用,可趙武死後,諸卿依然以廣納賢士,但卻各懷心機,將士收於家中,充實私門。而趙簡子更是將這種廣蓄家臣的傳統發揮到極致--唯才是舉。趙鞅繼承並\"優化\"祖父的傳統,終使趙氏之強甲於晉國。\"客大夫\"製度使得晉國發展水平遠遠領先其他諸侯。


    我們的先人評價在春秋後期六卿之一都足以匹敵齊、秦,實與諸侯無異。事實證明所言非虛:三晉都位居戰國七雄之列;魏國(包括魏氏)百年稱霸;趙國也足以與強化後的秦國扳腕,乃至一爭天下。《戰國策》總結:\"三晉合則秦弱;三晉離則秦強\"。


    尉繚評價趙政統治下的秦國實力尚不及昔日的知襄子。晉國乃至三晉的強盛應該感激於趙武的功德,隻不過\"歪打正著\",趙武本著加強君權、抑製六卿之心,卻無意間加速了晉國的分裂與滅亡,令人感慨世間之事真是瞬息萬變!折疊鞏固同盟子產訪晉公元前543年,鄭良霄被殺,公孫僑執政,罕虎當國。罕虎擁護子產,驅逐豐卷,壓製子上、子皙。


    鄭亂始定


    為了回報趙武對鄭國的關懷,鄭簡公於公元前542年在執政子產的陪同下,來到晉國。晉平公和趙武正在處理魯襄公的喪事,沒空招待簡公一行,隻讓他們居住在賓館裏待命。過了許久,依然不見召喚,子產毅然命軍士將晉國驛館的牆壁拆除。


    晉平公派士文伯責備子產,質問其為何要拆毀館驛的牆壁。子產回答:\"鄭,小國,夾於大國之間,大國索聘於鄭,不敢怠慢,集珍寶以朝晉國。你們忙碌,我們沒法朝見,又未能得令,不知道朝見的日期。


    不能進獻財物,又不能置於露天。要是進獻上,那就成了貴國君王府庫中的財物,不經過進獻的定式,不敢進獻。如果把禮物放在露天裏,又怕日曬雨淋而腐爛生蟲,加重敝國的罪過。當年晉文公稱霸,宮室低小,樸實無華,卻把接待賓客的館舍修得巍峨高大,賓館像國君的寢宮一樣。


    倉庫和馬棚也修得很好,司空按時平整道路,泥水工匠按時粉刷館舍房間;諸侯的賓客來到,甸人點起庭院中的火把,仆人巡視客舍,存放車馬有地方,賓客的隨從有代勞的人員,管理車輛的官員給車軸加油,打掃房間的,伺養牲口的,各自照看自己分內的事;各部門的屬官要檢查招待賓客的物品;文公從不讓賓客們多等,從不延誤;與賓客同憂共樂,出事巡查,不懂就問,請則必就。


    如此賓至如歸,何來災禍;賓客居於官舍,安全舒適。今晉侯之宮方圓數裏,卻讓賓客居於皂隸之舍,屋小門窄,盜賊橫行。我們禮品太多,若不拆毀圍牆,聘禮無處放置,我們罪大惡極。請問,您對我們有何指示?魯國國喪,也是鄭國的憂傷啊。如果我們早獻上禮物,會把圍牆修好了再走,這是晉侯之恩惠,我們哪敢害怕辛勞?\"


    士文伯回去報告了。趙文子說:\"慚愧…慚愧!晉不重德,以皂隸之舍待賓客,是我們的失禮了。\"這段頗有趣味的軼事被世人廣為傳頌,成為弱國外交的典型。曆史上,弱國之外交往往委曲求全,子產的大義凜然、慷慨陳詞固然讓人稱道,這番極具政治素養的辭令也是說給明白人聽的。


    明白人自然是趙武,文人有文人的鬥爭方式,君子有君子的溝通語言。遇到粗人、小人,恐怕還會遭到壓迫。例如,夫差征百勞於魯,無論子服回如何辯解,就是無效。季劄訪晉有心之人應該會注意,在宋國舉行的弭兵之會中有一個新興的大國沒有受到邀請函,他就是吳國。


    吳國無意於弭兵絕不是路途遙遠。楚國參加弭兵之盟,便是要集中力量跟吳國較量;對晉國而言,如果沒有吳國的攪局,恐怕楚國也不會幹脆的同意合約。但是吳國人不會甘心自己被別人忽略,於公元前544年派遣公子季劄北上周遊列國,先後後到魯、齊、鄭、衛等國聘問,結交叔孫豹、晏嬰、公孫僑等賢臣,又受邀到晉聘問。


    季劄入晉,先居於戚,麵見孫林父,後朝見晉平公,並分門拜訪晉國六卿,並參觀他們的封地以及城郭。經過一番考察後,延陵季子忍不住讚賞趙武、韓起、魏舒三卿。季劄語出驚人,做出一個大膽的推測:\"晉國政權大概要歸於趙氏、韓氏、魏氏三家!\"但是公子季劄最喜歡的還是羊舌肸,離別時,延陵季子還不忘囑咐羊舌肸說:\"您努力吧!晉侯奢侈,公族腐敗,卿大夫優秀且富有,政權恐將要歸於私家。您好直言,望您多考慮使自己免於禍難。\"


    尋盟鄭虢


    自弭兵之會,中原諸侯各自相安無事。國際新秩序確立,但是這個中原共榮圈又凸顯新的問題亟待解決。楚新晉令尹公子圍也想在國際上露露頭角,宣傳知名度,便向趙武提出晉楚攜手再盟諸侯。趙武欣然同意。公元前541年,趙武在祁午、樂王鮒的陪同下如約趕往鄭之虢邑。


    蓄意奪盟讓晉人至今耿耿於懷。會盟前,祁午就此事向趙武獻計:\"弭兵會盟,我們吃了虧。昔楚成王、屈建尚且玩陰,楚莊王都不講理,更不用說這位糙哥。若再吃虧,這可是國家之恥……您已經德昭天下,這次可要作準備啊,楚國人不講信義是有傳統的。\"


    趙武自然聽懂了祁午言下之意: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趙武很不屑:\"多謝您的敬告!宋之盟,子木有害人之心,我係愛人之意,故楚淩駕於晉。我以信義為本,守信義,方立於不敗之地。楚失信於諸侯,無所懼也!\"真君子,令人敬仰!楚國方麵,令尹圍與幕僚們商議:\"上次子木得逞,這回晉人定會有防備。此地比鄰晉國,我們不能硬拚。如果讓晉國先歃血,我們就劃不來了!\"


    眾人正發愁,小人有小人招數,最終令尹圍想出一招釜底抽薪……第二天,鄭當國罕虎宴請各國領導,晉正卿趙武、楚令尹公子圍、宋左師向戌、齊上卿國弱、魯司馬叔孫豹、衛執政齊惡、蔡上卿公孫歸生、陳公子招以及曹、許代表如約參加。卿大夫們向天禱告,誓死維護中原共榮。


    最後又到了諸侯歃血的過程,令尹圍搶先跳出來:\"算了…算了!我們今天又不是來締結盟約,隻是重溫舊日盟好。歃血這個東西容易引發爭鬥,有傷和氣。我看還是免了吧!\"爭盟本就是祁午、樂桓子下麵一幹人等布置的,趙武對這虛名沒有多少雅興,便欣然接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波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波靜並收藏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最新章節